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先秦时期儒法经济伦理观略论
人们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对于经济行为的正当与否往往存在着内在的价值判断。而在作出这种价值判断时,一个社会的经济伦理又无疑是人们为其经济活动寻找正当性解释的标尺。历史地看,人类对经济伦理问题的关注古以有之,在中国先秦诸学派的著述中,儒家与法家对经济伦理问题就有非常丰富的阐述。这些论述集中表现在对经济活动中的道德属性即“义......
-
〓 王安石诗文佛典注释辨正
王安石诗文多用佛典,然古今注家对于这些佛典的解释或未尽确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对诗文本身的解读与体悟。近读王氏文集,发现注家对《与僧道升》诗第二首与《答蔡天启书》中所用佛典的解释都不够准确,遂略作辨正,以求教于方家。《与僧道升》诗二首见于《王荆文公诗李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据朝鲜活字本影印)卷三。其二云: ......
-
〓 私學與政治權力的結合
以王安石為核心的北宋「荊公新學」學派,自熙甯變法至宋末六十餘年間,在政治權力的庇佑下,獨享學界統治地位。由王安石領銜編撰的《三經新義》取代唐孔穎達《五經正義》,成為國家頒佈的、士子應考必讀的教科書。與當時的關學、洛學、蜀學等學派相較而言,「新學」的特殊性在於,其核心人物王安石身居相位,因而得以建立一套變私學為官學,以國......
-
〓 司马迁:报任安书
(张京华据《汉书》中华书局标点本排录)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
-
〓 《论语》“罕言利”辨析
孔子“罕言利”(《子罕》)。通观《论语》文本,孔子言利与言仁、言礼相比,确属“罕言”。但“罕言”并非不言。孔子既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就说明孔子承认并肯定了利作为人之一种需要的客观性和 正当性。孔子视“贫贱”为“耻辱”,其云“邦有道,贫且贱也,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泰伯》)此将贫贱富贵问题与国家兴......
-
〓 贞观时期儒家文学观重建刍议
由先秦儒家发轫的诗教说,经过汉儒从时代政治角度胶着考释诗意的发展,产生了风雅正变的政治文学观。这样在使文学保持对社会生活的热忱的同时,也使作为人类心理——情感表现的审美创造被扭成了国家治乱兴衰的“晴雨表”。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和思想体系的稳定性,这种政治与文学敏感对应的“审音知政”文学观就成了考察文学的恒久不变的视角......
-
〓 民主、市民社会与儒学社会政治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学的复兴今天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但对于此问题人们似乎还有不同的认识。比如余英时先生曾指出,儒学赖以生存的现实土壤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古代宗族社会,正是在这一土壤中,儒学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才呈现出其现实意义。今天的情形完全变了:血缘关系让位于公民关系,等级制度让位于平等制度,“礼制”让位于法治,圣贤治国让位于民主治国。儒学......
-
〓 “孔子”为什么要走向世界
今年4月9日,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孔子学院总部在北京正式成立。目前,全球已开办孔子学院140多所,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和汉语国际推广的载体,在短短的两三年间便得到了如此迅猛的发展,在令人欣慰的同时,也的确令人深思。自19世纪西方文化逐渐成为主......
-
〓 《唐虞之道》与早期儒家的社会理念
有专家认定山西襄汾的陶寺型龙山文化为陶唐氏的文化遗址。虽说“器以藏礼”,但考古学 报告提供给我们的只有该文化的物质生活状况,对其社会组织状况则只是十分抽象的宏观定 位。详参王文清《陶寺遗存可能是陶唐氏文化遗存》;高炜《试论陶寺遗址和陶寺 类型龙山文化》。均载《华夏文明》第一期,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湖北荆门 出土......
-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5):《论语》、希腊哲学与现代文明——David R. Schiller
【作者按】David R. Schiller严格说来不是波士顿人,但是由于他家住在波士顿邻近之地,且经常往来于波士顿,故而勉强纳入于本系列。David不是大学教授,也不是知名学者。但是作为一名儒学的业余爱好者,却对儒家有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他10几年如一日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论语》的翻译中,为了保证翻译质量,他的《论语》......
