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台论道·关注传统文化系列谈②:盘活乡村国学
岁末年初,笔者考察了多处乡村,感觉广大农村的文化设施越来越现代,但精神文化生活却相对沉寂。有的地方几乎只剩下喝酒、打牌或者大妈们的广场舞。只有在春节,沉寂的乡村会一时热闹起来。现在,新农村建设、互联网、电视、电信正日益改变着农村和农民。我以为,农村的传统文化虽然有所衰弱,但还是保留了很多可以盘活的乡村国学资源。盘活这些......
-
〓 哥贝克力石阵与石峁古城
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上海市合作举办了“世界考古上海论坛”,这是世界考古学界首次会聚中国,将中国考古与世界考古放在一起研讨。国际专家委员会对近几年中国与世界的多项重大田野考古进行了评审,确定了世界十大重要考古发现。在这十项发现中,土耳其的哥贝克力石阵与中国陕西的石峁古城,毫无疑问是让中外学者最为震撼的。 ......
-
〓 屈骚精神与楚文化
绪论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爱国士大夫的典范。他的巨大影响,已经超越了时代与国界,播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屈原是值得纪念的。不仅因为他具有与国人的中庸性格迥异的执着人格;不肯与奸党权贵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更因为他的作品对于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图一:屈原像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屈原和他的作品:......
-
〓 每一条小径都通往星辰大海
在我们的时代,经典与大众,主流与非主流,纯文学与俗文学之间并没有一道无法翻越的高墙。不老的诗意是一个时代的指针或许多年以后,人们终会心平气和地谈论这届诺贝尔文学奖。但现在,关于美国唱作人鲍勃·迪伦的讨论仍在喧嚣中。支持者认为评委会态度先锋,大胆突破;反对者则认为将文学奖颁给歌手,更像是评委们的一次集体“致青春”。对诺奖......
-
〓 从三首古诗看星象学
《光明日报》“科技天地”版2013年12月23日《让“伪科学”露出真容》中说:“天上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它们的位置和运动、变化,都绝对不可能影响到地球上的人或者事情”,这句话用来说明“不会认可星座决定性格和命运”有一定道理。但这句话也不太严谨。因为从星象学上来看,恒星和行星的位置和运动,都极大地影响到地球上的人或......
-
〓 尽物性,赞天地之化育——传统身心安顿之道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
【“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微讲坛】 《中庸》有言:“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对“尽物性”一词的解释历来多有争议,朱熹释为“知之无不明而处之无不当”,即能很好地认识并处理好与自然物的关系,可谓一语中的。认识自然、珍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基于此来实现人们的身心安顿之道,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大智慧。我国传统的身心安......
-
〓 文化评析:水下文物保护迫在眉睫
近日,在南海西沙沉没的800年前的南宋商船“华光礁I号”模型及出水文物在海南省博物馆展出,南海丰富的水下文物遗产保护状况再度引发公众和舆论关注。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埋藏着以沉船为主的大量历史文化遗产。据第三次文物普查显示,南海共有136处水下文物遗址,居全国之首。这些水下文物不仅具有重大的考古科研价值,更是我......
-
〓 光明时评:时代需要更多的“邵逸夫”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逸夫”早已经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美好的符号,代表着漂亮的教学楼、完善的仪器,更代表着“达则兼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嵌入到每一个80后、90后的读书记忆中。 1月7日早上,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邵逸夫先生逝世,享年107岁。作为香港知名的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邵逸夫在文化领域有极......
-
〓 新语:实证中华文明,脚步不会停歇
“我们也没有预料到,这次评选出的六大考古发现居然有4项都是史前遗址,秦汉之后的只有洛阳的曹魏大墓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王巍说,“不过,六大考古发现的评比从来都不讲究什么比例或者平衡,完全是从学术的重要性和发现的突破性意义上考虑。”的确,2016年,中国考古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红山、石家河、石峁等与中华文明探......
-
〓 郭任坤:中年话读书
我自幼喜读书,读书是生活中的一大享受,故不可一日无书。但至中年时光,读书的习性和感悟,已与年少时多有不同,细细品嚼起来,竟是多有滋味在心头。记得初中读《西游记》时,后面同学催着逼着,故是通霄达旦,以至鼻孔里都积满了油灯那黑黑的烟渍。如今不行,不说久坐有腰酸背疼之虑,也少有挑灯夜读的投入。这缘于阅历。年少时犹如一张白纸,......
