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灵兔呈祥——兔画·画兔
寅虎摆尾辞旧岁,灵兔呈祥送春归。配属于十二地支中对应春天的卯位,兔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春之使者”。春天不仅迎来万物的苏醒,更孕育着新生,令人憧憬。而癸卯兔年的来临,似乎又格外引人欢喜。今天,无论从我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的命名,还是从儿童口中经久传唱的歌谣,抑或是一粒小小的大白兔奶糖,无不显示中国人对兔的青睐。这种好......
-
〓 寻访鲁迅在北京的遗迹
110年前的1912年,鲁迅来到北京,直到1926年离开,鲁迅前后在北京生活了14年,除故乡绍兴之外,北京是他生活时间最长的城市。在北京,周树人“进阶”为鲁迅,成为永远言说不尽的文化偶像。仅凭“培育”了鲁迅这一点而言,北京就无比重要。而鲁迅对于北京也格外钟情。1934年12月18日,在致杨霁云的信中,鲁迅写道:“中......
-
〓 有呼有应:以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303个,总流通72375万人次;文化馆3503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在文化立法方面,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
-
〓 热点观察:节日文化火起来 百姓精神富起来
刚刚过去的春节、元宵节,各地迎来了久违的热闹景象。线下,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在各地竞相开展,老百姓跟着唱起来、跳起来、舞起来,一片欢乐祥和;线上,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上,节庆现场的热闹、喜乐穿过手机,溢出屏幕,“家乡年俗大赏”等词条下,广大网友纷纷晒图、秀幸福。 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有着深......
-
〓 守望家园: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在保护好文物、弘扬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价值,探索传统文化创新转化的途径,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力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创新转化让更多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
-
〓 从“破圈”到“跨界融合”——新编昆剧《曹雪芹》观后
近日,由北方昆曲剧院创演的新编昆剧《曹雪芹》上演,该剧展现了别具一格、不同寻常的艺术样态,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叙说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曹雪芹,自然离不开博大精深、百科全书式的《红楼梦》。二者如何联结?写什么?怎样写?考验每位编者的才情。该剧以《隐西山》《忆红楼》《绘纸鸢》《逝香山》四幕构篇,由中年曹雪芹饱经世......
-
〓 光明论坛·温故:夫孝,德之本也
“古人讲,‘夫孝,德之本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引用中国古语,深刻阐明了道德昌则政化明的道理,彰显了弘扬敬老孝亲美德对应对老......
-
〓 兔子是兽吗
提及“兽”,我们一般会想到威猛凶狠的老虎、狮子之类,但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却说“兔,兽也”,即将兔子视为“兽”中一员,这似乎与我们脑海中温顺可爱的兔子形象相去甚远,不禁使我们感到诧异:兔子是兽吗?是许慎错了,还是我们对“兽”的理解出了问题,抑或对“兔”与“兽”的认识古今不同? 为此,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何谓“兽”。关于“......
-
〓 光明论坛·温故: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22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题为《团结合作勇担责任 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为亚太合作指明方向。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中国古语“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提出建设“和平稳定”“共同富裕”“清洁美丽”“守望相助”的亚太的倡议,激荡起团结合作、共促......
-
〓 新闻随笔:春节广受关注,“中国风”带暖世界
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最喜庆的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从非洲埃及到南美洲巴西,从纽约帝国大厦到悉尼歌剧院……刚刚过去的中国农历新年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中国风”,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加入欢庆中国农历新年的行列,享受春节文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中国农历新年之所以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
〓 激活戏曲文化精神 萃取中华审美精华——央视《戏韵家国情》欣赏后记
近日,央视戏曲频道《空中剧院》精心策划了《戏韵家国情》系列节目,在上千场精彩演出中,萃取了中华戏曲中很有现实意义的“家国情怀”这一主题,通过“文化访谈+戏曲视频+现场演出”的节目形式,弘扬了传统戏曲艺术中蕴含的精神价值,展示了当下戏曲文化在新题材、新人物创造中焕发的新风采、新气象,令人印象深刻。 《戏韵家国情》以......
-
〓 汉字设计,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学人谈】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视觉符号,凝结着先人非凡而卓越的智慧。作为记录语言和传承文明的载体,它由最原始的图形符号、象形文字逐渐发展演变为真、草、隶、篆等字体,历经岁月锤炼,不断融合与变化,反映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变迁。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中国文化热”的持续升温,汉字设计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形成了多元的......
-
〓 文化节目《诗画中国》:品诗意画卷 颂大美中华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在央视热播,以“诗画合璧”的全新样态和新颖视角,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多元艺术形态,全景呈现“纳山河万景,涵上下千年”的中国诗画之美,传递传统文化在当代具有的蓬勃而隽永的生命力。节目从美学向度,准确抓住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根本所在——诗性。一件件美术作品、一首首诗歌、一曲曲动......
-
〓 光明艺点:数字技术给中国画带来了什么
当代中国画的创作与教学都面临着新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种种变化,创作者不仅仅依靠画笔,还可以通过电脑制作的融合,创作出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绘画世界。随着电脑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国画已经不仅仅只是画案上的“水墨功夫”。电脑的多重技术的介入,视频的全立体的教学方式,电脑模拟形式的教学和创作,“云空间”的巨大储量,对于历代经典高......
-
〓 兰花十里照春水
兰溪是一个盛产兰花的地方。有一条江叫兰江,有一座山叫兰阴山。因为多兰草,所以“山以兰名,溪以兰名,邑亦以兰名”,光听这些名字,都会觉得这儿的空气里整日飘着兰香。 兰阴山又称横山,就是郁达夫小说《出奔》里多次提到的那座山,文中有个情节写主人公钱时英邀请董婉珍上横山赏雪景,见到了一幅“最丰华也没有的江南的雪景”。兰阴......
-
〓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热烈欢迎大家进入北大国际关系学院! 感谢大家对国关的选择!希望大家尽快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尽快融入国关这个大家庭。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谈一谈我对各位新同学在学业上的期望,并用孔子的话“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加以概括。这句话的意思,简单讲就是广泛学习了解不同的思想文化,并且在此基础上以原则和规范约束自身的言与行。国关学院所......
-
〓 非遗:社会广泛参与、人人保护传承
前段时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工具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正式出版,并在近期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展出。该辞典编纂出版工作历时6年,500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参与撰写,31个省(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参与组织工作,词条规划和内涵阐释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非遗总体面......
-
〓 专家笔谈: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强国是其中应有之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必须走属于自己的文化发展之路,这就是说,不能跟在其他国家后边亦步亦趋,而是应该自信自强......
-
〓 守正创新,古籍出版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华古籍是中华文明不断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籍保护、整理研究、编辑出版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要成果。 其中既包括以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中华再造善本》《中华大典》《古本戏曲丛刊》等为代表的重大出版工程,也包......
-
〓 用诗意文化赋能“美好城市”
近年来,很多城市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提出了城市发展要注重幸福指数提升的理念,建设“美好城市”已然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但应该看到,人们感知城市的“幸福”“美好”并非一个空洞的概念,与“经济指数”也并不完全具有强正关联性,而是关涉着城市个体、家庭对于生活的切实感受,以及人们评价美好、幸福的态度。 确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