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沈延龙:野牛沟乡牧民建起“马背书屋”
沈延龙自幼酷爱读书,家境贫寒迫使他放弃高考回乡放牧。未能走进大学校园成为他人生的遗憾。大浪村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为了不让因交通不便而缺少图书、看不到好书的现象在村里的孩子们身上重现,为了丰富牧民乡亲的文化生活,传播农牧业知识,2018年,他承担起了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野牛沟乡大浪村农家书屋流动服务。他克服了山大沟深的......
-
〓 正直的先生走了,精湛的学问长存——怀念我的老师朱雷
《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朱雷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敦煌吐鲁番文书论丛》 朱雷 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我认识朱雷老师将近40年了,跟随他学习也已经20多年了。朱老师生病住院后,我两次专程到武汉看望他。7月18日,在武汉大学举行的“纪念唐长孺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又与先生见面。当日,先生的精神状态还不错,早上8点多......
-
〓 吴林伯先生的主要著作和学术追求——纪念吴林伯先生诞辰90周年
吴林伯先生,1916年生,湖北宜都人,马一浮先生亲教弟子,曾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文科主任,上海育才中学国文教员,中华教育社国学专修科主任兼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山东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院务委员会委员,宜昌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武汉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199......
-
〓 彭超:无臂男孩的书香逆袭路
6岁时因不慎被高压电击中,彭超失去双臂。坚强的他每天练习写字、吃饭、洗脸刷牙、穿衣、做饭,终于做到了以脚代手,生活可以自理。求学更是不易,为了用脚写字,即便在冬天,他依然穿着拖鞋上学,一双脚被冻得裂开,每走一步都疼痛难忍。功夫不负苦心人,2015年他以高分如愿入读四川大学,2021年又考上了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他自幼喜......
-
〓 “终生同时间赛跑,分秒必争”——张舜徽先生晚年教书著书事迹追忆
张舜徽先生自述一生经历,主要是与书打交道,即读书、教书、著书三件事。他读书之勤奋刻苦,我们从其若干自述和《壮议轩日记》可见一斑。他的教书与著书,已有不少学者回忆和研究。以下只是从个人的求学经历,来谈谈张先生教书、著书给我留下的一些切身感受。 教书育人矢志不渝1979年,我考取张先生的首届研究生。我们那一届研究生同......
-
〓 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的一点历史
某日,北京师范大学召集诸教授往图书馆报到。及教授们整装肃客至,便告每人一桌一椅,并发一大张白纸。众人阅之,乃考卷。这是“突然袭击”式的一场考试。其中一教授,在卷眉自署大名,其他未著一字,拂袖而去。众大哗,有效仿者,乃随之而去。此事轰动一时。交“白卷”者,即白寿彝先生。自然,这是“文革”十年中的往事。近几年,在某次白先生......
-
〓 “与儿童文学结缘是我一生的幸运”
——追忆百岁出版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 【追思】 他创作的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深受几代读者喜爱;他翻译了《夏洛的网》《安徒生童话》等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在他的译笔下,中国小朋友结识了瑞典的小飞人卡尔松和长袜子皮皮,意大利的匹诺曹和洋葱头,英国的沙仙、女巫和彼得·潘……他说:“与儿童文学结缘是我一生的......
-
〓 章开沅先生的最后岁月
章开沅先生的去世,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是章门弟子,所有了解章先生的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在以各种方式悼念缅怀先生。先生的学问道德、人格魅力就像一块吸铁石,让无数人感动和崇敬。夜深人静,端坐桌前,这一年来与先生有关的点点滴滴,忽然一一浮现于脑际。最后的一年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先生遇到了晚......
-
〓 为芹辛苦是何人 脂雪轩中笔有神
“为芹辛苦是何人,脂雪轩中笔不神”,这是父亲周汝昌撰写曹雪芹传记中的诗句,既道明了其本人志向又表现了自谦;如今我只改一字而作为本篇题目,是因为父亲撰写的《曹雪芹传》已由中国作家协会主持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首批选定并出版问世。 2012年3月中旬的一天,父亲像往常一样按时听我们读报,突然一条消息让......
