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岩:姚黄魏紫俱零凋——红木家具今古谈(连载六)
红木书桌抽屉的金丝楠阴沉木屉板 这两年被商家炒得最厉害的,就是楠木。楠木多被称为金丝楠,非常好听的名字。和它的名字一样,楠木的确拥有良好的木性和美丽的外表。除此之外,还有风光的历史和“显赫”的身世。 但楠木毕竟是软木,不在红木之列。楠木最适用于建筑,虽有“软木之王”的美称,但毕竟较多担当“干粗活儿”的角色,......
-
〓 开卷有“乐”
人常说开卷有益,我却感觉时常是开卷有“乐”。开卷有益这个成语直接出自《渑水燕谈录》,书中有一则说到宋太宗一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就对臣下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似乎是对其兄赵匡胤偃武修文国策的一种有意识地表露。“益”有好处、获益的意思,读书有益是几千年的共识,但不免带有鲜明的功利性。而乐是乐趣......
-
〓 大家手笔:立足语言多样性研究汉语
上世纪下半叶,国际主流语言学界曾流行一句话:火星上来访的科学家一定会得出结论,除了词汇互相听不懂,全体地球人说的是同一种语言。许多语言学家相信,只要深入研究一种语言(比如英语)的结构,从中概括出一些抽象到不能再抽象的规则,就能解释所有人类语言的句子生成方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现在很多人意识到,语言结构的多样性远远超......
-
〓 干部谈读书:名联浸润养精神
名联警句简短凝练,内涵隽永,是涵养底蕴文气,砥砺情操,促进人格修养的宝库。以名联为镜,可以提升看问题的视角,拓展思维的纵深度,培养出高尚的追求、博大的胸怀和抵御名利权钱诱惑的浩然正气。上世纪60年代末,我读初中,是一名学习优秀、老师器重、同学喜欢的尖子生。“文革”期间,我被突然拐弯的时代列车甩出去,摔得晕头转向。正当自......
-
〓 大家手笔:用好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源远流长、丰富深厚,培养熏陶了无数仁人志士。例如,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培养,注重气节与操守,强调人的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倡导不计成败利钝、不问安危荣辱而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等等。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对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教......
-
〓 关注农村文化建设:农家书屋要面子更要里子
去农村采访,看到各地村部都辟出专门房屋作为农家书屋,不由得为农民朋友高兴:不仅物质丰富了,精神生活也不差了。时间久了,又开始生出对农家书屋的担忧:房子是宽敞整洁,架上也是书成排、报成行;可是读者寥落,偶有几个读者,手中也多捧着已显破旧的武侠或言情小说,或是看着当地都市报的社会新闻,那些农业科技类的书还新崭崭地摆在架上,......
-
〓 你中意的语文书长什么样?(下)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名言蕴含着一个朴素的道理:书籍不仅是知识的媒介,更是文化基因的承载主体。教科书作为学生观察世界的一个窗口,更应如此。一本优秀的语文教科书,有着怎样的重要使命?需要传承哪些文化价值?教材的编写又该秉持什么标准?网友的不少建议富有启发,现摘编几篇,和大家分享。参与互动,请关注“人民日报评论......
-
〓 雅趣说字:宝贝之“贝”
图1图2 图3 图4 图5外孙女嘟嘟从泰国旅游归来,带回一大把贝壳,有大有小,有紫色的,有米色的,也有象牙色的,甚为可爱。其中几枚小小的格外引人青睐。如那枚象牙色的,大约10毫米长,背部隆起,腹部扁平,中间有沟,沟缘向内卷,并有多个细齿,两端均凹入呈圆口状,前端较宽。我细细端详,把玩许久。嘟嘟不解,问,这又不是宝贝,为......
-
〓 文化评析:中小学语文应有“大教材”观
要借鉴中国传统语文教材的编写经验,使语文教材内容经典、结构有机、知识丰富(包含文史哲),形成一个整体,建构一种“大教材”观。中小学语文教材改革近年来广受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国之精髓,在语文教育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其实,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指增加传统文化教育的分量,同样指有选择性地吸收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中国历史上一直......
-
〓 任国征:昼夜书店是城市的文化灯塔
北京首家民营昼夜书店“24小时博书屋”在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出版创意产业园区近日动工,这家书店白天黑夜均不打烊,是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书屋。(《光明日报》,2013年11月16日) 在寒冷的冬夜,在宁静的夏夜,在酒吧霓虹正相生辉的都市,有一家昼夜书店真可谓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使我们想起台湾的诚品书店,它是台湾......
