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许明:追忆栾勋先生
栾勋先生是我最亲敬、最有才华的师长之一。2008年春,正当他历经数十年涵养修炼《两端论》、《三环论》两篇雄文成竹在胸,必欲一吐为快之时,病魔再一次把他击倒,赍志而没,留下不尽遗憾。5年来,每每想到他,便感慨万端…… 栾勋,扬州人,当过兵,北大中文系1958年级的才子。言谈锋利,机敏过人,古文底子极好,毕业......
-
〓 “凡三往,乃见”质疑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据《三国演义》37、38回,刘备接受徐庶、司马徽推荐,共访问诸葛亮三次,前两次均未谋面,第三次才见诸葛亮的庐山真面。这一情节无疑是依据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凡三往乃见”等数句,而且一般标点为“凡三往,乃见。”习惯译为:“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笔者认为,这种标点方法有值得商榷之处。......
-
〓 中国话语·传薪绝学:金石学的兴衰与传承创新
二○一三年湖北随州叶家山一一一号墓出土曾侯方鼎与铭文 资料图片金石学的“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为求将文字资料保存永久而刻于石上,特别是铸于青铜器上,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在汉代时,存于简帛上的先秦文献已相当残缺,故商周青铜器铭文与东周以后的石刻文字资料已尤为珍贵。但......
-
〓 辣评:大学缘何频陷“雷同门”
日前,最新版的武汉大学录取通知书刚一曝光,立刻被指有模仿中国人民大学录取通知书样式之嫌。尽管两所高校尚未对此进行回应,但近年来,高校频陷“雷同门”,还是未免让人感到忧虑。校名雷同、校训雷同、主题宣传片雷同、专业设置也雷同……钱学森之问,叩问当代大学缘何培养不出创新人才,我们也不禁要问,如果大学本身都不具创新能力,又如何......
-
〓 干部谈读书:读外国历史,寻攻玉之石
借鉴他山之石也许不是唯一解决方案,但往往会引入新的视角,提供新的探索维度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著作中提到“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这都告诉我们多读历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身为领导干部,不仅需要熟知本国历......
-
〓 百年留学:容闳的“西学东渐”尝试
在耶鲁校园,至今悬挂着一位中国人的画像,画像上的人是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1828年,容闳出生在广东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的父母希望儿子将来能当一名和洋人打交道的翻译,改变贫穷的命运。于是,7岁的容闳被送到澳门一间由西方人创办的马礼逊学校读书。1846年,校长布朗告诉学生,自己因为健康原因决定回国,同时想带几......
-
〓 盘点2014:以文化自觉促民族复兴
人们习惯以“改革”“法治”“反腐”作为今年中国发展的关键词,但实际上,2014年我国文化发展也别有景观。 2014年,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孔子学院迎来了十周年纪念日和“全球孔子学院日”、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和创意人才的文化产业新政密集出台、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并引发了文艺界的集体讨论。与经济......
-
〓 揭密梁启超的书法人生:以书法临池为日课
梁启超的行书时珍墓志跋梁启超像政治活动与学术研究是梁启超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书法对于他的政治活动及学术研究来说,梁氏自认为只是“余事”,然而,纵观梁启超的一生,他在书法艺术上所花的时间相当多,研究书法艺术及其相关活动并非他生活中的余事,而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把书法艺术作为一项事业来看待的。对于梁启超一生中的书法......
-
〓 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最近,从网络中获悉一条利好消息:教育部在去年即以正面积极的态度答复了全国政协委员凌孜等11人提出的“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我从凌孜先生那里也得到了她亲口证实。她说,教育部对提案的书面答复说:“你们提出的将现行教师节的日期改为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的建议,具有积极意义”,教育部认为将孔子诞辰......
-
〓 老病孤舟社稷心——杜甫《登岳阳楼记》赏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首被誉为盛唐五律第一的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的冬日。这年正月,杜甫告别了居住两年的夔州(奉节),经过江陵、公安,然后横渡洞庭,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岳阳楼。他凭栏远眺,面对着浩渺无际的天下名湖,不觉逸兴遄飞,写下了这首......
