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形神凝个性笔意夺天工——汪家珍的《移居图》
汪家珍,生卒年不详,字璧人。又名葵,字叔向。安徽歙县人。工山水,与汪之瑞、孙无逸齐名。人物、花鸟、虫鱼尤能传神入妙。顺治七年(1650),汪家珍曾为方式玉作山水卷。以此推论,汪氏应生活于明末清初。据资料显示,汪家珍为明诸生,入清后不仕,布衣终身,与渐江、汪注等交往甚密,属新安画派画家。这一派画家有遗民强骨气节,崇尚倪云......
-
〓 汉魏之际封建说
多少年来,没有读书了,对中国社会分期问题没有进一步的研究,大体是仍保持以前的看法,即中国古代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是汉魏之际,东汉魏晋是过渡时期。下面分几点来说明我的意见。一、西周春秋是古代奴隶制社会的前期,也可以说是原始公社解体到发达的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时期。这时候的社会骨架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制,但已解体......
-
〓 汉语国际推广视域下的书法教育
汉语国际推广,“是传播中国语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树立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基础工程”。 “通过汉语教学推广中国文化与文明并进一步提高中国软实力”,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终极目标。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中国文化的最高象征,书法艺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和赞赏。特别是书法申遗的......
-
〓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辨伪成就试论
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上海200444【摘要】档案文献辨伪作为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档案文献编纂学中的重要环节。历史上不少杰出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阎若璩及其《尚书古文疏证》就是其中之一。阎若璩对《古文尚书》进行了系统的考辨,运用“由根柢而之枝节”之法,从文体、篇数、篇名等方面逐一考证,内容详尽......
-
〓 一种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玄学的名教自然论
每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人际等关系之中的,要受到社会职业、地位、法律、道德等等的制约。因此,人都是社会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又都是有其各自的性格、独立的精神世界和意志追求的,从这方面讲,人又都是个体的人。人的这种两重性,构成了现实生活中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矛盾关系。社会要求个人服从其整体关系的制约,而个人则要......
-
〓 牟宗三与康德哲学散论
一、“汤因比定律”十八世纪的普鲁士小城哥尼斯堡里,那位踽踽独行的智者,大概难以想到两百年后,会在远东一个弹丸蕞尔之地的小岛上,遭遇到他最深切的知己,康德的慧命,如此完整丰腴地再现于牟宗三身上,正是中西文化交流上的一个异数。汤因比谈论文化的交流和冲突时,曾经表述过如下的定律:“文化辐射中各种成份的穿透力通常与这一成份的文......
-
〓 明清之际“西学中源”
在中国古代数千年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基于“厚德载物”理念而产生的包容精神,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壮大,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显著特征,也是传统文化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这种包容精神,不仅体现在中国境内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吸收,而且还反映在中华传统文化对......
-
〓 书法艺术在中国画笔墨中的美学地位
“书画同源”,画中有书,这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对中国原始书画的某些共生现象和历史上一些代表性书画家的创作实践及工具材料等等因素,论证了书法艺术对绘画的潜在影响和应有的美学地位。并通过东西方不同的哲学家精神、审美情趣,论证了中画不同于西洋画的艺术特征及其表现的独特方式,对前些日子里某些在中国文化上持民族虚无主义和......
-
〓 《红楼梦》与古琴文化考论
【内容提要】《红楼梦》第86回出于黛玉之口的琴论,乃脱胎于明代琴家杨表正的《重修真传琴谱》。以此为基础比较发现,这既是续书者对于杨氏琴书的隐性评价,又折射出续书者在琴学认识方面的保守趣味,以至于黛玉讲述琴事时唯重心性教化的道学气、学究腔等。考释80回前后的琴事表现,联系高鹗的思想情趣和小说认知,从而探索原著与续书的深层......
-
〓 名臣对立国策论辩选评(四)
借道的对与错提示 :晋国要伐虢国须途经虞国,虞国大臣反对借道于晋,理由是“唇亡齿寒”;秦国要伐韩国须途经周地,周天子大臣史厌却主张借道,但想出奇策一举两得:既得到韩国土地,又让秦不敢借道。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僖公二年、五年(僖公二年)(1)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2)。公曰: “是......
-
〓 晚清纪事本末体史书初探
内容提要:晚清纪事本末体史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前辈学者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单篇研究上,本文拟对晚清纪事本末体史书繁荣的缘由,发展的趋势和编纂上具有的时代特点,做一初步的探索,期能引起学界对这一研究领域更多的关注。关键词:晚清;纪事本末体史书;缘由;趋势;特点晚清是历史典籍极大发展的时期,纪事本末体史书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繁......
