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学大师黄侃的读书法
读书是一件雅事,也是一件平常事,在好书之人那里,读书与穿衣吃饭等同,皆是人生不可或缺之务。历史上不同的人读书有不同的特点,有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洒脱,亦有陶弘景“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的谨严。近代的中国学人里,颇不乏读书种子,黄侃就是其中翘楚。 黄侃字季刚,在音韵、训诂、文字和词章之学上皆可称一代......
-
〓 高手在民间·80后龙头雕刻师坚守雕刻工艺 被誉“最美工匠”
张伟潮,广东广州黄埔街下沙村人,80后龙头雕刻师,是广州为数不多的手工龙头制作者之一,现担任广州市龙舟传统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其雕龙头技艺蜚声珠三角乃至海外。张伟潮坦言,做龙头其实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在关键部位,每一次下刀都要精确,错了一刀便再难补救。“机械化永远雕刻不出文化的韵味。”张伟潮表示,龙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
-
〓 郑杭生:“仁者无忧、勇者不惧”
“知者不惑、仁者无忧、勇者不惧”,这句话被写在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郑杭生的讣告上。他的学生说:“这是先生一生的写照。” 今天,是郑杭生教授遗体告别的日子,在先生最为珍视的人民大学课堂,一场追思会也伴着泪水召开了。除了社会运行学派的开山之石,郑杭生的贡献还有很多,在他的学生心中,他是个亲切的先生,一个不知疲......
-
〓 包立民:送别徐重庆
徐重庆是个布衣独身文人、又是自学成才的读书人,他的微薄工资、写作稿酬,基本上都用来购买书籍,所以藏书较富,“文革”中藏书遭劫,但劫后仍积习难改,又购书逾万册。他的私淑恩师赵景深在赠他的一首七言律诗中,开篇就是“盛年徐子拥书城,下笔万言如有神”。徐重庆走了,走在2017年1月30日上午8点08分,享年73岁。73,84。......
-
〓 古史撷趣:冯京拒聘“国丈婿”
状元及第 于水作赵匡胤开国之后,奉行“文以靖国”的理念,使宋代文化空前繁荣,后人称誉“宋朝是文人的乐园”。宋代科举的盛况,远超唐朝。特别是到科考的最后冲刺阶段,皇上亲临殿试,钦点胪传,并诏令举行隆重的仪式。赐宴琼林后,新科进士们由宫廷卫士清场开道,披红簪花,跨马行街,公卿以下无不驻足观望。场面之红火,情景之壮观,就连凯......
-
〓 诗,让我们心灵不死——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的诗词教育观
叶嘉莹 本报通讯员 陆阳摄 读古典诗词究竟有什么用?叶嘉莹一言以蔽之: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她坚持中国传统的“诗教”之说,认为诗可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 近日,位于南开大学的“迦陵学舍”如期封顶,漂泊一生的叶嘉莹终于有了一个“家”。在她的规划中,这个“家”是讲授和研究诗词的地方。叶嘉莹说,自己要做的......
-
〓 哭傅师:谦谦君子 巍巍学人
乙未岁杪,一个寒冷的周末,学校的同事们一起在居酒屋聚饮。席间,偶然打开手机,微信中传达的消息让我震惊:傅璇琮先生于2016年1月23日下午3时去世。顿时,像室外的天空一样,心开始飘雨,酒食无味,强忍镇静。饭后归宅,一进家门,跟内人说了句“傅老师去世了”,便泪如泉涌,欲抑而不能。年近花甲,常有学界的师友与世长辞的讯息传来......
-
〓 周作人营救许广平?——从一则网络谣言说起
唐代王维《酬张少府》诗中有一名句:“晚年唯好静。”已届耄耋之年的我何尝不愿如此? 但某些人就是偏偏不让我心静,甚至可以说是有意拱火,让我不能己于言。我是专指那些网络造谣者。造谣是一种构陷,不能等同于不同的学术见解。对学术歧见理应尊重、宽容、保护,对谣诼诽谤则应该揭穿,斥责,采取零容忍的态度。鲁迅《南腔北调集》中有一篇《......
-
〓 杨稳新:随心而至的新文人画创作者
杨稳新,中国水利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水利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史馆书画研究员,陕西省书协理事兼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直机关书画协会副会长,国家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专家简约构成稳新国画创作的主调。我却说不清是遗憾还是庆幸,虽然我们少了一位诗人,却长成一位画家。他的那些画里还隐蕴着一缕淡淡的诗意,当是他的诗......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空气动力学家陆士嘉先生先后就学于北师大物理系和德国哥廷根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1980年中国科学院增补学部委员,两轮酝酿提出的候选人名单中都有北航陆士嘉先生。但陆先生坚持认为“自己回国多年来研究工作不多,岁数大,身体又不好,宜将机会让给杰出的中年科学家,否则对我国的科学事业发......
