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宗羲民主思想成因初探
摘要:本文认为,促使黄宗羲民主启蒙思想形成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明清之际开始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政治斗争的新形势,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以及王阳明心学的内在启发等都是影响黄宗羲民主思想的关键因素。关键词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民主思想经济基础内在引发黄宗羲是一个拓荒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民主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
-
〓 孔夫子影响世界400年
推动西方启蒙运动缓解现代道德危机孔子及其学说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本土,及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400多年前,孔子学说的影响力就已波及欧美各国。传教士的有心利用成为开源之渠1582年,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在他之前已有一些西方传教士抵......
-
〓 儒道文化的性质与界定
一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主流,这是目前学术界所公认的。然而具体到儒家与道家的关系,一般又都把视角更多地倾注在儒家一面,对于道家的阐述往往要走到人生智慧甚或道教的方向,使人感到道家是对儒家的一个补充,而不是像太极中的阴阳概念那样是共存共亡、互为消长的互补。 儒、道文化渊远流长,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各......
-
〓 洪武儒学教育与科举八股的形成及其流弊
朱元璋创建明王朝后,依据所谓“武定祸乱,文致太平”(1)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儒学教育,充分发挥儒学功能,以巩固、强化其王权专制统治。以“礼乐”为“治民”之津梁的朱元璋,十分重视儒家礼乐文明的教化作用。他认为:“礼者,所以美教化而定民志。……有礼则治,无礼则乱。居家有礼则长幼序而宗族和,朝廷有礼则尊卑定而等戚辨。元以夷变夏......
-
〓 成中英·〖儒学的当代使命 发展全球价值伦理〗
论文提要: 本文从根源上探讨了人类价值追求的起源,再进而说明何谓普世的价值。本文并区划理想的普世价值理念与实际经验中的普适价值,再厘清四个价值的层次与中西两个不同的价值体系。最后整合为五个层次的价值伦理,更系统的说明了人类必须面对的价值整合问题。 本文举出孔子的仁爱伦理的忠恕之道以为人类普世伦理的具体说明。在此基础之上......
-
〓 破解孔仲尼猜想
摘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易经》,厘清了它和儒学以及卜筮的区别和关系,发现了孔子对《易经》的非凡猜想并破解了它。得出了“易”的本质是“太极思维法”的创造性结论。作为太极思维法的使用例证,本文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和哲学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关键词:易经孔子儒学卜筮历史 第一章绪论世界上大概没有什......
-
〓 杜维明:现代儒学核心乃是见利而思义
赢周刊记者 庞华玮杜维明其人: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1962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后前往哈佛大学深造。在哈佛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 学、加州伯克利大学,1981年至今任教于哈佛大学。1988年,杜维明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他是联合国推动文明对话杰出......
-
〓 宋儒“天理”论的建构与其经典诠释的理学化特征
宋儒所开创的儒学发展路数及其思想成果,之所以被论者称为“新儒学”,乃是因其以“天理”论为核心。“天理”论的建构确乎是宋儒的一大创获。程颢说: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拈出来。(1)按:“天理”二字仅在儒家经典《礼记·乐记》中出现过一次,汉唐诸儒对之似不甚重视,但二程却拈出此二字来建构其以“天理”论为核心的理学......
-
〓 论朱熹哲学的世界历史意义
《朱子语类》上有一句话“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这代表着朱熹对孔子的评价。继孔子之后一千六百年,朱熹是又一位可比仲尼的大儒,故全祖望言朱子学云:“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①这位被李约瑟称为“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思想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人类文化史中最珍贵的思想遗产。朱熹理学自13世纪先后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其地......
-
〓 百年儒学的全景鸟瞰
孔子、儒学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中的身份和作用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但也十分有趣的问题,要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这个问题,就必须联系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具体过程,并要联系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代表人物思想的具体内容,才能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作出合理的评价,才能理解孔子、儒学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中究竟处于何等地位,又究竟起到何......
