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蒋庆的儒学之路
今年五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12册《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这是中国自1912年学校教育废除“小学读经科”后第一次系统地、全面地精选和出版的少儿读经教材,完整地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常理”、“常道”。 《诵本》的封面上写着“蒋庆选编”。 谁是蒋庆? 从《诵本》后记中,记者知道了蒋庆是深圳学者。经几番周折,记者......
-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3):耶稣与孔子在此相遇——R. Neville, J. Berthrong,P.M. John 和 M. Ing
【作者按】本篇向大家介绍我所结识、接触或了解到的四位波士顿人,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认同或欣赏儒家价值系统,甚至致力于儒学及其现代意义的研究;二是他们都信仰基督教,其中有的当过基督教传教士,有的是身居要位的神学家,有的是在美国宗教界有着广泛影响和特殊地位的学者。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自己的一点见闻,未必每部分都有学......
-
〓 儒家传统和人权
论文摘要:作者认为中国封建统治者对程朱理学的推崇与实践,导致了儒家传统由先进文化走向反面。程朱理学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过去被忽视了,二程及朱熹之罪被转嫁到孔子头上,应还历史本来面貌。 一、中国近代为什么落伍了中国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央集权封建社会,其统治者(除了秦始皇)不像欧洲那样依靠刑法来维护专制统治,而是......
-
〓 说到“人文精神”(2)
石勇:人文精神大讨论发端于1993年,那时知识分子经过之前几年的政治挫折已经丧失了理想:或“权贵化”,或“御用化”,或“下海”,或“痞化”,总之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渐渐消蚀掉“知识分子”这一光环,使精神生态恶化,庸俗不堪。社会上的精神生态当然更不用说了,侮辱神圣,亵渎崇高非常流行。“人文精神”就是在这个现实中逻辑地凸显......
-
〓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早期对话
对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互相冲突、互相否定;另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又被儒家化了。这两种观点各有其理由,却并不完全符合当时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实际。以社会主义为前进方向,儒学对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认同“五四”时期,中西文化的冲突和交汇达到了近代以......
-
〓 “经学”散札
一“经学”在封建时代社会生活和学术领域中具有最高的权威。“皓首穷经”是封建学者为人称颂的崇高形象。而“离经叛道”则将为卫道士所不齿。近代西方学术传入以后,“经学'才因其迂疏而渐形冷落。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经学”是封建思想的渊薮,被逐渐抛弃。“经学”的时代一去不返地终结了。“经学”作为封建学术、封建文化,......
-
〓 重建之根:儒教视域里的萧太傅信仰研究
摘要:在重建儒教的大背景下,本文以闽南萧太傅信仰为例,从公民宗教的角度挖掘民间信仰中的儒教元素,探讨公庙类民间信仰与宋明理学之间的关系,力图论证公庙类民间信仰是宋明新儒教的遗留,是今天重建儒教的重要基础,定性此类民间信仰为儒教,对于公民社会构建、构筑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儒教重建,公庙类民......
-
〓 南怀瑾·论语别裁·为政第二
南怀瑾·论语别裁·为政第二孔子不谈政治第一篇《学而》是讲个人作学问的内在修养,接着下来第二篇《为政》则是讲学问的外用。不过提到为政,有一点要注意:我们常发现在一些著作中,许多人认为《为政》是孔子的“政治思想”,或者用现代的语汇来说,称之为“政治哲学”。在我个人研究的结果,认为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孔子很少提到完......
-
〓 梁漱溟文化生命理论及其时代关切
摘要:“生命”是梁氏文化哲学中的一个核心范畴。梁漱溟先生认为,生物、自然、宇宙只是一个生命,生命是文化的最终归宿,这是沿着梁漱溟先生文化哲学思路向外推演的结果。反之,“生命是文化的原点”则是他向内探求的必然结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没有人没有生命也就没有文化。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为文化所创造,文化构成了人之为人之特质,文化......
-
〓 儒学欲成为当代中国主流话语的优势和难点
近年来,在一些新生代儒家学者及文化民族主义者的持续努力下,在公众视野中沉寂已久的儒学又重新获得了一定声势。尤其是今年7月在贵州举行的“阳明精舍儒学会讲”,更使这一声势达到了一个相对高潮。正因为如此,一些人对儒学成为当今的主流话语开始产生信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代表,儒学欲成为中国当代的主流话语,有其优势和可能。中国......