-
〓 王宽行:至简人生 深情于学
一 1965年高中毕业时,我报考了清华大学土木建筑专业,可考前学校分别召集不同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开会布置报考志愿的消息,让我有了不祥之感。果然,虽然我的成绩完全合格,最终却落榜了。 1977年,停顿多年的高考恢复了,对一直心心念念想上大学的我来说,真是一次历史性机遇,然而,我只能无奈再度止步:未能报上名。1977年高......
-
〓 老舍先生的前半生——摘自“舒乙文集”之《爸爸老舍》
老舍先生是北京旗人,满族,生于光绪二十四年腊月二十三(公元1899年2月3日)酉时,那年距离辛亥革命还有12年多一点。在他降生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戊戌政变,光绪皇帝发动的改良新政遭到后党的反对而半途夭折,中国社会上空刚刚冒起的一点点曙光又被彻底扑灭,偌大的东方古国重新陷入一片黑暗,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孕育着一......
-
〓 蔡美彪先生的治史生涯与意境
两年前,著名历史学家蔡美彪先生驾鹤西去。得悉先生病重逝世,我本想赴京探望且送最后一程,怎奈因疫情防控,京津高铁虽来往便利却难以成行,实在让人悲伤惋恨,几近唏嘘。蔡先生长我20余岁,虽都曾经是杨志玖师的学生,但他成名于上世纪50年代,学问大,造诣深。我则因十年“文革”的荒废,1978年而立之年才考入南开大学历史学系。19......
-
〓 仲秋时节忆孔丘
孔子与仲秋的关系可谓密矣。汉代以来独尊儒术,奉孔子为先圣先师,四季仲月丁日行释奠礼,而尤以仲秋祭典为最盛。而更为重要的是,孔子的诞辰也在仲秋时分。《谷梁传》载:鲁襄公21年(前552)冬十月庚辰朔(初一),庚子孔子生。周正十月即农历八月,庚子即为八月二十一日。《公羊传》在同年目下云: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案十月庚辰朔,则......
-
〓 学人小传:方汉奇
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祖籍广东,1926年12月27日生于北京。1949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后并入苏州大学)新闻系,1950年任上海新闻图书馆研究馆员,1951年起,先后在圣约翰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从事中国新闻史教学研究工作。出版著作《中国近代报刊史》《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
-
〓 93岁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化蝶”而去
提起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不得不说范瑞娟。在很多观众心中,梁山伯就是范瑞娟,范瑞娟就是梁山伯。2月17日中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范派创始人范瑞娟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享年93岁。一代越剧大师“化蝶”而去。人们说,她代表了一个时代,也见证了越剧百年。范瑞娟的家乡在浙江嵊县,此地乃越剧故乡,1947年因同台演出《山河......
-
〓 社科院文学所的六位学者
吴晓铃(右)与侯宝林(中) □20世纪60年代中华书局出版了纪念杜甫诞辰1250周年的《杜甫研究论文集》,在第三辑中收录了蒋和森的两篇论文。文章中出现了两处编校错情。蒋和森耿耿于怀近三十年。□吴晓铃说俞平伯,在干校的时候,人们都直呼其姓名,回到所里以后,再这么叫他就不答应了。只有拉长声音恭敬地叫声“平——老”,他......
-
〓 张海鹏:“学问之道在乎经世致用”
张海鹏近照。资料照片 满屋满眼都是书,从地板几乎垒到了天花板——走进张海鹏先生的办公室,小心穿过“书山”间的“小径”,方在一个老式沙发上坐定。 满头银发的张先生精神矍铄,丝毫看不出长差归来的疲惫。提及这次采访,他忙说:“对不住,前段时间都在山东忙2015年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事情,这会头一回在亚洲开,是我们目......
-
〓 读书的种子——杨宪益与他的藏书
杨宪益近照丁聪作杨宪益漫画像杨平凡作杨宪益漫画像一、20岁以前生在富裕人家的幸福,莫过于少年时代有书读吧。台湾最受尊敬的十大企业家之一的张忠谋,少年时代家境富裕,母亲为独子买书,一买就是能摆满一个书架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儿童文库”!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本身就是大学问家,家里有的是钱锺书要读的书:少年时代,家里就有一套《......
-
〓 “书痴掌柜”王国林
80后青年、武汉百草园书店店主王国林,被读者亲切地唤为“掌柜老王”。书店开办十年来,老王独自一人负责采购、销售、客服等所有工作。店里2万余册书籍,每一本书名、作者、出版信息、内容梗概、价格等,他都熟稔于心。实体书店面临的经营窘迫曾让他想过放弃,但他舍不得书友们。“一家书店开久了,你跟读者之间积累了非常纯粹、非常真挚的情......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