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乐爱国 ·〖儒家生态思想初探〗
摘要:儒家提出“与天地参”的人道论,要求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相和谐,认为自然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整体,并且提出“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观和“以时禁发”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自然资源的思想,充分反映出儒家具有丰富的生态思想。 关键词:儒家;生态思想;生态伦理儒家重人道,但是,儒家所讲的人道不是以人类为中心,而是与天道......
-
〓 涂可国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提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采取的是辩证的、客观的、历史的科学态度。一方面,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主张要破除封建旧文化,建立新文化。另一方面,他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包含民主性精华,必须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以来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这种对传统文化既批判又继承的文化观,仍然是我们反对文化保守主义......
-
〓 屈原與郭店楚墓竹書
內容提要:本文運用“二重證據”方法,論證屈原是湖北荊門郭店一號楚墓的墓主。文中考察了屈原生活的社會歷史背景,考證了屈原的生卒時間、生平事迹以及歸葬情況;認爲郭店竹書是稷下思孟學派教材,除《老子》以外,乃是子思後學和稷下思孟學派的作品,很可能是屈原出使齊國時從稷下帶回楚國的。文中探討了這些出土文獻的思想來源和特點,以及對......
-
〓 解放日报:奥运会开幕式,该不该“抬孔子”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越来越近的时候,一位文化名人日前建议:在明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让更多外国人领会中国和谐文化的精髓。此言一出,立即引发热议。有人说,奥运会是一次难得的展示中华文化的机会,可以借此将孔子这一丰满的文化符号展现在世人面前,更加吸引世人关注中国文化。也有人认为,宣传孔子与奥运会“更高、更快、......
-
〓 郭店楚简儒家天道观述略
摘要:郭店楚简儒家著作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在以探讨人道为主的同时,有许多关于天道观的论述,如天命、天常、天德、知天、效天等。楚简天道观是在天人关系的互动中寻找解决社会人生问题的,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有特殊意义。关键词:郭店楚简;先秦儒家;天道观在先秦思想史研究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先秦儒家只谈人伦日用(人道......
-
〓 冯俊 ·〖浅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儒学因素〗
[内容提要]本文在系统分析了儒家知行观、民本观、和谐观、德治观、社会理想等几个方面重要思想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后,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传播、生根、发展并被中国化,正是由于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思想和民族特性紧密结合,使其相互交融、发展,从而促进了马克......
-
〓 中庸之道:诚与道德修养
《中庸》与《大学》一样,也是战国末期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中庸》把《大学》中关于道德修养的“八条目”中“诚意”一条凸显出来,从而建构了一套以“诚”为价值核心的道德修养理论。天道之诚与人道之诚《中庸》用了很多篇幅讲天道之诚与人道之诚,然后又论证了它们之间的统一性问题。在《中庸》作者看来,诚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事物发展规律......
-
〓 论孟子的人生精神
内容提要: 先秦大儒孟子以孔子学说的正统继承人自居,在孔子仁学或礼学的基础上发展了以“仁义”为核心的思想学说,并为宣扬和践行这种思想学说而身体力行,奔走呼号。透过《孟子》一书阐述的思想学说和孟子的实际人生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孟子几种来源深厚、影响深远的人生精神:⑴自承先贤,身任天下;⑵民生为本,仁爱为怀;⑶尊德乐义,以义......
-
〓 论“理性事实”与“隐默之知”
内容提要:近年来,牟门弟子李明辉先生以“理性事实”和“隐默之知”为基础诠释康德与孟子,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谨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我的基本观点是:我承认在康德和孟子学理中都存在着“理性事实”和“隐默之知”,但这不仅不能消弭反而更加彰显了康德与孟子之间的不同。关 键 词:理性事实 隐默之知 康德 孟子 牟宗三牟......
