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仍”乃曹雪芹之原“字”原味
陈曦钟先生在《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三期《“仍”字释疑》文中言:“上述《红楼梦》中的两个‘仍’字,自然也相当于‘乃’字无疑了。”笔者以为,这是误解曹雪芹“仍”字义。曹雪芹在这两处“仍”字仍作“仍然、依旧”义,并不通“乃”字用。以下拙见,就教于陈先生及专家。现根据陈文所引庚辰本二十三回照抄如下:......
-
〓 名人故居:聂耳故居——笛声化作民族魂
昆明聂耳故居 罗雪村绘论规模,论精美,昆明甬道街上的这座院落都称不上出类拔萃,普通得甚至有点平庸。可是,它却为世人所难忘。我也记住了它,并不远千里来寻访这座院落。当然,不是为了这所院落,而是为了寻访一个人,一个用旋律怒吼出中华民族心声的人。他,就是著名音乐家、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聂耳。甬道街边的聂耳故居很平常......
-
〓 改革行动:如何提高国学课堂上的“抬头率”
编者按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发布,推动国内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国学课程,推行立德修身的国学教育。然而,手机的智能化使得移动互联网“入侵”大学课堂,学生做笔记的沙沙声渐行渐远,经常出现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局面。如何提高国学课堂上的“抬头率”,让国学经典在课堂上扎根,从而让传统文化精髓在......
-
〓 陈平原:患难见真情——追记两种王瑶图书的刊行
在太原召开的“纪念王遥先生诞辰百年暨学术研讨会”(5月9日)上,我第一个发言,特别感谢1990年推出《王瑶先生纪念集》的天津人民出版社和1995年刊行《王瑶文集》的北岳文艺出版社。会场上,见到了依旧风风火火的董大中先生,马上想起当初在镜春园王先生家中商谈出版《王瑶文集》的往事,赶快上前致谢。 回京后几天,......
-
〓 读书管见:不如从丢书开始
土耳其文坛巨擘奥尔罕·帕慕克曾写过一篇文章《年岁既长,我开始丢书》,深得许多人认同,被广泛传播。其实我们一直对买书藏书有恋物癖般的热爱,而到底读了多少书读懂了多少书却不太好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藏书的增加,当年坐拥书城的满足感逐渐丧失,书籍越来越多地成为摆设,读书的兴趣也日渐减退,而要恢复对书的热爱与激情,不妨学习一下帕......
-
〓 人民时评:善待乡村教师,延续乡村之光
让乡村教师受尊重、有回报、得发展,让他们有意愿、有信心,也有能力撑起乡村教育的一片蓝天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海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明确未来5年每年定向免费培养300名乡村教师,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放宽乡村教师的职称评聘条件等。消息一出,引发人们对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关注。一说到乡村教......
-
〓 乌孙之曲不空传——唐诗中的和亲公主
文成公主 刘凌沧/作 中国嘉德供图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和亲公主最多的一个朝代。文成公主和嫁藏王的故事就是流传千古的佳话,但其他众多的和亲公主就鲜为人知了。据记载,唐王朝共有28位公主出嫁突厥、奚、契、吐、回纥(鹘)等族。远嫁异域的汉族公主们,为了担负起朝廷赋予的和亲重任,促进民族交流与团结,不得已放弃汉地的尊宠生活......
-
〓 说说不雅之吟
出恭登厕是极不雅观之事,照说跟高雅的诗文是扯不上关系的。然而,正所谓天下事事皆可记,世间无物不可诗。古人也有如厕诗,唐代诗人李商隐七律《药转》有一句: 长筹未必输孙皓,香枣何劳问石崇。 清人朱彝尊觉得“题与诗俱不可解”,但何义门认为,“长筹未必输孙皓,香枣何劳问石崇”句中的“长筹”又称厕筹或厕简,即......
-
〓 金台论道·关注传统文化系列谈⑥:开放包容的文化才有力量
一位日本姑娘与一位中国小伙谈恋爱,姑娘的父母不同意并发狠话:“不回来就没你这个女儿。”而小伙的亲人也表示反对。小伙的奶奶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当姑娘征求她的意见:“奶奶,您的孙媳妇是日本人可以吗?”奶奶说:“没关系,没关系。”在奶奶的祝福下,这对跨国恋人终成眷属(见1月18日中国青年报)。善良大度、宽厚包容,我相信这是读......
