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药眠:面向着文学的海洋
【大家】 他是诗人,从小沐浴在岭南诗风中,青年时期因诗歌才华崭露头角,得到成仿吾赏识,成为创造社的一员;他是文化战士,他创作的诗歌、小说深度介入“文艺大众化”“文艺民族形式”“文艺主观论”等论战,发出革命者的呐喊;他还是文艺学学科的开拓者,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文艺理论教研室,编写了第一个高校文学概论教学大纲,主持了新......
-
〓 我眼中的名人·周其凤:但求无愧我心
周其凤 湖南浏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高分子合成及液晶高分子方面的研究。他提出的“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的科学概念得到了相关领域学者的广泛认同与赞赏。曾任吉林大学和北京大学校长。 刚刚参加完两会回来的周其凤院士,西服的一角还别着一枚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徽章。我开玩笑地问他,这是为开两会才戴的吗?他爽朗地笑着说:“......
-
〓 爱国一书生——学界追思历史学家何兹全
2月21日,来自京内外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历史学者聚集在北京师范大学,追思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六天前,这位在学术领域创榛辟莽的老人溘然长逝,走完了101载人生路。“择善而固执之”,追思会上,学者们频频提及何兹全最爱的这句话。“固执”于自己选择的“善端”,正是何兹全为人、为学、为师的最好写照。 守学术之“善”——“唯物史......
-
〓 学人小传:何光荣
何光荣,号蒙山,1923年生,江西新余人。经史学专家。自幼接受儒家经典教育,1946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先修班,次年转入教育系学习。1949年3月参加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1956年9月以“调干生”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先后任教于北京长辛店铁路中学、中央教育行政学院(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
-
〓 《侯马盟书》惊天下 《古币文编》照九州——追忆考古学家张颔
张颔工作照 资料图片 图①侯马盟书 资料图片 图②侯马盟书 资料图片百年学人颔首问道今世终成大典,一代巨擘搁笔西游谁来再续盟书。1月18日17时27分,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山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长、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张颔,因病医治无效在太原病逝,享年98岁。年近九旬的著名书法家林鹏撰写的挽联“侯马盟书惊......
-
〓 千古风流人物,只识苏轼
大江东去,淘尽风流无数;赤壁江边,临风而立千年。转过烟云之身,遨游的飞仙,风姿不减。一、宦海沉浮中兴致昂扬东坡是四川眉山人,蜀山文化孕育了东坡汇纳百川的性格,天府之国的安逸使其有了超越崇山的渴望,使其挣脱离开了蜀地。东坡20岁中进,深受欧阳修赏识,被选为待宰相。他勤政爱国,不畏强权,反对新法;不以己悲,关注民生,力保“......
-
〓 做学问要“会搭架子”——王力先生对建构中国语言学系统的不懈追求
学人小传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早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后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联大、岭南大学任教,曾任中山大学及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54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著有《汉语史稿》《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
-
〓 抗疫战场上的长沙作家群
方舱里00后播音员的嗓音,是武汉这个春天温柔的声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士贾娜染病康复后第一时间提出了归队申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篇篇动人的故事,都来自他们笔下。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长沙的作家们奔赴武汉抗疫一线,以笔为媒,传递爱和温暖,为“逆行者”呐喊,为志愿者点赞,凝聚起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能量。青年......
-
〓 梁启超在1927
梁启超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在1916年段祺瑞内阁倒台、梁氏随之辞去财务总长前的20余年间(1895—1916),无论在清末领导戊戌维新、立宪保皇,还是在民初组织进步党、政学系,梁氏总是身处时代政治舞台中心,为大众瞩目。1916年之后的10余年(1916—1929),梁氏虽远离政治旋涡,更多从事著述、讲学,......
-
〓 钱钟书杨绛夫妇与李健吾的文学渊源
钱钟书(左)与李健吾钱钟书、杨绛参加李健吾的追悼会李健吾翻译的《莫里哀喜剧》1982年4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钱钟书为之题签。1983年8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健吾文艺评论选》时,杨绛为之题签。抗战胜利暨南大学复校后,经钱钟书转递给李健吾的聘书封面。钱钟书杨绛夫妇是世所敬仰的文化巨擘、一代大师,堪称闪耀在中国现......
