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论坛:非凡皆自“愚处”起
有位画家用4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
-
〓 习得——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民本篇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典出:《尚书·五子之歌》原文: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释义:祖先早就传下训诫,人民是用来亲近的,不能轻视与低看;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大禹之孙太康,因为没有德行,长期在外田猎不归,招致百姓反感,被后羿侵占了国都。他的母亲和五个......
-
〓 艺坛走笔:故宫里的四僧
“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真是难得的一份视觉盛宴。穿梭其间,我甚至觉得武英殿都变得宽阔起来。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故宫博物院的书画展览,以宫廷收藏为主。虽然故宫汇集历朝历代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但宫廷收藏有帝王家明确的审美取向,也就是必须与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协调统一。它们与陈列它们的、具备严格等级制度的辉煌建筑,互为表里......
-
〓 诗词赏鉴·丝绸之路: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赏析
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诗人中年患白内障,求医于一位擅长眼科的印度医僧,故作此五言律诗以赠。“婆罗门僧”指古印度婆罗门种姓的僧人。在古印度4种姓中,“婆罗门”为最高种姓,是通晓一切知识的核心人群,即祭司与学者的阶级。首联交代病因。公元805年,诗人......
-
〓 见仁见智:我们需要有“城市的文化街灯”
北京首家民营24小时书店“24小时博书屋”近日动工,其前身为精典博维书屋,位于德胜门出版创意产业园区,今年1月5日开幕,作家莫言、阎连科等为其揭牌,莫言更是特地为精典博维书屋题写了“书屋”二字,镶嵌在书店门口的灯箱内,古朴庄重。随着北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读者对文化方面需求的不断加大,精典博维书屋计划延长营业时......
-
〓 一线视角:守望文明是所有人的事
社会力量动员越充分,文化守望者就越多,也就越能提升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水位日前,山西省政府公布了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通过出资修缮、认领认养等方式,参与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引发舆论高度关注。有些人担心此举会影响文物安全,甚至会让部分文物古迹从此变成......
-
〓 善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并非不可调和
处理好保护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文化遗产,尤其是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在文化遗产中,建筑遗产以其体量大、数量多,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从梁林故居的“保护性拆迁”,到近年来各地历史街区内仿古建筑的兴起,众多文化遗产被现代化浪潮湮没。城市建设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为追逐政绩、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在大拆大建......
-
〓 王以培:古代经典中的“送别”
少时读古诗,常被其中送别的情景打动,口中心里常默念李白的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更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日后逐步发现,离别之伤痛,还有另一种,不闻“萧萧班马鸣”,也不见“桃花潭水”,只有平常几句话,一份嘱托,回想起来,更觉悲凉而惊心动魄。《史记·孔子世......
-
〓 文化评析:小剧种如何在大数据中生存
你最近一次看地方戏是什么时候?你还记得自己的家乡戏有什么名段么?作为地方剧种“吉剧”的研究者,笔者认为答案不会让人乐观。 吉剧,顾名思义是吉林省的地方戏曲。相比京评大戏,从历史沿革和地域影响看,吉剧都是“小剧种”。20世纪60年代初全国新生剧种64个,时至今日,硕果仅存的只有15个,吉剧是其中之一。 ......
-
〓 光明论坛·温故: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2016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亚信第五次外长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弱肉强食有违时代潮流,穷兵黩武缔造不了和平,互谅互让才能带来稳定,坚守道义才能赢得持久安全。”“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出自《史记·商君列传》,赵良劝说商鞅积德行善、明哲保身:“《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
〓 公民网络用语亟须强化规范意识
语言系统既有约定俗成的历史形成,也有推陈出新的发展演变。网络语言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具有强大的语言生命能力,这是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代的语言变化所无法比拟的。网络语言一方面给我们的语言带来生命力,另一方面也对我国规范语言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诸多失范主要表现在: 网络语言语音失范。因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
-
〓 人才史话:曹营何以英才辈出
资料图片 在《三国志》中,陈寿对荀彧的评价很高,说他“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荀彧加入曹营后,首先提出了“奉天子而从民望”的正确主张,为曹操在政治上站稳了脚跟。建安元年七月,汉献帝自河东返回洛阳。曹操拟议建都于许以迎天子,反对派认为,山东尚未平定,韩暹、杨奉刚把天子迎回洛阳,北面联合张杨,恐难控制。荀彧力排众议,......
