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叔同给学生上钢琴课——李叔同的早期钢琴教育实践
李叔同生于1880年,1942年去世,享年62岁。他在艺术上成就卓著,在诗词歌赋、美术乐曲等领域都颇负盛名。“中华老大帝国,非变法无以图存。”这是18岁的李叔同发出的感慨。年轻时他就是心系祖国命运的青年。1901年,李叔同考入了南洋公学,由蔡元培担任总指导。提倡民主,宣传新学的进步思想时刻影响着李叔同,他也被认为是......
-
〓 不一样的文人——谢枋得
近日,翻读《宋史》,阅至《谢枋得列传》,心中甚是震撼。谢枋得(1226-1289)南宋文学家。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县)人。《谢传》叙述虽然简洁,只是廖廖千余字,但谢君直的形象却已深入脑海。兴趣使然,于是查阅了有关谢君直的其它史料,掩卷之余,不禁为这位文人的生平事迹而慨叹。在他身上有着不同于一般文人的独特......
-
〓 保留“石骨铁硬”的魅力——宁波方言研究者邵启龙的故事
“师傅,麻烦送我到鄞州区社会科学院。”天空飘着细雨,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提着一袋子书,上了一辆出租车。“什么?您要去哪儿?”出租车司机是湖北人,来宁波工作已经10多年了,依旧听不懂宁波话。老人只好再用普通话说了一遍。“越来越多的人习惯讲普通话,宁波方言都快被人淡忘了。”坐车的老人,正是宁波方言的业余研究者邵启龙。......
-
〓 择善而固执的风骨——追忆何兹全教授
历经百年风雨,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教授的生命时钟定格在2011年2月15日晚8时17分。追寻他的学术足迹,我们仿佛听到他为钧天大乐般的中国学术奏响的强音。1930年,19岁的何兹全走出齐鲁大地,只身来到北京大学读书。如果说孔孟之风给予他最初的雨露滋润,那么,北大这方沃土则让他的生命之树抽青吐翠。自由的学术空气、丰厚的文化......
-
〓 纪念庞朴先生逝世一周年:封闭的深层世界
第二代儒家学人最有思想建树的一个——学者隆重纪念庞朴先生逝世一周年 12月26日,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在京举办庞朴先生逝世一周年追思会,刘梦溪、牟钟鉴、周桂钿、李中华、姜广辉、王和、李存山、陈卫平、陈来、王学典、朱汉民、杜泽逊、景海峰、黄爱平、梁涛、曹峰等名家学者与会。本报今日刊出三位学者......
-
〓 许渊冲:不到绝顶永远不停
许渊冲 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1938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师从钱锺书、闻一多、冯友兰、柳无忌、吴宓等学术大家。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后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他是目前中国唯一能在古典诗词和英法韵文之间进行互译的专家,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已出版译著120余本。2010年,继季羡林、杨宪益之后......
-
〓 为30万遇难同胞守灵—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
23年前,他立志为南京大屠杀中遇难同胞守灵,为民族历史正名。23年里,他为30万遇难者奋力呐喊,为澄清历史真相奔走呼号,为祈愿世界和平殚精竭虑。23年后,在他的努力下,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发展为闻名世界的国家级博物馆。对遇难同胞的地方悼念也升格为国家公祭,且以国家立法方式固定下来。他就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
-
〓 大家·冯尔康:史料与史学的不懈探寻者
学人小传 冯尔康,1934年生于江苏仪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学术委员,曾任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中国谱牒学会副会长。1959年从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师从历史学家郑天挺攻读明清史专业研究生。从事史学研究60多年来,主要研究社会史、清史、宗族史和社会结构史、史料学等领域,著有《冯尔康文集》......
-
〓 勇立潮头敢为先——石峻哲学思想研究
石峻(1916—1999)是著名的中国哲学史专家、佛学家、教育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哲学史的老一辈学者中间,石峻堪称杰出的一位。他是学院派佛学的探索者,是中国哲学史事业的推动者,是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耗尽毕生精力,建立起一座高高的学术丰碑。【哲人追“思”⑨】毕生向学索玄珠1916年10月25......
-
〓 寻访李大钊在北京的足迹
五四运动后,以北大学生为核心,少年中国学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先后在北京成立,1920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不久小组又改组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同时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党在北京的早期组织真正建立了起来。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李大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1916年北上办报到1927年慷慨就义,除却出访和避难,......