-
〓 光明谈:以文化传播促方言传承
为保存上海方言,上海大学博物馆将建立一个沪语体验馆,集中展示沪语报纸、抄本,以及滩簧、沪剧、唱片等,让人们感受方言特有的魅力。方言及其承载的文化弥足珍贵,但随着现代化的冲击而日渐式微,年青一代对方言越发疏离。保护方言,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保护历史。我们除了单纯地记录和保存方言,还可以有哪些途径使方言散发出特有的魅力?上......
-
〓 图腾崇拜里琴的神圣光环——《七弦味道》(二)
那些远离现实社会的人们,精神文化的血缘里受到某种自己“看不见的手”的掣肘,一种莫名的恐惧与渴望促使他们反观母体,去寻找自己之所出的文化之根。而图腾就演变成了这样的一个角色。早在20万年以前,早期的智人那里便已经有了氏族的标志,图腾崇拜应该是第一阶段,是最早的史前宗教。“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神秘,“风火雷电、山崩地裂”......
-
〓 夏姬的遗产:甚美必有甚恶(第三季)
甚美必有甚恶 ——杀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国、两卿的女人自鲁宣公九年(公元前600)起,夏姬这个名字出现在史家左丘明的笔端。这个女人想必不是一般的美,左丘明没有怎么叙写,后世推想她一定是貌美无匹,且有所谓的“逆生长”的能力和技术(老而复壮)。她的一生真是轰轰烈烈: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其意。春秋的历史走......
-
〓 师立则国兴——写在第30个教师节之际
今天,又是教师节。 今天,我们要向辛勤的人民教师说一声:“老师好!节日快乐!” 今天这个教师节,又有些非同一般的意义——第30个教师节,在讲究“三十而立”的中国,这意味着:“教师节”也已进入了成熟之年。 的确,经历了30年的发展,我国的教师总量增加,配置改善,年龄优化,学历提高。1476.82......
-
〓 光明时评:跪拜的孝道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
日前,上海某民办高校举办“孝敬文化节”,800多名学生集体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在场的学生和家长泪流满面,被媒体称为“场面感人”。 800多人一齐跪拜,这样的场面真的从电视荧屏来到了现实中。在古代中国,天、地、君、亲、师皆可拜,跪拜就意味着以牺牲尊严的方式,去表达对处于......
-
〓 艺林史话:郑樵和他的《草堂记》
说到草堂,人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成都的杜甫草堂、庐山的白居易草堂。这两位唐代大文豪的名气很大,瞻仰其草堂、拜读其诗文的人也很多。本文要说的草堂主人郑樵,知道他的人恐怕就不是很多了。 郑樵,字渔仲,宋代莆田人,原居仙游古邑霞溪之西。郑樵有着良好的家学渊源,却无意于科场,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读书做学问上,著述多达......
-
〓 名家看两会·王贻芳:应允许科研院所提留稳定性科研经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还提到要切实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这些表述说到了我们科研人员的心坎里。我注意到,在今年两会上一些科技界代表委员发言时也提到了科研经费使用的问题。该如何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上述要求呢?我认为,给基础性研究和原创......
-
〓 代表委员手记·迟子建:边地朗读者
前年冬初,我与十几位黑龙江作家同行,从哈尔滨出发,去黑河、孙武边境沿线采访。每到一地,都有一场盛宴等待着我,那就是与基层文学爱好者的座谈会。这些作者中既有文联和政府机关职员、教师,也有个体工商业者和农民。虽说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但谈起文学,却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的成员,其乐融融。常常是谈到动情处,他们会即兴朗读自己喜欢的......
-
〓 文化评析:多些“悦借”的巧心思
古人云,“书非借不能读也”。不过,碎片化的读屏时代,逼着大家到图书馆去借书读,似乎也不是件容易事。现在,足不出户、点下鼠标就能购物与收货,脑洞大开的网友们早就幻想着:图书馆借书也能这样在网上操作,然后在家坐等送书上门。这份想象,在浙江杭州化为创新满满的现实。从本月起,杭州图书馆推出“悦借”服务——借助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
-
〓 观澜:文化之活时代之兴
多年来,因为职业的缘故,不时地南来北往,所到之处,常常被热心的主人领着去参观古村、古镇、古街之类。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把这一类祖宗留下的“辉煌”炫耀于人——所谓“辉煌”,有的仅仅是一些不忍卒睹的残破不堪的废墟。每当主人津津乐道于“这里很可以作《聊斋》一类影视片的外景”,高谈要以此“打造旅游文化”作为“新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