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围棋史话(六):民族融合中的北朝围棋和沉寂的隋代围棋
西晋永嘉大乱后,匈奴、羯、鲜卑、氐和羌五个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在北方建立了许多割据小国,而北方氏族和一般民众则大量南迁到长江流域。三国时期,吴国的围棋迅速发展,使围棋活动的重心已经出现偏南的趋势,而晋末的动乱则使围棋活动的重心彻底地南移,北方围棋一度出现了停滞和衰退的现象。后来,随着各少数民族对汉族先进文化的吸收和各民族......
-
〓 艺林史话:古代高润笔那些事儿
韩愈相 刘凌沧/作 中国嘉德提供齐白石润笔收据 中国嘉德提供 为人题诗、作文、写字或者绘画,因为人情往来,多少总有些酬劳。这份酬劳,古人称之为润笔。润笔一词,出于《隋书·郑译传》。隋文帝赐宴郑译于醴泉宫,“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高颎戏谓译曰:‘笔干。’译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后世便......
-
〓 博物馆里的童年——带份尊重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不仅仅是个旅游景点,这里是我们终生学习的场所。这里收集着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抵御着岁月的剥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革,一个人因为有了记忆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很精彩,一个国家因为有了记忆可以让这个国家很厚重,而一个民族也因为有了属于自己的记忆而得以延续。 越来越多小朋友们走进博物馆。 但......
-
〓 汲古:清代整治民间“滥办酒席”
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四川南部县金源场文生帅震等25人关于“严禁扰民耗财,正世俗除恶习”的禀文。翻阅清代四川南部县衙档案,其中有一些是关于整治“滥办酒席”,杜绝奢靡之风的,既有民间崇俭戒奢的强烈呼声,也有官府严禁恶俗流弊的若干禁令。古人崇尚节俭的美德,对于我们今天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民间......
-
〓 “奉天承运”莫乱宣
在时下热播的很多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太监宣读圣旨的镜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听得人很不舒服,因为在明代以前,圣旨的“开场白”,根本没有这八个字,这可谓是“戏说”和“穿越”。 在中国古代,帝令也不全称为“圣旨”。据《中国圣旨大观》一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帝王之令分别称作“命”“令”“政......
-
〓 品味古籍:典籍中的杂说
丰富的历史典籍是中国文明的精神和文化积累,这种积累经过各种灾难性的删筛后,变得单调了许多,其原生性和丰富性大为削弱。即便如此,也还有许多著作流传下来。不久前闲看四库全书(家藏版),发现其中有很多关于农学、医学、阴阳学之类记载。例如,一直被人作为辞赋大家的陆机,也有考察各地花草名木的著作存世。强调正统可以,但不应当鄙薄杂......
-
〓 古琴里的人格:高山流水韵依依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件特殊的乐器,孔子亲为作曲《诹操》,宋徽宗赵佶绘制君臣《听琴图》,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就连还未上弦的素琴,陶渊明都要抚弄一番。中国最有素养的文人雅士无不对之倾注了极大的感情和寄托,魏晋名士嵇康甚至在临刑前索琴弹曲,以未能将此传人为憾,遗言曰:广陵散于今绝矣。他的名字叫做古琴。古琴音乐艺......
-
〓 字典定义“土豪”惊了谁
近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完成了新一轮的修订,增补了上百条时代新词。对于最近在网络上流行的“土豪”一词,官方给出了“有钱没文化的人”的定义。 有钱加上没文化,活脱脱一个“暴发户”的形象。毫无疑问,官方已经赋予了“土豪”无限的贬义。但是,这真的是网友想要表达的意思吗?没错,民众......
-
〓 找准精神的根脉·传统文化系列谈⑥:“诗教”的启迪
●作为中华美学精神的一部分,“诗教”与当今时代的价值取向、审美风范息息相关,其核心内容是强调将人格的塑造与审美联系起来,讲究“身入”“心入”“情入”,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学不生产粮食,也不生产钢铁,但是好的文学可以感发生命,使人的生命状态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态。孔子说“诗可以兴”,实际已经接触到文学一个最本质的功能,即......
-
〓 名人故居:田汉故居——国歌依然在故乡回响
田汉故居门前 谭仲池绘昨天/一个伟大的民族/昂起不屈的头/在挺进的战歌中站起/每一个音符都是疆场飘飞的旗帜/带着血的呐喊 火的呼啸/召唤着共和国的晨曦。这几句诗,是我十四年前在昆明西山聂耳墓前从心底吟出的,她表达着我对国歌曲作者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今年是《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八十一周年,我听说词作者田汉在长沙县的故居已......