-
〓 人民论坛:在独处中遇见不同的自己
大学时的老师来北京出差,邀请三两门生去喝茶。老师亲自沏茶、斟茶,并传授洗杯、闻杯、品茶的技巧。临走时老师特别叮嘱,只有学会停顿,才能发现不同的自己,工作再忙再累,也要给自己留出一点品茶静思的时间。有人说茶是心灵的香水,茶道确乎可以对人的心灵产生微妙影响。可惜的是,很少有人可以静心凝神去泡上一壶茶慢慢品味。我们每天步履匆......
-
〓 张传忠:习书三味
(书法) 张传忠 余幼受家父启蒙染翰,从“永字八法”练起,横竖点撇捺,星点不敢差,日久天长,单纯的好奇就演化为持久的兴趣。回顾数十年,无论环境如何变迁,练字这一嗜好始终不离不弃地伴我前行。加以职业缘故出差较多,使我得以遍临各地名家碑帖,更有胡抗美、封俊虎、叶培贵、张仲愈等书界诸友点拨切磋,临古习今,经年不辍,书技......
-
〓 真实还原铁面包公——评历史人文纪录片《千年包公》
一部成功的历史人文纪录片,不仅要有历史的真实,还要有现实的观照。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近期播出的3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从历史中汲取思想精华,采取“纪实+影视再现”的手法呈现真实的历史以及当代人眼中的包公形象。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也是纪录片《千年包公》的核心理念。如何展现一个真实的包公?导演组查阅了《宋史·包拯传》、《......
-
〓 书法:写意抒情方称美
图为唐代摹本《兰亭序》(局部)图为本文作者书法图为《书非书现代书法展》上的作品,“现代”书法不以因袭为能事,致力于艺术表现的观念和实践。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自源文字(指由记录本民族语言而创制的文字系统)。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是汉字的萌芽阶段,甲骨文将“图符”改造整合而成最早的文字系统,随后商周金文、战国文字......
-
〓 假如蒙娜丽莎是中国人
去英国大英博物馆参观,在中国馆里见到了许多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于是,众多国人感到了切肤之痛,认为有朝一日应收归国有才可一洗耻辱并弘扬国光。的确,这些文物有一半是在国弱民衰的年代被列强掠夺过去的,令国人有丧明之痛。近年来,随着国力的强盛,文物单位及一些民间机构,开始有选择地斥巨资回收这些文物,比如圆明园的生肖头像......
-
〓 文化专论:文化泛漫化及其民生取向
文化泛漫化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随意浏览电视节目,就能看到追风、扎堆的种种“文化”:有“星光大道”的选秀文化,有“非诚勿扰”的相亲文化,有“开心辞典”的益智文化,有“一槌定音”的理财文化;还有抖落家藏的鉴宝文化、结伴驴友的酷游文化、解析病理的养生文化、“鸡汤”经典的“开讲”文化……面对这种种“文化”,不少文化人......
-
〓 金台随感:为了青年的中国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开门见山地说,我想赞美一下青年。然而每当我想开口时,却又总觉得词穷——当然,毕竟祖先们已将一个“青”字慷慨赠予了蓬勃正当年的年轻人们。“青”,俯瞰青草茵茵,仰视青天万里,遇“水”则至“清”,动“心”则至“情”。千般释义万般变化总是有着美好的意蕴,即便汉字之多浩如烟海,也难有出其右者。先人珠玉在前,我......
-
〓 名家看景:沧海月
从码头河上的前进桥折向东南,穿过朝阳园艺场果林间的便道,就看到了右前方的李白塑像。正是油桃和大白杏成熟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带着清甜气息的果香,不由人不心生旁骛想入非非。到太白涧来,这是最好的季节。太白涧是连云港花果山附近的一处名胜风景,景区内不仅沟壑纵横,曲径通幽,自然风景美不胜收,而且还因大诗人李白在这里的遗迹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