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宋两刘牧再考
内容提要:本文在笔者以前考证的基础上,又以读书所得新证据对北宋两刘牧的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考证。并以考证结果为根据,对诸多已成“事实”进行了商榷,指出:三衢刘牧无任何易学著作存世;朱震等有关“河洛”图书的传承代次,全是瞎说,不可再引以为据;“河洛”图书内容出于彭城刘牧著一卷本《易数钩隐图》之后,很可能是其弟子窜入;范谔......
-
〓 “不知宋学,则无以评汉宋之是非”——钱穆与清代学术史研究
内容提要:钱穆先生是20世纪中国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大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他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名作。钱穆主要是从宋学的角度来研究清代学术,提出了清代汉学渊源于宋学,“不知宋学,则无以评汉宋之是非”的著名论断。由于钱穆治清代学术史主要以昂扬宋学精神为主旨,所以他在评价和判识清代学人学术思想的高下深浅时,就贯穿了一条是否......
-
〓 金代的立法活动与民族融合趋势
金章宗崇尚汉文化,书法作品深受宗徽宗瘦金体影响金代服饰受汉族文化影响很深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几个高峰之一,其中金朝在继承和发展华夏文化上的成就要远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少数民族政权。清代史家赵翼称:“金源一代文物,上掩辽而下轶元”。金代能够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与其迅速而深入的民族融合有重要的关系。民族......
-
〓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注释商榷
【内容摘要】新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的注释和标点,编写组都精益求精﹑字斟句酌,下了很大功夫,对教学大有好处。但是,智者千虑,难免一失,有的前人说解不误,编者却另作新解,反而龃龉难通;有的却不做注释;有的注释不当,不合语境,模棱两可。【关键词】文言文;注释;望文生义;不合语境新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注......
-
〓 夏明方: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慈善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中国慈善事业之历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人们对其研究对象之概念的界定并未形成一种较为一致的看法,可谓纷纭不一,甚或截然相反。争鸣与对峙,原本是一种健康的学术研究理应呈现的正常状态,但从中国慈善史目前的情况来看,更多表现为学者的自说自话,未曾有过广泛、深入和系统的讨论和辨析,其在理论上存......
-
〓 成果选萃·岳麓秦简:秦史研究的新视角
岳麓书院藏秦简(以下简称“岳麓秦简”)是继睡虎地秦简、龙岗秦简、天水放马滩秦简、里耶秦简发现以来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已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高度关注。对岳麓秦简的整理与研究,其本身就是对秦代历史研究层面的一种拓展,岳麓秦简所提供的崭新资料,也足以给秦代历史研究提供从未有过的全新视角。 岳麓秦简的内容非常丰富,举......
-
〓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东西方文化的两朵瑰丽之花
位于伦敦泰晤士河畔的莎士比亚环球剧院是一座专为欣赏、研究莎士比亚及其同时代优秀剧作家作品的剧场,是在17世纪剧院原址附近重建的,并恢复了原剧院的风格原貌。剧院为露天设计,观众可以站在舞台前观赏。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外观 饶 翔摄上海昆剧团《紫钗记》剧照【高峰耸古今 星光耀中西②——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400周......
-
〓 文明与国家起源(下):“邦国—王国—帝国”说
上篇提要:作者用聚落形态演进的三个阶段,对中国古代国家起源的过程和路径作了概括,并与酋邦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进行了对比和整合。 进入国家社会之后,中国古代国家在早期的发展中其形态和结构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关于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的演变,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日本的中国古史学界每每用“城市国家—领土国家......
-
〓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三):战国秦汉帛画
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作为独立意义的中国绘画作品约兴起于战国中期的楚国,至西汉发展到高峰。消失于东汉。它的发展可以分为5个时期:①战国中期为帛画的兴起期,现有1幅;②战国晚期为帛画的成长期,现有3幅;③西汉初期为帛画的鼎盛期,现有1......
-
〓 此湛然非彼湛然
同名相混是古今都存在的一个使人大伤脑筋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存在于世俗社会,就连出家的和尚也无法避免。历史上,不少僧人由于法名相同,时代相近,被人误认为是一个人。譬如天台宗九祖湛然(711-782),由于同时代也有名为湛然的禅宗高僧,便被视为禅宗内部南北宗之争的参与者,这显然是未察二者实非一人之故。禅宗三祖僧璨终老于淮南......
