-
〓 老学的“三连式”辩证思维
一 二 三(上)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42章,以下略称某章)前人把另一处老子的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凑成一幅天然的佳对。用老子的话,来对老子的话,真是天衣无缝。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它的确是幅佳对,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其意义的长阔高深,简直难以衡量。“有物混......
-
〓 悟真篇—悟真篇卷之上(二)
只候功成朝玉阙,九霞光里驾祥蛮。 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东三南二同成五, 北一西方四共之。戌己自居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 婴儿是一含真炁,十月胎圆入圣基。 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初开绿叶阳先倡, 次发红花阴后随。常道只斯为日用,真源返覆有谁知。 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乱为。 阳里......
-
〓 海内十洲三岛记—昆仑
昆仑,一号曰昆 夌,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地方 一万里,去岸十三万里。又有弱水周回绕匝。山东南接积石圃, 西北接北户之室,东北临大活之井,西南至承渊之谷。此四角 大山,实昆仑之支辅也。积石圃南头是王母居。王母告周穆王 云:山去咸阳四十六万里,山高平地三万六千里,上有三角山, 方广成里,形似偃盆,下狭上广,故名曰昆......
-
〓 论西域文化对魏晋南北朝道教的影响
汉武帝开辟西域之后[1],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趋频繁,西域各国的使者、商贾怀着不同的目的纷纷来到中土[2]。东汉以后,随着佛教的东渐,大批的西域教徒来到中国传教,而中国的使者或僧侣也频频西行出使或取经,西域各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日趋密切,其宗教文化必然会对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产生重大的影响。学者们几乎一致认为,道教......
-
〓 庄子生存思想的现代阐释
十余年前,在开始研究中国诗性文化时,我曾把庄子哲学称为“痛苦的智慧”,最近看到时晓丽博士《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一书,颇有他乡遇知音之感。该书以开阔的现代视野、深邃的人文理念阐释《庄子》,得出了审美生存是庄子思想核心的全新结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全书处处折射出作者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参与意识,使读者在感慨......
-
〓 神仙者,大乱道者也
道教吸收黄老的思想,这是黄老的悲哀,试论之: 神仙思想可以说是道教的核心思想,所谓神仙,即可以上游九天、下通九渊、长生不死之辈。长生者,无死也,无死者,止阳不阴也。一阴一阳之谓道,此黄老之通理。老子虽守雌,但不废雄,虽守阴,不废阳。然神仙求阳弃阴,有违道原。生者阳,死者阴。相辅相成,不能相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
〓 悟真篇—悟真篇卷之中
七言绝句六十四首,以象卦数 道自虚元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万物芸芸各返根;返根复命即长存。 知常返本人难会,妄作招凶众所闻。 但将死户为生户,莫执生门号死门。 若会杀机明反覆,始知害里却生恩。 祸福由来互倚伏,还如影响相随逐。 若能转此生杀机,反掌之间灾变福。 妥......
-
〓 海内十洲三岛记—长洲
长洲一名青丘,在南海辰巳之地,地方五千里,去岸二十 五万里。上饶山川,及多大树,树乃有二千围者。一洲之上, 专是林木,故一名青丘。又有仙草灵药,甘液玉英。又有风山, 山恒震声。有紫府宫,天真仙女游于此地。...
-
〓 论“重玄”一词的佛教使用路向
摘要:本文梳理了自东晋至隋唐时期佛教诸家对于源自《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重玄”一词各取所需的借用,并且指出:被佛教最早发明的“重玄”义中的“双非双遣”义在佛教中观的语义背景之下为道家重玄学所接受和完成,并最终成为其最为重要的标识性概念,而这一现象无疑正是佛道互相交涉的结果。 关键词:重玄 佛教 双遣双非 ......
-
〓 王弼的性理《易》及其对朱熹的影响
至迟自南朝宋代,至宋明之间,王弼《周易注》一直立于学官,这一权威注释,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漫长时期《易》学的发展和演变,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漫长时期中国社会的思想和文化,因而关于王弼《易》学与程朱《易》学之关系的研究,可说是《易》学史研究的关键。过去,有些学者也承认朱熹源于程颐,程颐源于王弼,而一旦具体讨论时,王、程之间便掺......
