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红袖添香大观园
著名香学研究专家贾天明先生说,香文化是以“香”作为媒介和载体来进行的文化活动。民间用香往往体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与自我愉悦心灵的智慧,表达了人们谛听纯净心灵之音的禅意与简朴。 《红楼梦》有130多处写到了香,其中写诗填词提到的“香”就有很多。从袅袅茶香到馥郁的薰香,虽然没有看到香烟缭绕,没有闻到香气......
-
〓 梁惠王的“迟钝”
孟子的运气真是不错。一本《孟子》,约三分之一都是孟子和君王的对话,他面对君王或以教训者身份出现,或以批评家口吻讲话,或以杂文家的语气上课,不是连讽带刺地挖苦,就是夹枪带棒。可让人意外的是,他的谈话对象,不论是梁惠王、齐宣王,抑或滕文公,都能耐心听下去,竟没有哪个君王翻脸拍桌子,不知是反应迟钝还是出于别的原因。开篇《梁惠......
-
〓 雅趣说字:毕业季里说“毕”
图1图2图3又到了毕业季。想起了学生时代。记得我们毕业时,同学们个个“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豪情满怀齐声高唱《毕业歌》,走向社会。如今时代不同了,校园里弥漫的是温馨而伤感的离别气息。毕业生对自己的学生时光怀着深深的眷恋,有聚餐谢师,有拍照留念,有毕业旅游……此时,有位毕业生问我:学校毕业了,可我不懂为什么用这两个字,它是......
-
〓 我与中华古籍有奖征文选登·刘明:我与宋本《荀子》结缘
2007年,我从清华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到国家图书馆工作,被安排到善本组。不久便遇上国家开展“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要进行第一批国家珍贵名录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后来,领导安排我去参加第三期古籍普查培训班,听专家老师讲课。印象最深的是李致忠先生讲宋本,他特别提到馆藏有一部宋本《荀子》,刻得很漂亮;还说有一位唐仲友在台......
-
〓 勿用扭曲的“标语文化”砥砺人生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这是悬挂在某高三班级黑板上方的另类冲刺标语。该标语是在一位同学提出后,经过全班公选后悬挂的。公选程序的进行,让该班班主任从最初的“不太认可”到最终“表示赞成”。 曾经我们为“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所激励,因“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而自勉,而如今......
-
〓 人才史话:用人当心“德之贼”
子贡问孔子,乡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乡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不能肯定。你说的这两种情况,不如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孔子认为,对“众恶之”或“众好之”的人,都要进一步考察,方能下结论。 孔子把人品鉴定为三种类型。一曰“乡愿”,即伪善人......
-
〓 名家谈学科之中文学科:传统深厚路向开阔
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 郭俊玲摄复旦大学中文系一景 刘 畅摄中山大学中文系 资料图片最新全国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估排名(部分) 提到“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常简称“中文学科”),一般人并不陌生,甚至还多少“插得上嘴”。因为无论“语言”,还是“文学”,都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中文学科”是社会影响面很广的传统学科,也是......
-
〓 含英咀华·世界上最美的图书馆④:奥地利阿德蒙特修道院图书馆
阿德蒙特修道院图书馆(Admont Library),奥地利 在欧洲古老的修道院图书馆中,阿德蒙特图书馆算得上藏书时间最长的一座。图书馆内的装饰精美绝伦,长长的大厅两侧,洁白的两层壁橱式书柜里摆满了精装图书,7个独立穹顶的壁画上,人类知识与神的启示交相辉映。选自微信...
-
〓 针对浮躁功利的不良学风当今学界尤须倡导“实学”精神
实事求是是我国学者的优良传统。综观当今学界,求真务实是治学主流,但也存在浮躁功利的不良学风:一些学者奉行“出名要趁早”的理念,蜻蜓点水、率尔为文,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甚至公然剽窃造假。这种学风不仅危害学术研究本身,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表明,当今学界尤须倡导“实学”精神。具体来说,治学之“实”有以下几重涵义......
-
〓 肖复兴:立冬和万圣节
立冬前,从中国来到美国,正赶上这里要过万圣节。同样是冬天即将来临,同样是树上的叶子变红变黄,脚下的落叶一片瑟瑟之声。节气的共同性,让东西两半球如此相似,大自然的语言无须翻译即可人人懂得。我们的立冬,和他们的万圣节只相隔一个星期。心里便忍不住,将中西这两个节做一番比较。如今,立冬在中国已经算不上是一个节日了,而仅仅是一个......
