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干部谈读书:书中自有“从政经”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古代文人的价值追求。今天的领导干部读书,更多的是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才干,让从政之路更加顺畅。爱读书,从政才有底气。当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没有统一的模式可用,不少领导干部都面临“本领恐慌”问题。读书学习就是克服“本领恐慌”的有效途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
-
〓 陈佳冉:珍重那些“无用”的阅读
“无用”的阅读看似无用,但它就像一种文化的渗透,缓慢、恒久、绵密;它萌芽于一颗对世界好奇的心,帮助人们收获的是一种别开生面的人生境界。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问自己一句:为什么读书? 每个人都能给出若干个理由: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指引人生的灯塔,书籍是抚慰心灵的鸡汤……书籍的功用如此......
-
〓 金顺珍:对中国文学的熟悉与陌生
中国文学在韩国人眼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感觉:一种是很熟悉,另一种是有点陌生。具体而言,中国古典文学让我们感到很熟悉、很亲密,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让很多韩国人还是感到有点陌生。一与以前使用过汉字的其他国家一样,很多韩国人一听到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就觉得很熟悉,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有时,虽然自己没有读过,但还......
-
〓 周笃文:宋诗中的“中国梦”
700多年以前,在南宋德祐二年(1276)正月的杭州,在元兵压境、危亡在即的时候,爱国诗人郑思肖写了《德祐二年岁旦二首》,其一曰:力不胜于胆,逢人双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这是诗中最早提到“中国梦”的记录。诗写得很悲怆。大意是说,在这无力挽救亡国命运的时候,只有垂泪......
-
〓 学术出版如何由“大”到“强”
商务印书馆推出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翻译海外学术精品是商务印书馆的传统,上世纪初商务便曾推出由严复翻译的《原富》、《天演论》等海外学术名著。这一出版传统延续至今。 就规模而言,我国已经是学术出版大国,但还没有成为学术出版强国。我国的学术出版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内容和规范两个方面。 ......
-
〓 关注传统文化村落:景观“整修”不能切断文化脉络
漫画 徐鹏飞发展旅游当然是村落保护的路径之一,村落的基础环境和设施也有改善之必要,但如此靡费资财地造假景,实则切断了村落本来的文化脉络,损害了村落动人的质朴之美,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近几年来,传统村落不断获得各种资金的支持,既有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专项基金,也有社会资本的投入和捐助。这些资金对村落保护来说是一大笔钱,但钱......
-
〓 年俗文化的“根脉”与“新芽”
节日文化如一条蜿蜒河流,自远古时代奔流而来,滋养着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作为一种民间传承文化,节日文化的主体部分形成于过去,但其根脉一直延伸至今,并且将伴随大众的生活实践萌发新芽,不断发展、传承下去。 百节年为首。在我们的众多岁时民俗中,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
-
〓 恒慕义与《古史辨》
“古史辨运动”导源于1920年胡适与顾颉刚关于整理历代辨伪著作的往返通信,最初公开发表的文字是1923年顾颉刚与钱玄同在《努力周报》增刊《读书杂志》上的一系列有关古史的讨论。此后刘掞藜、胡堇人、丁文江、柳诒徵、魏建功、容庚等纷纷加入了讨论,有关文本后于1926年由顾颉刚编辑为《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出版后立刻在学......
-
〓 人才史话:才华是如何毁掉许攸的
资料图片三国人才辈出,奇才怪才也不少。可惜的是,他们的人生结局大多不妙,以至于“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何以如此呢?原因很多,但有一条是公认的,那就是恃才傲物,目空一切。仅以曹营为例,如果说杨修死于聪明过头,孔融死于傲慢偏激,祢衡死于口舌之快,那么许攸则死于狂妄无礼。在三国众多谋士中,南阳人许攸极富才华和战略......
