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放翁最后的立秋
宋庆宗嘉定二年(1209年),大诗人陆游85岁,在老家绍兴,迎来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秋天。这年的秋天,和往常没有太大的不同,“从来泽国秋常晚”,秋虽来了,但暑气未退,草木未凋。所不同的是这年刚一立秋,我们的诗人就病了。这年立秋,是在夏历七月初六至九日。立秋为秋季的起点,意味着阳气衰退,阴气渐长,植物由枝叶自由舒张,欣欣向荣......
-
〓 走近文艺家·尚长荣:京剧艺术永远属于青年人
81岁的他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之子,中国戏剧梅花大奖首位获得者,工花脸,博采老生、旦角之长,擅演《连环套》《黑旋风李逵》《霸王别姬》等传统剧目。其新创剧目三部曲《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享誉梨园,主演的同名京剧电影获奖无数。随着年龄的增长,传承戏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越发强烈,他一直在路上,不曾停......
-
〓 翰墨往事:张大千拜师曾熙
曾熙像 曾熙为张大千所绘册页题词 “南曾北李”对张大千一生的影响很大。 曾熙,字农髯,1861年出生于湖南衡阳。家庭贫困,早年丧父,靠母亲抚养成人。他天性聪颖,弱冠便考取秀才。进士及第,进入仕途。辛亥革命后,先期到上海鬻书的好友李瑞清邀请他也去上海,他遂于1915年到上海开始了他的鬻字卖文生涯。曾熙书法主南宗......
-
〓 大陆时期的殷海光
思想家殷海光的文集,在内地已经出版过规模大小不一的五六个版本了,他对真理的热情追求,对自由、民主、理性、仁爱的执着,已经为读者熟知,其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关系认识上的自我反省也启导人们加深思考。也许可以说,世间对于殷海光思想的了解,更胜于对于殷海光人生的了解。殷海光知命之年离逝,前30年在大陆生活,后20年在台湾......
-
〓 艺境观象·苏扇:怀袖雅物 光阴馈赠
苏州市姑苏区平四路53号,王健扇艺工作室,门面低调寻常,如果不定睛细看,很可能会错过。门前的路正在整修,压路机轰鸣。进得店来,双层玻璃门合上,世界顿时静谧,眼前是两整面“扇子墙”——展示的是王健收藏的清代以来的精品折扇,以及他自己的得意之作。平时的王健,并没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扇技艺)传承人的架势,他就像在苏州弄......
-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与奠基者
——夏甄陶哲学思想研究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认识论研究热潮,是改革开放后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哲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荣誉一级教授夏甄陶(1931.4—2014.12)作为这一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不仅在认识论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而且在实践唯物主义、人学以及中国哲学多个领域都进行了开创性......
-
〓 高长虹与鲁迅
山西青年文学家高长虹(1898~1956?)于1924年秋天到北京从事思想文学活动,主持《狂飙》周刊,年底通过孙伏园结识了鲁迅。1925年春,鲁迅主办《莽原》周刊,高长虹及狂飙社其他成员积极参加,在这里发表了不少作品。其间鲁迅曾帮助高长虹出版诗与小说的合集《心的探险》,亲自为之设计封面,列入自己主编的《乌合丛书......
-
〓 学人小传:樊发稼
樊发稼(1937—2020),上海崇明人。文学评论家,诗人。1957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长。诗集《小娃娃的歌》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批评著作有《儿童文学的春天》《樊发稼儿童文学评论......
-
〓 纷争逐罢羡优伶,翔空飞钓亦关情——柯润璞与汉学研究
柯润璞和他的滑翔机《元杂剧的戏场艺术》英文版封面一 柯润璞 (James Irving Crump,Jr. 柯迂儒,1921—2002) 是美国汉学界杰出的翻译家和研究元杂剧的开山鼻祖。谈到他的中文名,戏曲研究名家曾永义先生写道:“‘柯润璞’是他英文名字的谐音,其见义则是呈现他道家的修为;而他二十年前所取的‘柯迂......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王叔岷在台湾大学教书,不拘泥旧说,又有系统。改作文,有一句好,他都给标出,顶批、旁批、总评,总是满满的,学生非常喜欢。学生常与王叔岷亲近倾谈,无话不说,甚于家人父子。 ◎废名在北大教大一国文,要求学生每月做一次作文。有次,汤一介写了篇题目是《雨》的散文,自以为写得不错,颇似先生风格。废名发还作文时对汤说......
