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时评:新教材如何回答“吕叔湘之问”
期待翻开新课本的孩子们,能够在教学改革的新风中爱上中国文化、培养伴随一生的读书乐趣临近开学,有关新教材的讨论格外引人注目。从9月1日起,全国数百万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将开始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现行的“人教版” “粤教版” “苏教版”等版本教材将逐步被取代,德育、历史和语文3个科目最终将实行统编......
-
〓 文化评析:销售旧书得问问“出处”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在公共图书馆借阅系统中显示“逾期未还”的图书,正在某旧书交易网站上被公开销售。此事引发了公众对这些图书馆管理能力的质疑。同时,旧书交易网站是否有义务对旧书的来源进行审查,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对古旧书来说,是否“流传有序”是决定其价值的重要指标。历经多位藏家之手“流传有序”的古旧书,来源大多可靠。若......
-
〓 见仁见智:国学,不能成为一种“生意”
在当今国学热潮下,许许多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国学班里,背诵“人之初、性本善”,背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穿汉服、学经典…… 对此“国学热”文化现象该如何看待?近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我们原来把国学一脚踩到底,后来又把国学捧上天,其实这都是不对的。中国现在有一种最可怕现象,就是一种热潮......
-
〓 羊年漫谈羊诗词
人类在漫长的狩猎、游牧和农耕时期,对羊有了深刻的了解,并结下了感情。身体洁白、性情温驯的羊成为人们生活和平、安居乐业的喜爱之物。唐代曹唐《小游仙》诗曰:“共爱初平住九霞,焚香不出闭金华。白羊成队难收拾,吃尽溪头巨胜花”。初平,即黄初平,晋代道士,相传他少时放羊,遇一仙人引人金华山石室中,后得道成仙。此诗先写仙境,后落笔......
-
〓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写在第三十一个教师节
教师节前后,老师的故事频见报端。耐人寻味的是,不少媒体选择了同一个关键词——坚守。安徽蒙城“弯腰老师”朱景科坚守讲台27年、河北邯郸好老师段春芳坚守基层17年、云南昭通无臂教师江声发坚守山村12年……在那广袤的乡土,在无数学子渴盼知识的地方,他们从成为老师的那一刻起,就不曾离开过。他们坚守的理由也质朴得几近相似:“如果......
-
〓 褒衣博带
特指宽衣大带。此类衣服多用于文吏儒生。《淮南子·氾论训》:“古者有鏊而绻领而王天下者矣,……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汉书·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唐颜师古注:“褒,大裾也。言着褒大之衣,广博之带也。”亦作“博带褒衣”,《新唐书·刘子玄传》:“博带褒衣,革履高冠。......
-
〓 中国古琴史话(十):清
到了清代康乾盛世,古琴音乐的中心,逐步转向了同为江南古城之淮扬地区。各地的文人墨客也相继云集广陵,琴坛名家荟萃,人才辈出。一个新的琴派——“广陵派”亦终于形成,成为清代中期以后影响最为广泛的琴派之一,其琴乐的传承一直延续至今。广陵派以清初扬州琴家徐常遇为开山鼻祖,他编有《澄鉴堂琴谱》。其后,扬州著名的琴家徐祺、徐俊父子......
-
〓 大学与中庸
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的两部重要经典,但细细品味,两者立论的层次是不同的。大学是“诚之者”的君子之学,中庸是“诚者”的圣人之道。民国时大儒段正元说:“大学只言诚意,中庸乃云诚身,二者皆黄中之实学,一自始位言,一自终位说”。君子之学是“始条理者”的金声,圣人之道是“终条理者”的玉振。大学是“二本”,中庸是“一本”。 大学......
-
〓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给历史学科带来的思考
8月23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从1938年,胡适只身一人前往苏黎世参加第8届大会,到2015年,第22届会议在中国举办,中国学者1709人参会,其间变化可谓天翻地覆。当然,除了会议本身,它所带来的思考和影响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会议之外,我们又该看到什么呢?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中......
-
〓 习得——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天下篇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习近平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的致辞(2013年3月22日)典出:《左传·隐公六年》原文: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释义:与邻者亲近,与邻邦友好,是我们的国宝(也是我们坚持的原则)。中国先秦思想家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自古以来友善......
