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评析:哲学启蒙还是早一点好
近日,江苏扬州梅岭小学西区校为三到六年级学生开设了哲学必修课,结果却让人有点纠结。有人赞同,认为哲学有益,启迪心智应从娃娃抓起;也有人质疑,认为哲学晦涩难懂,儿童难以接受。 “哲学太抽象,一旦试验失败,就等于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笔者挺理解家长这个观点的,大概哲学在他们眼中,和NASA发现的新地球一样遥......
-
〓 光明论坛·温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015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中指出:“中巴要弘义融利,实现共同发展。中华文化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帮助巴基斯坦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习近平主席以中华文化倡导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理念,来弘义融利,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开辟中巴合作共赢新征程,无疑是儒家“忠......
-
〓 新闻随笔:对中西部高校多用些心
解决中西部高校人才流失问题,“不鼓励”的政策导向下,就需各方用“情”来促成情况向好。一是东部高校对中西部高校人才的“手下留情”。二是中西部高校对自身人才要用真情。在日前举行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一句“东部各高校,请对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引起了公众的热议。其实,类似的话以前......
-
〓 光明论坛·温故: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文艺界是思想活跃的地方,也是创造力充沛的地方,济济多士,英才辈出。我国文艺事业要实现繁荣发展,就必须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这句......
-
〓 刑福义:自信有为构建特色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极其重要的长篇讲话。讲话气势磅礴,涉及面甚广,其中强调了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他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要......
-
〓 陈文璟:师品润笔墨
墨竹图(中国画) 陈玉囿 1976年,年仅30岁、初中学历、一直在家务农的父亲陈玉圃被山东省曲阜师范学院聘请为大学讲师,这在当时的山东画坛,也是一个小小的轰动了。虽然父亲自幼爱画,也有点才气,但没有一些名师的指点,绝不可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6岁的时候,父亲去济南城里买宣纸,抱着纸在马路边走,对面有位先生......
-
〓 温儒敏:语文教材主治不读书少读书
这次语文教材对篇目的选择是下了很大功夫的,选文要兼顾到方方面面,是充分考虑到社会相对共识的。统编本语文教材的面世不应该理解为对既有语文教材的颠覆,以前各个版本优秀的、好的经验也应尽量吸收进来。另外在编写过程中也注意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特别是克服随意性。还要编得好用,接地气,能够满足一线教学的需要,甚至能够对当前语文教学......
-
〓 孙钦善:怎样读《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为儒家的原始文献,是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具有思想价值、语言价值、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在海内外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并存在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阅读《论语》,特别是真正读懂《论语》,非常重要。 作为经书的一种,阅读《论语》必须遵循阅读经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
〓 “门里”曾经的一个“弱人”——“子歇”墓前漫想
不知什么时候也看上了《芈月传》,虽然早知道芈月与春申君黄歇半点关系也没有,但还是被其中两人的“爱”所吸引。趁元旦三天假,跑到古寿春的地盘上去看了“春申君黄歇墓”。 墓在今淮南市赖山集李一矿附近。车子拐到李一矿街道时,看到主街道就是“黄歇路”。问一对老夫妇,他们很熟悉地向东边指着,就在那边,车子再向前开了一......
-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空间变化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一
按: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笔者陆续在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和台湾大学访问或作客座,教学研究之中,结识了诸多学者。其中成功大学文学院张高评教授是来往较多的一位。张教授赠送的许多著作中,有几种是他老师黄永武教授的。黄教授是敦煌学专家,在诗词理论和鉴赏上亦有独到的心得。我拜读他的《中国诗学·鉴赏篇》、《中国诗学·设计篇》,很是......
-
〓 文化评析:保护文物当严惩法人违法
说到文物保护,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小说、电影里的情节:盗墓者神出鬼没,走私客铤而走险,价值连城的玉器、青铜器、佛头流落民间、流失海外。每当偷盗、走私古董文物的罪犯被绳之以法,人们都会拍手称赞。然而,如果以“旧区改造”的名义拆除古建筑,着意打造时尚亮丽的新城区,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也是破坏文物呢?针对文物法人违法案件多发问题,国......
