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肄业生成北大讲师——张申府与北京大学
张申府(崧年)(1893—1986)是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公众人物、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他于1913年9月—1920年11月,在北京大学读书与教书,共8年多,是他近一个世纪风雨人生的重要起点,深深地影响了他一辈子的发展轨迹。所以,他晚年回忆起来,感念不忘地说:“想起北大当年,使我兴奋,令人回味。”(《张申......
-
〓 纪念吴林伯先生诞辰100周年·方铭:他是一位纯粹的学者
吴林伯先生导言出了国学圈,吴林伯先生的名字便鲜有人知,但他却是20世纪真正的国学大家。他曾受教于马一浮、熊十力等国学大师,终其一生,虽多坎坷,却始终不改变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热情和信心,勤勤恳恳,孜孜不倦,淡泊名利,不为世俗风尚所左右,生前常常被某些浅薄的投机者所嘲笑讥讽,但仍然我行我素,一心向学,不求闻达于世。吴林伯......
-
〓 郭沫若的虎符
1942年至1943年间,郭沫若在重庆一连写出了《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多部历史剧。其中《虎符》一剧,借“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主持公道,维护正义的反侵略志士——信陵君的形象,用赵魏联合抗击强秦的历史,来讽喻现实,号召人们共同对敌的用心极为显明。 该剧中有一件重要道具—......
-
〓 男儿称意得如此 骏马长鸣北风起——岑参的诗与人生
不同于南朝宫体诗歌的靡靡之音,唐诗从诞生的那一刻便充满了雄浑的阳刚之气,这在唐代大量涌现的边塞诗中体现尤甚。从军边塞,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是很多唐代文人的人生理想。写下“男儿称意得如此,骏马长鸣北风起”的岑参,便是其中的一位,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边塞诗的绝唱,也为大唐盛世留下珍贵的速写......
-
〓 翻译之火毕生燃烧——追忆我的父亲张谷若
【述往】初崭头角的父亲 先父讳张恩裕,字穀若。20世纪50年代推行简化字后,“穀”为“谷”所替代,其同年代文人、与鲁迅先生有嫌隙之张若谷先生,大名与我父亲的名字仅呈字序之差,至今常遭误读讹解。 父亲1903年生于胶东半岛濒临渤、黄海之交的芝罘岛,是海山日月氤氲哺育的儿子。他未满七足岁束发入塾,四书之《孟子》尚未读......
-
〓 他是先进教育理念的“播火者”
——追记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杨福家 【追思】 “毫无迟疑的信念和绝无虚妄的豪情”,一个卓越的科学家结束了他对微观世界的探索。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因病于7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 全世界对他的怀念络绎不绝。 “追求卓越”是他一生......
-
〓 王宁:魏建功先生与20世纪上半叶的汉字研究
魏建功先生一生对中国的语文现代化作出的贡献十分辉煌,最值得称道的两件事:第一是1945年担任当时的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主任,带领一批由大陆过去的语言学家同心同德,艰苦奋战,把日本人殖民统治50年强制推行的日文日语的影响从台湾语言中从弱化到铲除,实现了中华民族国语的规范;第二是1950-1953年,牵头组建新华辞书社,主......
-
〓 “南图扫地僧”沈燮元去世:享年99岁,一生献给古籍修复
扬子晚报网讯 (记者 张楠 孙庆云)3月29日上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版本目录学专家沈燮元好友丁鸣江处获悉,沈老于今晨8点20分,在南京去世。沈燮元,1924年7月出生,版本目录学家,江苏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毕业后进入上海合众图书馆工作,从此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1955年,沈燮元来到南京图书馆,在此工作直至退休......
-
〓 白居易在渭南的乡居岁月与诗作
山川壮丽的关中平原东部名城渭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故里。曾经两度在渭南的乡居生活,是白居易难以忘怀的人生阶段,也对其诗歌题材的拓展与审美倾向的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卜居渭上 白居易的家世及迁徙历程,据《旧唐书》之《白居易传》云:“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之仍孙。建生士通,皇朝利州都督。士通生志善,尚衣......
-
〓 通会之路——于安澜的学术与艺术人生
于安澜是我国20世纪不可多得的学术大师,在长达近百年的人生历程中,他在学术和艺术两个领域都作出了卓越贡献。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他以《汉魏六朝韵谱》和《画论丛刊》两部巨著,成为国内理所当然的音韵学家和画学文献学家。之后60多年,他在这两个领域里继续深耕,继续收获。他编纂的《画论丛刊》一书,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再版重......