-
〓 故人情·王蒙:怀人二章
庆炳千古 童庆炳先生去世的噩耗传来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他是在学生当中去世的吧? 我听他在公众场合讲过,他的愿景是,某一天,在课堂上,他倒下了,他走了。这是大美,这是大善,这是他的期待。因为,他热爱教学工作,他爱学生,爱讲台,爱教室。 他永远老老实实,尊重文学,尊重教育,尊重同行,尊重学子。他没有文人......
-
〓 希望看到你们的坚持——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7月5日,西安交通大学2014年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图为毕业生在留影签名墙前拍摄毕业照片。CFP 生命中总有太多值得封存于记忆的时刻,而今天注定会成为最难以忘怀的日子。数载寒暑,几度春秋,当年,你们怀揣对艺术的向往与憧憬来到中央美院,开始了最曼妙的青葱岁月之旅;如今,你们即将满载这段旅程中的收获,......
-
〓 品味古籍:从顾恺之到张彦远
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不仅历代都有佳作,而且有很多成熟绘画理论。最早写画论的,是东晋画家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无锡人。此人不仅博学多才,而且心性纯净,兴趣多多,洋溢着艺术家的气质。时人问他会稽山水怎么样,顾恺之兴奋地说:“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好像云兴霞蔚。”活脱脱一个年轻诗人的情貌。顾恺之吃甘蔗,总是从顶部......
-
〓 简媜: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
这是开学第一天。下午四点多姚小弟放学归来,心情不错,大老远就听到声音。他似乎有一种天生的适应环境能力是超乎我们想象的,一进门就嚷嚷:“妈,我交了七个朋友!”他念出一串名字。“不错不错,第一天就立下丰功伟业!”我说。 姚小弟的书包里没有功课,只有一个牛皮纸袋。打开看,掉出牙签、橡皮筋、OK绷、铅笔、橡皮擦、......
-
〓 文化评析:勿忘更多坐冷板凳的“陈忠实”
对民族文化的积累、保存与贡献而言,很多情况下,成就与光环是不成正比的——镁光灯不停闪烁的地方,未必是文化高地;而远离光耀的僻静之处,却屹立着文化高峰。近期,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逝世引来如潮纪念,这位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代表,配得上各种礼赞。在《白鹿原》的题记里,陈忠实引用巴尔扎克的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道......
-
〓 话“剪纸”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它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装饰图案,故称为“剪纸”。《史记》中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的事情,战国时期也有用皮革、银箔镂空刻花的记载,这些为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汉代纸的发明促使剪纸出现。剪纸制作简便,由于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容,所以在民间很流行。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古墓群......
-
〓 人才史话:广纳英才成就文明古国
资料图片 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上,唐朝的开放度应该说是够大的了。且不说有多少外国人来长安谋生,也不说有多少外国人到长安定居,单是被朝廷录为政府官员的异域学者就不在少数。有关资料显示,在这些“入仕于朝”的“四夷之人”中,五品以上的就有百余人。如,左丞相姜公辅是越南人,河西节度使高仙芝来自高丽,太子太保兼御史大夫哥舒翰是......
-
〓 校园·毕业季:大学校长的毕业致词
编者按 本期我们刊发《梦有所系》《告别不易》两篇文章,分别摘编自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和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13届毕业生典礼上的致辞,作为本年度这一栏目的结篇。进入8月中旬,相信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们已慢慢淡出毕业情怀,心中不断添加起奔赴工作岗位的跃跃欲试。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无论宁校长的“梦系祖......
-
〓 文化评析:哲学启蒙还是早一点好
近日,江苏扬州梅岭小学西区校为三到六年级学生开设了哲学必修课,结果却让人有点纠结。有人赞同,认为哲学有益,启迪心智应从娃娃抓起;也有人质疑,认为哲学晦涩难懂,儿童难以接受。 “哲学太抽象,一旦试验失败,就等于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笔者挺理解家长这个观点的,大概哲学在他们眼中,和NASA发现的新地球一样遥......
-
〓 光明论坛·温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015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中指出:“中巴要弘义融利,实现共同发展。中华文化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帮助巴基斯坦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习近平主席以中华文化倡导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理念,来弘义融利,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开辟中巴合作共赢新征程,无疑是儒家“忠......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