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古代雕塑之三
三代二、玉雕商代文明不仅以青铜器闻名,也以众多的玉器著称。商代早期的玉雕发现不多,琢制也很粗糙。晚期玉器以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为代表,共出玉器755件,按其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装饰品、工具,生活用具和杂器六大类。商代玉匠开始使用和田玉,并且数量很多。此时出现仿青铜彝的碧玉簋、青玉簋等实用器皿。动物、人物玉器大大超......
-
〓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十一):宋、辽、金士人画
一、宋代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运用多采的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元明清绘画中的风格样式及理论大多可在宋代绘画中找到根据,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与高度繁荣。在两宋,有着过去时代少有的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三......
-
〓 晚清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满蒙联姻”地位研究
摘要:清代中前期,满蒙联姻在构建满蒙关系、促进民族融合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当进入近代民族国家构筑之时代,国家构建成为时代呼声之时,清朝统治者发现,过于执拗“满蒙联姻”与构建一个统一的民族共同体相颉颃。为了维护其统治的合法性,清朝统治者开始放弃满蒙联姻,取消原有人为的地域分离和血缘区隔,努力创造一个“各族群体平等”的......
-
〓 梦断甲午年——试论中日海军力量在19世纪后半期的消长及其原因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以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为切入口,通过这一战中中日海军力量的对比引出对于19世纪后半期中日海军力量消长着这一问题。第二部分中着重介绍这一消长过程,而第三部分作为全文的重点从体制、经费、重视程度、战略理念、教育、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最后一部分得出结论:......
-
〓 项羽死于秦汉时东城县乌江亭考辨——与冯其庸计正山两先生商榷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这一问题,历史早已是定论——项羽自刎于安徽和县东北乌江浦,即秦汉时九江郡东城县乌江亭。但现在有的同志却提出疑问,言“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华里)。”(见1985年2月13日《光明日报》史学版《项羽究竟死于何地?》)二十年后,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在《中华文史论丛》......
-
〓 郭双林:张学良“告别信”考释
在纽约拍卖的张学良“告别信”手迹(中新社发)图为1937年1月6日张学良所写大本日记手迹图为1937年1月5日—8日张学良所写袖珍本日记手迹(郭双林摄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 据媒体报道,纽约邦瀚斯拍卖行近日举行“海岚·里昂西安事变历史文件”拍卖会,这批历史文件包括一些从未公开展示的重要文档,其中成交价最高的一......
-
〓 马援铸铜马式
○上进铜马表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昔有骐骥,一日千里,伯乐见之,昭然不惑。近世,有西河子舆,亦明相法,子舆传西河仪长孺,长孺传茂陵丁君都,君都传成纪扬子阿。臣、援,尝师事子阿,受相马骨法,者之于行事,辄有验效。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景不如察......
-
〓 从洛神到杜丽娘——“人生”到“人性”的觉醒
内容摘要:洛神和杜丽娘都是古典文学中极具完美气息的女性形象,汤显祖把《牡丹亭》中杜丽娘之母,安排为甄妃洛浦的嫡派,其原因除了说明杜母出身高贵,杜丽娘系出名门外,更多的还与《洛神赋》中的梦境幻游有相连关系,都是在神幻之中表达对“至情”的追求。令人深思的是,这两个追求至情的女性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结局,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更......
-
〓 从《纬略》校注看《丛书集成初编》本与《四库全书》本的正误
由浙江宁波鄞县迁至剡南(今嵊州)的高氏家族,是学界研究较少的名门望族,该家族最主要的学者是南宋的高似孙。高氏一生著作甚丰,学识渊博,经、史、子、集均有建树,尤以文献学的成就最大。其中传世的《剡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带有目录的地方志,特别是《纬略》,集中体现了高氏治学的主要特点。有关《纬略》的版本,有《丛书集成初编......
-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二十):王僧虔、程晓、陆景
诫子书王僧虔【原文】舍中亦有少负令誉、弱冠越超清级者(1)。于时王家门中,优者则龙凤,劣者犹虎豹,失荫之后,岂龙虎之议?(2)况吾不能为汝荫,政应各自努力耳。(3)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4)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5)体尽读数百卷书耳。(6)吾今悔无所及,欲以前车诫尔后乘也。(7)汝年......