-
〓 学人小传:李伯谦
李伯谦,1937年生于河南郑州。考古学家。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留校任教。曾任北大考古系系主任,考古文博院院长、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曾兼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等职,“九五”国家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参加和主持过河南偃师二里头、安阳小屯殷墟、山......
-
〓 哲学门里的“中国哲学”景象
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北京大学哲学门,创造的景象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其中“中国哲学”的景象也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审视它需要古今贯通的眼光。这里说的“中国哲学”有两个所指:一是指过去发生在中国的经历了诞生、突破和不断演变的源远流长的历时中的一种哲学(相对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等),它也被称为“中国哲学史”;一是指以主题化(如......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刘文典虽生性狂傲,但也有承蒙他瞧得上眼的。精通14种语言、学问渊深博大的陈寅恪,刘文典即敬重有加。刘公开承认他的学问不及陈氏之万一。刘多次对学生说,自己对陈氏的人格、学问不是十分敬佩,是十二万分的敬佩。刘文典宣称,西南联大只有三个教授:陈寅恪、冯友兰,他和唐兰各算半个。 ◎英国著名随笔......
-
〓 学人追思·童庆炳:永在攀登的文艺理论家
童庆炳生前最后一张照片。资料图片 2015年6月14日下午,童庆炳先生虽已年届80,仍以多病之身奋力攀上了金山岭长城。这位一生热爱爬山、走路连年轻人也比不过的文艺理论家,身着白色短袖衬衣、灰色长裤,头戴灰色沿帽,斜背着小包,半立半倚在长城上,右手抬起直指远方,身后是翠绿的青山,头顶是明净如洗的蓝天,手指上方恰好飘......
-
〓 陈寅恪为何辞谢历史二所所长
1995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20年》,公布了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将1953年中央决定请陈寅恪担任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汪篯赴命南下、汪篯出言不慎引起陈寅恪反感并拒绝北上担任所长之事公之于众。书中讲述陈寅恪提出担任所长的条件,将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名言演绎得非常充分。《......
-
〓 学术巨匠,出版大家——傅璇琮先生学术研究文集题记
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文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以建国前后为断,两者相较,相差何止道里计,一串串闪光的名字和传世学术经典大多出自前一阶段名家,他们无不会通中西、嘎然独造,而后一阶段有硕学名望者,大多也是在前一阶段接受教育的人。但在新时期接受教育并成长于复杂环境下,足以与上半世纪大家相媲美并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学人则寥寥无几,有之......
-
〓 百岁马识途:“我还有一个‘五年计划’”
马识途 资料图片 一抹温暖而平静的浅笑始终洋溢在他的脸上。 岁月在他的身躯刻下了满满一个世纪的印痕,但他依然坐拥“五得”:吃得、睡得、走得、写得、受得。说话间,他难免有一丝得意。 他特别看重“写得”。除了22万字的《百岁拾忆》即将出版之外,他向与会者介绍了自己最新写就的作品,“5月16日,《光明日报》......
-
〓 朱载堉:爱科技的明朝王子
八十一档的特大算盘 在我所知的历代天潢贵胄中,有那么几位不务正业的“奇葩”:两位诗书奇才,三国时期的曹植、南唐后主李煜;还有一位科学达人:明朝王子朱载堉。 王子载堉的科学和艺术成就鲜为人知。他发明的十二等律,被后人称作“比得上贝尔的电话和爱迪生的留声机”。 朱载堉出生在明嘉靖年间,祖籍怀庆(今河南沁阳......
-
〓 妙高峰顶人独立——吕澂与佛学研究
内容提要:吕澂先生是现代著名的佛学家、思想家。本文简要介绍了他的经历,并对其思想体系和对佛学研究的贡献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关键词:吕澂;佛教;思想吕澂(1896-1989),江苏丹阳人,字秋逸,一字秋一,早年求学于镇江中学、常州高等实业学校农科,后就读于南京民国大学经济系,1914年至南京金陵刻经处佛学研究部从欧阳竟无大......
-
〓 宗亮:唐筼的两首译作
唐筼翻译的《乐哉磨磨郎》 从1928年初识、成婚,到1969年不幸去世,唐筼与陈寅恪携手走过了四十余年的人生历程。谈及唐筼与陈寅恪的关系,一般人大多会提到唐筼对陈寅恪无微不至的照顾,称赞她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实际上,在与陈寅恪成婚之前,唐筼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现代新女性,她在自己所从事的教育领域内也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