-
〓 史金波与西夏学
以党项族为主体民族的西夏(1038年—1227年),前期与北宋、辽朝对峙,后期与南宋、金朝鼎足,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王朝。由于历史记载缺乏,西夏的很多社会历史不为人所知,一度被称为“神秘的西夏”。 20世纪初,大量西夏文文献在黑水城遗址(今属内蒙古额济纳旗)被发现,西夏学研究从此开启。史金波先生从1962年开始研......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胡适曾有书信责备苏雪林在鲁迅逝世后抨击鲁迅事。胡适说:鲁迅狺狺攻击我们,其实何损我们一丝一毫?他已死了,我们尽可以撇开小节不谈,专讨论他的思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胡适在信中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郑敏是北师大外语系做教授,当年......
-
〓 陈霞:墨兰书社,星火燎原
陈霞将爱书的热情灌注在生活里、工作中,创建了扎根西域边陲的墨兰书社。为积极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她身体力行,一个人一个人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书群一书群引领,三年内累计培养27位阅读领航人、75个不同行业的读书群,带动四千多位书友参与朗读活动;她自费设立“奖读金”,奖励近百名中小学生;她设立500人读书大讲堂,推荐......
-
〓 社会楷模 世人榜样——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速写
师者,人之模范也。 中宣部、教育部6日公布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涵盖高教、职教、中小学、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的12位老师获得这一荣誉。或深耕思政课堂,或勇攀科研高峰,或矢志扎根基层,或为孩子倾注大爱深情……他们潜心育人塑楷模,牢记使命做榜样,成为广大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和杰出典范。深耕思政课堂 思政......
-
〓 托举起民族的未来——致敬二○二○年“最美教师”(上)
他们是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他们用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托举起一个民族的未来。日前,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2020年“最美教师”先进事迹,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理想情操、高尚师德、扎实学识和人格魅力。张文宏:医者仁心,师者立人“党员冲在最前线,什么是前线?现在就是!”1月底,上海市新冠肺......
-
〓 编外学者孔凡礼
听到中国苏轼学会请他担任顾问,老人点点头说:“担任顾问,不承担具体工作,只是发表意见。”得知一家出版社要为他所做工作支付报酬,老人摇摇头:“不要,做这种事情,我是不要报酬的。”“我很对不起中华书局,承诺中华书局做《三苏》修订,现在书稿找不到了……”“找老郭,多要两部样书……”老人的话语已经有些含糊不清,意思却让刘尚荣听......
-
〓 学人小传:唐弢
唐弢(1913—1992),原名端毅,笔名风子、晦庵、韦长等。浙江镇海人。作家,文学史家。16岁考入上海邮局任邮务佐,1933年起发表散文、杂文,曾参加1938年版《鲁迅全集》编校。上海解放后,被选为邮政工会常务委员兼文教科长,后进入高校、文化部门工作。1959年,调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今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
〓 传薪授业接文统 论道求真续汗青——缅怀吾师袁良义先生
青年时期的袁良义。资料图片2014年中秋节,作者拜望恩师袁良义(左)。资料图片 2015年7月9日凌晨四时,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明清史专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资深教授袁良义先生,因患壶腹癌,医治无效,不幸在京逝世,享年87岁。作为关门弟子,永君得先生沾溉尤多,恩同再造;惊闻噩耗,深痛可知。追念先生,不禁泪流;......
-
〓 王勃创作时喝什么
王勃字子安,是初唐杰出的诗人。他既有改变六朝诗歌纤巧绮靡弊病的意识,也有自觉的审美追求,所作诗歌骨气端翔,语言明净,生气饱满,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但是关于王勃创作时到底是饮墨还是喝酒的细节,一直聚讼不休,实有必要加以辨别,以正视听。据《新唐书·文艺上》王勃传记载:“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
-
〓 鲁迅的衣食——摘自《走近鲁迅》
《走近鲁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6月出版)是由三百个鲁迅的人生片段连缀而成,是一本故事文体的鲁迅传记。“衣食”一节,讲述的是鲁迅的穿衣与饮食,反映了鲁迅时代的生活背景。 袍褂党马褂原为明代的军服,清代时为便于骑马而形成流行服装。满族人骑马时内着长袍,外套马褂,显得威武庄严,号称“长袍马褂”。清代男......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