-
〓 中华美学关键词:意境论的重生
●20世纪上半期活跃的美学家王国维、邓以蛰、宗白华等人发现,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可能不是美,而是意象、意境、气韵等独特概念●对意境的欣赏能使人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恢复使用诸如气韵、意境、风骨等中国传统美学概念,不仅可以改善当代艺术......
-
〓 释“徂殒”
【作者简介】李德鹏,安徽凤阳中学,曾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敦煌研究所。在吐鲁番出土文书随葬衣物疏中屡次出现“徂殒”一词,而《汉语大词典》并未收录该词,本文将就其进行考释,以明确其义。72TAM170:88《高昌延昌二年(公元五六二年)长史孝寅随葬衣物疏》①:“以此月□□,遇患徂殒。”(吐,2-65)67TAM88:12《高......
-
〓 史海钩沉:儒学与北方民族政权的治国理念
陕西甘泉金代画像砖·二十四孝(局部) 资料图片西夏文刻本《论语》 资料图片 自汉代开始,儒学逐步被奉为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导思想。儒家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也就是说,人是可以被教化的,每个人都应该把培养美好品德当作人生大事,都应该尽职尽责做好分......
-
〓 清代的入学典礼
唐 阎立本《孔子弟子像》(局部) 资料图片清代地方志中所记载的官学“送学礼”,是中国历代典籍文献中最早记载的入学典礼。“送学礼”所体现的尊师重道、爱生崇礼的特性,颇值得今人关注。一送学礼是清代地方官为官学新生举行的入学典礼。清代学校以府、州、县为基本单位,各建立一所学校,称为“儒学”。在本省学政主持的每三年一次的岁试和......
-
〓 智诜与净众禅系
内容提要:智诜所开创的蜀地禅宗是禅宗的一个重要支派。本文对此派的宗史和禅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重点考查了两个处寂的问题及无住禅风的南宗化的特征。禅宗至五祖弘忍,法门大启,龙象辈出,南能北秀固超出时伦,号为两宗,安、如诸师亦各领风骚,而资州智诜弘化蜀地,传灯不绝,法脉流长,也是禅宗一支不可忽视的宗派。然学者对于蜀地禅宗著力......
-
〓 近十年六朝谢氏家族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内容提要:新世纪的十年是六朝谢氏家族文学研究全面走向深入的时期。与上个世纪相比,近十年的研究主要在作品数量的激增、研究内容的扩大、研究方法的创新和部分问题的拓深等四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从而开辟了研究的新天地。而统观近十年的谢氏家族文学研究后,无论是横向研究和还是纵向研究,其表现也只能算是差强人意,颇具检讨意义。前者......
-
〓 在创造创新中彰显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只有通过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并体现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诉求,从而显示出它的当代价值。毛泽东同志当年为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确立了“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的恰当态度。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种态度,就是马克思主义......
-
〓 传统人物画“形”的意义演化
“形”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就传统人物画而言,“形”是传统绘画美学观以及艺术风格演进的外部反映,反过来,“形”的发展又是决定绘画艺术前进的内在动力。在传统人物画从萌芽、发展、成熟乃至衰落的整个过程中,“形”作为画家个体精神活动的一种表达方式,受到绘画审美标准更迭以及绘画功能转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从“形”与“神”的关系上得......
-
〓 20世纪欧美的佛教研究
20世纪欧美各国的佛教研究,是世界佛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在此之前,佛教主要在亚洲地区的国家内有影响,所谓的佛学研究,也就主要指亚洲宗教文化的传统学问。同时由于历史的积淀性和治学的经验性,使佛学的研究或按照传统地解经释义的理路发展,或按照信仰的角度从弘法的角度来阐释佛教,还谈不上严格意义的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佛教。这......
-
〓 《晋书》中的服饰史料
《晋书》是唐贞观年间由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等诸大臣奉唐太宗诏命所修,共一百三十卷,记载了从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为止共一百五十年的史事,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晋书》中的服饰史料主要集中于《舆服志》中,此外亦见于其......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