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文典落选中研院始末——兼及王叔岷“评刘文典《庄子补正》”
王叔岷刘文典刘文典《庄子补正》石印本,为1939年之后流寓云南时印制王叔岷《庄子校释》商务印书馆1947年9月初版 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简称中研院)隶属国民政府,是中华民国的最高学术研究机关,首任院长蔡元培。1948年4月,首批中研院院士共81人经民主推选产生,李四光、竺可祯、陈省身、华罗庚、赵元任、梁......
-
〓 走近文艺家·李树建:苦思冥想才会出现奇思妙想
他是豫剧“十万大军”领军人物之一,在短视频平台上拥有百万粉丝。他说,“艺术创作靠花拳绣腿不行、靠投机取巧不行、靠自我炒作不行、靠大花轿抬人更不行,只有勤奋”。他认为,汗水比泪水更有价值,行动比语言更有力量。2月5日,小年刚过,记者在北京见到了正准备参加央视春晚戏曲大联欢节目彩排的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为......
-
〓 2015永远的怀念(一)
又是一年岁末,循例作一次告别。 你敬仰过的,你感动过的,你亲近过的,你疏离过的,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那些人,最终都要有这一次告别。 往途已过山一程,水一程,前路还有风一更,雪一更。我们在这里告别,也将从这里启程。 ——编者刘浦江(1961-2015)1月6日,辽金史名家、北京大学教授刘浦江因病在京逝......
-
〓 鲁迅的“抗战”
鲁迅先生是1936年10月19日去世的,距离全面抗战爆发的1937年7月7日,还有1年多的时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鲁迅先生没有经历全面抗战,也就没有在此期间有所作为。但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文化界的、大中小学里的、地方武装的“民间抗战”,从来没有停止过。 鲁迅就是文化界......
-
〓 刘家和:史学研究的攀登者
张子青摄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一间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有一位儒雅老者与我们如期相约。 白汗衫,灰马甲,灰长裤,眼神谦逊,言语间透露出对其钟爱一生的历史学的敬意。他就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刘家和。 “你们觉得我气色如何?”刚一见面,刘先生就迫不及待地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得意。事实......
-
〓 秋雨霞光忆罗明
罗明是新中国接受的第一批外国留学生中的杰出代表。他青年时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他几乎亲历了半个多世纪中罗关系中的所有重大事件,除长期担任两国领导人之间互访、会见和会谈的高级翻译,出任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之外,他还关注中国文学和文化在罗马尼亚的译介,尤其在罗马尼亚对华关系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出版方面开展了卓有......
-
〓 张伯驹:雅擅清裁,古欢独契
“予之烟云过眼,所获已多。故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稊园诗社、蛰园律社与瓶花簃词社张伯驹三十岁开始收藏书画、学戏、填词,到了四十虚岁时,收藏书画与京剧两项,已然达到巅峰,完全称得上是第一流之收藏家与“天下第一名票”。如同命运安排一般,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占领北平,......
-
〓 费孝通与“魁阁时代”学风
张昌山 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主要从事民国学术文化史、档案文献、口述历史诸领域的研究工作,出版《中国文件学》等专著,主持点校刘文典著《杜甫年谱》,倡导“滇云八年”学术论域,主编“滇云八年书系”。 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发展历程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魁阁时代”,费孝通是其重要的开创者。费孝通和这一时代的学风对时下如何......
-
〓 文创人物志·单霁翔: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
单霁翔,1954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在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期间,曾先后主持过故宫筒子河保护整治、圆明园遗址保护整治、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项目,取得了良好实施效果。2012年1月,单霁翔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2014年9月,单霁翔获得国际文物修复学会颁发的......
-
〓 常玉:世间不常遇
近年国内美术展览和出版物,对20世纪初期的美术家有了相当广泛的介绍。张弦、关紫兰、沙耆这些曾经被冷落、被淡忘的美术家终于跻身中国艺术史的行列,使关注中国现代美术的人们深感欣慰。但欣慰之余,仍然感到有所不足,不足之一就是一些流寓海外但保持着中国身份的美术家,仍然未能“回归”故土。其中最令人惋惜的就是画家常玉。常玉1900......
-
〓 走近文艺家·王铁牛:为历史留影像,为世界传递美
当今的艺术流派纷繁多元,王铁牛坚定地走在现实主义道路之上,坚持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把美传递给世界。大量的写生是现实主义画家必备的功课。他说:“一个成熟的画家必须是写生高手。很多人走‘捷径’,画照片,实际上在艺术上走不远。”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陈列着几百幅展现革命历史和时代成就的画作。顺着流淌的历史长河行......
