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追思·庄奴:言念君子 温其如玉
庄奴 资料图片《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见炊烟》《冬天里的一把火》……很难相信,这些风靡中国数十年、影响几代人的歌曲,竟然都出自一位词作家的笔下。然而就在11日6时,庄奴,这位曾与乔羽、黄霑并称“词坛三杰”,且火遍两岸三地的词坛泰斗,于95岁高龄在重庆辞世。“庄奴不仅是台湾地区流行音乐界的一面旗帜,也是整个华语流行音乐......
-
〓 两代人的古城守护
“我和同事日夜在城墙边巡查排险,有时候刚刚走过,城墙‘轰’的一声就垮在身后。”2021年10月,大雨突袭,山西平遥古城城墙先后出现15处内墙女墙大面积坍塌、46处内墙夯土大面积滑落。自强降雨开始,邵帅在城墙上坚守了120多个日夜,他说,自己是在传承师父对城墙的坚守与责任。 修城墙,邵帅干了10年,而他的师父王国和......
-
〓 任溶溶:百岁仍是少年
“我不是个童话里的人物,/可连我都莫名其妙:/我这个人忽然可以很大,/忽然又会变得很小。” 在一首诗里,任溶溶说自己“可大可小”。为什么呢?“我翻译创作了太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不知不觉中被‘童化’了。” 头发白白,爱说爱笑,乐天单纯,自在洒脱,生活中的任溶溶童心未泯,像是个孩子。 5月19日,这位被“童化”的老......
-
〓 兰成久抱离群恨,独立苍茫看落晖—国学大师刘文典与他笔下的日本(下)
提要: 刘文典主张等日本败后,中国政府一不向日本索要赔款,二不要求日本割地,“但是有一点却不可不据理力争,就是琉球这个小小的岛屿必然要归还中国,这件事千万不可放松,我希望政府和国民都要一致的坚决主张,务必要连最初丧失的琉球也都收回来”,“切不可视为一个无足重轻的小岛,稍有疏忽,贻国家后日无穷之害”。只可惜......
-
〓 走近文艺家·冯骥才:在绘画与写作间甜蜜往返
80岁的他,是画家,也是作家。有文学创作冲动的时候,他就到书房去写;有了用绘画表达的欲望,他就走进画室。对他而言,这是一个甜蜜而幸福的往返——绘画更私人化,是一种个人的心灵感受,一种排遣,一种抒发;文学更多承担了对生活的思考、对社会的责任。 前些日子,冯骥才刚过完80岁生日。他觉得,人的一生就像一条大河,有时候在......
-
〓 千山脚下的费老师——忆费振刚先生晚年生活片段
怎么也没有料到,疫情一年多来的第一次远行,竟然是去送别自己心爱的老师!昨天(3月22日)上午,惊闻老师仙逝,顿觉茫然自失。一整天,不断有师友打来电话,哀悼先生的离去。今天(23日),赶赴鞍山之前,匆匆翻看了一眼老照片,过往的一幕幕重又浮现在眼前,触景生情,不觉悲从中来。在旅途的短暂闲暇中,思绪万千,忆及二十余年来在老师......
-
〓 斯人已去 弦歌未绝·陆谷孙:我为何要编《中华汉英大词典》
“我想让这本《中华汉英大词典》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传统与文化,比如‘万福’跟‘叩头’有什么不同,‘清明’为什么又叫‘百六’(冬至后106天)。除了读音和字义,还要让他们了解一点汉字的形训,比如宝贝的‘宝’,屋顶下面有玉,这是简体字,而过去的繁体字‘寶’就更复杂了——屋里有缸,缸里藏着玉和钱。”2016年7月28......
-
〓 我眼中的名人·章红艳:一弦一曲总关情
谌强/摄 父亲在家中的屋顶上垂下一段绳子拴起他的琵琶那一年,章红艳才七岁。那是一个阴沉的年代,共和国已经在深重的灾难中蹒跚着走过了将近十年的迷乱时光,让人几乎看不到希望。章红艳的父亲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手中的这把琵琶上。 章红艳的故乡浙江嵊州,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悠长岁月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越剧的故乡。她......
-
〓 杜牧的房产
杜牧是杜佑的孙子。杜佑在812年去世时,杜牧已经十来岁了。《旧唐书》卷147记载:杜佑曾作镇扬州,“家财巨万,甲第在安仁里,杜城有别墅。亭馆林池,为城南之最。”所以,杜牧对昔日的繁华是经历过,也记得的。但杜牧的父亲是杜佑的幼子从郁,去世较早。杜牧的伯父式方,但未必是杜佑的长子,在822年去世。史言:“季弟从郁,少多......
