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与天下共明月——摇曳在金风玉露里的中秋
月到中秋,人们总会想起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写《水调歌头》的时候,正是丙辰中秋。金风玉露......
-
〓 知味斋:贡蟹的故事
贡蟹的记录首见《尚书·周书·王会》成王时,“海阳献大蟹”。之后,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汉律:会稽郡献鲒酱二斗”(鲒酱就是有小蟹寄居于腹的蚌酱),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武阳城北为博广池,“池多名蟹佳虾,岁贡王朝,以充膳府”,自隋唐开始,蟹为贡品的记录增多,内含贡蟹的历史故事。炀帝嗜蟹隋炀帝杨广是个好吃的主子,尤其嗜蟹,......
-
〓 古韵新咏:七夕说
华夏神州,天涵地负,乾坤交泰,化育万物;伏義女娲,合璧连珠,刚柔相济,阴阳互补,生息繁衍,人类始祖。故曰一阴一阳谓之道,一刚一柔成其妙。七夕者,中华阴阳刚柔和合之道也。回眸远古,先民崇拜自然,观天象而定九方,名星宿以应地物,补人生遗憾于勤勉,寄美好愿望于上苍。望太空,天河之西,星布如梭,一星灿然,晶莹灼灼,若女子纤纤素......
-
〓 现代文人过炎夏
夏天热得要命,“寒暑表上的水银好像一个勤勉学生的争分数,只想弄到full mark,或竟超出其上”(丰子恺),“房间里,是火炉;椅子,烫的,床上,烫的,墙壁、门、什么地方,都是烫的:没有地方可以安身,没有地方可以钻”(许杰)。“人张开两臂用力行一次深呼吸,可是吸进来只是热辣辣的一股闷”(茅盾),“在这样的热波里浸着,便......
-
〓 滚滚长江 悠悠文脉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深沉而宏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文化巨人。长江也是一条具有永不衰竭的航运能力的黄金水道,因其一水之便,一代代诗人和作家行走于江水之上,以诗词和华章沿途点亮这道大江,让它放射出万古不灭的奇光异彩。浩浩的江水流淌的是诗词和散文,流淌的是文学,流淌的是绵绵不绝的中华文脉。江上第一个文学巨子 春秋时期,......
-
〓 守望中华文化的灿烂星空——冯天瑜先生的学术志业与追求
冯天瑜(1942-2023)出生于1942年,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及湖北地方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中国文化生成史》《明清文化史札记》《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张之洞评传》《新语探源》《“封建”考论》等。荣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 ChatGPT心目中的《国学宝典》
随着《流浪地球2》在2023年电影春节档的横空出世,MOSS这位机器大佬一跃成为耀眼明星。而在电影之外的现实世界,GhatGPT毫无疑问才是当今人工智能的真正顶流,自从2022年11月30日发布后,迄今月活用户已破亿,并仍在迅猛增长。作为全球亿万粉丝中的一员,小编同样对GhatGPT充满好奇,尤其想知道GhatGPT对......
-
〓 影视锐评·康震:传统文化节目引领荧屏时尚
新春伊始,传统民俗氛围正浓厚,一批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电视节目火爆荧屏,全国观众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其中,不少节目深入挖掘诗书画等古老文化载体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使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徜徉在精彩的视听画廊,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提升境界、净化心灵。 《诗画中国》中,朗诵表演艺术家瞿......
-
〓 文化评析:从“+戏曲”到“戏曲+”,戏曲可以这样“破圈”
今年春节,豫剧火了一把。先有电影《满江红》轻摇滚范儿的豫剧配乐爆红,后有河南电视台《元宵奇妙夜》的戏曲节目出圈,豫剧迅速变身成为网络流量音乐和手机铃声。 传统戏曲“破圈”的原因是多重的,内部体现在戏曲工作者艺术创作的自我革新上,从行腔、表演上的大胆改变,到具有现代元素的舞美、后期等技术的叠加使用,他们自觉地对戏曲......
-
〓 文化评析:古籍数字化,让更多人共享经典魅力
近期,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进行了第七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携手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苏州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新增发布古籍资源6786部(件),为中华古籍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再添新果。 本次发布的资源包括诗词文集、年谱目录、稿抄本、石刻碑帖等多种类型,上起汉魏下迄民国,其中不少是稀......
-
〓 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数字生命”
大年初五当天,财政部抖音官方账号发布一则《都来打卡财政部》祝福视频,引发一阵“打卡”热潮,网友们纷纷在账号下留言祈福。这则视频的“出圈”让“迎财神”的年俗深深印在了公众的脑海中。传统文化如何“出圈”?从《都来打卡财政部》的创新传播之举可以管窥一二。 年俗只有进入年轻人的世界,春节文化才能别有一番年味。《都来打卡财......
-
〓 文化节目《诗画中国》:品诗意画卷 颂大美中华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在央视热播,以“诗画合璧”的全新样态和新颖视角,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多元艺术形态,全景呈现“纳山河万景,涵上下千年”的中国诗画之美,传递传统文化在当代具有的蓬勃而隽永的生命力。节目从美学向度,准确抓住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根本所在——诗性。一件件美术作品、一首首诗歌、一曲曲动......
-
〓 在深化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中增强历史自觉
深化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是增强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文化自觉、推进文化创新、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一文中深刻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
-
〓 新闻随笔:什么是好的作文题
每年语文高考卷作文题都是舆论热议的焦点,今年也不例外。与往年的高考作文题相比,今年的高考作文仍以材料作文为主,不过增加了“材料+命题”作文,命题方式变得更为多元、灵活,考查学生结合材料进行思考、分析的能力。 材料作文好还是命题作文好,基础教育领域对此的意见并不一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材料作文可以给考生更大的思辨与......
-
〓 端午粽香 文脉悠长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感知时光、防病除瘟、祭奠屈原……端午节在历史长河中一路采撷、糅合种种民俗,传承至今。 它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鲜明的符号。在这个符号中,有典籍中的端庄,也有五彩丝线、菖蒲艾条装点的雅趣,但究其根本,它是维系中国人家国情的纽带,更是传承民族精神的载体。 端午有诗性。是“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
-
〓 学者的率真至可宝贵——我所认识的段晴先生
3月26日一早,吴蔚琳博士微信告诉我段晴老师去世的消息,一时懵了,我在微信朋友圈用“简直难以置信”表达我当时的心情。之所以有如此感受,是因为段老师一向活力四射、行事如风,还是游泳健将,而且她患病的消息我事先一点也不知道,所以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她的离去,无疑是我国丝绸之路历史语言研究领域的重大损失。荣新江先生说:“段晴教......
-
〓 光明论坛·温故: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文章指出:“‘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正处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一定要珍惜光......
-
〓 文化类节目:渐进、渐悟、渐成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广播电视重点节目创作播出工作的通知》发布,广电总局围绕“领航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赓续中华魂”“创新向未来”四个主题,确定了120档广播电视重点节目。其中“赓续中华魂”主题节目聚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展现中华文化......
-
〓 光明论坛·温故: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历史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引用了典故“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启发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意义。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出自《增广贤文》。其原文是:“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
〓 “商务”并非唯商是务,“印书馆”并非仅仅印书
每次走进商务印书馆大门,门厅墙上“昌明教育,开启民智”八个大字,商务印书馆早期创办人张元济“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的对联,总是让人留步思索。“读书”“民智”“教育”“积德”与百多年的商务是个什么关系? 与百多年来的中国是什么关系? 初识商务人我与商务人第一次接触,是二十多年前在华中师范大学与商务......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