-
〓 段文杰:大梦敦煌六十年
在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百年之际,他被授予“敦煌文物保护研究特殊贡献奖”;今年8月,在他从事敦煌艺术保护研究60周年和90华诞的时候,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政府又将为他举办纪念活动,并授予他“敦煌艺术保护研究终身成就奖”。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满头华发的老者,段文杰为自己钟爱的敦煌艺术研究事业倾注了整整60年的心血。在他和几代敦煌......
-
〓 任继愈与林志纯的学术交往
任继愈 复 林志纯 短笺2016年是任继愈先生(字又之,1916—2009)诞辰一百周年,国家图书馆举办系列活动纪念、庆祝。任先生是一代大家,在哲学、宗教、历史等方面均有建树,并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理论体系。自年初以来,任先生生前学友从各个方面回忆先生为人治学,笔者在阅读林志纯先生(笔名日知,1910—2007)学友手札和......
-
〓 禅宗第八代北宗弘正大师
内容提要:由于种种原因,禅宗北宗自普寂之后的历史便不太清楚。本文依据独孤及《舒州山谷寺觉寂塔隋故镜智禅师碑铭》、李华《故左溪大师碑》、李华《故中岳越禅师塔记》、权德舆《唐故东京安国寺契微和尚塔铭》、《历代法宝记》、敦煌《第七祖大照和尚寂灭日斋文》等资料对禅宗第八代弘正的影响与贡献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五方便”为弘正......
-
〓 走近文艺家·周大新:把读者拉入小说,与主人公同悲欢
至今难改乡音的他有一个很朴实的想法:“我只是想着怎么让故事看上去像真的。因为既然写的是现实,只有让读者觉得故事真的在发生,他才会有兴趣读完一部20万字以上的长篇小说。”有人说周大新是一个“时代书记官”——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湖光山色》讲乡村变改,之后以三年一部的速度写着长篇小说,《天黑得很慢》讲老年,刚刚出版的新书《洛城......
-
〓 纪念民间经史学者戴维
戴维2011年12月23日,父亲打电话告诉我47岁的堂兄戴维因患肝癌经多方治疗无效离世的消息。戴维1965年出生于湖南浏阳山田枫林,1981年考入浏阳一中,那时他就开始偏爱古文,搜求古代典籍,广泛阅读,开始钻研先秦诸子,宗教哲学。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写在丝帛上的《德》和《道》两篇文章,与传世的《道德经》貌似......
-
〓 浮生杂记:空谷灵雨许地山
许地山与其港大同事郊游照(港大档案馆版权所有并提供使用)许地山就聘任陈寅恪事致港大校长的两封信(港大档案馆版权所有并提供使用)许地山就聘任陈寅恪事致港大校长的两封信(港大档案馆版权所有并提供使用)许地山就聘任陈寅恪事致港大校长的两封信(港大档案馆版权所有并提供使用) 在滚滚商潮及俗流中打滚的国人,不知道还有多少......
-
〓 尹小林:古籍数字化是我的事业和理想
“古籍数字化是现代学术研究的基础。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深入的古籍整理工作,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势在必行,它必将大幅度地提高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效率,将学者的时间和精力从艰苦而繁琐的爬梳、翻检工作中解放出来,推动人文学术研究的发展。”万寿寺万寿阁三层,尹小林用PPT向第五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会议代表们介......
-
〓 安维智:让书香像芦苇花一样飘荡
安维智从未因家贫辍学而停止对读书的热爱。他一边放牧牛羊,一边省吃俭用买书阅读。为了带动地处沙漠边缘条件艰苦的家乡后辈们共同读书,他到乡里、县里跑单位,找熟人,四处募捐图书推广阅读。常年的奔波呼吁感动了许多人。2015年,老人利用自家房屋开设了牧民书屋。他给书屋取名为“尕牧什拉芜尔书屋”。其含义是希望书籍像家乡的芦苇花一......
-
〓 杭立武与故宫国宝——摘自《台北故宫》
杭立武,是伴随着文物去往台湾的人,他是20世纪中国文化学术界的重要人物。不管是基于什么原因造成了六十多年前的那次颠沛和迁移,不管当年在什么样的政治气候下给他一些评判,他都为保护这些中华文明的古物,倾尽了自己的心力,值得我们去怀念和记述。 杭立武大概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生,跟故宫的文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名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