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葛兆光:既“杂”且“多”的传统
作者简介: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读陈冠中讨论“杂种文化”的文章,他说,被称为“杂种”的“多文化主义”加上“世界主义”的普世价值,是现代大城市应有的文化品格。这让我想起日本加藤周一的“日本杂种文化论”,记得十几年前,在东京神田神保町的旧书店里买到他一册《杂种文化》,就相当惊讶,加藤对日本自身文化的深刻......
-
〓 宁宗一:我心中的来新夏先生
《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来新夏著,中华书局2010年出版1965年,来新夏先生在修订《林则徐年谱》作者与来新夏先生 “难得人生老更忙” 2014年3月31日下午4时许,突然收到来公去世的噩耗,我虽然有心理准备,如此高龄,走得也不能算是意外,但我却总是执拗地难以接受这一现实。事实上,就在几周前,受校友委托......
-
〓 宋洪兵:怎样读《商君书》
《商君书》是先秦时期代表法家学说的一部重要典籍。中国古籍历经秦火及竹简向纸版转换过程,披沙拣金,《商君书》依然能够流传至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思想价值与文化意义,值得重视。该书今存二十六篇,其中两篇只存目,内容已亡佚,实存二十四篇。《商君书》之得名,与商鞅有关。商鞅本名公孙鞅,卫国人,故又称卫鞅,战国初期著名政治家、思想......
-
〓 青年驿站:多读方知书之味
如今,不管是汽车上、火车上、候车室,还是会议室、办公室、家里,处处出现“低头族”,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甚至废寝忘食,手机绝对不离手。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其实,书报不仅要读,好的文章和书籍还要反复读。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列宁也说过:“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
-
〓 大家手笔·许嘉璐:文化传承要靠人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中,文化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树立文化自信需要加强文化传承,而文化的传承要靠人。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日益成为教育和交流的主要手段。例如,一位教授的讲演,通过视频可以即时让无数观众收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其的依赖日益加深,也逐步将其作......
-
〓 文化评析:把好出版物文字质量关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最近下发《关于“质量管理2016”辞书、教材教辅和地图类编校质量不合格出版物的通报》。通报显示,有19种出版物编校质量不合格,涉及16家出版单位。目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依据《出版管理条例》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对相关出版单位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给以警告的行政处罚,并要求相关出版单位在30日......
-
〓 陈应松:阅读,丢失了什么
人类需要阅读。人类几千年的创作和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习惯,一种跟饮食同等重要的精神营养补充。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地步,生活多么富足,我们依然离不开阅读。然而,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阅读正在遭遇危机。面对当下浮躁的社会心态,我们不能不反思,今天的阅读,到底丢失了什么?我们丢失了作为一个读书人的“虚荣心”。读书人......
-
〓 文化评析:文创产品如何更好打开市场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等4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要求深入发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力争到2020年,逐步形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系。《意见》还提出,将试点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业绩挂......
-
〓 卓越成就梦想——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七月是丰收的大好时节,今天是放飞梦想的大好日子。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既激动满怀,更依依不舍;我既为同学们的羽翼丰满而欣慰喜悦,又为同学们的振翅高飞而挥手难别。三年前,大家从五湖四海,会聚医科院这座最高军事医学殿堂。三年来,大家沐阳光、润甘露、披星月、挥汗雨。晨光夕露的花园里,洋溢着你们爽朗的书声;催人......
-
〓 让法律为文物保护撑腰
对于文物保护来说,当前最迫切的,就是要真正激活一系列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真正让法律成为文物保护的最有力撑腰者。而要实现这一点,当前仍有一些短板需要补齐。打着“总理童年仿古街区”名义的商业项目,却拆除了原本已存在上百年的多座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古老民居,如此荒诞离奇的事情,貌似只有在文学作品中才会出现。可如今,它就真真切切地......
-
〓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世代相承
本期主题 4月6日,文化部、陕西省政府主办的“第四届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系列活动”在西安开幕。类似这样的活动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在各地举办。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目前,非遗传承还面临着哪些困难?怎样培养技艺传承人?非遗......
-
〓 今日谈:致敬奋斗的青春
重温“高考必背的古诗文”,晒出自己当年的准考证,分享“改变人生轨迹的大考”与自己的那些温馨故事……随着高考拉开帷幕,打捞高考记忆成为这两天微信朋友圈里的一道独特风景。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高考印记,但不论哪个年代、哪个地方,成长、汗水、拼搏是每一位经历过高考的人共同拥有的人生关键词。正如一句话所言,“高考,它没有多复杂,也......
-
〓 大家手笔:打开传统法律宝库之门的一把钥匙
近30多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和思想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在许多方面获得可喜的学术突破。这对于全面了解古代法制面貌、吸收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要更为科学地阐述中国古代法律发展历史,还有很多新领域和重大课题需要继续探索。比如,时至今日,对于各代的立法形式及立法成果大多未进行探讨......
-
〓 人才史话:用人当心“德之贼”
子贡问孔子,乡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乡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不能肯定。你说的这两种情况,不如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孔子认为,对“众恶之”或“众好之”的人,都要进一步考察,方能下结论。 孔子把人品鉴定为三种类型。一曰“乡愿”,即伪善人......
-
〓 李白《静夜思》“床”字正义
《静夜思》为即兴口占绝句,比起李白其他作品,这首诗算不得上乘之作。试比较“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等好多写月的诗句,试吟诵《关山月》等咏月寄情的篇什,高下自见。况且,这首诗在传抄或传诵过程中,错了两个字,诗的意境大打折扣。其实,正规《李白诗全集》上的原诗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依据古......
-
〓 新闻随笔·高考:不可或缺的社会景观
今年,是恢复高考的第40年。高考,实在是太特殊了。每逢这一节点,除了数百万考生,举国进入高考模式:工地停工、车辆禁鸣、交警护航,连广场舞也为之停跳几天;在各路媒体上,高考的消息铺天盖地,无处不是公众的追忆往昔与赶考学子的励志誓言,连广告营销也要蹭上高考;而只要高考语文考试作文题一公布,一年一度全民写作文的网络狂欢又要上......
-
〓 文化评析:“大师”还有多少文化含量
有良知、有坚定信仰的文化人,应该始终将洁身自好、坚守善美、一身正气、远离丑恶等当做精神底线和艺德追求。 近年来,贪图虚名、权钱交易、结帮营私等丑恶现象在国内文化艺术界时常出现,这种文化腐败损伤了文化艺术的健康发展,而且多与个别领导干部的腐败息息相关。许多文化界人士表示,假“大师”身上有很多耀眼光环,而花钱......
-
〓 光明论坛·温故: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今天,全党同志无论职位高低,都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出自我国最古老的史书《尚书》,是民本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表述。在诸子百家思想争鸣......
-
〓 听其言而观其行
世人崇尚廉洁,则必有人标榜清风两袖以惑众邀名;百姓看重民生,又有人力挺亲民旗帜以捞取口碑;作风正派是众所钦敬的君子之风,于是就有人假唱艰苦朴素,或奢谈家庭和美,作风正派,妇贤子孝,以眩人视听,自抬身价。“说的比唱的好听”。有时有效亦有限,能骗人一时,却不能骗人一世。生活教育了芸芸众生,不论什么人唱多么红多么诱人的高调,......
-
〓 我们的端午·寻访体验式民俗:让端午节俗嵌入百姓生活
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逐渐形成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