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兹全:一个世纪的人和事
1948年,与同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左为何兹全) 2010年3月2日,拍摄于北京师范大学小红楼(姜晓明 摄)这位百年沧桑的见证者,坐在轮椅上,穿行于雪后的校园。偶尔会有年轻的学生路过,向他打声招呼——那是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致敬了雪后的北京。早上9点刚过,100岁的何兹全就坐到了电视机前,看冬奥会滑雪比赛。运动员在空......
-
〓 智海观澜:获奖者如是说
1921年,法国文学家阿纳托尔·法朗士荣膺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发表声明称,“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乃在于他高尚的文体、怜悯的人道同情、迷人的魅力,以及一个真正法国性情所形成的特质”。 法朗士当时已经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虽然身体不好,却依然坚持出席了在瑞典音乐学院演奏厅举行的颁奖盛典。在一位专家发表......
-
〓 包立民:送别徐重庆
徐重庆是个布衣独身文人、又是自学成才的读书人,他的微薄工资、写作稿酬,基本上都用来购买书籍,所以藏书较富,“文革”中藏书遭劫,但劫后仍积习难改,又购书逾万册。他的私淑恩师赵景深在赠他的一首七言律诗中,开篇就是“盛年徐子拥书城,下笔万言如有神”。徐重庆走了,走在2017年1月30日上午8点08分,享年73岁。73,84。......
-
〓 寻孔颜乐处 怀家国天下——何光荣的百岁人生
今年,何光荣已是期颐之寿。谈及百岁人生,他这样说:“年之高也,则资之深,资之深则阅人生之形象者众,体人生之味厚者深,则反复思考品味之天地宽矣。宽则乐道,乐道则安,安则定,定则能知其本末、先后、厚薄以及用力之多寡、深浅矣。”蒙山毓秀 耕读传家 1923年10月2日,何光荣出生于江西新喻县蒙阳乡茂冈村(今新余市渝水区......
-
〓 2021永远的怀念(十)
刘世南(1923-2021) 2021年8月1日,著名文史专家、诗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世南在江西南昌逝世,享年99岁。 刘世南,1923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幼年开始由父亲指导诵读古书十余年,接受正式教育至高一而止。曾先后在吉安、遂川、永新、新建等地担任中学语文教师。1979年,刘世南调入江西师范大学,......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北平的常三小馆有一种饼叫“许饼”,脍炙人口,是许地山从印度学来传授给“常三”的,故又名“印度饼”,为该馆食单上的保留节目。王世襄当年送给“常三”两副对联,其中一联云:“葱屑灿黄金,西土传来称许饼;槐阴淙绿玉,东门相对是常家。”雅好美食的名学者周绍良先生介绍这个饼的做法是:先炒鸡蛋,用铲铲碎,放在一旁备用。另起......
-
〓 第一个没有钱锺书相伴的年头——杨绛在1999
一钱锺书先生于1998年12月19日逝世,他有言在先:“只要两三个亲友送送,不举行任何仪式,恳辞花篮花圈,不留骨灰。”第三天,李铁映院长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院员工,前来医院送行。一位随行朋友纪红在八宝山告别室,拍摄到几张照片(见图)。钱锺书先生是一位世界文化名人,谁也不能料到,他为自己安排的葬礼,绝无仅有。灵柩在告别室......
-
〓 黄宾虹:知白守黑有灵犀
秋风挟雨图(中国画) 黄宾虹 这是1952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在杭州西湖边栖霞岭19号这个院落中,一位老人正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他就是画家黄宾虹。 此刻,他面前的画纸经过层层积染,早已经变成了漆黑一团,而他却视而不见。因为,他的双目几乎已经失明了。没有人能够知道,此时的黄宾虹画的到底是什么,或许,他正在描......
-
〓 走进文艺家·马金凤:给观众唱戏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事
百岁高龄的她,是豫剧“五大名旦”目前硕果仅存的一位戏剧大师、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她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等在河南乃至全国各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她5岁学艺,7岁登台,12岁唱主角,近百岁仍在“挂帅”演唱,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洛阳牡丹”。 “舞台是我的生命,给观众唱戏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事......
-
〓 杨稳新:随心而至的新文人画创作者
杨稳新,中国水利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水利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史馆书画研究员,陕西省书协理事兼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直机关书画协会副会长,国家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专家简约构成稳新国画创作的主调。我却说不清是遗憾还是庆幸,虽然我们少了一位诗人,却长成一位画家。他的那些画里还隐蕴着一缕淡淡的诗意,当是他的诗......