-
〓 文人琴与艺人琴关系的历史演变——对古琴两大传统及其关系的历史考察
【摘要】文人琴与艺人琴之关系在其历史发展中可分为四个时期:(1)周代为分化形成期,巫师琴在其世俗化、民间化过程中逐渐分化为文人琴与艺人琴两种形态,代表人物分别为孔子和师旷。(2)汉唐为交替发展期,其中汉晋是文人琴发展期,隋唐是艺人琴发展期。(3)宋代为双峰对峙期,以欧阳修为代表的文人琴同以义海为代表的艺人琴同时屹立琴坛......
-
〓 《国语集解》订补(《鲁语》部分)
【内容摘要】徐元诰《国语集解》,网罗各家之说,于读《国语》者甚为便利,可称当前《国语》校注本之最佳者。然其中亦有可商榷、补充之处。今就可商榷、补充之处,成札记数条,以就教于方家。【关键词】徐元诰;《国语集解》;订补【作者简介】戎辉兵(1974—),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副教授,分别于2004年、2007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文......
-
〓 港澳唐代文学研究论着索引(1949—2000)
著作周诚真《李贺论》,香港:文艺书屋,1971年1月庄申《王维研究》,香港:万有图书公司,1971年苏文擢《韩文四论》,香港:自印本,1978年1月何文汇《陈子昂感遇诗笺》,香港:学津出版社,1978年9月王晋江《文镜秘府论探源》,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80年12月邓国光《韩愈文统探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
-
〓 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
八大山人(一六二四~一七0五年),明宁献王朱权的后裔,原名统,南昌人。明亡后出家为僧,法名传綮,字雪个。别号有驴汉、屋驴、驴屋驴、人屋、刃庵、个山、朱耷等。后其画作上又常署八大山人。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书画双绝的艺术大师。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怪伟豪雄、淋漓奇古、苍劲圆”的作品,使之成为中国画史上的一颗璀璨的巨星......
-
〓 李薛妃:《房山石经》校读札记
《房山石经》(以下简称《石经》)是北京房山石经山石刻佛经的简称,该文献对整理与研究传世佛典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在文献整理过程中,笔者发现碑文及目录有部分讹误,兹举几例,希望对该文献的利用有所帮助。 ⒈《佛说斋经》(3.497,《石经》第3册497页,简写为3.497,下同) 按:《石经》原拓作“《佛说......
-
〓 锦绣威仪千人千面——从兵马俑解读秦代的审美观念
震撼的美东方式的写实之美 上世纪70年代对兵马俑的发掘与展出,在中国文化界乃至世界的文化界都是一件大事,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改变了人们以往对短暂的秦帝国的认识,并以此类推,扩延至对先秦、秦及秦汉以后文化的认识。 到了兵马俑前,你才能感觉到一种震撼心灵的美,这种美是现实的,也是历史的,仿......
-
〓 从杜牧诗“雨”的意象看其仕宦心境
【内容摘要】晚唐诗人杜牧诗中有许多篇以“雨”为题或以雨为意象的诗句,考察杜牧诗歌的真伪和对杜牧诗歌“雨”的意象诗进行分类后,分析其独特性,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诗歌普遍反映了杜牧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即在不同环境、不同季节仕途所体现的不同心境,杜牧的仕宦背景及个人抱负决定了杜牧带“雨”意象的诗多反映其“事功”的仕宦心境。杜......
-
〓 对熊十力“新唯识论”的一种新理解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是在评判佛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并以儒家经典《易经》为宗,建构起来的理论体系。但是,由于这个体系涉及佛教尤其是唯识宗之义理,更关涉到整个儒学尤其是《易经》之义理。因此,“新唯识论”不仅内容晦涩、艰深,而且体系庞大、高远。最近,程志华由对牟宗三哲学的研究转向对乃师熊十力哲学的研究,并以新著《熊十......
-
〓 泰国骈文举隅
泰国郑王庙 资料图片泰国与中国早有交往,明清以降,华人移居泰国甚多。泰国第一所华文学校始建于1782年,不久停办,1851年重建。1905年曼谷福建会馆创办万源学校,1907年建坤德女校,1909年同盟会开办华益学校,1914年建明德学校。1914年至1939年间,先后成立的华校近三百所,1939年以后遭到摧残,抗战胜......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