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伏尔泰的世界史观
(人民大学历史系博士生)【提要】伏尔泰是启蒙运动史学的代表人物。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勒高夫把他看成是当代法国新史学最早的“祖先”。【1】美国的斯塔夫里阿诺斯把今天“研究历史”的全球性方法,看成是“启蒙时代的编史传统”的“恢复”,而伏尔泰的《论各国习俗和精神》和《世界史》是这一传统的代表作。【2】显然,伏尔泰的世界史观......
-
〓 保护为主、研究并重:2011年考古学综述
回首2011年,文物考古事业走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年头。考古发现与发掘、文物保护及利用、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程度的收获和进步,其中一些事例可视为文物考古事业的里程碑。考古发现与发掘无论是抢救性发掘还是主动性发掘,都继续秉承了考古发掘一贯的科学严谨态度,同时,更加深入地贯彻了2009年《田野考古工......
-
〓 农史学科发展与“农业遗产”概念的演进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1]保护项目,农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和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的热点之一,为农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关于“农业遗产”及相关诸概念,目前学界存在不同的意......
-
〓 中国共产党与历史科学的发展
【内容提要】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人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对中国历史都有重要论述,他们从理论和方法方面指导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发展。新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更是与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一些学者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称作“党派史......
-
〓 2010年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综述
2010年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启动之年,又是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求之年。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者,围绕科学发展这条主线,深化研究,开拓了诸多有价值的分析视角和创新性的探索。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现代中国经济发展史中的一些内容,诸如“后发国家的赶超战略”;“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有效并行......
-
〓 2010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
2010年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出版专著四部,研究论文近二百篇,反映了该时段经济史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总论本年度相关研究专著主要有陈明光、邱敏著《六朝经济》[1],黄淑梅著《六朝太湖流域的发展》[2],王玲的《汉魏六朝荆州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变迁》[3],张剑光著《唐五代农业思想与农业经济研究》[4]。杜文玉主编《唐史论丛》......
-
〓 打开中国历史的秘密
导言我的老师侯外庐先生认为,中国历史与中国思想文化有她自己的特色,不同于西方。中国从氏族社会走向文明社会,保留旧有氏族血缘关系去建立国家组织,可以称之为“早熟”文明。后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和这种氏族血缘的遗存有关。封建制社会中的宗法、宗族力量就是从氏族血缘关系演变而来。外庐先生的挚友白寿彝先生说过:“侯外庐研究......
-
〓 莒文化研究探究中华文明起源
——中国莒文化高层论坛在鲁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在线讯(记者张清俐)9月28-29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师范大学、日照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莒文化高层论坛在山东师范大学召开。与会近百位史学研究学者就莒文化的历史源流、精神内涵与特点特色以及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关系等相关论题进行探讨......
-
〓 “五谷丰登”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必要条件
一、问题的提出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文明”?一种概念将文明和文化等同,文明是人类创造的所有成就,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还有一种概念将文明与野蛮相对,文明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文明阶段是从野蛮阶段转化过来的;再有一种概念将国家的出现作为文明形成的标志。这些概念多是理论性的,很难从考古学的角度进行探讨......
-
〓 考古学家刘庆柱:考古学的真实境界
【核心提示】现代考古学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突出“透物见人”理念。考古学是“人学”,是研究与“人”相关的科学,离开人,考古学没有任何意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三大考古发现,引发了中国传统史学的革命性变化。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出现,有力推动了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变,使从“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
-
〓 追问中华文明五千年探源工程十年回顾
缘起与历程谈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就不能回避一个问题——中华文明五千年。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国历史的肇始,中华文明被认为具有五千年的历史。但是,古代文献中对黄帝、炎帝乃至尧舜禹时期的记述均为后代文献的追述,其中还有不少神话的色彩。正因如此,在学术界,很多人对中国是否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持怀疑的态度,部分国外学者......
