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线讲述:“面壁”细诊,为壁画除病痛
我从小就熟悉壁画塑像和石窟文物,因为父亲是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耳濡目染下,我很自然地进入了文物修复行业。入行后,父亲对我讲得最多的就是对待文物修复的态度,“从前期的研究到后期的修复,每一步都要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少留遗憾”,他的话我牢牢记在心里。 每个修复项目都可能遇到困难。比如说,看起来都是颜料层起甲这种病害,但......
-
〓 寻访鲁迅在北京的遗迹
110年前的1912年,鲁迅来到北京,直到1926年离开,鲁迅前后在北京生活了14年,除故乡绍兴之外,北京是他生活时间最长的城市。在北京,周树人“进阶”为鲁迅,成为永远言说不尽的文化偶像。仅凭“培育”了鲁迅这一点而言,北京就无比重要。而鲁迅对于北京也格外钟情。1934年12月18日,在致杨霁云的信中,鲁迅写道:“中......
-
〓 光明时评:尊师氛围更浓,强师举措更实,惠师政策更好
近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有关情况,特别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指出,这十年,尊师氛围更浓,强师举措更实,惠师政策更好,建立起了完善的中国特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不断增强教师的能力素质,形成了以师范院校为主、综合大学共同参与的开放灵活......
-
〓 一蓑烟雨任平生——读《寒食帖》
宋代苏轼《寒食帖》名列“天下三大行书”,它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生命低谷时期。《寒食帖》是其苦难人生的见证,亦是其艺术巅峰的标志。遇挫不馁,初心不渝,历经磨难而奋发崛起,《寒食帖》寄寓了民族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审美伦理。一 人到失魂落魄穷途末路郁郁不可终日之境,该是怎样的煎熬? 1080年的苏轼,就深陷这样的境地。......
-
〓 康震:古诗词在今天为何热度依旧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人们吃饱穿暖,自然就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古典诗词以短小的形态、精准的表达、高度的思想性、动情的内涵回应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最近,抖音发布的《古诗词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古诗词短视频在抖音上累计播放量达178亿,同比增长168%。无独有偶,来自图书销售市场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古诗词图......
-
〓 光明论坛:文化数字化任重而道远
1995年,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预测:“数字时代已势不可挡,无法逆转。人类无法阻止数字时代的前进,就像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力量。数字化的未来将超越人们最大胆的预测,数字化生存是人类要面临的最重要现实。”时至今日,数字化时代已然降临,它正撬动着诸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变革的渐次展开。文化数字化......
-
〓 文化评析:规范使用汉字 媒体要“作则”也要“督责”
北京冬奥会临近,冬奥会会徽“冬梦”、冬残奥会会徽“飞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眼前。这两个会徽分别以汉字“冬”和“飞”为主体,利用汉字丰富的表意功能与多变的重塑优势,巧妙地将书法艺术、冰雪运动和人文精神融为一体,构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标识符号。汉字不仅具有强大而丰富的表意功能,而且其字形结构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丰......
-
〓 读书“十要”:古人的读书智慧
中国古代先贤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司马光、朱熹等,皆是发奋读书的典范。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许多流传至今的成语,都与古人勤学苦读有关。古代先贤读书治学的成功之道,不仅在于他们勤奋刻苦,还在于他们善于提炼和总结读书的经验与读书的方法。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工......
-
〓 人生乐在相知心——忆刘泽华
一提起刘泽华的史学思想和他的人生哲思,黑格尔的几句名言就会从我心中跳出来:“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一个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于是我就很自然地把这些话语同泽华联系起来。是的,作为知识分子,一名教师无疑最应该是仰望星空的人。真正称得上学人、知识人和教师的人,必须是净化了心灵的人,这当然不是外在的一......
-
〓 我与外公季羡林
季羡林先生是我的外公。外公离世十多年了,我常常想起他。我现在已是人到中年,生活工作的压力令人身心俱疲。现在回想起来,年少时与外公在一起的日子成为我此生最无忧无虑的经历。当时觉得平平淡淡,现在倍感珍惜,正是“当时只道是寻常”。适逢外公诞辰110周年之际,表姐季清约稿追忆外公。寻常二三事,遥寄相思情。同游庐山记得1986年......
-
〓 新闻随笔:大学老师执教中学何以引来热议
一位发表过20余篇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类索引)论文、曾主持过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硕士生导师、大学副教授执教中学,此事经由媒体报道引起热议。无独有偶,同样因“跳槽”到中学而引发关注的还有深圳中学的一位助理教授。这名曾经留学美国多年的助理教授于2......