-
〓 士不可不弘毅——专访何兹全
一对幸福老伉俪 “一对幸福老伉俪”——与夫人郭良玉在红楼前(郭红松摄)“老头,电话,光明日报的。”电话那头传来何兹全先生夫人郭良玉的声音,铿锵有力,爽朗圆润,从中分明能感觉到,两位年过九旬的老人生活得那么健康、滋润,那么祥和、幸福。初夏的一天,我如约来到北京师范大学那片低矮的红楼区。走进书房,正在伏案看稿的何先生轻轻松......
-
〓 痴探深泉寻珠光——程民生教授访谈录
【关键词】 程民生;访谈录;宋代地域史研究;学术理念;历史教材与教学编者手记:程民生,男, 1956年5月生,河南开封人,回族。1971年初中毕业后下乡当知青,1975年到开封纱厂当挡车工。1977年考入大学。1981年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暨南大学历史系,1990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河北大......
-
〓 严耕望先生史学述略
严先生安徽桐城罗家岭人,名德厚[1]字耕望号归田,以字行[2],所谓归田者,取陶野人“归园田居”之意[3],可见其心意指归大抵在于恬淡自然、不与世事,观其一生治学亦以躬自砥砺、勤耕不辍垂范后世,余英时谓其为史学界的“朴实楷模”[4],诚然也。先生论著精当,且卷帙煌煌,如《两汉刺史太守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唐仆......
-
〓 一代代传承下去的是正派和正直——文物大家朱家溍的精神坚守
明永乐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本报记者 李韵摄) 宫中春色资料图片 八仙吕洞宾彩衣(本报记者 李韵摄) 1943年,趁着重庆冬季雾天没有日机轰炸,故宫博物院决定在重庆市区两路口举办一次短期展览。在粮食部门任“专员”的29岁的朱家溍被故宫借调过去当临时工。这件事让朱家溍空前高兴。受家庭影响,朱家溍从幼年时期就对金石书......
-
〓 “为学,苦事也,亦乐事也”——熊十力的人格风范与哲学智慧
湖北黄冈熊十力先生(1885—1968)是一位怪杰。他早年参加反清革命,35岁以后弃政向学。他没有任何正规学历,特立独行,自学成才,曾任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是现代新儒学的大师、著名哲学家。他一生捍卫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弘扬孔子之道,主张思想自由及学术与精神的独立,自本自根,自信自立。他是20世纪中国具有原创......
-
〓 中华民族需“反本开新”——汤一介教授访谈录
汤教授认为,中华民族需要“反本开新”“我是这样看的:中华民族也许正处在一个伟大复兴的前夜,当一个民族处在一个伟大复兴的前夜,她必须回顾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中吸取力量,‘反本开新‘……”这是着名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先生的论点。虽然,汤先生从不以哲学家自居,称自己不过是“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但是,他的许多“问......
-
〓 朱成山23年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守灵
本报南京8月29日电(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许佳佳)撰写涉及中日关系的文章、接受国内外媒体的专访……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来临之际,朱成山忙得不可开交。作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他23年为30万遇难同胞守灵,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成国际名馆,并推动地方悼念升格为国家公祭,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6部......
-
〓 红楼内外的冯其庸先生——送别冯其庸先生
《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 青岛出版集团冯其庸先生影印版手迹 选自《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贾宝玉和林黛玉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谭凤嬛画 选自《红楼梦人物画集》《荷塘金鱼图》 冯其庸绘 1987年2017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五)中午12时18分,当代著名国学大师、红学大师冯其庸先生仙逝,这一天离他的生日只差四天......
-
〓 意大利著名汉学家史华罗——海外汉学家见知录之十八
史华罗(Paolo Santangelo,1943—)。意大利罗马大学东方学院东亚史教授,国际著名汉学家。曾任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汉学系主任,现为欧洲汉学学会理事,《明清研究》杂志创办人及主编。意大利汉学学会、欧洲汉学学会理事。长期致力于中国历史,尤其是明清史研究。共出版学术专著近60部,发表各类学术文章120余篇。......
-
〓 王仲闻——一位不应被忘却的学者
予生也晚,王仲闻先生在我现在服务的中华书局文学编辑室上班的时候,我还是个未开蒙的孩童。到了上大学,读中文系,同学少年,于古代作品最钟情于词,“豪放”不论,单说“婉约”,无过于南唐后主李煜和易安居士李清照了。但那个时候读书只知寻章摘句,手捧《南唐二主词》与《李清照集》,哪里懂得它校订的精审、注解的翔实,更不理会两书的整理......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