-
〓 唐君毅之人生修养
摘 要:唐君毅强调 人生修养是人的生命意义提升的关键。人生修养首先须发心立公志,同时,要确立充分的自信以超拔流俗的毁誉,以开发去心灵之闭塞,以凝聚去心灵之流荡,诚实言行以回归人生真实,将颠倒的人生复其本位。关键词:唐君毅 人生修养唐君毅先生的思想包含着对人生的深切体验。而且,正由于对人生有着十分深切的体验,他对道德、宗......
-
〓 最后的贵族———孔子的时代和他的理想
———葛兆光教授在东南大学的演讲 今天我要讲的是,一个历史学家怎样理解孔子的理想和他的那个时代。 最近这些年有人提出来,在中国开始逐渐富强的时候,应该在世界上重新恢复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声音”,所以,好像是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和孔子越来越走红,甚至有人还提出要“尊孔读经”。从一个历史学家的眼光来看,这现象好像有一点点诡......
-
〓 明代儒学的转向与中国画艺术平民化、商业化发展的关系分析
摘要:明代是中国近世史颇具特殊性的历史时期,朱元璋尽收元代内府所藏的文化艺术图籍,大兴程朱理学,并对文化士人采取笼络和严酷控制的手段,支持宫廷保守派文人的封建复古主义的风尚。由于封建商业经济的繁荣兴盛,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发达的商品集散地,这些地区逐渐发展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明代早期统治阶层在维护其统治的同时,积极提倡大兴......
-
〓 荀子《天论》的思想光芒
战国时期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诸子的思想犹如划破夜空的闪电一样耀眼夺目,但那个时代社会上一般人的思想与精英们所达到的高度尚有不小的差距,社会上的迷信思想还很严重。我们从近年颇受关注的睡虎地秦简《日书》中就可以窥见当时人们多如牛毛的禁忌和繁杂的避邪驱鬼法术。作为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荀子对于祈神求鬼以致......
-
〓 孔子的”礼”的现代管理功能
陈德述 今天,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社会主义的现代管理中,”礼”即”礼”的道德行为规范,它包括礼貌、礼节、礼仪,还有没有它的价值和意义呢?答案是肯定的。商品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它与以往一切经济形态相比是高一层次上的人类文明,”礼”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形态之一,这就要求在管理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务......
-
〓 荀子:性朴论者,非性恶论者
荀子被作为性恶论的代表,似乎早已是定论。其基本依据无疑是《荀子》一书中的《性恶》篇。但是,在先秦子书中,以某子命名的书,并不一定全为某子所写。例如,论者们都承认,《庄子》一书,并不全出自庄子一人之手。笔者认为,《性恶》在《荀子》全书中是非常独特的:其他篇都不以人性为恶,唯独该篇以人性为恶。依此,我斗胆推断:它的作者很可......
-
〓 从宋代义理化史学到清代实证性史学的转变
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先后产生过各种史学思潮,而每一种史学思潮形成以后,都按其治史宗旨对中国史学重新加以诠释,显现出不同的学术风貌。探讨各种史学思潮的内涵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将会有助于揭示历史学发展演变的规律。宋元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史学呈现出由繁荣与深化走向总结与嬗变的特征[1](p432,670),产生出两大主要史学思潮......
-
〓 “道统”与朱子的新儒学
今天我们看道统,不能仅仅停留在朱子那个时代。我们不能狭隘地看道统,朱子所谓的道统,实际上就是自伏羲、神农、黄帝、孔子、孟子以来形成的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传统。道统的直接对立面,是异质文化,是异质文化的入侵和对本土文化的阻断。所以,捍卫道统就是捍卫本土文化,就是捍卫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捍卫我们的精神家园、捍卫我们的价值观和......
-
〓 存在·情感·境界 ——对蒙培元思想的解读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儒学研究中,尤其是在新世纪的儒学复兴运动中,蒙培元先生对中国哲学传统的诠释、及其在这种诠释中鲜明地呈现出来的独立原创的哲学思想,独树一帜,引人瞩目。蒙先生将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哲学概括为“情感哲学”[1],人们将蒙先生的思想概括为“情感儒学”[2]。当然,情感儒学其实只是蒙先生思想中最基本、最核......
-
〓 说到“人文精神”(3)
陈壁生:说起“人文精神大讨论”这一事件,不得不说一点题外话,那就是李2003年在网上抛出来的一个震动一时的长文《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中国20世纪80年代文化风景兼历史备忘》和《有关人文精神讨论及其他“合作”旧事》。我读过他的小说《丽娃河》,这个人可以说是文坛的异数,可惜后来远赴重洋,至今未归,让沪上文坛至今缺了这一道......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