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求同存异:文艺评奖应控制数量提高质量
近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晓。茅盾文学奖屡屡成为争议话题,这一次同样不能例外,有人甚至拿获奖者的年龄说事,称此次茅奖是“老人奖”。平心而论,这些年来,茅奖的评选工作是不断进步的,从大评委制到评委的实名制,茅奖评选一直在改进评选的方式方法,以期做到公平、公正。 茅奖的评选流程如此严谨,评选结果尚引起争议,更遑......
-
〓 光明时评:本省大学录取“夺刀少年”是最佳结局
据《光明日报》7月7日报道,备受社会关注的江西省宜春市“夺刀少年”柳艳兵、易政勇因伤被特批参加单独高考之事有了结果:这两位见义勇为者分别被南昌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录取。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已表示,将对柳艳兵、易政勇两位考生给予免除学杂费等一系列照顾措施。 两位“夺刀少年”的壮举无疑是社会正能量。不过,此事......
-
〓 文化评析:莫让毁坏长城事件一再发生
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文物保护悲剧上演?一是要完善立法,用制度化的手段阻击个别人、个别部门的“歪点子”。二是要严格执法,让触犯文保底线的违法行为都结结实实地“挨板子”。 “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位于辽宁绥中的小河口长城,因偏居野外、人迹罕至而被誉为“中国最美野长城”,又因敌楼门窗上刻有明朝戚继光军队随军家眷雕琢......
-
〓 雅趣说字:人
人 这个字像一个左向弯腰的人形,有臂膀和腿部。因为从侧面看臂膀下垂和腿平行,遮住了另一边,所以只有两画而不是四画。...
-
〓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原名北京政法学院,被誉为“中国法学最高学府”。学校有学院路和昌平两个校区。 同新中国的历史一样,中国政法大学的校史也是跌宕起伏。1952年,国家进行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基础上,合并成立了“北京政法学院”, 毛泽东主席题写了“北......
-
〓 新春喜庆中国红
CFP 中国人过年,当“红”不让。大江南北,处处是耀眼的中国红。千百年来,中国红成为中华民族在庆典里的主色调。中国红,是三原色中的大红色——是太阳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火的颜色。红色吉祥,红色辟邪,这种观念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中华民族视红色为平安、吉祥、喜庆、尊贵、热烈的象征,寄寓百事顺遂,逢凶化吉的心愿,绵......
-
〓 文化评析:历史剧创作要有正气
正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著名编剧高满堂、著名演员陈道明等,针对目前银幕荧屏上抗日题材影视剧扎堆,特别是大部分作品趋向娱乐化的现象提出批评意见,引起人们的关注。 此前有这样一组数据统计:2012年,中国主要频道黄金档播出电视剧200多部,抗战剧、谍战剧超70部;横店影视基地群众演员30万名,60%都演过日本兵......
-
〓 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字子敬,尤善草隶。幼学于父,次习于张芝。尔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率尔师心,冥合天矩。初,谢安请为长史。太元中,新造太极殿。安欲使子敬题榜,以为万代宝,而难言之。乃说韦仲将题凌云台之事。子敬知其旨,乃正色曰:“仲将,魏之大臣,宁有此事。使其若此,知魏德之不长。”安遂不之逼。子敬年五六岁时,学书,右军从后潜制其笔不......
-
〓 干部谈读书:择善书而读
“奋飞还得读良书”,最好的办法是择善书而读。先读一些经典著作,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打好底子,等有了足够的免疫力,再去读史阅世现在读书门槛低了,往往容易忘记,所谓“书山有路、开卷有益”,这些鼓舞人心的话背后还刻着“勤、苦”二字。鲁迅也说过,读书“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并不是忽悠......
-
〓 月缺霜浓话桂树
桂花双寿 齐白石/作 中国嘉德供图历史上的老成都具有以木芙蓉为核心,呈现“东桂西梅、南松北竹”的植物生态格局。某日,与巴蜀笑星魏奉明摆老龙门阵时,他偶然提到成都“五桂桥”地名的来历,人们如今常见金桂、银桂、丹桂,其实成都以前还有粉桂和罕见的墨桂,因此才有“五桂桥”的老地名。提到桥,在“围城四十八(华里)、穿城九(华)里......