-
〓 钱锺书佚诗与潘伯鹰
王鹏程在《京沪周刊》上查找到了钱锺书署名槐聚的《且住楼诗十首》,为此写文作了考释,发现“钱锺书先生的《槐聚诗存》并无《且住楼诗十首》,对检《槐聚诗存》,发现作者编入《槐聚诗存》时,化整为零,且就题目、字句、用典作了较大修改”。诗前,还有一段别有风趣的“编者识”,现照录如下:且主楼主人者,文坛大将,学贯中西,本社......
-
〓 《论语》绎义·从“仁爱”到“德政”:《论语·颜渊篇》义蕴
《颜渊》篇共计二十四章,主旨是孔子通过与弟子以及鲁国统治者的问答,扼要揭示“仁”的本质属性及其意义,系统阐说基于以仁为本的为政理念。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崇尚“仁”德的基本立场和提倡“德政”的政治主张。在孔子看来,尚“仁”是推行“德政”的基本前提。宅心仁厚,才会之所进退,懂得收敛;谦和包容,才会为政得体,民胞物与。否则,......
-
〓 人才史话:化敌为友需胆识
曹操像 叶雄 绘 历史上,向来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然而,细看史书你会发现,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并非完全另起炉灶大换血,而是弃用那些阻碍新政的前朝遗老,特别是对年轻皇帝的权威构成威胁的个别重臣。疑心太重,排斥异己,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多半是昏君。但凡一代明君,对那些支持新政又确有才干的贤臣良将,仍会继......
-
〓 云浩对话陈雷激:古琴——被摔碎的中国文化
谈话者:云浩学者、古诗词人,中央美术学院课程教授。陈雷激古琴家指挥家,曾于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演奏古琴。对话现场云浩:我自不量力,想做个复兴中国文艺的事,就琴棋诗书画,那古琴,用我的话说:占天下文先,所以先找到你老兄。陈雷激:我这有一款特别好的香,我给你点上。我都舍不得点。叫做半尺,这个香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宋朝的一......
-
〓 评论员随笔:历史构筑“精神彼岸”
如果说历史是凝固的现实,那么现实就是流动的历史,历史本身就是参与到现实政治博弈的一个“玩家”历史,这个看起来有些抽象的词汇,这段时间成为舆论热词。大街小巷张贴的纪念抗战胜利的标语,提醒人们短暂驻足,回望那一段山河喋血的岁月。恰在这个重温历史的时间节点上,习近平主席致信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
〓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董红普绘的绿牡丹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人《神农本草经》始,记述牡丹的文字散见于历代各种古籍,于是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
-
〓 半日闲谭:赴一场与荷花的约会
七月荷花香。前段日子出差去福建上杭,没想到竟意外邂逅了一大片荷塘。满眼的碧绿和那点缀在其中的粉红,于南方大地青山绵延的背景中,真如同一首田园诗,一幅水墨画。此番偶遇,让我念念难忘。中国人讲究“随时令而动”,一年中不同的季节做不同的事:春天万物复苏,是出门踏青的好时节;秋天秋风萧萧,最适合登高并望远;冬天雪花漫天,此时又......
-
〓 刘洪强:国学热的冷思考
时下,社会上刮起了阵阵“国学风”。放眼各种媒体,随处有关国学的论述和报道。从大学讲座到企业沙龙,国学也成为各种讲坛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学“老课本”重新走入视野,层出不穷的国学“神童”也时时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有人甚至提出国学应该从娃娃抓起。鸦片战争以来,面对着挟其船坚利炮而来的西方殖民者,中国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之强敌,故而......
-
〓 观花拾趣:山茶花开春未归
茶花蝴蝶 张大千/作 中国嘉德供图东园三日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这是陆游咏山茶花的诗。短短四句,道出了山茶花的特点。吐蕊于红梅之前,凋零于桃李之后,餐霜饮雪,却树姿挺秀,繁英满枝。放翁一生爱山茶,一再赋诗咏叹,他另有一首诗云:“雪里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凭阑叹息无人会,三十年前宴......
-
〓 读书管见:勾勒吐故纳新的学术中国
世界对于中国的认知正在叠加。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了舌尖上的中国、风景如画的中国,但对于“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人们还缺乏认知。众所周知,学术著作是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学术成果的载体,因此,“学术中的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中国当代学术著作的出版中。具备独创性的学术价值是学术著作的底线......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