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田伯平:笔墨当随时代新
四月的北京,午后的阳光照进茶馆,暖暖的,惬意的等待中,田伯平信步来到我们面前。疲惫写在这位现任北京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的脸上。“365天,天天都在忙,每天都有活动,甚至一天有几场,北京书协我是秘书长,在这个位置上,换上谁,都会照样忙。”田伯平很健谈,“开场白”京腔京韵,简单、直爽,刚才还有些困顿的氛围被......
-
〓 沈应珍:世纪笔工的传承与坚守
最美人间四月天。在湖笔的发源地——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卜家堰村东山庄自然村,我们见到了百岁老人沈应珍。“做毛笔,要128道小工序哩!”老人将湖笔的故事娓娓道来。称其师者不计其数“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人。”在小小的善琏镇,乃至方圆30里以内,家家户户会制笔。出身于制笔世家的沈应珍,10岁就开始接触制笔,短短......
-
〓 在钞票上“绣花”——记钢版雕刻工艺美术师刘大东
5月28日,记者走进在北京印钞有限公司举行的刘大东雕刻绘画艺术展。展览大厅正中央,一幅长12米、宽6米题为《民族魂》的巨幅油画跃入眼帘。只见画面上黄河飞流直下,在壶口形成瀑布,奔腾咆哮,发出振聋发聩的低吼。但是走近一看,就会发现这幅油画与普通油画有些不同,原来画中所有的下笔都是一条条直线,仿佛刀刻一般。“这幅画将油画与......
-
〓 爱国一书生——学界追思历史学家何兹全
2月21日,来自京内外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历史学者聚集在北京师范大学,追思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六天前,这位在学术领域创榛辟莽的老人溘然长逝,走完了101载人生路。“择善而固执之”,追思会上,学者们频频提及何兹全最爱的这句话。“固执”于自己选择的“善端”,正是何兹全为人、为学、为师的最好写照。 守学术之“善”——“唯物史......
-
〓 学人小传:刘文英
刘文英(1939—2005),陕西乾县人。哲学家、哲学史家、文化学家。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先后执教于兰州大学和南开大学,曾任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哲学系主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著有《漫长的历史源头:原始思维与原始文化新探》《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
-
〓 走近文艺家·陈美兰:盛开在婺剧舞台上的一朵幽兰
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剧的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有《白蛇前传》《穆桂英》《昆仑女》《梦断婺江》等,两度获得梅花奖,两度摘得文华奖,还被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等。从艺40多年的她,在最红的时候,主动退居幕后,甘当婺剧传承的铺路石。如今,她的艺术生命正在......
-
〓 天留一磬击新声
今年是明代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诞辰410周年,以“集千古智”为主题的纪念方以智诞辰410周年文物展,日前在安徽省博物院开展。 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龙眠愚者,“明季四公子”之一,是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比肩的杰出思想家,曾发誓要“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间”。梁启超称方以智“有许多新理解,先乾嘉学者而发明......
-
〓 千古风流人物,只识苏轼
大江东去,淘尽风流无数;赤壁江边,临风而立千年。转过烟云之身,遨游的飞仙,风姿不减。一、宦海沉浮中兴致昂扬东坡是四川眉山人,蜀山文化孕育了东坡汇纳百川的性格,天府之国的安逸使其有了超越崇山的渴望,使其挣脱离开了蜀地。东坡20岁中进,深受欧阳修赏识,被选为待宰相。他勤政爱国,不畏强权,反对新法;不以己悲,关注民生,力保“......
-
〓 “伟大之图”酝酿于伟大心灵
《愚公移山》草稿 一九四〇年五月,徐悲鸿在大吉岭小住。 在南亚次大陆,大吉岭是难得的避暑胜地。印度的夏季炎热而漫长,英国殖民当局官员和其他有钱人,总是连家带口,离开蒸笼似的城市,到这里远望群山,享受凉爽的空气。因此,大吉岭虽然偏远,别墅与客栈却不少。 而徐悲鸿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他到这个边远小镇,绝不......
-
〓 《侯马盟书》惊天下 《古币文编》照九州——追忆考古学家张颔
张颔工作照 资料图片 图①侯马盟书 资料图片 图②侯马盟书 资料图片百年学人颔首问道今世终成大典,一代巨擘搁笔西游谁来再续盟书。1月18日17时27分,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山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长、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张颔,因病医治无效在太原病逝,享年98岁。年近九旬的著名书法家林鹏撰写的挽联“侯马盟书惊......
