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秦汉史研究理论认识散谈
——“三十年秦汉史研究的理论反思”笔谈之一
【作者简介】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北京,100872)【《史学月刊》编者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秦汉史研究,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作为断代史的整体性研究,还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领域的专题考察;无论是社会史的复兴,还是新的简牍资料的发掘与研究,都有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相对实证研究的繁荣,......
-
〓 “全国衙署文化与燕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1年10月21日至24日,由河北省史学会主办,保定学院和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联合承办的全国衙署文化与燕文化学术研讨会于保定学院召开,会议旨在总结衙署文化与燕文化研究的成果,推动衙署文化与燕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来自河北省社科院等科研院所,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国内高校,河北等省博物馆、文化局、旅游局、文......
-
〓 美国汉学家魏斐德:在中国发现历史
魏斐德其人魏斐德其人,恐怕多数人还不是很了解。一说起美国的汉学家与中国学研究,人们首先想到的多是美国中国学研究的开拓者、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创始人费正清及其“中国观察”。我最早知道魏斐德,还是通过他的中国友人、著名诗人北岛的随笔《青灯》。文章写于魏斐德从伯克利执教四十年退休之际。后来这篇散文和其它几篇被集成一本书,就......
-
〓 2011年秦汉史研究综述
2011年秦汉史研究成果丰硕,成功举办“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史论坛:出土简帛与地方社会”、“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出版论著、整理资料4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以出土文献与传世史籍的结合为主流,各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政治文化、祭礼、社......
-
〓 2011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
2011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发表近200篇论文。出版十数种著作,数量颇丰。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社会经济卷》(上、下册)。《辽宋西夏金代通史》是根据邓广铭先生和漆侠先生的提议,由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组织编委会,制定编写大纲,邀请国内70余位专家编写的。该书社会经济卷全面系统论述了辽......
-
〓 海洋社会经济与东亚文明研究的新观察
——“海洋文明与战略发展”高端论坛暨“明清海洋政策与东亚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海洋文明与战略发展”高端论坛暨“明清海洋政策与东亚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11年11月11-13日在厦门大学举办。来自中国社科院、大陆各高校及香港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和日本大阪大学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一、海洋文明与战略发展“海洋文明与战略发展”高端论坛由厦门大学主办,厦门大学海洋文明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承办。论坛收......
-
〓 近三十年满族谱牒研究述评
谱牒是以记载某一家族世系传承、繁衍、迁徙为主要内容的档案资料。它不仅仅是重要的家族历史文献资料,而且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尤其是近三十年,伴随着区域性经济开发进程的加快,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已经成为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谱牒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自然也是学者尤为关注的对象之一,而满族谱牒以其特有的区域性、民族性和......
-
〓 第二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论文述评
“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是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副总理级)国际合作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届在宁夏银川召开。第二届论坛由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甘肃武酒集团共同主办,于2011年8月17 -21日在甘肃武威召开。与会中外专家120名,提交论文106篇,围绕西夏社会历史、语言文字、文献古籍、文物......
-
〓 从外交官到汉学家
【核心提示】黑格尔、兰克等人认为中国历史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处于某种静止状态。但是,福兰阁反对这种看法,他强调中国历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纠正了中国历史是停滞的这一观点,这是难能可贵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学作为一个学科在德国大学正式建立,一大批著名汉学家脱颖而出,福兰阁(Otto Franke,1863—......
-
〓 松浦友久:未尽其才的日本汉学家
很奇怪,每次听到前辈师长的讣闻,我总在国外。在国外的日子总是平静而悠闲的,闲静中听到不幸的消息,会有更深刻的感触和更深长的回思。2002年得知日本汉学家松浦友久先生病逝的消息时,我正在韩国,乍闻噩耗,心猛地揪缩起来。对我来说,这实在太突然了。在我的记忆中,他一直是那么健朗,保持着旺盛的写作势头。难以置信,他就这么弃我们......
