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诗赏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星罗棋布着各种神奇美丽的景观。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热情的诗笔描绘她们,讴歌她们,给我们留下了一大批吟咏祖国名山胜水的文学瑰宝。我们热爱祖国的深情,有相当一部分是被这些精彩的诗篇唤起和强化了的。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
-
〓 古代女神炼成记——亲们,三八节快乐!
如果古代有时尚圈的话,那一定是在中国。那时的东瀛、新罗,都效仿中国女子的服饰、装扮,毫不谦虚地说,中国是全世界的时尚风向标。发型是一个女人的灵魂,女人的发式千变万化,不同的发型展现不同的风采。汉代流行坠马髻,形如人将要从马上坠下。魏晋南北朝流行椎髻发,形状像椎,其中的结鬟式发型,配上首饰,华丽高雅,是最尊贵的发式,在皇......
-
〓 “精行俭德”新解
陆羽在《茶经·一之源》提出“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一说法,被视为中国古代“茶德”说的滥觞,也是陆羽将饮茶这样一种日常生活内容明确提升到精神层面的一个标志,中国古代茶精神文化至此得以确立。 陆羽没有直截了当地提出茶德的观念,而是迂回的,是通过说茶最适合于怎么样的人来说明茶具备“俭德”的,在《茶经·五之......
-
〓 孔子列出的课程表
孔子的课程表如今,拿来一张今天孩子的课程表,你会看到上面列着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体育……诸多课程。那么,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授课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细分的课程表呢?六艺是基础在孔子开课授业之前,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
〓 伏羲伐桐创瑶琴
《乐书》曰:谨案《礼记》疏云:“伏羲乐曰《立基》,言伏羲之代五运成立,甲历始基,画八卦以定阴阳,造琴瑟以谐律吕,继德之乐,故曰《立基》也。神农乐曰《下谋》,言神农播种百穀,济育群生,造五弦之琴,演六十四卦,承基立化,设降神谋,故乐曰《下谋》,以明功也。黄帝乐曰《雲门》,言黄帝之道成名百物,明民共财,德如雲出其门,民可有......
-
〓 羊年话羊俗
羊为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原始居民,就已开始选择水草丰茂的沿河沿湖地带牧羊狩猎。汉代许慎释字义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明末清初屈大均套许慎的模式,在《广东新语》中说:“东南少羊而多鱼,边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鱼,其民亦然。二者少而得兼,故字以‘鱼’、‘羊’......
-
〓 一株参天的大树——追忆恩师曾华鹏先生
曾华鹏(1932~2013) 恩师曾华鹏先生于2013年元月27日上午9时半因病在扬州中医院逝世,享年81岁。 2013年元月29日上午,曾华鹏先生的追悼会在扬州殡仪馆举行。曾华鹏先生的灵柩被缓缓推进了灵堂,安置在黄白相间的菊花从中,经受癌症病痛折磨的先生遗容显得憔悴瘦削。我们诸多学生在先生的灵柩前列队跪下......
-
〓 张择端的春天之旅
每逢面对那些久远的墨迹,我都会怦然心动。除了感叹古代艺术家的惊人技法,心里还会联想到那些纸页背后的故事,就像我每当看到沉落到飞檐上的夕阳,心里总会想起李煜的那首《乌夜啼》:“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浮现出那些在紫禁城出现过又消失掉的人与事。看见书画,我们见到的不只是书画,而是它们与时代的互......
-
〓 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
中华民族的许多发明都产生在黄帝时代,其实氏族部落林立,征战频繁,男性的力量日益凸显,父系社会逐步替代母系社会,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开始形成,人们渐渐学会将采集到的野麻纤维抽取出来,用石轮或陶轮搓捻成麻线,然后再织成麻布,做成衣服,以与原先的兽皮衣互为补充。衣服的样式也由简洁单一到繁缛复杂。在寒冷的秋冬时节,不分男女老少,往......
-
〓 论中国诗词的实与虚
谈起中国的诗词不免让人想起一位诗人的评估,即“言有尽而意无穷”。对于曾细细品读过中国诗词的人而言,大概是很有这种体味和共鸣吧。然而倘要追本溯源地去探讨这“意无穷”的关键,我们不能不把“实与虚”作为其中的要素了。正是这“实”与“虚”的相互催生才有了这绵绵无绝期的千味诗意。从手法的角度,关于“虚”与“实”的相似相容,也对应......