-
〓 傅璇琮:那一代的古籍出版是高峰
傅璇琮先生于2016年1月23日下午逝世。傅先生曾任中华书局总编辑,著有《唐代科举与文学》、《唐代诗人丛考》、《李德裕年谱》等。北大历史系教授陆扬说,“傅先生对于我们治唐史者而言,是真正的开拓者,特别对我个人的研究兴趣,他的工作尤其重要。他前期的《唐代科举与文学》无疑是名作,晚年用力唐翰林学士生平考辨,是晚近唐代文史著......
-
〓 2015永远的怀念(二)
林为干(1919-2015)1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微波理论专家林为干因病医治无效在成都逝世,享年96岁。林为干1919年10月20日生于广东台山。作为我国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主要奠基人,林为干一生长期致力于微波科学技术研究,在闭合场理论、开放场理论和镜像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出版著作四部,......
-
〓 童年陆游在磐安
“宋之南有榷茶地,其山如绣茶如簪。一枪一旗闹初旭,谁与采者头毵毵。不妆不饰曳布袄,火前撷得浮青岚……”站在玉山茶场,清代文人陈发的这首《茶峰晓翠》自然涌上心头。磐安虽然山远地偏,却是古代文人流连之地,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玉山终年云雾缭绕,土壤肥沃,盛产茶叶。自古以来茶叶交易十分活跃,清代文人昌茂写有《茶场山》:“......
-
〓 齐白石:天然意趣得真妙
编者按 图像是有生命的。拥有思想的感光镜,图像才会折射出带着温度的光与影。一张照片、一卷书画、一件设计,甚至一方小小的藏书票、一帧定格的影像,背后隐藏的都是凝结在时光里的故事。眼睛后面有头脑,令人触动的画面震动着情感,牵动和启发着个人的审美经验。以图像之根干生发文字的枝叶,用文字记录图像,讲述图像背后的故......
-
〓 李叔同的文化结构与文化人格——为李叔同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作
一个人生时能虑及死,这并不足奇。但在死后犹能凭借生前的超常智慧给世人留下许多思索和盲点,扑朔迷离,如真如幻,这就非哲人所不能为了。李叔同1918年以盛年出家,当时曾震惊整个知识界,也给后世留下一个谜。24年后,距他63岁生日还差10天的时候,功德圆满,安祥圆寂于福建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时间是1942年10月13日。临......
-
〓 一生能著几两屐——林散之与沙曼翁的交谊
林散之先生与沙曼翁先生是当代书坛的两座高峰,二老晚年建立了深厚的私人情谊,我对此深有感触。曼翁师比林散之先生小了18岁,忘年相契,相互切磋,艺愈精而谊愈深。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林散之先生从苏州的一位前去请教的年轻人处第一次见到沙曼翁先生的书法作品便极为赞赏,之后便有了往来。据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二老每年都会互......
-
〓 “老舍先生们”的中文课——国际中文教育史上的文化名家
一提到老舍先生,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京味小说、幽默格调,似乎很难马上将“国际”二字与他联系起来。实际上,老舍青年时代曾受聘于英国伦敦大学,在执教的五年中不仅教中文、编教材,甚至“跨界”到当时新兴的音像和广播技术中,录“声片”、做讲座。而现代以来,像他这样走出国门,走上讲台,执教于域外学府的文化名家还不在少数。 ......
-
〓 刘禹锡:在蛮荒地播撒文明
公元815年,一位刺史从京都长安被贬至荒凉的广东连州,他就是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刘禹锡。 刘禹锡,河南洛阳人,22岁登进士第,23岁登宏辞科,24岁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三登文科,名播四方。贞元末年,刘禹锡参加了以惩酷吏、罢宫市、免欠赋、禁额外加征为主旨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连续两次被贬,最后任连......
-
〓 社科院文学所的六位学者
吴晓铃(右)与侯宝林(中) □20世纪60年代中华书局出版了纪念杜甫诞辰1250周年的《杜甫研究论文集》,在第三辑中收录了蒋和森的两篇论文。文章中出现了两处编校错情。蒋和森耿耿于怀近三十年。□吴晓铃说俞平伯,在干校的时候,人们都直呼其姓名,回到所里以后,再这么叫他就不答应了。只有拉长声音恭敬地叫声“平——老”,他......
-
〓 李汉秋:把根留住,还来得及
初冬时节,金黄的银杏正烂漫,记者如约来到李汉秋家中。谈及小区里成排的银杏树,75岁的李汉秋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我现在搞重阳节,标志就是银杏和红叶。不过,我没有多少时间赏银杏,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李汉秋便立志以学术研究为立命之本。“未名湖畔闪耀着的众多学术巨星,令我着迷。”他笑着说。......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