-
〓 丝绸之路的光明礼赞——常建《塞下曲》赏析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这首被沈德潜赞为“句亦吐光”的边塞诗是常建的极享盛名的杰作。常建,长安人,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其诗风高健奇警。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将其置于卷首,谓其诗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常建的这首《塞下曲》其实是首咏史诗。写的......
-
〓 智海观澜:人生三境
曾经听过这样的说法: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细细想来,此言的确概括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 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们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性命。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每个人的性命只有一次。无论生活得精彩、轰轰烈烈,还是落魄、黯然无光,......
-
〓 禅的生命,禅的正受——读耕云先生《安祥集》
耕云先生所揭橥的“安祥禅”,乃是当今社会环境下顺世适时、契理契机,适应相当部分在家居士根机的禅。佛教八万四千法门,究竟方便,而化导无量众生者一也。唯其法门之施而能顺世适时,契理契机,最为难得。正由于此,“安祥禅”一经面世即在两岸居士中,乃至海外居士中,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回响。为什么会有如此广泛而强烈的回响呢?首先是时代......
-
〓 古人爱古琴而今人多不弹
《周礼.春官》中把乐器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称“八音”,而丝音包括古琴、古瑟;所谓“琴瑟之属、丝竹之音”即是指此。丝指的是用蚕丝制成弦,再制作成乐器。在商周以前,丝弦乐器只有琴和瑟两种,秦汉以后才有筝、箜篌、阮咸、秦琴、三弦、琵琶、胡琴等。太古、伏羲释其姝女娲为男女之嫁娶,断木为琴,桑为瑟,乃有三十六......
-
〓 文化评析:G20推开文化中国一扇窗
西子湖畔的演出,与其说是中国文化秀,不如说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合作。如果说经济上的“中国方案”是在促进经济复苏、合作共赢,那么文化上的“中国展现”则是在交流文明、沟通心灵。G20杭州峰会已圆满闭幕,而中国文化的新一轮全球性传播也许才刚刚开始。比如那台饱含浓郁中国味的演出《最忆是杭州》,就令人印象深刻、久......
-
〓 文艺新视界:微阅读可以是深阅读吗
●对今天的文学来说,理想读者没有消失殆尽,但90年代培养起来的非理想读者,也越来越少了。读者去哪儿了?一个最容易想到的答案是,被微阅读包围,并深陷其中。微阅读的增长,不只是传播工具进步带来的经济层面的问题,还是文化和文学的问题,甚至是社会学的问题●阅读的手段虽然变了,但阅读的目的并没有因此发生质的改变,阅读与我们的生命......
-
〓 历史的拐点文明的流变——《四库全书》悲喜录
传统典籍的集成 谈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典籍,人们一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四库全书》。1772年,乾隆皇帝颁布敕令编纂《四库全书》。为此,皇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各类典籍。朝堂360多位官员学者进入编委会组织编纂,全国遴选3800多位文人学士从事抄写。因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因收录典籍3500多种,7.......
-
〓 光明论坛·温故: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2014年9月9日,时值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国教师教育重镇北京师范大学,同广大师生共度节日。在同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他援引荀子“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的说法,高度肯定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一句,语出《荀子·大略》。荀子指出,是否尊重教师,......
-
〓 京城图记:京城“白塔”散记(上)
董化斌画 北京城历史上建了不少白塔。例如:大觉寺的性音和尚塔、潭柘寺的舍利塔、玉泉山的妙高塔、黄寺塔院清净化城的白塔、坐落在西三环中国画研究院内的白塔庵白塔……北京的“白塔”,是一种覆钵状的佛塔,因塔的颜色通体洁白,而被人们形象地尊称为“白塔”。在京城众多白塔中,最为著名的有两座:一座在北海公园琼华岛山顶,人们称......
-
〓 漫谈中式画框
清代紫檀雕边画框。绚丽、豪华与繁缛的富贵气取代了明代简明、清雅与古朴的书卷气。战国彩绘透雕座屏。以木为框,绘以图案。专家认为是屏风之始,也是中式画框的始祖。 画框与画的关系就像是鱼与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从实用的角度看,书画若不装上画框,不久之后画作就会受到侵蚀或损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观摩、欣赏或保存......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