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叔同的文化结构与文化人格——为李叔同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作
一个人生时能虑及死,这并不足奇。但在死后犹能凭借生前的超常智慧给世人留下许多思索和盲点,扑朔迷离,如真如幻,这就非哲人所不能为了。李叔同1918年以盛年出家,当时曾震惊整个知识界,也给后世留下一个谜。24年后,距他63岁生日还差10天的时候,功德圆满,安祥圆寂于福建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时间是1942年10月13日。临......
-
〓 难忘师恩·方立天:一座高峰——追念老师冯友兰先生
冯友兰(1895—1990)现代中国杰出的哲学史家和哲学家。河南南阳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教于中州大学(现河南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著有《中国哲学史》、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著作。方立天 著名佛教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史家。浙江永康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中国人民大......
-
〓 走近文艺家·陈彦:今天的写作需要高度整合人类新的生命样貌
继《装台》《主角》两部力作之后,他的“舞台三部曲”之《喜剧》如约而至。关于塑造人物,他认为,“一个艺术形象是诸多因素的聚合体,有时不只是‘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甚至鞋在南美,手套在北欧,手串在南非了。越写微小、局部,越需要有在背景上的开疆拓土与张力”。2019年8月,陈彦凭借《主角》一书获得第十届茅......
-
〓 李汉秋:把根留住,还来得及
初冬时节,金黄的银杏正烂漫,记者如约来到李汉秋家中。谈及小区里成排的银杏树,75岁的李汉秋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我现在搞重阳节,标志就是银杏和红叶。不过,我没有多少时间赏银杏,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李汉秋便立志以学术研究为立命之本。“未名湖畔闪耀着的众多学术巨星,令我着迷。”他笑着说。......
-
〓 费正清早年的求学之路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学家。虽然前人对费正清已经作过不少研究,但主要集中在他辉煌的后半生。本文试图在知识、资本和权力空间中略述费正清早年的求学之路,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诞辰110周年。 一费正清于1907年5月24日出生于美国西部南达科他......
-
〓 学人小传:钱谷融
钱谷融,原名钱国荣,著名文学批评家、文艺理论家。江苏武进人,1919年生,1942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国文系。历任重庆市立中学教师,交通大学讲师,华东师范大学讲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文艺理论研究》主编,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全国名誉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顾......
-
〓 翰墨往事:林风眠执掌 南北两艺专
1925年圣诞节后,已经留法、留德6年的林风眠搭乘法国邮轮回国。他这次回国要就任国立北京艺专校长,当时他年仅25岁,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年轻的艺术学院院长。 邮轮途经新加坡稍作休整时,徐悲鸿也上船了。两人同在法国一个大学留学,并曾同时赴德,不同的是,林风眠是自费,徐悲鸿是官费,两人的性格也大不相同,艺术观念也......
-
〓 晚年钱锺书为何没有大作品
1949年,钱锺书虚40岁,刚届不惑,正值人生壮年。他从这一年跨入新中国到1998年仙逝,在近50年的漫长岁月中,尤其是“文革”以后的20余年,除了出版五册《管锥编》,再无其他大作品问世,与其晚年所拥有的巨大声名形成极大反差。1949年后的前20余年,钱锺书身体最好,精力最为旺盛,但也只完成了《宋诗选注》及《韩昌黎诗系......
-
〓 回忆曹慕樊老师
曹慕樊老师(1912—1993),号迟庵,四川泸州人,生前为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早年金陵大学毕业,师从刘国钧先生,受目录学。1946—1947年,在四川乐山五通桥中国哲学研究所(附设于黄海化学社),师从熊十力先生,治佛学及宋明理学。1947—1950年,受重庆北碚勉仁文学院(创办人梁漱溟先生)之聘,为中文系副教授。......
-
〓 《东北游记》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纪念卢作孚诞辰130周年
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现代化乡村建设先驱、社会改革家卢作孚1893年4月14日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县,1952年2月8日在重庆去世。在不长的一生中,卢作孚跨越“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并在几方面都有成就。1938年秋,他勇担国难,组织指挥宜昌大撤退,挽救了抗战时期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尤为世人所称道......
-
〓 学人小传:王水照
王水照,1934年生,浙江余姚人。文学史家,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60年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78年春,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曾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等。2012年获上海市学术贡献奖。著有《苏轼选集》《苏轼研究》......