-
〓 缅怀一位纯正的人文学者——在著名词学家吴熊和追思会上的发言
现在的人文学科似乎变得愈来愈“实际”了,一定程度上,它甚至变成了与“爱”无缘的名利场。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再来看吴熊和先生对自我的超然与淡定,对中文系在兹念兹的关爱与支持,便益发觉得感人弥深。 虽然我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而且对饱受十几年病痛折磨而多少有点参透“禅机”的吴熊和先生来说,驾鹤西去,也......
-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文凭、文明与文化
在研究型大学中,研究生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科研工作的参与者;尤其是博士生,是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生力军。作为一所以生命科学、农业科学和食品科学为优势的研究型大学,我校一直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近年来对研究生教育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革。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科学的质量观,全面提高研......
-
〓 时事点评:“百姓儒学”不能止步于“掉书袋”
孔子故里、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省曲阜市日前推出“百姓儒学”工程,当地每个村庄都将配备一名儒学讲师,力争形成“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的新景象。曲阜是孔子故里,孔庙至今仍是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在弘扬儒学上责无旁贷,所以这面旗由孔子故里先扛起来是再好不过的事了。“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天下大同,......
-
〓 曹保明:除夕,到底该不该放假?
今年除夕不再放假,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除夕放不放假首先要看为什么。记得在六年前,除夕是不休的,但后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除夕应该休,所以才把它列入法定假日。 我认为这是对的。首先它是对传统的尊重。春节和“年”,过的是传统,而除夕才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年”。这是因为年有着久远而深厚的来历。年,其实是农耕时......
-
〓 大家手笔:提升文化影响力关键在文化成果
今天,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我国文化的地位与经济的地位存在“不相称性”,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显然赶不上经济的世界影响力。提升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是当前一项紧迫并且有着巨大发展空间的战略任务。不同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会有误解甚至冲突,但更多的是互鉴和融合。文化交流是沟通心灵的桥......
-
〓 李学勤:历史学者有责任纠正被贬低的中国古代文明
对于个体来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有时候只能说命该如此。事实上,我们走哪条路常常不是由你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一些必然的和偶然的外部事件构成。可是尽管如此,一个人必须要有一种自觉,不能随波逐流,不能没有自己的意志和要求。如何有自觉的意识和要求呢,了解历史就非常重要。我们中国在世界上是一个有着特殊地位的国家,拥有五千多年的......
-
〓 从高考作文看到什么
每年的高考作文总为人们所关注。高考作文具有强大的引导意义:引导作文教学,引导语文教育,甚至引导全社会对教育的关切。2015年,是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年份,高考作文的价值特征和趋势是怎样的?我们邀请专家、一线教师进行分析。 材料和话题更具开放性的思辨价值 潘涌(浙江师大教师教育学院教授):进一步释放全社会......
-
〓 歌剧《红楼梦》推进中国文化有效传达
中国优秀文化的弘扬,不管是“走出去”还是“转内销”,我们都该乐见其成。希望以英文版歌剧《红楼梦》为起点,有更多的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完成文化的有效传达。这是发生在美国旧金山的一幕:深夜11点多,凡奈斯大街的战争纪念歌剧院门前依然灯火通明,刚步出剧院的观众意犹未尽地谈论着刚才的演出,有的观众还等候在“黛玉”的大幅剧照前留影纪......
-
〓 历史的拐点文明的流变——《四库全书》悲喜录
传统典籍的集成 谈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典籍,人们一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四库全书》。1772年,乾隆皇帝颁布敕令编纂《四库全书》。为此,皇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各类典籍。朝堂360多位官员学者进入编委会组织编纂,全国遴选3800多位文人学士从事抄写。因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因收录典籍3500多种,7.......
-
〓 新语:安静的学问
董洪利老师走得很安静,就跟他的治学领域一样安静。安静到没人知道,他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作为北京大学研究古籍整理多年的教授,他离世了几天,要不是同学告知,从当今发达的新媒体中,我真找不到这个事儿。想去某大型搜索引擎找找董老师的相关信息,董字一打出,搜索框里默认的都是董姓的明星。在商言商,这些商业网站无可厚......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