-
〓 学人小传:翦伯赞
翦伯赞,1898年出生,1968年去世,湖南桃源人。历史学家。1919年毕业于武昌商业专门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1925年回国。曾任燕京大学社会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等,主编《中国史纲要》等。...
-
〓 心怀“国之大者” 架起沟通桥梁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者素描 书同文、语同音,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推普工作者们心怀“国之大者”,以满腔热忱深入校园、走进基层、贴近乡村,积极投身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将推普工作融入立德树人、助力乡村振兴的事业中,在广袤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推普之歌,用语言文字架起......
-
〓 我眼中的名人·袁行霈:寄厚味于淡泊
袁行霈近影 如今已快到杖朝之年的袁行霈先生,却越来越有活力。从当年那位英俊温和的北大学生,到“文革”时期那位信念坚定的“白专典型”,再到之后凤凰涅槃的北大著名教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学研究》年刊主编、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他对学术的敬畏一直有增无减。如今......
-
〓 庞朴:仁心朴厚成大儒
庞朴,1928年10月生于江苏淮阴,是我国著名哲学家、中国哲学史专家、文化史专家。历任山东大学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副总编辑、《历史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儒藏研究中心总编纂、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
-
〓 文艺人物志·崔振宽:寄情山水间 问道笔墨中
已近鲐背之年的画家崔振宽,鹤发童颜,少言寡语,可一聊到绘画,谈兴便立刻浓了起来,满脸的沟壑也一下子平了许多。他的画室在唐人折柳赠别的灞河之畔。我们曾在那里多次深谈。在一次次交谈中,崔振宽的形象渐渐立体饱满起来。 1935年,崔振宽出生在中国山水画的发源地和创作重镇——西安。上初中时,他就在《陕西文艺》《西北妇女画......
-
〓 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守正创新者——唐凯麟伦理思想研究
唐凯麟(1938—2023年),我国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家,湖南师范大学哲学学科、伦理学学科创始人,曾任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获“中国伦理学终身成就奖”。他一生致力于伦理学基础理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应用伦理学研究,著述丰硕,出版《伦理学》《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理论......
-
〓 蒋寅:钱锺书的道义担当及其他
钱锺书是永远的话题,也是吸引人的话题。浏览近年发表的钱学文章,感觉也开始出现以前陈寅恪研究曾出现的那种倾向,研究对象逐渐沦为话语符号,论者都借着谈论钱锺书来表达自己的某种观念。这也是很自然的,钱锺书本来就是中国现代文化人的一个典型,无论其政治人格还是学术品格,都代表着二十世纪中国文人的一个类型。深入考察其生平行......
-
〓 学人小传:刘学锴
刘学锴,1933年生,浙江松阳人。1952—1963年,就读并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顾问。曾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长。著有《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文编年校注》《李商隐传论》《李商隐诗歌接受史》《温庭筠全集校注》《温庭筠传论》《唐诗选注评鉴》等。另发表......
-
〓 记与张中行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
我是1987年调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古代史组工作的,当时已经40出头了。入人教社前,我因翻阅过《负暄琐话》,所以知道张中行先生大名,但未见过面。入人教社后,听同事们讲,张先生是《青春之歌》中余永泽的原型,就很想让同事指给我,哪位是张中行先生。有一天,在办公楼东侧,一位同事告诉我:“马先生你看,往楼门里走的那位......
-
〓 祖冲之“大明历”开辟历法新纪元 曾被批“大逆不道”
连环画《祖冲之》中的“水碓磨”指南车祖冲之像在古代,科学家并不太受重视,而祖冲之是少有的、以科学贡献在正史中有传记的一位。生于南京、长于南京的他,不仅是早于欧洲千余年推算出7位小数圆周率的数学家,还是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师呢。而他的一系列成就,也要归功于南北朝时南京城的空前繁荣。他是数学家︱︱第一个把圆周率推到小数......
-
〓 新闻人物·贾平凹:原来如此等《老生》
贾平凹 CFP “有许许多多的事一闭眼就想起,有许许多多的事总不愿去想,有许许多多的事常在讲,有许许多多的事总不愿去讲。能想的能讲的已差不多都写在我以往的书里,而不愿想不愿讲的,到我年龄花甲了,却怎能不想不讲啊?!” 带着这样的初衷,贾平凹完成了他的最新长篇小说——《老生》。 谈及这部小说的书名,贾平......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