-
〓 AI续写名著成爆款 我们该为此忧虑吗
近来,人工智能(AI)续写经典小说,其情节曲折却又颇有创意,在一些文化社区和视频网站引发热议。一时间,人类作家能否保住饭碗再次成为讨论话题。这种担忧并非文学创作领域所独有。在新闻业中,新闻算法程序或所谓的新闻写作机器人早已实现广泛应用。这些程序除了能撰写和发布新闻资讯外,还能基于用户的新闻信息消费行为特征,对后续新闻主......
-
〓 戏剧名家讲故事·梁谷音:昆曲是我生命的另一种寄托
在遇到昆曲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走上艺术这条路。我的童年是在浙江省新昌县度过的,父亲去世得早,母亲一个人照顾不过来我们姊妹6人,只好送走4个,我就被寄养在万福庵带发修行的姑婆身边。上小学期间,我考试从来没有掉出过年级前三,头顶着“学神”的光环从一年级一直读到六年级。在我即将升初中的时候,校长要保送我去新昌县最好的中......
-
〓 慎终追远话清明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扫墓敬祖、表达自己敦亲睦族的情感追求的全民节日。瞭望中华大地,从白山黑水到云贵高原,从黄土高坡到东南沿海,千山万岭一起点燃蜡烛香火,以古老的方式向祖宗致敬,向先人致哀。多少个世纪,多少代人,多少个清明节,炎黄子孙敬奉先祖、怀念故人,早已成为全民族的集体行动。清明祭祖拜宗是民风,是乡俗,是文化,更是孝心、......
-
〓 光明时评:处置论文造假比发明创造还难吗
《自然》杂志3月23日发表的一篇标题为《打击炮制伪科学的假论文工厂》的文章引发关注。该文章披露说,《自然》的统计分析表明,2020年1月至今,一些科学期刊撤回了370篇与论文工厂存在关联的稿件,并预计还会有更多类似撤稿。果不其然,“大多数问题论文,来自中国,特别是医院机构”,“《自然》杂志发现,自2020年年初以来,中......
-
〓 “碧虚美学”的风物诗——从《掬水月在手》看叶嘉莹先生的诗与美
提升美学素养,我认为是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大学生的当务之急。王国维先生曾提出,教育之宗旨乃是给予学生“真、善、美”的引导,这三者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其中,美育兼具“娱己”的非功利性和巨大的社会效益,是让人成为“有用之物”的一大要求。他说:“审美之情……叔本华所谓‘无欲之我’,希尔列尔所谓‘美丽之心’者非欤?此时之境界:无......
-
〓 “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纪念王元化先生
“现在,让我们赞美名人,和生我们的父辈。”贡布里希(E.H.Gom⁃brich)曾经用《传道书》中的这道命令作为他《敬献集》一书的第一句话,他把“名人”和“父辈”转称“学术共和国”中的先行者,也就是对于西方传统的阐释者和文化记忆的守护者。我也想用来作为本文的第一句话,因为今天被大家纪念的王元化先生,堪当“我们的文化传统......
-
〓 莫砺锋:我与手机
我是个自甘落伍的人,在学术上从不“预流”,在生活上也从不追逐时尚。我学用电脑就比系里的同事晚了好几年,至于买辆私家车来开,则迄今为止从无此念。前几天管理部门把考驾照的年龄上限从60岁放宽到70岁,有人向我报喜,其实我不学开车哪是年龄大的缘故!我37岁时赴哈佛大学访问一年,当时还是哈佛“青椒”的包弼德自告奋勇要教我开车,......
-
〓 中文人的守正创新——在北京大学中文系2020年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又是一年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北大中文系迎来了266位新生,其中本科生129位,研究生137位,这是我们的生力军,也将会成为我们中文系未来学术研究、教育教学乃至国家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祝贺各位能够幸运地来到北大中文系,也感谢各位选择了中文系,我们的相遇相见、你们和北大中文系的相遇相见是一种......
-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近年来,许多形式新颖的公共文化空间在城市兴起:颇具新意的时尚实体书店、精致的艺术品博物馆、设计感极强的艺术园区……这些地标式的文化空间,多位于主干道旁边或繁华的商业区,构成了城市的“面子”。可在背街小巷深处和很多老旧小区里,由于种种原因,公共文化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