-
〓 测字秘牒—子字
一人书子字问曰:“有一女,先曾许某氏儿,实未受聘。 今父母欲嫁之而是儿欲以赖婚讼官,此事吉凶何如?”余曰: “蜉□之羽,只取一时之荣,不顾后来之患。今官司将欲成矣, 谁教你存心不好耶?明明一好字也,谁教你去其女耶?”其人 复以童字问曰:“今彼狡童欲于未鸣官时,先勾恶党肆行抢亲, 保策可以御之?”余曰:“童字似重,若到官......
-
〓 “命”的语义分析与庄子的“安命”哲学
【内容提要】古汉语中“命”这个字有命名、生命、命运三重含义,而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命”的深刻含义也就隐藏在这三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之中。“命”是对个人生命存在的限定或规定,是个人与社会环境和生活世界的联合体。关注“命”的问题是庄子思想的重要方面,他主张“安其性命之情”,可以称之为“安命”哲学,其内容包括对语言之“命”的悬置......
-
〓 听之以心——《乐道——中国古典音乐哲学论稿》
听之以心。——《庄子·内篇·人间世》听无音之音者聪。——《淮南鸿烈·说林训》一《庄子·内篇·人间世》说:“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与此类同,中国古典文献中,有一系列相关的言论。如:老子《道德经》:“听之不足闻”(《三十五章》)。《庄子·外篇·天运》:“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庄子·外篇·天地》:“视乎冥冥,听......
-
〓 北宋道士陈景元的老学思想新探
内容提要:北宋道士陈景元的《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颇具理论特色:(1)对“道生万物”论与“万物独化”论两种对立的思想作了调和;(2)将“常道”和“可道”分别对应于道家的自然无为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认为道与仁义礼智信是体用关系;(3)对人性之本源与人性之现实表现作了区分,认为人性之本源相同,而现实表现则有上、中、下三等;......
-
〓 测字秘牒—吝字
一人书吝字问婚姻,余曰:“上有交欢之象,下有和合之 形,姻缘可谓美矣,必成!”其人曰:“神数!本系成事,姑 问之也。”...
-
〓 廿一世纪中国道教之前瞻
强昱(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二十世纪已经成为过去,廿一世纪已开启了大门,如何在这一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把握历史潮流,使中国道教其命维新,青春常在,不断把它的的价值观,造福于人群,是研究者与道门同仁都将面对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整个地球,全世界不同种族、文化的人们,已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
-
〓 陈鼓应:道家思想在当代
道家思想在当代(摘要上)台湾大学哲学系 陈鼓应 一、近现代道家思想的兴起 中国传统文化常被简化为儒家文化,这主要缘于它在官方支持下罢黜百家,长期居于独尊地位。然而,时至近现代,随着政治与与社会动荡、科举制度的废止以及新思潮的冲击,儒家文化的特权地位渐渐丧失,随之而来则出现了诸子学复兴的局面。在这一局面中,道家因其特有的......
-
〓 当代新道家思想—中国科学文化独特魅力的展现
【内容提要】 当代新道家是在科学与人文对话与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兴起的,他们的思想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文化思想。当代新道学则力图开创当代新道家的思想体系,积极促进中国科学文化学的建构。 【关键词】 当代新道家;科学文化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两种方式,它们如人的双脚、鸟的两翼相互依存。科学需要人文关怀,人文也需要科学......
-
〓 老子对“道”的追寻
说主张“无为”的道家的“道”其实是“君人南面之术”,今天的许多人会以为是一种误解。但生活在战乱频繁年代的老子,他作为“周守藏室之史”,历史文献的阅读使他洞察历代君王的盛衰兴替,因而他的“道”自然包含有“君人南面之术”。众所周知,《老子》一书中的“圣人”既是道的体现者,也是老子心目中理想的最高统治者。而《老子》书中也一再......
-
〓 道家真正筑基法
由于人们对气功的理解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当世气功始终停留在养生与保健方面。对初学者来说,这些已经很“高深”,属“上乘功法”了,但对玄门羽流而言,只不过是一些养生小术罢了。离修真的门径还有好长一段距离。为了使一些捷足先登的功友们在修炼中更上一层楼,真正体会气功的最高层次“道”的妙境,笔者愿将一己之得奉献给大家,......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