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论坛:多管齐下讲好“中国故事”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孕育出的灿烂文化早已成为奉献给世界的宝贵财富,如《易经》所蕴含的和谐之道、儒学所闪烁的人本光芒、道家所充盈的无为智慧、法家的治国方略以及佛学的慈悲本质等等诸多文化体系汇聚起来的中华文明,对于塑造和实现中国梦乃至促进世界和平,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向世界精准地表述中华文明的精髄......
-
〓 红楼风月谈之荣国府月例
刘旦宅绘《金钏投井》 题目中的月例,在《红楼梦》中也称月钱,今之表述是:月薪、月工资。而要说明这个问题,绕不开金钏儿。 且说金钏儿死后不久,突然有几位家人来给凤姐送礼,凤姐初始没有在意,次数多了,便生了疑心。问平儿这是怎么回事?平儿听了冷笑道,这些家人的女儿必定是王夫人房里的丫环,如今金钏儿死了,她们必定盘......
-
〓 红楼风月谈:林黛玉的读书单
宝玉和黛玉 顾炳鑫/作 (中国嘉德供图) 曹雪芹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形容林黛玉有“咏絮才”,恰恰与薛宝钗的“停机德”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在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之始,给林黛玉的定位便是才女。林黛玉初到贾府,贾母就曾问及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刘姥姥进大观园,来到黛玉的居所,发现“窗下案......
-
〓 杜士玮:学生需要怎样的语文课教材
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固然重要,但它还是和语文没法比,“去其史”,大不了做一个断代史,“灭其文”才是“断其根”、去其本。 法国最著名的作品,都德的《最后一课》,就是哀悼“灭其文”的。那是外族侵占。 我们也曾被蒙古人、满族人占领,不过从未受到“灭其文”的威胁,相反我们将入侵者同化,体现......
-
〓 市井生趣话毛猴
“北京毛猴李”制作的各式毛猴 你是否听说过毛猴?此毛猴并非活蹦乱跳的真猴,而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俗称“猴戏”“知了猴”“药材猴儿”。 说起毛猴的来历,有“儿戏说”“道光说”“同治说”种种,尤以“同治说”流传最广。相传清朝同治年间,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路东有一个中药铺,字号南庆仁堂,店里有两个整日捣药的......
-
〓 肖凤:与启功先生的一面
大名鼎鼎的启功教授,是在美术界被戴上“右派分子”帽子的。1957年前后,他很少在系里出现,也没有安排他给我们这一届上课。 我真羡慕我的一位小师弟,他是“文革”结束后进入师大中文系的,亲耳聆听过启功教授的书法课。师弟本来就喜欢练字,他告诉我,启功先生的课给了他许多启发。现在他已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了。 ......
-
〓 谢冕:窗子如花开向春天
那时,所有的窗子都是封闭的。封闭的窗子,使人们看不到外边的风景,看不到星星,看不到月亮,当然也看不到阳光。房屋、树木、人,还有思想和艺术,所有的一切都被这无边的暗黑笼罩着、吞噬着,留给我们的只是无边的暗黑。我们被这无边的暗黑所囚,我们与世隔绝。于是开始无望地等待,而等待也是无边的,也是暗黑的。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如果有人......
-
〓 听从内心良知人生就有意义——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在宝贵的中学时光里,有许多珍贵的经历,有欢笑,有泪水,有拼搏,有成功,有同学的砥砺,有师生的挚爱,有充满魅力的课堂,有多姿多彩的生活。不管是何种经历,都已经化作记忆,珍藏在内心深处;不管是何种记忆,都已经化为继续前进的动力,成为人生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亲爱的同学们:人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一个人的生命既可......
-
〓 任国征:不要轻易向“旧俗告别”!
《光明日报》“文化遗产”版1月4日刊登了向云驹的《央视春晚是新民俗吗?》,文中认为“说央视春晚已经成为一种老民俗中的新民俗并不是毫无道理的”。《解放日报》“朝花”版1月10日刊登江曾培的《向该消失的旧俗告别》(下简称“江文”),文章认为“民俗也有变异性,也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所谓‘风俗当随时代’”。 ......
-
〓 人才史话:鉴才“五看”
资料图片 战国时期的魏文侯,礼拜子夏、段干木、田子方为师,任用李克、吴起、翟璜、魏成、乐羊等一批贤能之士,使魏国一跃成为中原最强诸侯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给我们讲了一段魏文侯选相问李克的故事。 魏文侯对李克说:“先生曾教导我‘家贫思贤妻,国乱思良相’。如今这宰相人选,在成子和翟璜之间,您看应如何选择?”李克......
