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学第一课·名师讲稿:成为一颗美丽的种子
在历史的长河里,总有一些时刻如同恒久不灭的灯塔,照亮一个民族未来的航向。 7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未能摧毁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却激发出这个古老民族前所未有的觉醒与奋进。 70年后,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我们以一场盛大的庆典重温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彰显一个国家的和......
-
〓 鸡与生肖文化
2005 年是农历乙酉年,即“鸡年”。在十二生肖中,只有鸡为鸟属,称“酉鸡”,排行第十。按中国民俗观念,今年是生肖属鸡人的本命年,在这一年里将“吉”(鸡)运亨通,事事顺遂。当然,民间也还有些相关的习俗,最普遍的是男人系红腰带,女人要穿红裤头,取驱邪避凶之意。酉时(又称入时),换算时钟即17时至19时,古人以子丑寅卯等十......
-
〓 公元1071,莫非苏轼看到的是飞碟(UFO)?——古诗新读系列之二
诗为何物?诗,在文学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言志抒情,思无邪;多识于鸟兽草木知名;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使于四方……这些只是诗体的一个面相。舒文载实,或是吟咏,或是倾听,诗足可以护持每一个生命体的性情。诗还有自己神秘的一面:昭告幽微,致飨神明。南朝时期,梁代的钟嵘《诗品》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论......
-
〓 书法教育进课堂违背教育原理
教育部官方网站日前公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并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此事甫一报道,随即引发教育界的激烈争论。 教育部2011年就出台《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各地开展书法教育,但却因种种原因并未得到预期效果。首先是课时的问题——中......
-
〓 演艺聚焦:辉煌的抗战戏剧
话剧《屈原》秧歌剧《兄妹开荒》 “演员四亿人,战线一万里。全球作观众,看我大史戏。”田汉1938年12月在湘剧抗敌宣传队桌围上写下的这几句话,既是对当时全国动员全民抗战现实状貌的激情描述,亦是对抗战戏剧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四处开展的骄傲总结。 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抗战戏剧风起云涌,创造......
-
〓 慢功出精品——从古人读书说开去
读书与做人做事的很多道理是相通的。古人读书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慢,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不但要朗读,而且要抄、背、默,“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不倒背如流不罢手。从古人读书慢,能体会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国历史典籍所记载的“韦编三绝”,讲的就是孔夫子用皮绳把竹简、木椟拴起来读,读的次数多了,连皮绳都......
-
〓 见仁见智:冯骥才为何反对“开发”文化?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两会记者会上说,我最反对对文化用“开发”这个野蛮词汇,他直言,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我是忧大于喜,而且忧大大地大于喜”。 冯骥才委员是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村落文化保护的专家、学者,以敢讲真话而著称,以往每年两会,他都要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大声疾呼,今年两......
-
〓 历史剧:你的担当在哪里
近日,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播出引发舆论热议。由于第一次从司马懿的视角来描写三国历史,并把司马懿塑造成了一个忍辱负重的战略大师,所以该剧带给观众一种新奇感,意外取得很高的收视率。这部剧表面看虽然没有像网络小说那样轻佻,里面没有穿越,也没改变历史走向,还采取了看似严肃的叙事方式,但是对于司马懿这个人物的描写与......
-
〓 域外记趣:京都的穿
配图为京都街头穿和服的人 日本有俗语曰“东男京女”,意思是男人要关东一带出身的好,有男子气概,女人还是京都的好,温柔能干。这能干里头,最重要的一条是擅长织染。平安京时代,诸官厅中缝殿寮、织部司所需的职人有一部分必须召自“京内妇女”。据《延喜式》载,当时天皇从一月到三月定额的衣物有袍十领、袄子十领、半臂十领、汗衫十......
-
〓 人生二维码:简单、专注——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同学们,人生是一柄记忆成长的标尺:义无反顾奔向远方,留得星星点点回忆。此时此刻,我特别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怎样的人生才值得回味? 我担心,“社会是个大染缸”的说法,会不会让你们倍感入世的恐慌?“拼爹胜于拼本事”的乱象,会不会让你们急着去找靠山、拉关系?一夜暴富的股市神话,会不会让你们心浮气躁? 面对这......
