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孔子的教育思想
儒家学者之重视教育是有目共睹的,私塾、书院乃至老师弟子的直接传授形式,是儒者实行教育的主要手段。而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本来就是一个大教育家,自孔子始教育就不再是少数贵族阶级的特权,而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据载,孔子有弟子三千,这一点未必属实,但孔子弟子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这却是事实。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
-
〓 陈来 ·〖现代中国文化与儒学的困境〗
一般认为,二十世纪的变革给儒家思想或儒学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虽然现代儒家哲学是对于儒学现代困境的一种哲学的回应,甚至在现代哲学论域中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却仍然不能改变儒学在现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层面的尴尬处境。在接近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们仍然不能拒绝这一事实,即二十世纪是在前现代作为整体的儒家文化经历解体、离散、飘零的历......
-
〓 科学评价“儒商”及其“诚信”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关于“儒商”及其“诚信”的会议和研究不绝如缕。其中,不乏拯救当前信用危机,以中国特色商业伦理对抗西方文化霸权等意图。但如从科学求真学术理性角度看,许多问题似乎均有待深入讨论,认真反省。现在的问题已不是要不要继承发扬“儒商”传统的问题,而是应如何科学评价和正确继承的问题。本文仅据手头资料,就如下问题......
-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的孟子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驺人也。①受业子思之门人。②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
-
〓 顾建军 ·〖修齐治平求和谐〗
——儒家的治国方略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内容提要]儒家政治思想核心的理念是《大学》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和谐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精神和理想目标。儒家修齐治平的治国模式、追求和谐的历史传统及其内在联系,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今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
〓 司马迁:报任安书
(张京华据《汉书》中华书局标点本排录)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
-
〓 《论语》“罕言利”辨析
孔子“罕言利”(《子罕》)。通观《论语》文本,孔子言利与言仁、言礼相比,确属“罕言”。但“罕言”并非不言。孔子既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就说明孔子承认并肯定了利作为人之一种需要的客观性和 正当性。孔子视“贫贱”为“耻辱”,其云“邦有道,贫且贱也,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泰伯》)此将贫贱富贵问题与国家兴......
-
〓 《从政》:"三誓""三制"或者"三慎"?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从政(甲)》第五简:“闻之曰:敦五德,固三折,除十怨。”[1]其中关于“折”字之隶定,张光裕先生谓:“‘折’,楚简中所见‘折’字多读为‘制’,亦可读为‘誓’,今取后者。”并取楚帛书与《尚书》以“誓”名篇者为证,谓“固三誓”“犹约法三章也”。[2]然而,“三誓”于文献未见旁证,且“德”与......
-
〓 陈卫平 ·〖当代中国普及儒学的五个问题〗
摘要:从历史经验、解读方法、思想内容、价值取向、主要渠道等方面来看,当代中国普及儒学需要注意以下五个问题:一、制度层面与义理层面;二、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三、通俗性与深刻性;四、学做圣贤与平民化人格;五、大众传媒与学校教育。文章由此对当前的儒学普及作了分析,批评了某些倾向,提出了一些建议。儒学无疑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族精......
-
〓 答邓晓芒教授
答邓晓芒教授陈乔见邓晓芒教授曾作《再议“亲亲互隐”的腐败倾向——评郭齐勇主编的〈儒家伦理争鸣集〉》(载《学海》2007年第1期,下引此文简称邓前文,并随文夹注页码),有感于该文对《游叙弗伦篇》的惊人误读,笔者撰文《逻辑、理性与反讽——就<游叙弗伦篇>的解读与邓晓芒教授商榷》(载《学海》2007年第2期,下引......
-
〓 靳凤林·〖臣民道德的生成机制、双重面相及现实境遇〗
[内容提要]本文对封建社会中国农民阶级所独有的“臣民道德”形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臣民道德赖以形成的小农经济基础及其政治表现;二是臣民道德的核心内容和一体两面性;三是如何看待这一道德形式在当今时代的现实境遇和出场路径。[关键词]小农经济;宗法政治;臣民道德臣民道德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以前,农民阶级所具有......