-
〓 邓海建:别再对高考状元“碎碎念”了
随着各省高考成绩的出炉,各地状元们最终选择到哪些高校就读成为热议的话题。近几年,关于高考状元最终能否成才的讨论不断,而调查报告显示,最近二三十年的高考状元,已有近7成难觅“踪迹”。 每年高考一过,状元就来了,对精英的有意识追求使社会对高考头名的关注持续高温。想想也没错,幼儿园表现好有小红花奖励,高考夺冠给......
-
〓 黄河与长城的和谐统一之我见
中国黄河与长城的和谐统一是不寻常的。古语说的好:“治黄河者,治天下。”众所周知,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长城是我们的“脊梁”,是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我们应该说,中国的黄河与长城古朴典雅的历史文化遗存表明,它不仅是孕育于中华大地的祖根文化,也是造就了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和美德。由此看来黄河源头青海省的......
-
〓 警惕字母词侵蚀汉语
近年来,英语缩略词(字母词)呈迅速扩张之势。以《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为例,第四版收录字母词39个,第六版猛增到239个。特别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的不该使用英语的地方,字母词也屡见不鲜。我们中国人生产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产品,流行“洋名”或汉英混合的名称。高耸在大都市的一些公共建筑、楼盘,经常见到英文......
-
〓 家风家教大家谈:“积学成宝酌理增才”
我很难具体说我家有多少条家训,因为父母和祖父母教我的东西有很多,都对我产生过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印象最深的,那就是父亲写在室内过门上方的两句话:“积学成宝,酌理增才。”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我讲过“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的故事,讲解家庭和睦、耕读传家的道理,也就是从那时起,读书学习便成为我......
-
〓 光明时评:长鸣120年的甲午警钟
今天我们反思甲午之战,并非煽动仇恨,鼓荡复仇情绪,而是铭记我们这个民族用血泪代价换来的深刻教训,涵养和平理念,孕育理性精神,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无论于民、于国、于内政、于外交,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居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894年7月25日,日本挑起丰岛海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著名历史学家茅家琦......
-
〓 郭启宏:再读与颖悟
春和景明之日,宜出游,看花临水,更宜读书,茹古涵今。不须拉开做学问的架势,只随手翻阅。我于无意间翻到谢肇淛的《五杂俎》,至卷之六,谢氏写道,“子瞻再读《汉书》,张方平闻而讶之,则张之颖悟过苏可知。”呵,只因“再读”,辄讶之,这里的“颖悟”指的是记忆力,所谓“绝世之资”。张方平,《宋史》有传,神宗时累官参知政事,是苏轼的......
-
〓 适度:人生的基本遵循
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状态都有两个极端,或为阴阳,或为高低,或为大小,或为利弊,等等。对于一个具体事物而言,通常处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个点上,保持着稳定的“度”。“度”维系着事物自身的平衡和良性运行。自古洎今,人在与自然界、社会打交道和自觉修身的过程中真切地认识到“度”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逐步树立了“适度”意识,学会在......
-
〓 虞翻之贬对士人的影响
【作者简介】罗昌繁,男,武汉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2011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三国两晋贬谪文化与文学》。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学界对这位汉末东吴名臣的《易》学贡献多有述及,却罕有对其贬谪文化史贡献之探讨。据《三国志·吴书·虞翻传》,由于直言获罪,虞翻被贬岭南十八年,在这瘴疠之乡,他幽愤愁郁,云:“自恨疏节......
-
〓 光明论坛:高校经费投入体制须细化至学科
已经走过了近20年历史的“211”“985”工程,近日成为热议的话题,尽管教育部否认取消“211”“985”工程建设的说法,却难以消除对这种高校财政经费投入计划体制的质疑,也不意味着这种体制不需要改变。 如今,“211”和“985”工程在激发高校办学积极性上的边际效应已经发挥到尽头。“211”“985”工......
-
〓 快人快语:低俗语言非治不可
在当前的各种怪现象中,低俗泛滥不容忽视。用上“泛滥”一词,足见问题之普遍。在这股低俗风气中,有一种低俗,不少人不仅不避讳,反而津津乐道,这就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低俗语言。语言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既是社会风气的反映,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风气。互联网兴起后,各种怪诞、恶搞、另类、粗鄙的语言被贴上来自生活的标签广为流传。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