-
〓 鲜为人知的另一个孔子
鲜为人知的另一个孔子“孔子何许人也”?这个看起来多余的问题却引发了当代国人的诸多回答。虽然翻阅《史记》《春秋》便可略知孔子生平事迹,然而,今人了解孔子其人,特别是他的思想论述,却主要通过《论语》这部旷世之书。由此,如何解读《论语》,自然就成为当今国人认识孔子的重要途径。 国内当下“国学热”中的“重读《论 语》”浪潮,表......
-
〓 新儒家的天命
美国学者艾恺将其所著关于梁漱溟先生的书定名为《最后的儒家》,在他看来,儒家在梁先生那里已走到了它的尽头。无独有偶,列文森在其大著《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借助对廖平和康有为的个案分析宣称,儒家文化作为一种已然没落的文明,其最合适的栖身之所就是博物馆,在那里,它将作为一种古董,供怀旧的人欣赏、把玩(“发思古之幽情”)。这......
-
〓 对荀子“礼制”思想的经济分析
内容提要:春秋、战国之际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制度转型期,诸子百家均为未来社会新的制度安排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创设的“礼制”思想可谓不同凡响,“从经济思想上看,荀况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也集了先秦各家的大成。他是我国第一个从总体上对封建经济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的思想家。”荀子所设计的“礼制”思想,......
-
〓 五四伦理革命与儒家德性传统
(高力克) 一儒学中的宗法伦理与德性价值 儒学的现代困境虽由晚清西方文明的冲击所引发,但亦源于其价值系统的内在矛盾。先秦儒学承续殷周礼乐文化而维新,其宗法伦理化的「人文的转向」迥异于轴心时代诸文明之伦理宗教化的「超越的突破」。孔子以仁释礼,赋予古代宗法性的礼乐文明以普泛性的人文基础,儒学由此而形成道德人文主义价值体系。......
-
〓 论语别裁·前言
论语别裁·前言回首十五年的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可是我对于时间,生性善忘,悠悠忽忽,真不知老之将至,现在为了出版这本《论语》讲录,翻检以前的记录,才发觉在这短短的十五年历程中,已经讲过三四次《论语》。起初,完全是兴之所至,由于个人对读书的见解而发,并没有一点基于卫道的用心,更没有标新立异的用意。讲过以后,看到同学的......
-
〓 克隆羊·地球村·孔夫子
——从文化建设的方针与环境保护的理由谈起(张丰乾)-----“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
-
〓 “中和”之思:历史脉络与现实考量
一 “中”、“和”是中国哲学一对古老的范畴。《尚书·舜典》有如下记载:“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左传·昭公二十年》亦有言:“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不过,相较于上......
-
〓 “周礼”现代价值究竟何在
——《周礼》社会正义观念诠释 摘要:《周礼》乃是战国时期、亦即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型时期的儒者的一套“乌托邦”、“理想国”性质的社会制度规范的设计。作为儒学的重要经典,《周礼》的根本意义并不在于其所设计的那些具体的、可以损益的制度规范(礼),而在于其背后的普适的正义原则(义),包括正当性原则(公正性、公平性)、适宜性原则......
-
〓 试论佛教伦理与道教伦理的“儒学化”
摘要:古中国有儒释道“三教合一”之说,但三教实际上又不可等量齐观。就伦理道德层面的功能与作用而言,佛教和道教确实是不可与儒教比肩的。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便在伦理道德上自觉地选择了“儒学化”这一路径。道教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其走向与佛教基本上如出一辙,即在伦理道德上亦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儒学化”的道路。佛教伦理和道教伦理......
-
〓 孟子学说
孟子的学说要点 a.心性论1.性善与四端 —— 道德价值的根源孟子的「性善说」, 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孔子中的「仁」缺乏了理论基楚及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因此, 孔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 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 这种自觉是表现於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 是与生......
-
〓 礼的作用与演变
周武王克商后,把鲁国分封于周公姬旦,鲁国便成了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当时因周公姬旦辅佐武王,儿子伯离便代父受封,伯禽封鲁后“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 ”,这样周礼便在鲁深深扎根,所以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认识周礼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正是鲁国浓厚的礼乐气氛才造就......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