-
〓 夕阳里的贡院碑
下午的阳光已不刺眼,亮闪闪的凃绘着物像的明暗,抑或是景观的恍惚。在河南贡院的遗址,似乎看不到岁月缓缓走过的痕迹,除了斑驳的印刻,除了拓片的墨迹尚存,除了新造的、却已有一两处剥落的“重修河南贡院碑记”之石碑,碱涩的石灰粉味在草尖里明灭。是啊,那嵌在石碑头上的石雕与脚下的基座之间,那早已风化的与这里新复制的之间,究......
-
〓 一个孤独而痛苦的灵魂——漫谈徐渭诗歌
十六世纪的明代诗人中,徐渭是一个另类。他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在书、画、诗、文、戏剧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然而,在这耀眼的光环之下,栖居的又是一个怎样孤独而痛苦的灵魂。他的画笔意豪放,色调清晰,层次分明,且多用泼墨。其势一如他的书法,笔力雄放,苍劲有力,深得颜氏之刚健,而又不失澹斋之飘逸(袁宏道评之“苍劲中......
-
〓 昼读西厢夜听琴
月色溶溶夜,听一曲《琴心》,仿佛心弦都被拨动;苍苍白日下,手捧二十一折的《西厢记》,禁不住涵咏起那余香满口的诗句:“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这时你也许忆起了有趣的张生,他初见莺莺的感受是“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接着他又以同样夸张的语言来评价莺莺:“则那一对小脚儿,价值百缢之金......
-
〓 人才史话:举贤良与化民风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南宫的庆功宴上发话说,大家实话实说,我为何能得天下,项羽为何会失天下?部下回答不得要领,刘邦干脆点破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
-
〓 抗战,一封历史写给今人的长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
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69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的仪式在“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9月3日,当晨曦再次普照中华大地时,中国近代史已经掀开了新的一页。 无数人以无数......
-
〓 略谈中国围棋文化精神
闲看数招烂樵柯,涧草山花一刹那。五百年来棋一局,仙家岁月也无多。——明·徐渭南朝《述异记》有载,晋樵夫王质,入石室山,观二童子下棋,不觉斧烂柯矣。“质归故里,已及百岁,无复当时之人”。这个烂柯的故事,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棋事,古人有很多关于烂柯的诗句,传颂着其中的围棋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中包涵着中国文化内涵与围棋文......
-
〓 校训的故事·忆述·禚玉群:站着的校训
我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博士后期间都在英国,如今回到清华并在热能工程系任教10多年。从这里出发,又回到这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八字校训一直在我求学和执教之路上激励着我。如果说清华校训是刻在石碑上的静态文字,那么老清华人展现出来的品格和风骨则是站着的校训,栩栩如生,对我影响至深。 清华校训出自《周......
-
〓 观花拾趣:斗寒竞放迎春花
春的气息在悄然涌动,天气虽乍暖还寒,一夜春雨浸润之后,枝头的花已开得更加真切,婀娜多姿。放眼望去,湖畔、公园、庭院,随处可见一朵朵、一簇簇、一串串的迎春花在寒风中竞相开放。缀满枝条上的黄色花朵,在阳光下摇曳着,时而扭动自己细长的枝干,时而晃动着嫩绿的叶子,好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美妙的乐曲中翩翩起舞,向人们频传春回大......
-
〓 大地漫笔·编辑丛谈:由“不讲究”想到的
前段时间和一位同行聊天,不免说到编辑这份职业最常做的事——阅读来稿。尤其是谈及读到质量较高的稿子时的那份愉悦,读到质量不尽如人意的稿子时的那份沮丧,“于我心有戚戚焉”。不过话说回来,要求每一篇来稿质量都上乘,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一件事。即使是写作保持在一定水准之上的作者,也偶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所以在这方面其实也无法太过......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