-
〓 追思·罗国杰:儒者爱兰
罗国杰 资料图片 罗老师走了。 两个多月前,他刚刚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的殊荣。那时,他身体状况已是日益孱弱,他却把1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作学生奖学金。 “他就是这样,永远心系学生,是真正的师者。”他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焦国成今天一直在罗先生家收拾遗物,心情沉重。 在罗国杰教......
-
〓 杀蠹的芸香——闻一多国学研究的价值取向略论
“杀蠹的芸香”是闻一多晚年对自己国学研究的自况,见于1943年11月25日致臧克家的信中。他说:“你想不到我比任何人还恨那故纸堆,正因恨他,更不能不弄个明白。你诬枉了我,当我是一个蠹鱼,不晓得我是杀蠹的芸香。虽然二者都藏在书里,他们作用并不一样。”自况以明志,形象地表达了他在国学研究中的新变和国学研究的终极目的。闻一多......
-
〓 闻一多:负重前行 弘毅致远
1946年7月11日,“抗战七君子”之一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昆明街头。4天后,闻一多在云南大学致公堂举行的李公朴追思会上,发表了痛斥国民党特务、呼唤新中国的气壮山河的“最后一次讲演”;会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西南联大教师宿舍门前。 闻一多以生命诠释了何为不畏强暴、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何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士人......
-
〓 大家·同心同行·吴玉章:立身语言文字事 救国图强一片心
吴玉章一生起伏跌宕,充满传奇。他不仅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始终致力于革命斗争,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知识分子。吴玉章广泛涉猎多个学科领域,尤其在语言文字学、历史学、教育学等方面著述颇丰,他的学术著作、治学理念、教育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走上革命道路吴玉章青少年时期就树立了救国救民的理想,但他寻找光明的道路却是艰难曲折的。1......
-
〓 钱穆先生的一种集外佚著
语文从小没学好。1969年上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的内容肯定不记得了,但到10年以后,1979年的课文还见有《我爱首都北京》,识字还从“木禾米竹”、“工厂门车”开始。上大学是喜欢古汉语了,而常说的训诂、六书都属于“文字学”的范围,可以按照造字规律释读一般的古文献了,但其实仍不出“现代学科”的藩篱。只是在这两年,才忽然......
-
〓 青灯黄卷笔犹健——晁福林先生与先秦史研究
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端,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的基石,孕育着中华文明的特质,培植出中华民族的基因。同时,又因其年湮世远,相关传说长久流传,富有浪漫神秘色彩,研究者往往需要旁收博采,廓清重重迷雾,才能求得先秦史的真相。尽管如此,古往今来,仍有无数学人为之倾倒。到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史学从传统向现代过渡,先秦史研究更加迸发出......
-
〓 吕成芳:终我一生 传播昆曲
吕成芳 资料图片 苏州平江路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寻找“苏州的味道”。在平江路上的伏羲会馆,记者邂逅了一场独特的昆曲演出。演的是《牡丹亭》的折子戏,只见一位身着昆曲戏服的女子,裙袂飘逸,水袖翩翩,表演的同时,却穿插讲述着自己对戏文、动作和吴文化的理解,偶尔插科打诨讲些笑话,情绪到了,还常邀请台下的观众上台......
-
〓 抗疫战场上的长沙作家群
方舱里00后播音员的嗓音,是武汉这个春天温柔的声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士贾娜染病康复后第一时间提出了归队申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篇篇动人的故事,都来自他们笔下。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长沙的作家们奔赴武汉抗疫一线,以笔为媒,传递爱和温暖,为“逆行者”呐喊,为志愿者点赞,凝聚起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能量。青年......
-
〓 “京胡圣手”燕守平:一生甘做演员的“托儿”
快人快语,思维清晰,爽朗真切,乐观豁达,这是燕守平给人的第一印象。近日,笔者来到北京东四环外燕守平的寓所,跟这位75岁的“京胡圣手”进行了一个下午的长谈。随着交谈的深入,越发觉得,他像与之相伴60多年的京胡一样刚劲有力,在“懂行的都不太愿意多说话”的戏曲音乐界,其观点颇有穿透力。小时候,燕守平唯一与“艺术”沾点边的记忆......
-
〓 国学大师钱穆的一生
“为钱家保留几颗读书种子”“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钱穆的故乡在江南水乡无锡的七房桥。父亲钱承沛考中秀才后,因体弱多病,无意科名,但对两个儿子却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读书入仕。钱穆7岁那年,被送到私塾读书。12岁时,41岁的父亲撒手尘世。孤儿寡母,家境贫困不堪。母亲宁愿忍受孤苦,也不让孩子辍学,她说:“我当遵先夫遗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