-
〓 雅趣说字:“秋”从蟋蟀来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有朋友给我发来《秋之最——致好友》的微信: 什么季节最忙?是秋天,“多事之秋”岂不最忙; 什么季节最公平?是秋天,“平分秋色”,可算公平; 什么季节最简单?是秋天,“一叶而知秋”; 什么季节最长?是秋天,“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煎熬是漫长的; 什么季节最爽?是秋天,......
-
〓 诗意中秋——唐宋诗词选
把酒问月李 白(唐)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八月十五夜月杜 甫(唐)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
-
〓 汉宫秋月
古琴曲《汉宫秋月》,又名《汉宫秋》,曲谱见于《阳春堂琴谱》,《西麓堂琴谱》等琴谱中,在古代流传较为广泛,近代以来逐渐失传。《汉宫秋月》虽列十大古琴名曲之一,但历史并不长,要表达的主题不是很具体。不少相关文章对此古琴名曲解题时都模糊地称,此古琴名曲旨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愁的情绪。有的文章称,此古琴名曲细致地刻画了宫......
-
〓 陶瓷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一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从泥土烧硬定型而发明了陶器,其后陶器的制作历经泥条盘筑和轮制成型,又由堆烧、穴烧到窑烧,制作方法和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器物器形也日益丰富多彩,其中有碗、盆、釜、瓶、瓯、壶、缶、瓮等生活用陶器,也有砖、瓦等建筑用陶器。随着选料和制陶技术的进步,原始瓷器在商代开始出现,到东汉中晚期,开始出现瓷胎坚密、釉......
-
〓 光明时评:没有无用的科学,只有有限的经费
最近,中国要不要建“超级对撞机”的“意见对撞”成了关注度最高的科技话题,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等学术大家纷纷发言。争鸣双方有理有节,让公众明白了什么是学术争鸣的正确范式,也是一次难得的高能物理科普课。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已经进入从跟踪到超越,再到引领的关键转折点......
-
〓 争鸣与探讨:大量“学术垃圾”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CFP《光明日报》关于“学术垃圾”之议题的讨论引发学界和公众的持续关注,一时之间可谓各家争鸣,高潮迭起。确实,真理越辩越明,只有不断争鸣与探讨,我们对问题本质的认识才会更深入。 几番论战之后,虽然大家各持立场,但似乎也达成了一点共识:每个学术人员都要经历研究的起步阶段,这个学术训练的过程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学术垃圾”......
-
〓 光明论坛:继承抗战家书的家国情怀
打开《抗战家书》,仰读壮怀激烈的绝笔,聆听殷殷期盼的嘱托,重温拳拳相报的誓言……在那些朴实的文字、纯正的情感、完美的理想中,体会到先烈志士博大精深、感人肺腑的家国情怀。 这种情怀饱含了对祖国的炽热之爱。一封封源于心灵的家书,真实反映了在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仁人志士忧国忧民、奋起抗争、舍生取义、血沃中华的爱......
-
〓 如何保住古诗文的美——由小学教材增加古诗文想到的
漫画 徐鹏飞比单纯在教材中增加古诗文数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自主、自在地“悦”读,让他们爱上古诗文,在他们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古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但上世纪初以来,古典诗文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边缘,反映到小学教材上,就是曾一度不见它们的踪影。改革开放以来,才开始选入一些,后来有所增加。近些年随着传......
-
〓 古籍整理出版大家谈:为古籍整理出版立标杆
《孟郊诗集校注》《曹植集校注》 首届向全国推荐的91种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堪称是“古籍整理出版的标杆和范本”。 从整理对象来看,它们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检验,在文史哲等领域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在文学史、史学史、思想史中都具有重要地位与重大价值。比如钱锺书的《宋诗选注》、北大编的《全宋诗》,或选其精粹以求普及,或汇录......
-
〓 观花拾趣:牡丹诗话
晚唐诗人李商隐曾用八个与花毫无关联的典故咏赋牡丹:“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诗人以“锦帏初卷”(典出《典略》)、“绣被犹堆”(典出《说苑·善说篇》)描写牡丹浓艳的色彩;以“垂手乱翻雕”“招腰争舞”(典出《西京杂记》......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