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实质与启示
本文为作者在复旦大学的讲演稿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提出《经济学人》今年4月发表《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业与创新》的专题报道,描述了目前正在发生的由技术引领的制造业的深刻变化。而美国著名未来学者杰里米·里夫金(Rifkin)的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出版,也论述了由互联网与再生性能源融合导引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引发广泛关注。其实,......
-
〓 记忆中的筱苏(史念海)先生
——“史念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之二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我第一次看到筱苏(史念海)老师的名字,是在1978年初夏。我因年龄超过三十一足岁,在1977年恢复高考时无法报名。到1978年研究生公开招生时年龄放宽至四十足岁,又没有学历要求,就抓住这最后机会。当时只是为了圆此生“考大学”的梦想,并未寄多大希望。初试结果我获得复试资格,按规......
-
〓 柯林武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在中国学术界,比较知名的“柯林武德”(Collingwood,也译作科林伍德)有两位,他们都是英国人。其中一位叫做罗宾•乔治•柯林武德(RobinGeorgeCollingwood),是一位历史哲学家;另一位叫做爱德华•福伊尔•科林伍德(Edward Foyle Collingwood),他的主要贡献在数学领域。我们今......
-
〓 郑天挺先生与二十世纪的明史研究
郑天挺【1899-1981】是中国著名的明清史专家,翻开任何一本有关中国20世纪明史研究概况的著作,①几乎无一忽视郑天挺的重要地位。但他对明史学界的独特贡献,在明史领域的独到见解,即使回顾与总结性的著作,以及关注郑氏史学成就的论文,也鲜有详细介绍。②在明史研究领域,郑天挺既没有在清史领域像《清史探微》③那样的标志性专著......
-
〓 近代中国研究的“后现代视野”概论
自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一股源于西方的后现代史学思潮开始渗透到大陆的中国史研究领域,尤其是在青年学者群中似渐有流行之势。面对这一挑战,史学界的态度分歧而多样:有人把它当做是仅仅出现在现代西方社会的思想新潮或时髦花样,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社会无甚关联,因而采取了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另有人或则出于对后现代历......
-
〓 吴老教诲追忆
清华大学历史系100084吴承明先生为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的拓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对年轻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人员成长也如春风化雨,惠泽寰中。对我本人来讲,吴老是我从事经济史研究的引路人。一1982年,我本来想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读了吴承明先生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述略》及其他有关中国经济史的论著,才下决心改考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吴承......
-
〓 历史商业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及其研究意义
一、商业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学科特点商业地理学是研究商业活动的地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即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商业活动与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科学。从学科从属关系看,它属于地理学中经济地理学下的一个分支学科。但从它的发展历程看,它又远远早于经济地理学的产生而产生,是古代地理学中最早分化出来的分支学科之一。商业地理学的产生,可以上......
-
〓 市场、权力与资源流失
——近代东北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再探讨
内容提要:市场机制在近代东北地区农村扩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权力通过市场逐步获取资源的过程。在由权力掌控的市场机制中,资源不等量地进行传递。市场机制中资源的流动,不但造成资源流出地区生态系统的恶化,也造成了该地农民的贫困化。权力不但使东北农村与外界市场间通过资源的传递实现了贫困的传递,也使近代东北农业因资源匮乏而不能通过......
-
〓 《二十四史》的前世今生:“百衲本”与“聚珍本”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史》的内......
-
〓 真假亚当·斯密
——从“没有分工的市场”看近世中国乡村经济的变迁
【内容提要】本文聚焦于阿里吉《亚当·斯密在北京》一书,对国内外中国经济史学界有关斯密型动力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批评与讨论,对阿里吉与加州学派有关斯密分工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所做的解读提出强烈质疑,并通过阅读斯密、马克思的原典,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斯密,即强调“社会分工”的斯密,并引入吴承明“没有(社会)分工的市场”概念,主......
