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驳胡适之说儒
余旧撰《国学概论》,已着墨家得名乃由刑徒劳役取义,而于儒字尚无确信。及着《先秦诸子系年》,乃知许叔重说文儒为术士之称,术指术艺,术士即斓习六艺之士,而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因知儒墨皆当时社会生活职业一流品,此乃自来论先秦学派者所未道。越数载,胡适之先生有《说德》篇(刊于《胡适论学近着》第一集),亦以生活职业释儒字,而持论......
-
〓 儒学前路在何方? 学者:中国未来难离儒学滋养
何谓儒学?儒学如何发展?这是两个很大的问题。这里,我只能大题小做,略抒管见,以就教于方家同仁。儒学既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经世致用之学要想解答什么是儒学,先要弄清什么是“儒”?传统的解释:儒是一种职业,即从事“相礼”的工作。在古代,祭祀是一项十分普遍、十分重要的活动,而祭祀仪式离不开礼,要严格依礼来进行。祭祖、祭天、祭神......
-
〓 儒学地位的提升与统一
不论儒学在隋朝尚存在多少问题和困境,但伴随着隋朝在政治上的南北统一,儒家学术确实表现出相当明显的统一趋势,这种趋势不仅表现在儒家学术南北差异的逐渐消失和弥合,而且充分表现在儒家学者已开始能够以坦然的心态面对释道二教,既站在儒家立场批判释道二教的思想异端,也能大度吸收和融化释道二教的"合理"思想要素。然而,隋朝的立国历史......
-
〓 儒学思想的继承与民族文化的振兴
儒学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主导的地位。战国时期,儒墨并称显学,而儒学的影响大于墨学。汉代以后,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隋唐时期,儒道佛并称三教。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对佛老进行了理论的批判,从而恢复了儒学的权威。儒学对于中国两三千年来的政治、教育及文化等都有深刻的影响。 中国在十五世纪以前,无论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居于世界......
-
〓 宁佐权 ·〖《周易》成语与中华民族思维方式 〗
《周易》之所以能对后世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它所蕴涵的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并逐渐渗透到民众的深层意识和日常生活中。《周易》所蕴涵的思维方式,体现在许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成语之中。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经传。这些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取象思维、辩证思维与......
-
〓 锻造世界强企:儒家文化扮演何种角色?
在中国企业向世界级企业迈进的时候,将不可避免地直面儒家文化与企业成长战略问题。在中国企业的经营中,儒家文化到底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尤其是当本土的中国企业欲成长为全球性的大公司时,儒家文化应该被排斥,还是应该作为一杆鲜明的民族文化旗帜被高举?为研讨儒家文化与中国企业发展的关系问题,9月2日,在潍坊第11届鲁台经贸洽谈会......
-
〓 孔门弟子的基本情况及其分化过程
孔门弟子的分裂是孔子去世之后的事。在孔子生前,孔门弟子虽然相互之间也存在不少的介蒂和矛盾,但或许因为孔子个人人格的感召力,孔门弟子相对说来还是一个比较团结的利益集团。顾颉刚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中说:“孔子是一个有才干的人,有宗旨的人,有热诚的人,所以众望所归大家希望他成为一个圣人,好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
-
〓 孔子的四个最失败的角色
借着国学热的东风,孔子近期的“出镜率”不亚于娱乐明星,除了专家解读频频,网友们也纷纷将目光锁定孔子。可网友的评论与专家的评论有极大的“差距”。在某些网友的笔下,不论是作为丈夫、父亲,还是政客、师长,孔子的四个角色通通被批不及格。但为何得到如此评价?这些评价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吗?研究孔子的专家可不这么看。孔子被“多方位......
-
〓 儒教不立中华不兴
中华文明遑遑已历五千多年,儒家思想塑造了华夏人的民族特性,也创造了东方的璀璨文明。直到近代因技术、经济、军事等历史原因,儒学之光暗淡了,并承担了历史的罪责,被批判和否定。动荡迷乱之中,叛逆的、激进的、崇洋的、西化的、异端的思潮汹涌而来,冲击、篡改也丰富着华夏母体,而中华民族以无比的宽容接纳并试图融合着,但对权势财富的利......