-
〓 两汉玺书浅说
摘要:玺书从秦代起专指在封口处盖有皇帝印章的诏书。它从先秦的印章发展而来,汉代时得到发展和完善。在汉代众多的诏令类文体中,玺书具有其它同类文体所不具有的特点和影响力,某些时候它甚至还可以兼有兵符的职能,而所有的这些都与汉代的皇权和玺制是密切联系的。关键词:汉;玺书;玺;皇权诏令类文体是古代社会中统治阶级主要是帝王向臣民......
-
〓 利用GIS技术提升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数字化水平
面对数字化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人文(Humanities Computing)浪潮的扑面而来,我们坐拥着《文渊阁四库全书》、《国学宝典》、《中国基本古籍库》等大型全文检索古籍数据库,享受着古籍文献资料检索空前快捷的便利,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数字化技术带给我们古代文学研究的,难道仅仅是海量古籍文献资料的储存与检索,我们能......
-
〓 中国诗歌中的“鸡鸣”情结
中国诗歌是一套由众多意象组接而成的复系统。由于文化、文学等因素的积淀,每一个意象都具有其特定的意指。中国诗歌又是以抒情为主, 所以意象的运用也便表达出一定的情感。“ 鸡鸣” 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以声传情的意象。雄鸡为司晨之禽, 其鸣能够报晓。在“欢娱嫌夜短” 的欢爱男女的眼中, 报晓之鸡便成了可憎之物。南朝乐府《读曲歌》......
-
〓 陈先达:哲学的困境与中国哲学的前景
同行相聚闲聊,都说现在第一志愿报考哲学的考生越来越少,即使名校著名哲学系亦复如此。哲学仿佛日暮途穷,感慨万千。历史往往昭示着未来。人类历史上的变革、革命都与哲学不可分。18世纪的法国、19世纪的德国,哲学都是作为革命的先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同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引发的思想变革不可分。从文化角度说,哲学是文化的......
-
〓 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融和精神及其特点
引言 “融和”是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的基本精神之一。众所周知,佛教以辩证思惟而著称,他反对各种偏面、独断或绝对的理论和思惟方法。这一特征,不仅表现在佛教自身的理论和思惟方法上,同时也反映在他对待其它各种宗教的或非宗教的理论和思惟方法的态度上。因此,甚至在尖锐批评某些他所反对的理论和思惟方法时,也还总是通过分析给对方以适......
-
〓 古史辨运动概观
【作者按语】本文原是拙著《审核古文<尚书>案》(中华书局,2006年12月出版)的最后一章(第十一章):“余论:古史辨运动概观”。该书第十章“结语”写完后,感到有必要对五四时期“整理国故”中“古史辨运动”的方法构成作一概观。这一段学术史非我所长,于是现读了一些相关的书和文章,收获很大。本想在“结语”部分加一......
-
〓 悲士不遇:黄仲则词中的“笑”与“狂”
【内容摘要】清朝乾隆年间四海升平的大环境里,在黄仲则词中却出现了少有的不和谐音符。黄词中多次出现“笑”与“狂”,怀才不遇,叹穷嗟困成了该时期黄词的主题。考察黄仲则的感情经历,凄苦异常,但清词丽句中同样有“笑”的出现。透过这些“笑”与“狂”,也让我们真切地走入到词人的真实情感世界中去,从而以另一种角度,在全面的视野下考察......
-
〓 走向象征化的皇权
二十余年前,我先后发表了《论宋代相权》[1]和《论宋代皇权》[2]两篇文章, 在质疑通说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我的新皇权论。二十年来,对于皇权和相权的问题,间见论述。其中也包括对我的观点的质疑与批评。对此,不断有朋友希望我对这些批评做一些回应,可是我一直没有在国内的学术杂志上发表比较全面的意见。最近,又在网上看到了一篇被......
-
〓 晚清士绅的文化权力与政治
内容摘要:士绅集团是影响晚清政治的一支举足轻重的文化及政治势力,其文化权力来源于科举制度下他们掌控儒家思想的解释的独特地位。晚清主要政治运动及其结果都可以从士绅争取文化权力的斗争中得到解释。如太平天国反孔的文化立场遭到了士绅的激烈抵制是其失败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晚清的自我改革运动由于侵犯了士绅的文化权力而遭到失败;近代乡......
-
〓 画筌
绘事之传尚矣,代有名家,格因品殊。考厥生平,率多高士,凡为画诀,散在艺林。六法六长,颇闻要略。然人非其人,画难为画,师心踵习,迄无得焉。聊摅所见,辑以成篇,纤计小谈,俟夫知者(绘苑流传,大都高人韵士,写其胸中逸气,此言人与画合,真为定论)。夫山川气象,以浑为宗,林峦交割,以清为法(画家最重章法。清浑二语,通体段落,始两......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