-
〓 毛泽东诗词中的冬
北国风光 李可染/绘雪落茫茫,大地焕然一新。每临此景,古人诗词中多有写雪之作,且锦篇迭出,汗牛充栋。而作为一代伟人、诗人的毛泽东,在其诗词中也不乏咏雪的佳构。临窗奉读主席诗词,跳入眼帘的一首,偏巧就是首冬天写雪景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词曰: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
-
〓 肖复兴:又到小寒时节
我国节气的名字,有些起得有点儿怪。小暑和大暑的“大”与“小”字,同字面的意思相同,是大暑要比小暑的天气热。但是,小寒和大寒的“大”和“小”字,在节气的意义里,却意思正相反,小寒要比大寒冷得多。不知道当初是怎么起的,应该将小寒和大寒颠倒过个儿来才是。小寒时节,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如果拿唱歌作比,一年二十四节气,比我们古代音......
-
〓 刘邦赵高联络始末考论
秦王朝末年,在天下反秦的洪流中发生了一幕楚将刘邦与秦相赵高联络的戏剧性场面,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对此事,《史记·秦始皇本纪》及《高祖本纪》均有记载,看来属实。此事发生的具体时间,《秦始皇本纪》定之为二世三年八月,《高祖本纪》虽未注明年月,但与这个时间不会有出入。因为两本纪都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时间标志,即刘赵联络发生于章邯降......
-
〓 墨韵成殇,岁月留香
...
-
〓 艺边杂谈·《南宋》:镌刻影像的善本
图为纪录片《南宋》海报。对于古代历史的认识,今人多基于文献记载和文物遗存。因为有“百家争鸣”,我们敬畏先秦诸子;因为有辽远疆域,我们膜拜汉唐雄风。有一个时代,她有灿烂的文化,伟大的发明,先进的科技,富庶的经济,正义的精神……后世却概之以“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小朝廷”,这便是南宋。对于南宋的认识框架建立于近代。近代......
-
〓 李白五绝所表现的朦胧美
常言道:墙里开花墙外红。为什么墙里的人感觉不到花之红艳而墙外的人却感觉到了呢?其原因大概有两条:第一条,是因为墙里的人太熟悉这花了,连同这花的缺点都很了解,所以就削弱了对花的红艳的感觉;第二条,是因为见惯了产生审美疲劳,于是就感觉不出其美好的红艳来。又有人说:月下看美人更要美几分。为什么会这样呢?月下看人是朦胧的,朦胧......
-
〓 艺林史话:古代高润笔那些事儿
韩愈相 刘凌沧/作 中国嘉德提供齐白石润笔收据 中国嘉德提供 为人题诗、作文、写字或者绘画,因为人情往来,多少总有些酬劳。这份酬劳,古人称之为润笔。润笔一词,出于《隋书·郑译传》。隋文帝赐宴郑译于醴泉宫,“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高颎戏谓译曰:‘笔干。’译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后世便......
-
〓 做有担当的大学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你们不愧是时代骄子,既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就在昨天,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北师大,和全校师生一起欢度节日。当时,很多新同学都亲历了校园激动人心的沸腾场面,你们不断地欢呼,不断地刷屏,脸上洋溢着自豪,充分展示了同学们良好的精神风貌,给习总书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为你们出色的表现深感骄傲和自豪。 同学......
-
〓 曹操是是非非的那些事
世人一提曹操,总是先想到舞台上那个脸被涂成白色的奸臣。这也难怪,舞台上的白脸代表生旦净末丑的净角色,通常是奸臣的脸谱,而丑恰恰是忠厚的象征。虽然,历史上有不少人对曹操是持肯定的评价,包括陈寿在《三国志》中认为曹操“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就连有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也认为曹孟德“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
-
〓 人民论坛:非凡皆自“愚处”起
有位画家用4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
-
〓 艺坛走笔:故宫里的四僧
“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真是难得的一份视觉盛宴。穿梭其间,我甚至觉得武英殿都变得宽阔起来。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故宫博物院的书画展览,以宫廷收藏为主。虽然故宫汇集历朝历代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但宫廷收藏有帝王家明确的审美取向,也就是必须与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协调统一。它们与陈列它们的、具备严格等级制度的辉煌建筑,互为表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