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雪:映日帆多宝舶来
在海南省万宁市东南的浩瀚海面上,有一个被誉为“海南第一岛”的岛屿——大洲岛。它是海南省沿海最大的岛屿,也是通往东南亚国家必经的要道,自唐宋以来一直是重要的航海标志。非常奇特的是,如果从高处拍摄,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大洲岛的海域内有一艘古沉船的形状。关于其年代和来历一直都是众说纷纭,一说是宋元时期的古波斯沉船,一说是......
-
〓 用文化的力量塑造中国形象
中国文化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延绵数千年的生命、系统庞杂的规模、代代相传的延续性都使其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存在。但更让人惊艳的,是中国文化的创新性始终能带给世界不同的惊喜。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描绘出一幅不同文化交融的和谐画卷,“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出再度掀起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热潮,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创造了契机。在俄罗斯,近......
-
〓 干部谈读书:保持文明的好奇心
各个文明国度正是在彼此交往和凝视中,开出了令后人倾慕不已的人类文明之花青春期的文明就像孩童,对自身以外的事物保持着天真烂漫的好奇,并因这种好奇而使自己渐渐丰富。唐朝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好奇心的时代。当年风华绝代的长安城,不乏从世界各地辗转运来的奇珍异宝,充满国际化大都市的雍容气度。《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正是关......
-
〓 家风家教大家谈:寻求民族共有的价值观念
30多年的飞速发展让中国物质财富有了巨大增长,不过我们也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困惑,最重要的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间的落差。在这样的前提下,特别需要寻求我们民族共有的价值观念。 民族共有的核心价值观念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离不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必须既能够包含大家公认的价值,又能够承接我们自己的悠久......
-
〓 人才史话:举贤良与化民风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南宫的庆功宴上发话说,大家实话实说,我为何能得天下,项羽为何会失天下?部下回答不得要领,刘邦干脆点破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
-
〓 白化文:敬悼吾师吴小如先生
吴小如 资料图片 吾师小如先生逝世,我十分悲痛。 1950年初春,我方在南开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就读。业师孟志孙先生对我颇加青目。一日,派人到宿舍传我到孟府。我到时,见一位青年人已在,孟先生介绍,说是吴小如先生。那时,吴先生刚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在吴玉如先生任文学院院长的“津沽学院”(此校在院系调整后屡经变化)教......
-
〓 简说“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
《管子·正世》中的这句话表达了先秦法家的历史观和改革精神的宏大气魄,如果说到“实践理性”,应该说这句话最为贴切和最贴近实践。慕古是由来已久的历史观,表现为对先王、祖宗和先王之道的崇拜、敬仰和尊崇,是最普遍并具有主导性的观念。商代卜辞充满了这类记载,到西周出现了“先王之道”这一神圣的观念,与“先王之道”相近的还有先王之......
-
〓 略谈中国围棋文化精神
闲看数招烂樵柯,涧草山花一刹那。五百年来棋一局,仙家岁月也无多。——明·徐渭南朝《述异记》有载,晋樵夫王质,入石室山,观二童子下棋,不觉斧烂柯矣。“质归故里,已及百岁,无复当时之人”。这个烂柯的故事,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棋事,古人有很多关于烂柯的诗句,传颂着其中的围棋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中包涵着中国文化内涵与围棋文......
-
〓 人才史话:古代官员的360度评价
一天,乾隆皇帝命和珅整修御道。和珅禀奏,石料需全部换新,所需至少十万两白银。乾隆应允。但是刘墉发现:和珅只是把原有石料反过来重新铺设,工程实际上只花了一万两银子。第二天早朝时,刘墉反穿朝服走进太和殿。乾隆责问:你怎么把朝服都给穿反了?刘墉顺势跪下说:启禀皇上,微臣罪该万死。可是现在有人仅仅将御道翻个面,就来欺瞒......
-
〓 怎样写好开头——摘自梁晓声《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写作之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自己对开头要求极严,定的标准也高,有股子“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儿。《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就是典型例子。据说托尔斯泰为那一行字折磨了自己一个来月。然而这样的写作,只适于从前托尔斯泰那样的人。今天绝大多数写作者都不可能做到那样。从小学生到大学生的一切学生,更不可能做到那样。也没必要......
-
〓 节气·物候·大暑——赤日炎炎夏火克金
小暑之后是大暑。大暑节气一般在7月22日—24日之间,这时太阳位于黄经120°。今年大暑的交节时刻为7月23日11时30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唐代元稹《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是这样写大暑的:大暑三秋近,林......
-
〓 中国话语·传薪绝学:古籍修复技艺的传与承
我国的古籍修复事业历史悠久。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就记载着:“书有毁裂,郦方纸而补者,率皆挛拳,瘢疮硬厚。瘢疮于书有损。裂薄纸如薤(音械)叶以补织,微相入,殆无际会,自非向明举之,略不觉补。”这应是文献中有关古籍修复的最早记录。“自晋代已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所谓装背......
-
〓 读柳宗元《送薛存义序》有感
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是一篇临别赠言。他的同乡薛存义在零陵县代理了两年县令,时逢薛存义官职调动,柳宗元赶来送行,并借送别之际,将满腔忧国忧民的忧患心情,寄于“赠言”中。“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柳宗元以振聋发聩的提问,告诫地方官员应牢记自己的职责:做官即是做人民的仆人,不是人民的主子。薛存义......
-
〓 文史馆员谈传统文化·陈来:民族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明确要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有着丰富的内在关联。 第一,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以赛亚·伯林指出民族主义力量强大,当其与其他意识形态所支持的运动发生......
-
〓 人民时评:让高校人才培养更有的放矢
高校学位点有撤有增,结构不断优化,才能愈发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促使高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让学校、学生和社会在互相调适中实现共赢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关于下达2016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共有25个省份的175所高校,撤销576个学位点,同时有178所高校增列了366个学位点。这是2014年......
-
〓 金台随感:心灵御寒
对冬天的寒冷,有人抱怨,有人骂,有人暗自哭泣,但也有诗人说“寒冷有益于我的健康”,另一位沿着初雪漫步的诗人还渴望在柳树的枝杈上“也嫁接上我的两只手臂”。这两位诗人我都爱,是他们教给了我心灵御寒的功课。寒冷,其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本身谈不上好与坏,人却擅自做了区分,看到寒冷有益的一面乃是“达观”,能够把寒冷变成好事更是了......
-
〓 学者本色大家风范——宿白先生九十寿辰感怀
宿白先生近照。 沈乃文摄 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已是九十高龄,作为他的学生,深为老人家健康长寿感到高兴。虽为考古圈外人,但近些年拜访先生的次数越发多了起来,因为每一次拜访,犹如心灵的洗礼,先生身上所放射出的人文光芒和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德,照耀着我,温暖着我。同时,多年与学界的交往,目睹学术环境的变迁,使我深感先生......
-
〓 王羲之换鹅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後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
〓 汉学,中国人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世界格局中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以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为研究内容的汉学也日益成为一门显学。作为一个植根于中国、发展在海外的研究领域,汉学的发展历经游记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汉学、中国研究等多个阶段。从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算起,学院式、专业化的中国研究至今走过了整整200年,已经从......
-
〓 《桃花源记》“外人”辩
《桃花源记》本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前序,因太为优美而后独立成文,流行后世。原文如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