-
〓 学林巨擘张政烺:被称为“活字典”
【核心提示】张政烺博大精深的学识与他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早在当年在北大攻读本科期间,他就遨游书海,及至进入“中研院”史语所,由于对知识的渴求和工作的需要,他几乎看完了史语所的全部藏书,有的甚至能够背诵。此后也手不释卷,有“活字典”之称。郭沫若曾不无感叹地说:“这个人学问真好,比我看过的书还多。”“以牛的勤恳、踏实的精神......
-
〓 克罗齐:“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谈到西方史学理论,不得不提到一个与我们曾经介绍过的柯林武德名气相当的学者,他就是意大利历史学家、哲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在中国学术界,克罗齐的声名鹊起主要源自自他的著作《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还有就是那句史学理论界风驰电掣般的名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年2月25日......
-
〓 一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百年人生
10月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在中国,人们喧闹地享受国庆长假;在英国,一位知名史学家走完了他的世纪人生。这位英国史学家名叫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Hobsbawm)。但在提起他的时候,人们习惯于在其名字前加上“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这样的定语。用意很简单,就是想提醒世人注意:他是一位左派、一位共产主义者、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
〓 一位巨星的陨落
——纪念雅克·巴尔赞
刘芳编译当地时间2012年10月25日晚,美国文化历史学家雅克·巴尔赞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中南部的圣安东尼奥去世,享年104岁,离其105岁的生日仅仅还差一个月。雅克·巴尔赞,美国著名的史学大师,研究西方文化六十余年,蜚声国内外。他兴趣广泛,一生出版了四十多部作品,内容涉及哲学、音乐、思想史、当代艺术。在学术理论上,巴尔赞......
-
〓 关于仰韶文化小口双耳尖底瓶性质的讨论
小口双耳尖底瓶应为“侑卮”郑志强【核心提示】自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陕西华县元君庙遗址和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仰韶文化小口双耳尖底瓶”以来,关于这种类型陶器用途的探讨一直争议不休。“小口双耳尖底瓶”不是生活中的实用器关于“小口双耳尖底瓶”的名称与功能,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认识:【1】“汲水器”或“盛水陶罐”说。如巩启明在20......
-
〓 中国考古学的历史主义特征与传统
【英文标题】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rcheology【作者简介】张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市,100871【内容提要】中国考古具有鲜明的历史主义特征,并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考古学研究中以历史文献为线索,以考古为实证的证史主义倾向;其二,借助于文......
-
〓 独持偏见,一意孤行——记赵俪生师
大约是2007 年岁尾吧,一位年轻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他从网上看到, 赵俪生先生在兰州去世了。听后黯然。继而又想,先生高寿,活过了整九十岁,后三十年总算过得舒展自如的日子。比起他的两位山东大学同事: 生于1915年,53 岁死于天津清河劳改农场的吕荧、生于1903 年,69 岁死于济南监狱的华岗,总归命运要好得多。于是也......
-
〓 陈寅恪有朴素的辩证法吗?
季羡林、周一良等教授常谓陈寅恪有朴素的辩证法。季羡林、周一良等教授常谓陈寅恪有朴素的辩证法。他们所谓的辩证法,实即“唯物辩证法”,意在牵引陈氏以提升其说,而王震邦先生别有所见,认为陈氏实有取于柏拉图的“辩证法”,于论辩之前,先提“假设”,以期在论辩过程中能有一超越、由当下的论题或现实而进入抽象之“理念世界”。汪荣祖《独......
-
〓 2010年中国环境史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 潘明涛,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博士一、前言据笔者统计,2010年关于中国(港澳台地区除外)环境史研究成果共280多篇论文和二十多本专著(注:本文所述成果只限于大陆学界),可谓收获颇丰,拘于诸多因素,此统计数据难免挂一漏万。简言之,本年度中国环境史在区域性断代性综合研究以及理论构建和明细其研究思路,并在......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