-
〓 漫谈教育:北大清华生源之争背后的“囚徒困境”
CFP 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难道就没有见识和能力认识到抢状元的弊端吗?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北大清华的状元之争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社会合作面临的最大难题,它深刻揭示了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个体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占优战略,得到的却不一定是自己最想要的结果......
-
〓 行走京城在胡同中寻找鲁迅
鲁迅种植的两棵丁香树鲁迅卧室“老虎尾巴”鲁迅曾在此工作过的民国教育部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八道湾胡同鲁迅故居现状砖塔胡同鲁迅故居西三条胡同鲁迅纪念馆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鲁迅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在胡同中寻找他的足迹具有特殊意义。鲁迅虽然生于绍兴,但他工作生涯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城市独属北京。他和我们大家一样,曾是京城的长住居民。1......
-
〓 光明论坛:不能听任网络詈词“绞杀”汉语之美
在网络这个更为便捷更为开放的信息平台上,有较多的网民本着推崇自我、追求个性、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网络交际心理,不断创新、任意挥洒,使网络语言呈现出随意性特征。这种随意性既表现在个性化的花样翻新的网络新词语的创造上,也表现在因各种目的而使用的一些低级粗俗的语言上。前不久发布的《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指出,一些生活中的......
-
〓 找寻我们非读大学不可的理由——刘铁芳在湖南师大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资料图片) 24年前,我从乡下来到了这里,满怀憧憬,从此和湖南师范大学一生结缘。我是一个小村里走出的乡村少年,大学无疑给了人生最重要的平台与起点。大学给了我今日站在大学讲台上的信心和勇气,让我在学问人生路上一步步走来,直到今天。我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工作,对这片土地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感。这么多年,在大学校园里行走,......
-
〓 亡国之君与情智两商
俗人虑温饱,义士忧天下。“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天下可忧之事,莫过于亡国事大,最忧亡国大事者,当为亡国之君,亡国之忧实在是对亡国之君才情的大考验、大比拼。“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后主李煜,其词风无论是前期的温婉猗丽,还是后期“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的悲情凄凉,用当下的标准评说,李煜无疑是个善解风情......
-
〓 文化评析:汉字“失写症”,需要治治了
面对“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它传承好,在数码时代,我们要打好“汉字保卫战”。 据媒体报道,在日前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中,只有30%的成人体验团写对了“癞蛤蟆”一词,而“熨帖”一词的正确率只有可怜的10%。一个电视特别节目,成了一道让当代中国人尴尬与汗颜......
-
〓 “字多不看”让你失去什么
“字太多,不看了。”现如今点开微博、微信上一篇长文,评论区十有八九会出现这样的留言。不知从何时起,“字数太多”“文章太长”成为指摘的对象。“快餐式阅读”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信息更新速度太快,导致人们急于抓住每一段碎片时间,快速获取更多信息。地铁里、餐桌上、排队中,我们拿着手机迫不及待地上下滑动,生怕一秒钟会错过“几个亿......
-
〓 雅趣说字:郭
郭 这个字中间的“回”,恰像古代内城外郭的城池布局,上下是两个相对的亭子,被借用为郭字。...
-
〓 干部谈读书:读外国历史,寻攻玉之石
借鉴他山之石也许不是唯一解决方案,但往往会引入新的视角,提供新的探索维度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著作中提到“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这都告诉我们多读历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身为领导干部,不仅需要熟知本国历......
-
〓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三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
当今学界,常见一“景”:不管时代展现出多么丰富炫目的色彩,一些学人总习惯躲进小楼、闭起眼睛,孤芳自赏地炮制凌空蹈虚的高头讲章、隔靴搔痒的空言浮论、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乍看去,烟霞满纸、宏论滔滔,细究起,充其量只是“琥珀中的风景”“茶杯里的风暴”,徒费纸墨,于事无补、于人无益。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后不久,25岁的......
-
〓 诗词赏鉴:敦煌曲子词《菩萨蛮》赏析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菩萨蛮,词调名。只表明本词所配合的音乐曲调,与文义无关。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中发现了大批古代写本书卷,其中杂抄着相当数量的曲子词。其写作时代,约在8世纪至10世纪之间,亦即唐、五代......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