-
〓 寻踪·王仁湘:散说“弄璋”与“弄瓦”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纺轮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璋 玉璋,流行的年代起于龙山文化时期,止至两周之际。考古出土过不少,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南、湖北、广东、福建和香港都有发现,甚至在越南北部也有出土。当然还是以成都平原发现最多,三星堆和金沙都发现大量玉璋。 璋的形状有点特别,整体为长条形,平薄,上端有刃,下端......
-
〓 小笼包的前世今生——摘自《素言无忌:日常蔬食小史》
性灵文字,讲述日常蔬食的前世今生;妙趣丹青,勾勒朴素生活之隽永真意。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素言无忌:日常蔬食小史》,一道由作家与画家联袂烹制的净心素筵。 ◎小笼包子文化史第一次在知味观吃小笼包子,记得已是二十多年前的旧事,是杭州一位写诗朋友请的客。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杭州城里尚是初拂,西湖边的垂柳依然保......
-
〓 确认《千字文》作者
《千字文》流传至今一千五百多年了,全书虽只用了一千个不重复的字,但却有相当的知识价值和艺术价值。毛泽东就很看重《千字文》。他说《千字文》里讲了天文、地理、农业、气象、矿产、特产、历史、修养。历代大书法家里有很多人用多种字体书写过《千字文》,成为传世的名帖。据传历史上,钟繇、周兴嗣、萧子范等都各写有《千字文》,而流传至今......
-
〓 妙趣横生《凤还巢》
▲王启民绘《凤还巢》 《凤还巢》是上世纪20年代后期梅兰芳编演的一出新戏,该剧有一系列由于误会和“错中错”生发出的趣事情节,笑料频出。 剧中的男主人公书生穆居易少年英俊,女主人公程雪娥是兵部侍郎程浦之女,为亡妾所生,俊秀聪慧,本已许婚穆居易,婚期已定。后来因为程浦之长女、性憨貌丑的雪雁冒雪娥之名夜往穆居易书......
-
〓 文言诗和白话诗
我国有两个诗歌团体,一个叫中华诗词学会,一个叫中国诗歌学会。2010年中华诗词学会召开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我被邀在开幕式上代表中国诗歌学会致辞,我祝贺大会取得成功,并祝愿这两个兄弟团体的团结合作。中国诗歌学会的成员主要是白话诗诗人,兼及文言诗诗人。中华诗词学会的成员主要是文言诗诗人,兼及白话诗诗人。我把旧体诗称作文......
-
〓 卢国龙:怎样读《抱朴子》
《抱朴子》分内外两篇,分别属于儒道二家,但作者是同一个人,即东晋时的葛洪。将《内篇》归属道家,将《外篇》归属儒家,是由葛洪自己首先提出来的,可见于《外篇》的《自叙》,“其《内篇》言神仙(中略)、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这表明先后为儒道两家立论,在葛洪这里是主观故意或者说主体自觉的。属......
-
〓 唐代女子妆容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速发达,文化艺术繁荣昌盛,封建文化灿烂辉煌的伟大时代。唐代女子的妆容更是别出心裁。唐代女子的上妆顺序是: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描斜红—涂唇脂。 唐代女子化妆顺序图表 敷铅粉铅粉古称粉锡或铅华,夏商时已经出现,为我国古老的化妆品,用途跟现在的BB霜或遮瑕粉差不多,取少量擦于面部,涂匀,可以......
-
〓 漫说九鼎
九鼎之名,不见于《尚书》、《诗经》,从《左传》开始才有记载。《左传》宣公三年楚庄王在王室境内陈兵示威,周定王让王孙满做特别代表去慰问楚王,楚王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答复说:“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
-
〓 纸鸢跋扈挟风鸣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这是北宋名相寇准的一首名为《纸鸢》的诗。纸鸢就是风筝。此诗不见“纸鸢”二字,甚至也不见纸鸢的形象,却隐约有其影像在眼前晃动。再仔细咂摸,作者大约是把自己当成一架迎风高举的纸鸢了。清明时节,中国人大都喜爱放风筝。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无论鹞还是鸢,都是猛禽的一......
-
〓 白云观“摸猴”习俗拾趣
白云观,在北京西便门外一里,其可追溯到唐朝的历史让它显得古朴幽深。这里是道教信众膜拜的圣地,是香客们祈福的场所。“神仙本无踪,只留石猴在观中”,来白云观的人,谁都不忘去摸一摸那几只“著名的”小石猴。都说那是金猴、灵猴、神猴,能消灾祛病,保佑人们平安吉祥。还有种说法是“猴”与“侯”同音,摸了它,就可“马上封侯”等。最早,......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