-
〓 先秦儒家天人观辨正——从郭店竹简谈起
【摘要】从郭店竹简的材料看,天人之分是早期儒家的一个基本主张。竹简的天人之分影响到孟子,而与荀子有所不同。荀子的天人之分内涵较复杂,以往学术界的理解有简单化的嫌疑。孟子、荀子其实都讲天人之分,也讲天人合一,只是在具体层面上有所不同而已。 【关键词】《穷达以时》 天人之分 天人合一 孟子 荀子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这样一种......
-
〓 郭店楚简与儒学的人性论
从先秦儒学的一般线索来看,孔子提出的“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战国中期孟子提出的“性善说”,以及战国后期荀子提出的“性恶说”,成为今人熟悉的儒家人性论的三个典范。但是,相比于孟、荀的人性论,孔子的人性论思想在《论语》中并没有清楚呈现出来。出土资料《郭店楚墓竹简》发表之后,我即撰文指出,对研究先秦儒家思想来说,郭店楚简重......
-
〓 说到“人文精神”(6)
壁生:读经背后是一个历史问题。近代以降,读经与反读经之间,已经有过许多次思想交锋,每一次思想交锋,两派的背后都有深刻的理论支持与广阔的历史背景。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绝不是光靠传统文化就能够解决的,除了传统文化,“五四”以来我们形成了另一种传统,即“反传统”的传统。作为现代人,没办法绕过这个反传统的传统。胡适、鲁迅、傅斯......
-
〓 荀子天人论的几个问题——兼论郭店竹简《穷达以时》
摘要:荀子天人论是荀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知与不求知、对庄子天人观的评价、人性定义与价值判断、对孟子人性论的评价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估荀子的天人论。郭店竹简《穷达以时》关于“察天人之分”的观点,当是荀子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渊源之一。但“察天人之分”与“明于天人......
-
〓 汉代君主研习儒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历史效应
两汉是儒学独尊的时代,以武帝改制为起点,儒家思想与王朝政治结下不解之缘。两汉君主尊儒崇经,稽古礼文,对儒学的研习逐渐形成儒家政治格局下的一大历史传统。封建皇权在儒学领域的理论行为,提高了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文化素质,成功地维系了思想统治,影响到君主的临朝决策和治国施政。这种传统不仅赋予汉代历史以特殊的文化风貌和政治生态,而......
-
〓 传经与弘道:荀子儒学的重新定位
引言:回顾与问题如果以大历史的视野简要回顾一下荀子和以他为中心的荀学在儒学史中的地位,就会发现甚至在那些最核心的问题上人们都没有形成基本的共识。这决非夸大其词,只需跳跃式地查证一下便可清楚。汉初《孟子》受到重视,“孝文帝欲广游学之路,《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后又有赵歧为之作注。荀子也受到了司马......
-
〓 孔子的四个最失败的角色
借着国学热的东风,孔子近期的“出镜率”不亚于娱乐明星,除了专家解读频频,网友们也纷纷将目光锁定孔子。可网友的评论与专家的评论有极大的“差距”。在某些网友的笔下,不论是作为丈夫、父亲,还是政客、师长,孔子的四个角色通通被批不及格。但为何得到如此评价?这些评价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吗?研究孔子的专家可不这么看。孔子被“多方位......
-
〓 第九章 教育之道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塾,开中国历史私人办学之先河,打破了传统教育“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促进了学术的下移;他“有教无类”,接受弟子不分门第贵贱,打破了传统教育为贵族所垄断的格局,是中国历史上平民教育的开创者;他以成就“君子”为办学的宗旨,以“文、行、忠、信”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教......
-
〓 第四章 仁学的构建
“孔子贵仁”(《吕氏春秋·不二》),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已成为历来学者和思想家的共识。当然,笔者在第三章中说过,仁虽是孔子学说的核心范畴,并不是意味着就是他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命”。有学者认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礼(蔡尚思),大多数人不同意这种看法。实际上,这种争论主要是因为学者们所取的立场和角......
-
〓 论儒家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更加理性地分析儒家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导地位,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正确认识和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中以"中庸"为基础的和谐人生理想、以"仁"为核心的和谐社会关系构建、以"天人合一"的思想看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