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怀宏的2021私人书单:读一些闲书
我羡慕那些学术目标明确而单一,且直奔目标,心无旁骛,目无他视,只读自己研究范围内的书的人。在一些写作或准备写作的紧要时候,最好自己也这样做。但在通常的日子里,我还是喜欢读不少闲书。于我而言,“闲书”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和学术研究和写作计划没有直接关系,只是为了吸取一些新知或保持一些对文学或人物的感受,甚至有时也只是为了......
-
〓 大学与人生
【思想汇】 每年九月,都有大批的青年人进入大学,开始一段新的人生历程。尤其是我国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之后,大部分青年的人生都要与大学发生密切的关联。然而,可能很多人未曾认真地思考过:大学与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到底有何种关联?大学又是如何因这种关联而保持基业长青的?作为人生目标的大学 事实上,在很多人的人生之路刚......
-
〓 文献里的敦煌
敦煌,应该说是一个寄托着为它命名者良好祝福和希望的名字:敦,大也;煌,盛也,这是古人对它的解释,命名者的初心,是希望它能盛大辉煌,繁荣昌盛。汉武帝元鼎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11年,我们应该把它称之为敦煌元年,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敦煌这个名字才开始进入到中国正史的纪录当中。敦煌之名的出现以及之所以被称为敦煌,应该跟武威、张掖、......
-
〓 犹忆桂子山上花开时
每年秋天,桂子山上的桂花芳香四溢,每一个走在桂子山上的人都会感受到桂花送来的一缕缕温馨与关爱,每一个到过桂子山的人都会长久地思念那桂花的温馨和关爱所留下的不泯的记忆。可是,今年的武汉还没有等到秋天,没有桂花开放,只有阴雨绵绵。5月28日早上,章开沅师逝世的消息传来,我和妻子刘青很是震惊和悲伤。近一年多来,从师友们分享的......
-
〓 文化评析:数字化引领语言文字生活新形态
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活、生产和学习方式,“数字化”也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核心议题。近日召开的2022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围绕建设数字中国,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推动教育和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顺应数字时代要求,推进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将引领社会语言文字......
-
〓 论诗未觉国风远——当“冷澈之美”遇上“温柔之美”
《诗经》很古老。《诗经》最初称作《诗》,因有三百零五篇,省称“三百篇”,春秋战国常称之曰“诗三百”。孔子的儒家学派以《诗》为教本,与《书》《礼》《乐》《易》《春秋》一起通称“六经”。时至汉代,儒家学者始加“经”字,称《诗经》,以示此典籍的重要,且有神圣的价值和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自西周至东周的春秋中......
-
〓 开封州桥里的千年梦华录
【考古中国】 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开封的州桥,是位于唐宋大运河汴河段与古代开封城南北中轴线交会处的一座重要桥梁建筑。近几年,州桥遗址的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填补了中国大运河东京城段遗产的空白,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千年传承的开封“中轴线” 作为八朝古都的开封......
-
〓 中国人的吃辣史——摘自《餐桌上的中国史》
无论是烧烤摊还是下饭馆,你总是能听到一句灵魂拷问,“能吃辣吗?”在祖传吃辣的四川人面前,一份“微辣”的火锅底料无疑等于认怂。辣已经成了现代中国人的精神解药,那辣椒是从何时传入中国的?我们又是怎样爱上吃辣的? 明治大学张竞教授的《餐桌上的中国史》(中信出版社)给了我们答案。辣椒何时传到中国辣椒原本不是中国产的,是明朝末年......
-
〓 加强网络时代的语文教育
“网言网语”可以说是一种介乎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语言,兼有口语与书面语两类语言的特点。网友在网上留言,多是围绕着一个话题,有一种特定的情境。大家都明白的东西,就可不必再说,因此,网言网语有着简洁、明快的特点,词汇多通俗、时尚,句子多比较简短,而这也正是口语的风格。但另一方面,网言网语又是“写上去”的文字,网友之间彼此只能......
-
〓 勤牛奋耕——牛画·画牛
2021年将迎来我国传统生肖中的牛年。牛在十二生肖中位居次席,有“天开于子,地辟于丑”的说法。在农耕社会牛是重要的劳动力,对人类的贡献可谓厥功至伟。中国人对牛的感情十分深厚,牛有中国人崇尚的品格,吃苦耐劳,踏实勤勉。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有云“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鞭牛”仿佛也是在鞭策每一个中国人在新的一年更加惜......