-
〓 右丞诗境绝冲和——王维的四首禅意诗赏析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zhài)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701-761)字摩诘,山西运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
-
〓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不流俗不盲从,不负此生
今天,你们毕业了。我祈求你们离校后,都能过着不负此生的生活。首先,我希望你们能俭朴地生活。快乐与金钱和物质并无必然关系。温馨的家、简单的衣着、健康的饮食,就是乐之所在。漫无止境地追求奢华,远不如俭朴生活能带来幸福和快乐。其次,我希望你们能高尚地生活。务必庄敬自强,公平待人,不可欺侮弱势之人,也不可做损及他人之事。其三,......
-
〓 端午的变与不变
在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外在的变化、人们内在观念的更迭体现在方方面面,深刻而剧烈。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传统节日的形式变迁,正是这种变化的一个微观缩影和注脚。5月30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节日中,一些人正忙于与亲朋好友团聚,一些人正在游玩的路上,一些人或仍在加班……不管怎样,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过端午节,诠释着自......
-
〓 毕业季·校长致辞:至知、至仁、至勇,成就精彩人生
回首过往,难说再见;扬帆起航,满含嘱托。此时此刻,我应传递给你们什么样的能量,给你们哪些临行前的嘱咐,让你们在快速的生活节奏里多一份心灵的沉静,在现代化的外表下多一份思想的厚重,在市场化的大潮中多一份内心的坚守,这是我作为校长,作为你们的老师,作为你们的学长,也作为你们的朋友,希望也必须给你们讲的最后一节课。我......
-
〓 大家手笔·许嘉璐:中华文化的根在农耕文化
在中华大地上生活的先民,恐怕和其他地区的许多民族一样有着大略相同的发展路径,先是采集狩猎,再是游牧和畜牧,然后过渡到畜牧和农耕,并且萌芽了手工业。说到根,中华文化的根主要在农耕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农耕时代很长。这正是人和人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时代,也是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时代。也正是在农耕时代,人类开始有了些闲暇和冥......
-
〓 门神
在北方这个镇子上走,渐渐就走到幽静处,见到一个小村落。村子沉浸在早春的清寒中,人们在院子里坐着,披着初升的阳光。门或大开或半启,只有那些合起来的,展示着一尊尊颜色鲜艳的——这是我在北方的眼睛里最为饱满壮硕的形象。如果碰巧遇上大门徐徐打开,我会随着这个逐渐张开的动作,看到门神活起来了一般。而在夜间,从每一家紧闭的门前经过......
-
〓 文史馆员谈传统文化·傅璇琮: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文化。可以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了人,这些经过锤炼和沉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华夏各族人民的性格、精神、智慧,是中华民族相互认同的标志和纽带,在人类文化的百花园中摇曳生姿,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风采,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作出......
-
〓 科技杂谈:论文多为何拿不了诺奖
■要想在科研上多出“道破天机”式的原创成果,科学家要有甘坐冷板凳,忍受孤独、压力的心理素质,社会也应营造宽松、包容的环境,树立崇尚原始创新的价值导向最近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陆续公布,我国作为论文产出第二大国,却名落孙山。究其原因,就是追踪热点式的研究多,高质量、有见地、“道破天机式”的原创成果较少。经过最近十几年的追赶,当......
-
〓 今日谈:把节日过得更有文化味
端午节到来之际,是互祝快乐还是互送安康?微信朋友圈里再次触发小小的争议。不少人“炫”着亲手包粽子的喜悦、晒出参与赛龙舟的豪迈,甚至有人制作了端午每个时辰的民俗攻略。裹着厚厚的“文化粽叶”,这个端午的节日气氛甚是浓厚。随着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应付式过节,将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简化为吃吃玩玩,而是开始......
-
〓 读书论世:不读书无感慨
有那么一段时光,我几次阅读《赫索格》,就是读不进去,只得怏怏然将索尔·贝娄先生束之高阁。这是毫无办法的事情,我真的读不进去。面对这位杰出的美国作家的叙述,我无缘聆听,心中非常失意。读不进就是读不进,我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此,我将自己与那看不懂芭蕾舞听不懂交响乐的“土豪”列为一伍,有自暴自弃的趋势。后来事情起了变化......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