-
〓 司马迁为商人立传的尺度
《史记·货殖列传》内列举的商人,除了齐太公、管仲两位先从商,后从政的特殊人物外,详细者说明其事迹者共有十八人,其中七人为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另有九人属于西汉时期,当中有一些是与司马谈父子同时代的人物。关于本传的立意,司马迁开宗明义地说:「请略道当世千里之中,贤人所以富者,令后世得以观择焉。」[1]由此可见,太史公是立意要......
-
〓 一个无专著的教授的学术观——访姚大力
姚大力 2009年11月,清华大学恢复上世纪20年代的国学研究院建制,显然是希望藉此更全面地接续这所百年老学堂曾有过的浑灏沉潜的人文学术传统。有意思的是,新国学院的五名特聘专、兼任教授中,三位有南京大学的学历背景。这当中,来自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的兼职教授姚大力,很可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读博士时间最长的一人。......
-
〓 十年来中国历史地理文献研究的主要成就
【摘要】这方面的成就,主要可分三部分,即:地理志书、古地图(舆图)、山川地理著作及其它。其中,地理总志的点校整理较为突出,近年来舆图研究逐渐成为热门。一、地理志书地理志书是一切历史地理学术研究直接或间接出发点,主要包括历代地理总志、正史地理志、地方志三类。1.历代地理总志成果形式,有点校、影印、辑佚、研究专著和论文。典......
-
〓 口述史学新解
——以山西十个合作社的口述史研究为例
20世纪80年代以降,在西方口述史学的影响下,国内口述史学研究逐渐兴起,受到学界和大众媒介的普遍关注。不少学者在口述史学的基本概念、特征、功能及其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理论探讨;更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积极投身口述史学的实践,筚路蓝缕,出版了一批或是对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者的访谈实录,或是记录布衣百姓市井百态的口述史学著......
-
〓 中国世界历史研究的理论成就
“史学研究的新趋势”笔谈
中国的世界历史研究早在19世纪中叶即已开始萌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迅速发展,早已成为当代中国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多年来《中国史学史》却从不写中国学者的世界史研究的历史。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世......
-
〓 史学研究走向田野与社会
【核心提示】与传统史学重视上层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自上而下”视角不同,社会史的研究更重视芸芸众生的历史与日常。举凡人口、婚姻、家庭、宗族、农村、集镇、城市、士农工商、衣食住行、宗教信仰、节日礼俗、人际关系、教育赡养、慈善救灾、社会问题等等,均从“社会生活的深处”跃出而成为社会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今年适逢山西大学建校11......
-
〓 高翔总编辑谈当前中国学术思潮与学术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线讯 2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基础知识系列讲座开讲,高翔总编辑做动员讲话并担任首场讲座主讲嘉宾,王利民副总编辑主持讲座启动仪式。“系列讲座”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2011年11月2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编委会上关于“建设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指示精神,经总编办公会研究决定启动的。讲座系中......
-
〓 2010年秦汉史研究综述
2010年秦汉史研究继续取得进展,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600多篇。现将研究的基本情况分述于下。一、政治史研究政治制度与政治思想政治史是秦汉史研究的传统领域,本年度很多研究也涉及这一领域。陈英《汉代贫富差距与政府控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对汉代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各区域三大贫富差距状况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先秦至......
-
〓 吴承明先生的经济史观——武力追忆
吴承明先生的经济史观——武力追忆我向吴承明先生当面请教始于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央档案馆联合编辑《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此后与吴老的交往就多了,向吴老请教的问题多不胜数,这里仅谈几点印象最深的。任何政策都应在特定的历史中看。关于如何认识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新中国经济史研......
-
〓 技术-经济-社会史:重铸经济史辉煌的新学科
【内容提要】技术-经济-社会史是从技术角度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新学科。它以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的反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创新了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为基本进路。构建该学科是现当代技术、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也将为经济史研究注入强大活力,把处于“危机”中的经济史引出困境,走上持......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