-
〓 故宫历史上的五次盗宝案:48斤赃物压垮大盗
新中国成立以来到近日的这起故宫失窃案之前,北京警方有记载的故宫盗宝案一共发生了五起,分别是在1959年、1962年、1980年(两起)和1987年。五起盗宝案,无一不是因为盗贼见利忘义,为了获取横财,他们铤而走险。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五起盗宝案均被公安机关成功侦破,犯罪分子受到法律严惩。武庆辉背着赃物在火车上被发现19......
-
〓 曾亦:怎样读《春秋繁露》
董仲舒(约前179-前104),为有汉一代儒宗,亦是汉初最重要的《公羊》学大师。自汉武帝建立五经博士,其中,《春秋》唯立《公羊》,此后三百年间,皆董氏弟子及其后学世代立于学官。其所著《春秋繁露》,乃董氏发明《公羊传》之“说经”体著作,自民国以降,经学废坠,历来研究《春秋繁露》之现代学者,虽不乏其人,然多据西方之哲学范式......
-
〓 名人眼里水仙花
隆冬时节,在居室摆上一盆水仙花,幽香四溢,赏心悦目。 篆刻大师吴昌硕,喜欢以水仙为题赋诗作画,用笔苍劲老辣,透着几分金石气息。题诗云:“水仙洁成癖,石头牢不朽。落落岁寒侣,参我即三友。谪仙何耐烦,邀月更携酒。”画家将自己和水仙花、石头称为“三友”,当成人生知己。 鲁迅对水仙也情有独钟。少年时候,他曾......
-
〓 解读《诗·摽有梅》管窥西周婚嫁风俗
《诗经·召南·摽有梅》是一首反映西周婚嫁礼仪风俗的诗歌,诗以第一人称方式,表达了一位逾越婚嫁年龄女子盼望出嫁的急切心情。一般都解读到这个意思而已,殊不知这首诗的背后有着特殊的婚俗文化和礼仪背景。全诗文本如下: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
〓 智海观澜:诗词中的颜色
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诗人常为作品中的景物设色,借以提升、强化视觉效果。文学史上不乏运用颜色装饰审美空间的高手,给人美轮美奂的印象,很能展现当事人的机心。 说起诗中的颜色,我首先想到的是北宋诗人潘阆和他的一首小诗《九华山》,论水平他够不上一流,但是诗中丰富的颜色深深地吸引了我。此诗只有四句,其中“最是雨后江上......
-
〓 男人的酒,男人的心
我国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千古酒名最盛,堪称“饮坛北斗”的是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刘伶一生可以说是与酒情结连理,生死与共。他外出是叫家人“荷锸而随”的,随时准备着醉死了便挖坑埋他。因长年累月沉溺于酒,刘伶已渐入“人酒合一”的佳境。如他醉后在房中脱衣裸形,来客斥责他伤风败俗......
-
〓 好作家不会死——怀念陈忠实
4月29日上午九点多,我正埋头在家务中,忽然见到刘兆林发的微信:陈忠实去世。兆林说“这是一个令人悲痛的时刻”,“中国文坛又一棵大树倒下,又一位师友离去,不胜悲痛”,“他是一位大家!《白鹿原》不朽!向陈忠实致哀”云云。兆林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他的伤感我是可以想象的。但我很平静。不是因为薄情寡义、铁石心肠,也不是因为至少在一......
-
〓 名师谈艺·叶嘉莹: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
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重要的入门途径,熟于吟诵,你的诗就会随着声音“跑”出来吟诵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非常重要的入门途径。我从小是吟诵着诗词长大的,就我个人经验,高声朗读和吟诵是学习诗歌和古文的一种方式;不出声音地读,就不能真正对作品的内容、情意有深入的体会和了解。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
-
〓 传统曲艺如何觅得“风口”
近期,著名演员陈道明在北京卫视《传承者》节目现场发怒一事引发热议。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赢得喝彩。但青年嘉宾评价这一表演没有创新、没有“个人英雄”;对此,陈道明批评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理解不深。这背后,更值得深思的是,高台花鼓之类的传统曲艺与文化为何要上此类节目?传统曲艺与文化在与现代......
-
〓 文化评析:儿童文艺别只让孩子“吃西餐”
六一儿童节之际,人们看到电影院里像《哆啦A梦:伴我同行》《明日世界》这样的外国片,票房飘红,而国产儿童片却难觅踪影。无独有偶,在童书市场上,家长们也偏爱为孩子选购国外引进童书,而原创作品却鲜有问津。外来文艺作品大张旗鼓地拥抱我们的孩子,原创本土作品倒难登大雅之堂,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优秀的儿童文艺作品......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