-
〓 有关胡子和他的诗的一些片段
一回想起来,和胡子相识,大概是在1994年。那时我在隔壁的清华,隔三岔五来北大蹭课,搞一些文学小串联,一来二去,和五四文学社的他、冷霜、王来雨、周伟驰等朋友混熟了。那时大家好像还不太叫他“胡子”,而是“小胡”“小胡”地叫着,大概一来冷霜他们是师兄,二来他当时的体格确实也瘦小。这个瘦瘦的“小胡”,早已是北大的风云人物,单......
-
〓 陈平原:学科升降与人才盛衰——文学教育的当代命运
中文系领导告知,人文学部推选我所在的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申报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团队,材料由同事集体谋划且仔细打磨,我的任务是在学校的会议上现场汇报。本来就是义不容辞的事,领导的嘱托让我摸不着头脑:“中文系是弱势群体,只好请老将出马了。”我当过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一直以为中文系意气风发的,什么时候成了弱势群体?全校13个单......
-
〓 秋菊有佳色
“菊花是中国人民所最喜爱的花朵”,“在秋天的首都,走到公共场所,走到人家,园中院里,阶畔案头,到处都能看到菊花”,冰心最喜欢的菊花是“白托红心的‘踏雪寻梅’,黄里红面的‘金阙芙蓉’,还有触手沾香的‘香白梨’”。菊花,在闻一多看来,是“有历史,有风范的花”,“你有高超的历史,你有逸雅的风俗”。1922年重阳节前一天诗人专......
-
〓 既让文物活起来 更让文物火起来
日前,随着三星堆遗址再出土包括完整金面具、青铜“神坛”、神树纹玉琮等在内的500多件珍贵文物,国宝相关话题又一次引发广泛关注。为了让国宝花式活起来,相关机构、媒体和广大网友可谓脑洞大开,每次都能掀起国宝火起来的新高度。 “三星堆版堆堆明天不上班”“三星堆出土青铜小立人翘着兰花指”“三星堆人不仅有鞋子可能还有皮鞋”......
-
〓 打破电商低折魔咒:数字时代的社店新融合
“天下苦电商久矣。”有人这样感叹。对于出版社来说,不上电商卖书难,上了电商也没什么利润。对于书店来说,不做电商等死,做了电商找死。图书电商魔咒,本质上是图书产品属性和出版界在网络流量方面的缺失所造成的。作为低价易耗品,图书低廉的价格和较高的频次,很容易成为电商的最佳宣传品,与超市喜欢用打折鸡蛋吸引老太太一样。图书产品定......
-
〓 数智赋能,让文化资源活起来
日前,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个数智人“艾雯雯”正式与大家见面。在发布的视频中,青春靓丽的艾雯雯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与馆藏文物产生神奇感应,获得了让文物活起来的独特能力。虚拟数智人“艾雯雯”的入职,开启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上云用数赋智”新的打开方式,圈粉无数。 近年来,在疫情影响下,各领域数智化趋势明显加速。所谓数智化,是在......
-
〓 文化评析:传统文化数字化是“两创”发展的重要推手
两年前,面对疫情,国家大剧院策划推出“春天在线”“声如夏花”“华彩秋韵”“冬日之约”系列线上演出,包括音乐会、歌剧、舞蹈、话剧、戏曲等。其中“华彩秋韵”线上首场音乐会实现了全球首次“8K+5G”直播,超高清画面带来震撼人心的沉浸感。两年多时间,国家大剧院推出了上百场线上演出,一些传统文化演出好评如潮。 疫情期间的......
-
〓 画中话节气:以雨水之名,致敬明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立春”不过是在解冬天的冻,“雨水”才开始真正构建出一幅春天景象。雨水一至,带来生机与希望。微风轻拂树梢,林间鸟儿起伏和鸣,雨媚风娇,春云淡淡,待雨后柳烟成阵,草长莺飞,便春意宜人了。此时,回归乡野,叩问逝去的时光,是......
-
〓 江蓝生:音容宛在忆故人
如果说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当代出版史上堪称一个时代(或时期)的话,杨德炎先生无疑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四面楚歌中刮骨改革、全面出击,他带领商务印书馆转危为机,进入了生机勃发的新发展阶段。6月22日是杨德炎先生逝世11周年,本报特辟专版刊发文章,以纪念这位有着浓厚人文主义情怀的出版家。商务印书馆杨德炎先生追思会叫......
-
〓 充分发挥书法的文化育人功能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国历史、文学、哲学、绘画等多种文化形态于一身,以博大精深的意境和文化特质为世人瞩目。 书法具有特殊的文化育人功能。当下,书法教育不能单纯进行技法的锤炼和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探究其文化育人功能,以提升艺术审美能力、文化修养、道德品质为书法教育的首要任务。 书法有利于文化自信。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