-
〓 走向未来的秦汉史研究
——“三十年秦汉史研究的理论反思”笔谈之二
【作者简介】彭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732)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大陆秦汉史研究的进步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上世纪50年代末史学界逐渐形成的对唯物史观的僵化教条理解被打破,“以论带史”的研究方法被摈弃,通过对中国历史自身发展的研究,解释中国历史进程,得到学界普遍认同。第二,大量新出土......
-
〓 “文化”的“译”与“释”:思想史背景下的概念引进和学科建构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一词,对于中国语文而言,是一个新词和新概念。“文化”概念的引进是西学输入的结果,对于“文化”与“文明”等词汇的语言学研究和转输过程的讨论,既有研究已经走出了就概念来理解概念的阶段,注意将其置于历史语境之下来进行解析,提示了极佳的研究取向。而作为中国学人广泛接受和使用的“文化”概念,它在西语及其输入过......
-
〓 2010年日本的五代宋元史研究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本书,即远藤隆俊、平田茂树、浅见洋二编《日本宋史研究的现状和课题》(汲古书院)。该书虽冠以“宋史”之名,其实也包含《五代十国史研究》(山崎觉士)、《辽金史研究》(饭山知保)、《日宋交流史研究》(梗本涉)等内容,本文要介绍的五代、宋、元史研究综述,只有蒙元史不在其内了。这本书本来是在《宁波研究》研讨会(2......
-
〓 “漆侠与历史学:漆侠先生逝世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漆侠先生(1923-2001)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名家,河北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宋史研究中心创始人,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农民战争史学会理事长等职。漆侠先生在史学领域耕耘五十余载,建树非凡,在中国古代史、宋辽夏金史、中国农民战争史等领域都有创新性研究,先后出版《隋末......
-
〓 “新中国史学发展路径研究”学术研讨会纪要
——《新中国历史学发展路径研究》附录
2006年10月7—9日,“新中国史学发展路径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历史文化名城河北保定召开。出席会议的特邀著名学者有:北京师范大学陈其泰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庞卓恒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根蟠研究员,河北师范大学沈长云教授。参加会议的课题组成员有:首都师范大学邹兆辰教授,南开大学李金铮教授,以及河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的贾俊民教授......
-
〓 2011年秦汉史研究综述
2011年秦汉史研究成果丰硕,成功举办“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史论坛:出土简帛与地方社会”、“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出版论著、整理资料4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以出土文献与传世史籍的结合为主流,各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政治文化、祭礼、社......
-
〓 2011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
2011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发表近200篇论文。出版十数种著作,数量颇丰。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社会经济卷》(上、下册)。《辽宋西夏金代通史》是根据邓广铭先生和漆侠先生的提议,由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组织编委会,制定编写大纲,邀请国内70余位专家编写的。该书社会经济卷全面系统论述了辽......
-
〓 吕思勉的“执微”
严耕望称钱穆、陈垣、陈寅恪与吕思勉为“史学前辈四大家”已广为人知,严氏在其《通贯的断代史家》一文中又称许吕思勉“贯通”的特点亦为人广泛征引,吕氏著述之多、范围之广又为四人之冠,“贯通”二字当为定论已无疑义。而吕氏著述又与当时风气不合,亦是事实。由于机缘遇合,2008年顷,我有幸成为吕氏著作《中国文化思想史九种》(《吕思......
-
〓 勤勉为学疏通知远
一个人生在当下,如果想做一名学者教授,从事学术研究,则只能由小学而中学而大学而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否则,几乎别无他途。这究竟是好事坏事,一时也无从断定。从好的方面讲,可见教育日渐正规普及,一般家庭均有能力循正常途径培养一二读书人,读书治学不再是社会上少部分人的事情。但从学术的成绩与氛围上讲,博士日多而成绩未见有多大提升......
-
〓 真性情真学者——追忆何炳棣先生
逝者何炳棣先生,2008年于北京(王洪波/摄) 6月8日下午刚上班,接到何炳棣儿子何可约从美国打来的电话:“有一个不太好的消息要告诉你。”我的心一沉。等他说完,我已经惊得说不出一句话来。何炳棣先生晚年两次回北京,第一次是2008年,由中华书局全程安排,第二次在2010年,是应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先生之邀,作为首位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