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思想独立 精神自由——记忆中的王元化先生
王元化(右)与本文作者交谈 因为写作《顾准传》的因缘,通过知名学者、顾准胞弟陈敏之先生介绍,我认识了顾准的许多老战友、老同事、老部下,如骆耕漠、徐雪寒、吴敬琏、赵人伟、董辅礽等,元化先生也在其中。在与这些老同志接触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顾准生前身后的感人往事。 在上海“孤岛”时期,元化先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接......
-
〓 陈云与古籍整理出版
今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陈云在主持中央财经工作、倡导和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方面卓有建树,他对文化教育事业也极其重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他发表过多次谈话,作过一系列批示,对推动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谈话和调研 1977年5月,陈云到杭州修养......
-
〓 高居翰:中国艺术的翰墨知音
高居翰近照高居翰著作高居翰著作 美国时间2014年2月14日下午2时,被誉为“最了解17世纪中国绘画的美国人”的高居翰(James Cahill)教授,在加州家中安详去世,享年88岁。之前不久,高居翰教授的好友、同为中国美术研究权威的牛津大学苏利文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王伯敏教授先后谢世,让艺术史研究的同仁们闻讯不胜......
-
〓 一代学人的雪泥鸿迹——读傅璇琮先生《治学清历》
《治学清历》是傅璇琮先生的自选集,内容主要是作者自著或主编之书的序跋,还有对现当代著名学者的学术成就、治学方法的研述。该书所收文章最早写于1958年,最晚写于2009年,大致记录了傅先生50余年的治学历程,雪泥鸿迹,弥足珍贵。联系傅先生的其它著述,引发我许多思考和感慨。我以为,《治学清历》展示的不仅是一个人的清历,也是......
-
〓 佛缘曲情——忆朴老
我与朴老接触和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但我与朴老的因缘却有多重。由于我是从事佛学研究的,朴老的名字当然早就耳熟,他老人家的文章、诗词、书法也是早就拜读过了的,但我第一次拜见朴老则是在文革结束以后。大概是70年代末,为配合朴老出国访问,文物出版社接受了出版《房山云居寺石经》一书的任务。为了保证此书的质量,文物出版社要我帮助修改......
-
〓 历史钩沉:“落花生”是我一生最大的宝藏
1938年,许燕吉和父亲出游 记忆中,妈妈监督我和哥哥读书,或清算我俩的错误,都是在爸爸下班回来之前。爸爸一进门,马上“结业”,我俩就像放飞的小鸟一样聚到爸爸身旁,快乐无边。爸爸大概不会打听我的“劣迹”,就是知道,我相信他也不会嫌弃我,因为他喜欢孩子,而且见孩子都喜欢。抗战时期,香港是沦陷区与内地的交通要道,常有......
-
〓 此生致力传国学——南一鹏谈父亲南怀瑾
南怀瑾先生 资料图片 他一生贯通儒、释、道,熟读诸多典籍,秉承“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他全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出版《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数百种著作,并被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在华人世界掀起国学热。他弘扬传统文化,备受尊崇;......
-
〓 学人小传:何光荣
何光荣,号蒙山,1923年生,江西新余人。经史学专家。自幼接受儒家经典教育,1946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先修班,次年转入教育系学习。1949年3月参加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1956年9月以“调干生”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先后任教于北京长辛店铁路中学、中央教育行政学院(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
-
〓 开学了,先生走了——追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共党史学家张静如
张静如 赵朝峰摄/光明图片“还是有些突然。”得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静如8月29日晚逝世的消息,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树荫教授难以自抑。张静如被称为“李大钊研究第一人”,是中共党史学史研究的首倡者,以率先建构党史学科体系享誉学界。“有人说,学问有两种,一种是把谁都不懂的东西讲得谁都懂,另一种是把谁都懂的东西讲得......
-
〓 “精思劬学,能发千古之覆”——傅璇琮先生访谈录
年少才俊,负笈京华苦追寻曾广开:傅先生,您好!我受《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的委托,就有关学术问题向您请教。据我所知,您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继而走上学术研究道路的,您在青少年时期,是否就有献身学术研究的志向呢?傅璇琮:说起来话长,从我1951年离开家乡宁波来北京求学,转眼已经57年了。我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1......
-
〓 人物·翘楚·叶舒宪:攻玉·炼金·释文明
多年以后,黄悦依然记得那个深秋傍晚的场景。同门六七人,从京城各处冒雨赶到位于北太平庄的盛世情书店。每人背个大书包,由一位个子不高、步履匆匆的男子打头。他们不像读者,更像是前来歇脚的“苦行僧”。 带头者是“师傅”叶舒宪,后面跟着的是他在社科院文学所的硕士、博士。 进了书店,大家很少说话。叶舒宪像往常一......