-
〓 文蔚:大笔如椽风雅颂
《空山新雨后》(2014) 北京,国贸三期,繁华落地,一团喧嚣蒸腾。画家文蔚站在“静清文苑”,工作室窗外,日暮薄薄。一屋书画,满室茶香。 “墙外是半城风景,内里是千秋韵味。”文蔚说,她的眼里、手上、心中,没有“墙”的束缚,唯有高山流水,一派自然。 笔墨丹青中的古典山水,是中国的文化符号,蕴含着丰富的哲......
-
〓 学人小传:黄宝生
黄宝生,1942年生,上海人。梵文巴利文专家、印度学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960年考入北京大学东语系梵文巴利文专业,1965年到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等。曾获印度总统奖(2......
-
〓 政治家的教育梦——孙中山关于教育的六次演说
据严璩《侯官严先生年谱》,光绪三十一年(1905)严复因事赴伦敦,孙中山慕名来访。谈及改革之难在于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严复认为:“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孙中山则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严复集》第五册1550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思想家与实行家的救......
-
〓 走近文艺家·梁晓声:以平常心写平凡人
73岁的他,刚刚出版了两本新作——散文集《小人物走过大时代》和长篇小说《中文桃李》。如今,他写作不必再装深刻,不再刻意选择某个题材或某类人物进行写作。他认为,文学一定要以寻常心来看待,用文字用故事展示人性中的真善美,让读者看完后能记住一些道理,这就够了。 “皮皮,皮皮,我们开会啦。”老人披上一件衣服,走到书桌前,......
-
〓 傅汉思与沈从文——跨越半世纪的恩与报
傅汉思(Hans Hermann Frankel,1916-2003),德裔美国汉学家,民国才女张充和之夫、沈从文的连襟,生前长期担任耶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中国文学教授,为中国古诗研究、中国文学翻译以及中国文化西传作出了卓越贡献。傅汉思与沈从文二人的交往和互动跨越近半个世纪:20世纪中期,在沈从文耳濡目染的影响下,傅......
-
〓 温八叉与柳七郎:两位“异代同调”的词人
清人论词,每以“温柳”并称,如“阔步苏辛,细寻温柳”(洪昇《荪溪集诗余题辞》)、“笔花偶灿,温柳逊其鲜华”(徐翙凤《荫绿轩续集词跋》)等皆是。“温”即温庭筠,因八叉手即成八韵,故得绰号“温八叉”;“柳”即柳永,原名三变,排行老七,人称“柳七郎”。温八叉,柳七郎,一个是唐末花间派鼻祖,一个是北宋词坛的启山林手,虽相隔一百......
-
〓 史海钩沉:卢作孚与北碚试验
20世纪40年代北碚全景 卢作孚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而且是一位取得多方面成就的中国早期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由卢作孚倾注大量心血开创的北碚试验,从乡村建设开始,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成就,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具有借鉴价值的历史经验。 北碚地处嘉陵江江畔。20世纪20年代中期,这里......
-
〓 张志忠三十年磨一剑 千年邢窑重放异彩
最近,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北省临城县申报的邢窑烧制技艺榜上有名。 邢窑,是我国白瓷的发源地,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陆羽《茶经》这样评价:“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到了元代以后,邢窑却神秘地消失了。邢窑遗址在哪里?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几代考古工......
-
〓 文艺人物志·苏士澍: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为推进书法教育进学校进课堂,他走访并调研了全国三十多个省区市的100余所学校,每到一个地方,他便会俯下身来多方面观察孩子们的书写情况。他曾多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递交提案,呼吁重视青少年书法教育。面对书法教育师资短缺的难题,在他的努力下,教育部、中国文联共同启动了“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该项目用5年时......
-
〓 2021永远的怀念(十一)
佟培基(1944-2021) 2021年9月16日,唐诗研究名家、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佟培基在河南开封逝世,享年78岁。 佟培基,1944年3月出生,河南开封人。1963年8月入伍,在北京军区直属部队服役。1968年复员,1973年调入河南大学汽车队当司机。1979年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任教。曾任河南大学中文系......
-
〓 师友梁启超迎新世运开新潮流
梁启超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不仅如此,他还是倒袁运动和护法战争的积极参与者。虽然生前身后一直争议不断,仍然不妨碍人们从不间断地用各种方式去怀念他。因为他用他的赤诚和灵动酿成了一种潮流,推动了大局,对后世的影响一直在发生。像春风在......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