-
〓 唐君毅之人生修养
摘 要:唐君毅强调 人生修养是人的生命意义提升的关键。人生修养首先须发心立公志,同时,要确立充分的自信以超拔流俗的毁誉,以开发去心灵之闭塞,以凝聚去心灵之流荡,诚实言行以回归人生真实,将颠倒的人生复其本位。关键词:唐君毅 人生修养唐君毅先生的思想包含着对人生的深切体验。而且,正由于对人生有着十分深切的体验,他对道德、宗......
-
〓 孔子不是橡皮泥
随着对国学、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日益加强,孔子和孔子的思想也重新由故纸堆里的记问之学,变成人人争说的热门话题。有些人提出,孔孟之道束缚了中国几千年,中国近代的屈辱、落后,帐都该算到孔子头上,因此一错不能再错,在经济发展、现代化提速的今天,到了“彻底扬弃孔子”的时候了;另一些人则把孔子思想当作21世纪中国崛起的精神基础,认为......
-
〓 《明夷待访录》的民主思想
内容摘要:黄宗羲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民主思想启蒙的重要人物,他的启蒙思想主要体现在《明夷待访录》中,这部书的后世影响非常巨大。黄宗羲在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剖析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著名思想和“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的口号,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黄宗羲还大胆设想了民主政治的蓝图:用“天下之法”......
-
〓 儒家的“天人合一”与全球价值
单纯 全球价值涉及三个重要的层面:一是作为全球价值前提和目的的人,其伦理表达是人权;二是维系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理想的制度,其伦理表述是民主政治;三是人类社会与其相对应的自然世界之间的和谐关系,其理论表述是生态平衡。这三个层面的内容同时也构成了不同国度毁容不同领域内学者们讨论全球价值的共同基础。在这些讨论中,占世界人口......
-
〓 蒋庆的儒学之路
今年五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12册《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这是中国自1912年学校教育废除“小学读经科”后第一次系统地、全面地精选和出版的少儿读经教材,完整地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常理”、“常道”。 《诵本》的封面上写着“蒋庆选编”。 谁是蒋庆? 从《诵本》后记中,记者知道了蒋庆是深圳学者。经几番周折,记者......
-
〓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代价巨大的社会实验,中国人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就是说,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绝裂,甚至将过去彻底砸烂;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如果眼高于顶,只愿在白纸上描绘未来,那么,所走向的绝不会是真正的未来,而只能是......
-
〓 我国古代祭祀文化的特点
载自光明日报 (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教授) 在我国历史上,黄帝时代是中华文明开始大创造的时代,黄帝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黄帝崩,葬桥山”,就是今天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每年清明时都在这里进行黄帝陵祭祀。 重视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礼仪的显著特点。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
-
〓 儒道文化的性质与界定
一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主流,这是目前学术界所公认的。然而具体到儒家与道家的关系,一般又都把视角更多地倾注在儒家一面,对于道家的阐述往往要走到人生智慧甚或道教的方向,使人感到道家是对儒家的一个补充,而不是像太极中的阴阳概念那样是共存共亡、互为消长的互补。 儒、道文化渊远流长,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各......
-
〓 从宋明人性论的演变看理学的总体走向及其内在张力
对于宋代理学,王夫之曾作过这样的评价:“微有宋诸先生洗心藏密,即人事以推本于天,反求于性,以正大经,立大本……”(《读通鉴论》卷十九)又说:“有宋诸先生,推极于天而实之以性,核之以心得,严以躬修,非故取其显者而微之,卑者而高之也。”(同上)王夫之这两段概括,既揭明了贯穿理学始终的天人合一意识,又揭示出理学家的一个基本特......
-
〓 解读“诚信”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以孔子和儒家的优秀思想文化为基干和主体的。孔子和儒家的优秀思想文化是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巨大动力和不竭源泉。孔子和儒家优秀思想文化以“仁”为核心和最后追求的道德和价值规范体系中,“诚信”具有独特的地位。“诚信”是不可或缺、无可替代、最根本......
-
〓 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的形成
今天在此地与诸位见面﹐很高兴﹐在二十年前﹐当牟先生在此地任教时﹐我曾应人文友会之邀而作一次演讲﹐今天是旧地重游了。今天讲的是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本来这题目我的一篇发表在中华学报的文章﹐有二三万言﹐此文曾在香港转载﹐因中共之批孔﹐故近来注意这方面。中华学报未必为一般人所见到﹐且那文章亦未将意思表达得完全﹐重点在那......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