-
〓 钱钟书杨绛夫妇与李健吾的文学渊源
钱钟书(左)与李健吾钱钟书、杨绛参加李健吾的追悼会李健吾翻译的《莫里哀喜剧》1982年4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钱钟书为之题签。1983年8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健吾文艺评论选》时,杨绛为之题签。抗战胜利暨南大学复校后,经钱钟书转递给李健吾的聘书封面。钱钟书杨绛夫妇是世所敬仰的文化巨擘、一代大师,堪称闪耀在中国现......
-
〓 如是弘愿,如是伟业——纪念中国现代著名佛学家法尊法师
今年是中国现代著名高僧、佛学家、翻译家法尊法师(1902-1980)圆寂20周年。我怀着对法尊法师的无限敬仰之情,来此五台山胜境出席由山西省佛教协会主办,五台山佛教协会和广宗寺协办的纪念盛会。20年前,在法尊法师圆寂之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在法尊法师的遗容前发表了饱含深情厚谊的悼词,缅怀法师学习佛法,入藏求法......
-
〓 智海观澜:趣话“谢客”
名人,因备受关注,所以常常会失掉许多自由的空间与时间。为盛名所累,其实也苦不堪言。因此为了做事甚或休息,他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招式用尽。 冯玉祥将军,是民国时期著名爱国将领。他平时军务繁忙,但仍读书学习不辍。为避免读书受到搅扰,他常在读书时将大门紧闭,然后在门上悬挂起一块牌子,赫然写上“冯玉祥死了”,待......
-
〓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长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诺奖发布前夕,9月29日9时整,中国香港,全球最大教育奖项一丹奖揭晓。经过一丹奖独立评审委员会严谨的评选流程,朱永新教授与琳达·达林哈蒙德博士分获2022年一丹教育发展奖与一丹教育研究奖。由此,朱永新教授也成为第一位荣获一丹奖的华人。诺贝尔奖设立于100多年前,它所关注的范畴,已经远远不能涵盖今天......
-
〓 李育中:百岁之童 写意人生
(李育中家属提供)图片来源:CFP李育中手迹 书法诗40年后重画鲁迅像 2013年6月28日,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李育中先生走完了103岁的生命历程,在广州安详辞世。7月4日下午,在广州银河殡仪馆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上,许多人从各地赶来送先生最后一程。在送行的人群中,有来自各个方面的领导和知名人士,......
-
〓 贺麟年谱新编
内容摘要:贺麟,四川省金堂县人,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研究专家、教育家、翻译家。早在20世纪40年代,贺麟就建立了“新心学”思想体系,成为中国现代新儒家思潮中声名卓著的重镇。贺麟学贯中西,在中国哲学方面也有极高造诣,是“新心学”的创建者,被尊为现代新儒学八大家之一。本文择要谱叙贺麟的生平事迹及其著述。关键词......
-
〓 黄药眠:面向着文学的海洋
【大家】 他是诗人,从小沐浴在岭南诗风中,青年时期因诗歌才华崭露头角,得到成仿吾赏识,成为创造社的一员;他是文化战士,他创作的诗歌、小说深度介入“文艺大众化”“文艺民族形式”“文艺主观论”等论战,发出革命者的呐喊;他还是文艺学学科的开拓者,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文艺理论教研室,编写了第一个高校文学概论教学大纲,主持了新......
-
〓 相交半生的一位“真人”——怀念杨志玖师
刘泽华与杨志玖(左)王玉哲(中)九十年代合影 我今天参加纪念杨志玖先生百年冥诞和隋唐宋元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感到非常高兴,也引起我对先生深深的怀念和敬意。我听觉差,是个“聋子”,前面诸位讲了一些什么,没有听见,下边我说的是不是和你们有一些重复,就不好顾及了。 先生的学术贡献由出席会议的诸位专家讲,我只说一点个......
-
〓 明国手方日新生平考略
在中国围棋史上,自明朝隆庆(1567—1572)以降到明末清初约八十年间,曾先后出现过五位方姓著名棋家,分别是:方子振、方新、方日升、方日新和方渭津。其中,不易混淆的是方日升(子谦)和方日新(汤夫),他们是兄弟,永嘉人,明代永嘉文人何白在《方汤夫传》中较为详细地记载了两人的事迹,今人査先生又在明代李维桢的《大泌山房集》......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