-
〓 巴金 章仲锷:一封信引出的回忆与行为写作
往事如烟星散去,一钩新月天如水。且看在刘心武笔下,巴金、冰心、汪曾祺等55位文坛名宿,在人世间的波澜面前,缘何素心不移?本文为刘心武在2008年10月6日所写(节选自《也曾隔窗窥新月》),以纪念巴金先生和同人章仲锷。上一位帮我整理书橱的“80后”小伙子,从一本旧书里抖落出一样东西,他捡起向我报告:“有封信!”我问他:“......
-
〓 宁可先生的学术贡献
宁可像 著名历史学家宁可先生于2014年2月18日永远离开了我们。先生一生谦虚乐观,淡泊名利,把毕生心血献给了钟爱的史学事业和教育工作。他强调从事史学研究的人,首先要做一个真正的人,要有良知和史德,要有社会责任。这不仅是先生的行为准则,也通过他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所有受过他教诲的人。 宁可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
-
〓 鲁迅与日本学者增田涉的交谊
20世纪30年代,一位日本的年轻学者来到上海,连续数月单独聆听鲁迅对《中国小说史略》的讲解,使他后来成为这部经典学术著作的日文译者,从而引起日本学术界的瞩目,这位学者便是增田涉。增田涉受到鲁迅的深刻影响,他不仅最早将《中国小说史略》完整地翻译成日文,而且还是日本最早的《鲁迅传》的作者。两人的交谊也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
-
〓 顾农:鲁迅怎样编校《唐宋传奇集》
鲁迅编校的《唐宋传奇集》是他从事古籍整理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了解和研究唐人小说的必读之书。鲁迅从事这部书稿前后跨度达15年之久,开手于南京,完成于广州,中间多年的工作则是在北京进行的。 在小说史料的整理方面,鲁迅从头做起,辛亥革命之前已基本完成了《古小说钩沉》一书的辑校,接下来便收拾唐宋传奇文。先......
-
〓 韩吉日木吐:达尔罕草原上蒙古汉子的书香情
蒙古汉子韩吉日木吐自小是个“书虫”。他坚信读书的力量。2014年,他和爱人高红兰花费3万元盖起60平方米的板房书屋,并向本嘎查170多户农牧民发放《致农牧民阅读倡议书》,倡导农牧民们来书屋免费借阅图书,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现代科技助力农业生产。书屋得到全国各地网友的关注与捐助,藏书达到了1.5万册。他感恩捐书的朋友们,将......
-
〓 用时间完成积淀——记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张昊苏
“天下事艰难方始,天下事大有可为,在修业进德的基础上追寻天下之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南开为我们留下的印记。”6月29日,一向低调内敛的张昊苏站在南开大学毕业典礼的讲台上,代表5078名南开硕士毕业生做毕业演讲。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张昊苏,却是南开园名头响亮的“学霸”“大神”——他1994年出生,10岁时就拿到国际......
-
〓 徐悲鸿:融西贯中腾奔马
田横五百士(油画) 徐悲鸿 2011年10月30日,初冬的丹佛不仅迎来了第一场瑞雪,也迎来了一场来自东方的艺术盛宴,“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大展在被公认为美国中西部最好的丹佛艺术馆隆重开展。 脍炙人口的奔马,写意洒脱的中国水墨画,使观众领略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精彩纷呈的素描作品,生动传神的......
-
〓 2021永远的怀念(十)
刘世南(1923-2021) 2021年8月1日,著名文史专家、诗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世南在江西南昌逝世,享年99岁。 刘世南,1923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幼年开始由父亲指导诵读古书十余年,接受正式教育至高一而止。曾先后在吉安、遂川、永新、新建等地担任中学语文教师。1979年,刘世南调入江西师范大学,......
-
〓 “文化的粮草就是积累资料”——任继愈与国图藏敦煌遗书的整理和出版
【来自国家图书馆的报告·敦煌遗书】 任继愈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曾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近20年。他在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和名誉馆长期间,非常关心馆藏敦煌遗书的整理、保护和研究工作,曾主持整理《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该书以国图收藏的16000多件敦煌遗书为底本影印出版,是迄今为止披露该馆敦煌遗书藏品最大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