-
〓 高居翰:中国艺术的翰墨知音
高居翰近照高居翰著作高居翰著作 美国时间2014年2月14日下午2时,被誉为“最了解17世纪中国绘画的美国人”的高居翰(James Cahill)教授,在加州家中安详去世,享年88岁。之前不久,高居翰教授的好友、同为中国美术研究权威的牛津大学苏利文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王伯敏教授先后谢世,让艺术史研究的同仁们闻讯不胜......
-
〓 邵晶:做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考古人
【奋斗者 正青春·一线故事】 “‘拼多多’,这一地陶片又准备拼个啥?” “马上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眼前这位被同事称为“拼多多”的人,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石峁考古队副队长邵晶。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拼对修复,一件来自4000年前的陶鹰跃然眼前。 就这样一片一片清理、拼对、修复,两年多时间里,在石峁遗址皇......
-
〓 闻一多:负重前行 弘毅致远
1946年7月11日,“抗战七君子”之一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昆明街头。4天后,闻一多在云南大学致公堂举行的李公朴追思会上,发表了痛斥国民党特务、呼唤新中国的气壮山河的“最后一次讲演”;会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西南联大教师宿舍门前。 闻一多以生命诠释了何为不畏强暴、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何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士人......
-
〓 走近大家:九十老头儿黄永玉
黄永玉(右)青年时与沈从文的合影黄永玉在他的“万荷堂”CFP黄永玉作品:《山鬼》黄永玉作品:《猴票》黄永玉作品:《大欢喜佛》黄永玉作品:《齐白石像》 “表叔(沈从文)是个很规矩的老实人,一辈子朴素的生活和工作。他不像我。我是盐,他是棉花,如果历史是雨的话,他将越来越重,而我将越来越轻。我是经不起历史淋浴的,因为我......
-
〓 历史钩沉:“落花生”是我一生最大的宝藏
1938年,许燕吉和父亲出游 记忆中,妈妈监督我和哥哥读书,或清算我俩的错误,都是在爸爸下班回来之前。爸爸一进门,马上“结业”,我俩就像放飞的小鸟一样聚到爸爸身旁,快乐无边。爸爸大概不会打听我的“劣迹”,就是知道,我相信他也不会嫌弃我,因为他喜欢孩子,而且见孩子都喜欢。抗战时期,香港是沦陷区与内地的交通要道,常有......
-
〓 追思·罗国杰:儒者爱兰
罗国杰 资料图片 罗老师走了。 两个多月前,他刚刚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的殊荣。那时,他身体状况已是日益孱弱,他却把1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作学生奖学金。 “他就是这样,永远心系学生,是真正的师者。”他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焦国成今天一直在罗先生家收拾遗物,心情沉重。 在罗国杰教......
-
〓 吕成芳:终我一生 传播昆曲
吕成芳 资料图片 苏州平江路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寻找“苏州的味道”。在平江路上的伏羲会馆,记者邂逅了一场独特的昆曲演出。演的是《牡丹亭》的折子戏,只见一位身着昆曲戏服的女子,裙袂飘逸,水袖翩翩,表演的同时,却穿插讲述着自己对戏文、动作和吴文化的理解,偶尔插科打诨讲些笑话,情绪到了,还常邀请台下的观众上台......
-
〓 佛缘曲情——忆朴老
我与朴老接触和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但我与朴老的因缘却有多重。由于我是从事佛学研究的,朴老的名字当然早就耳熟,他老人家的文章、诗词、书法也是早就拜读过了的,但我第一次拜见朴老则是在文革结束以后。大概是70年代末,为配合朴老出国访问,文物出版社接受了出版《房山云居寺石经》一书的任务。为了保证此书的质量,文物出版社要我帮助修改......
-
〓 走近文艺家·陈美兰:盛开在婺剧舞台上的一朵幽兰
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剧的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有《白蛇前传》《穆桂英》《昆仑女》《梦断婺江》等,两度获得梅花奖,两度摘得文华奖,还被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等。从艺40多年的她,在最红的时候,主动退居幕后,甘当婺剧传承的铺路石。如今,她的艺术生命正在......
-
〓 大家·张立文:中国哲学要“自己讲”“讲自己”
学人小传 张立文,1935年生,浙江温州人,中国哲学史专家、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195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革命史专业,1960年毕业留校,分配在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任教。2009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教授。主要学术著作有《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