-
〓 我的中国现代文化观
我的中国现代文化观黄枏森中国改革成功了,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19世纪以前基本上是各自发展的,虽然汉唐以来有所交流和互相影响。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渐渐加大,大到开始改变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社会的面貌,20世纪全盘西化思潮......
-
〓 孔子的好学精神
孔子向以博学著称,在当时被看作是几乎无所不知的“圣人”,众弟子更是服膺和崇敬有加:颜回谓之“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子罕》);子贡谓之如日月“无得而逾焉”(《子张》),所谓“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下之不可阶而升也……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子张》)孟子评价其为“出类拔萃,生民未有”(《孟子·公孙丑上》)......
-
〓 大学之道:以“三纲八目”为核心
[内容提要] 《大学》统篇旨在阐释一种修己治人之道,亦即内圣外王之道。《大学》把“修身”视为其整个道德修养体系的价值目标和根本目的,并且成为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起点。《大学》明确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原则,即“三纲领”说和“八条目”说,这两条道德修养原则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词] 修身 三纲领 ......
-
〓 李维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两种传统〗
[内容提要]中国哲学存在着古代传统与现代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传统的结合,应当并且必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古代传统建立联系,另一方面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参与建构中国哲学现代传统。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进入到中国哲学传统中去,而成为中国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当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
-
〓 (生命/文化)内生儒学:陈明儒学理论的一个概述
[按:陈明老师曾对我说:“我觉得内生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因为它意味着民族与文化的互动关系或结构。这是与自由主义、原教旨主义区别开的理论要害:只看到生命,则忽视儒学与生命的血脉渊源,只看到文化,则忽视生命必然在情境推移中日新日日新的要求、可能与必要。”在审阅修订此稿时又说:“只是内生一词本身并非“不言而喻”,生命儒学、......
-
〓 屈原與郭店楚墓竹書
內容提要:本文運用“二重證據”方法,論證屈原是湖北荊門郭店一號楚墓的墓主。文中考察了屈原生活的社會歷史背景,考證了屈原的生卒時間、生平事迹以及歸葬情況;認爲郭店竹書是稷下思孟學派教材,除《老子》以外,乃是子思後學和稷下思孟學派的作品,很可能是屈原出使齊國時從稷下帶回楚國的。文中探討了這些出土文獻的思想來源和特點,以及對......
-
〓 郭店楚简《五行》的身心观与道德论
按郭沫若对《管子》四篇的研究,“心术”即“心之行”,“术”与“行”同指“道路”。[1]《性自命出》讲“心术”、“心之行”,《五行》讲“德之行”,二者的共性是显然的。按,从字源上看,“德”字从直从心,楚简上“德”字就写成“悳”。然而“直”是“循”之本字,那么,“德”即“心之循”,也即“心之行”。[2] “德之行”岂不成了......
-
〓 郭店楚简儒家天道观述略
摘要:郭店楚简儒家著作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在以探讨人道为主的同时,有许多关于天道观的论述,如天命、天常、天德、知天、效天等。楚简天道观是在天人关系的互动中寻找解决社会人生问题的,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有特殊意义。关键词:郭店楚简;先秦儒家;天道观在先秦思想史研究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先秦儒家只谈人伦日用(人道......
-
〓 《中庸》的“参赞化育说”
《中庸》和《易传》一样,是早期儒家中最具形而上学特征的一部著作(但不是纯粹形而上学的著作),书中提出了“天人合一说”的基本模式。《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它就是孔子和孟子之间的最重要的文献。从中可以看出,从孔子的天命说到孟子的心性说是如何发展的。郭店楚简的出土和上海战国楚简的发现能够证明这一点。郭店楚......
-
〓 “断裂”与“兼容”:儒学复兴面临的困境
【内容提要】 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外源性的现代化”,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的全面转型造成了传统的“断裂”。当人们开始审思现代化的局限时,试图通过复兴传统文化例如儒学来弥补现代化的缺陷,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一种选择。然而,我们不仅需要弄清楚要复兴的是儒学的哪个方面(制度、思想或习俗),而且需要明确儒学之复兴所面临的困境。我们的确......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