-
〓 “儒”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整个21世纪,能确保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关键是什么?发展经济的道理有千条万条,但究竟最基本的道理是什么?首先,要让经济持续强劲地增长,必须要有人来卖命地为国家、地方、公司、企业或个人的经济事业打造优势和竞争力;必须要让人真心实意地为事业出策出力;要人真心实意地与你共事、协作、联合;要有人放心地将他们的就业机会、职位、......
-
〓 郭店楚简与早期儒学
顾炎武曾指出,周贞定王二年(公元前467年)至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凡一百三十三年间“史文阙轶,考古者为之茫昧。”(《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史文阙轶”的情况呢?孟子曾说“诸侯恶其害己,皆去其籍。”这是说一些对诸侯不利的文献典籍被人为地有意地毁掉了。当然,“史文阙轶”可能也还有别的原因。......
-
〓 肖群忠·〖“仁义内外之辨”的现代伦理意义〗
[内容提要] 战国时期仁义内外之辨,告子主张仁内义外,孟子主张仁义皆内,自楚简发现后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又重新进行了较多研究。在我看来,仁义之“内外”含义,人心内外、门内门外、人我内外三种意思均有,仁义皆为内在的观点虽彰显了人的道德主体性,但忽视了道德的客观伦理精神,坚持仁内义外的观点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道德的人性主体基础和......
-
〓 郭店楚简儒家礼乐文化精义辩析
内容提要:本文对郭店楚简儒家著作中有关礼乐文化的论述作了疏理和阐释,并与先秦其它儒家著作进行比较,以揭示这些思想观点的价值和意义。全文主要以礼乐的产生、礼乐文化的基本特征、礼乐的教化功能、礼乐与仁德、刑法的关系、礼与乐的关系等几个面来阐述的。关键词:郭店楚简 儒家著作 礼乐文化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解放、百家争......
-
〓 论复兴儒学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内容摘要】《论语》中说:“用政令来管理百姓,用刑罚来约束他们,百姓只能暂时的免于犯罪,但不明白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去教化百姓,用礼制来约束他们,百姓便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能自己纠正错误。”现阶段中共中央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儒学的“中庸”思想,讲的就是和谐之道,儒学的“道德”礼制,是一种优良的社会传统,......
-
〓 上博馆藏战国楚简(二)《从政》试编
试编按:本试编在张光裕先生释文的基础上,试图重新编排《从政》。根据各种因素考虑,所谓《从政》甲乙两篇,实应本为一篇。主要因残简(亦有可能缺简)的关系,使这一原本意义完整的一篇文字无法连读。张先生已经指出了个别简的连读或意义关联,但整体上他又把这部分简分为甲乙两篇,各简大都又以“简文前后皆无所承”加以分别处理。现初步试作......
-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3):耶稣与孔子在此相遇——R. Neville, J. Berthrong,P.M. John 和 M. Ing
【作者按】本篇向大家介绍我所结识、接触或了解到的四位波士顿人,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认同或欣赏儒家价值系统,甚至致力于儒学及其现代意义的研究;二是他们都信仰基督教,其中有的当过基督教传教士,有的是身居要位的神学家,有的是在美国宗教界有着广泛影响和特殊地位的学者。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自己的一点见闻,未必每部分都有学......
-
〓 竹帛《五行》篇比较
1973年冬,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众多帛书中,有一本被名为《五行》篇。整整20年後,1993年冬,湖北荆门郭店村第一号楚墓出土的众多竹书中,有一本自名为《五行》篇。 两篇《五行》的最大不同是:帛书有《经》有《说》,竹书有《经》无《说》。《经》的部份,除几个章节次序互换外,内容方面基本相同。 20年前的研究已经......
-
〓 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大视野看儒学复兴
伴随着近年来的“国学热”,儒家思想开始了新一轮的回归。所谓“回归”,是反思,是回味,是恢复记忆,是再到祖宗的怀里吸吮民族的营养丰富的乳汁;现在这种回归是历史的必然,虽然还是点点滴滴的星火,但是其势不可挡——“儒家思想与跨文化交流”这个题目正符合儒家的思想,也正符合当今时代对儒家思想的期待。由于喜欢“它”,甚至是信奉“它......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