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方铭:《鄂君启节》是一把钥匙
《鄂君启节》的铸制时代大体和屈原同时。《鄂君启节》所记载的内容,对于研究楚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地理与交通有重要文献价值。也是研究屈原的放流行迹,理解屈原与宋玉等战国时期楚国辞赋作家作品的一把钥匙。 《鄂君启节》帮助我们了解《越人歌》的翻译时间。解决鄂君启这个人是谁的问题,需要从刘向《说苑·善说》篇楚大夫庄......
-
〓 国学漫谈:黄老学回顾与展望
日前参加淄博“齐文化与稷下学”的高峰论坛,见到了不少多年前和最近时期研究黄老学的新、老朋友,引起了回顾与展望的兴趣。黄老学无疑是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学问之一。“黄老”相连的起源应在秦汉时期,战国时期盛行的黄帝,尚未见与老子相连,汉代的记载中才有“黄老”连称的出现,如《史记》《汉书》中之“黄老之术”“黄老之言”“黄老道德之......
-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论”与“诗”
内容摘要:金源之际的元好问以创作者和评论者的双重身份进行诗歌评论,其《论诗三十首》,一方面强调以“诚”为本,弘扬风雅传统,推崇刚健质朴,慷慨悲壮诗风;另一方面又很好地处理了议论的抽象性与诗艺的形象性的矛盾关系,实现了“论”与“诗”的完美融合,对当时和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关键字:元好问;诗论;绝句;影响金元之际的......
-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2013·11—2014·8)
1、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台湾社会变迁基本调查第二十一次研讨会时间:2013年11月1日(周五)地点: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馆8楼社会所802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联络人:陈秋玲,Tel: 02-26525124连结网址:http://www.ios.sinica.ed......
-
〓 李白山水诗与画同源的意境
引言 中国传统的山水诗,便是一副山水画,诗乃大自然山水的墨之韵。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无独有偶,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有云:“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可见中西关于诗画的关系同源,那就是追求一种意境。中国的山水诗,其有“意”,谓其有写景诗的“诗意”,但未必都有“境”。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
-
〓 佛教的民族化和禅宗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在广泛传播和深入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的过程中,与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和社会习俗逐渐密切结合,演变为中国民族的宗教。隋唐时期富有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的形成,标志着佛教中国化过程的基本结束,从此进入中国佛教的持续发展时期。在隋唐时期形成的佛教宗派中,最富有民族特色并且影响较大的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
-
〓 《文心雕龙·序志》篇新探
内容摘要:刘勰在《序志》篇中提到“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的目的在于揭示《文心雕龙》的主旨是解决文质关系的,具体到六朝文学就是质不胜文、文质不协调的问题,而“文体解散”则是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文心雕龙》在写作体例上又不同于子书、“近代文论”和经学家的注经著作,它融“弥纶群言”和“研精一理”于一体,实现了理论的概......
-
〓 女性学者的红学研究:红楼中那些温暖的故事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学观念传入中国,小说这种文体受到了广泛关注,《红楼梦》作为清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更是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20世纪50年代初,曾有一场关于旧红学和新红学的大讨论,这次讨论因为非学术因素的介入,而改变了中国文化建设的走向。1954年10月10日,本版较早发表了有关《红楼梦》的论争文章,是这场......
-
〓 石头希迁及其禅法
禅宗在弘忍去世(公元674年)以后分裂为以神秀、普寂等人为代表的北宗和以慧能与其弟子为代表的南宗。南宗在慧能去世之后,经过其弟子神会、本净和南岳怀让、青原行思等人的传法活动,在“安史之乱”以后已经传播到南北方广大地区,社会影响日益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怀让的弟子马祖道一和行思的弟子石头希迁表现突出,起过重大的作用。从他们......
-
〓 古籍数字化与学术异化
【内容摘要】历史经验表明,技术革新必将导致学术变异。古籍数字化对现代学术进程产生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负面效应,或可导致学术异化。以下三方面值得特别注意:一是技术遮蔽伪化研究论断,二是数字鸿沟拉大区域学术落差,三是技术伪装学问使伪学术加剧。本文认为:积极开发语义检索系统、加大研发主体公益性与商业性协作力度、正确使用数字......
-
〓 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逻辑?
一、两种相反的解答及其症结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逻辑?这是一个自近代西学输入起就争论不休的老问题。对这个老问题的回答因时代的变迁和文化心态的变化,使我们今天得以有新的理解和解释。以往不少学者,尤其是许多中国古代逻辑的研究者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然而,笔者认为这一个问题的回答绝非可以一言了之。因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涉......
-
〓 跨越70年的文学“接力”——《四世同堂》散佚部分的寻找和修复
不久前,老舍《四世同堂》英译全稿的发现和未发表部分重新被译回中文,为文学界内外所热烈关注。问世70多年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可谓身世曲折:老舍以“段”代“章”,计划写完一百段,但在报刊连载到第八十七段的时候不明原因地戛然而止,之后连手稿也散佚,致使全貌无以得见;幸而几乎在写作和发表的同时,《四世同堂》的英文翻译也在进......
-
〓 天人相参:中国文化的智慧
近代以来,以“知识就是力量”为先导的启蒙理性开始成为人类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的思想基础,最大程度释放了人的生产能力与创造能力,带来了现代化的巨大成就。然而,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其负面影响也日渐成为阻碍人类走向更高发展层面的巨大障碍。与启蒙理性驱动下形成的“征服自然”理念相比较,中国传统天人关系思维中的天人相......
-
〓 中华美学关键词:再议“文质彬彬”
开栏的话“意境”“形神”“文质彬彬”“道法自然”“道进乎技”,这些典雅的字眼,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沃灌着中华民族的心灵,熔铸着中国人的文化精神。激活丰富的美学传统,释放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优秀作品,是我们今天的文化使命。本版自今日起推出“中华美学关键词”专栏,希望能够酌古......
-
〓 从枢密院长贰出身变化看北宋“以文驭武”方针的影响
提要:“以文驭武”及“重文轻武”是宋朝历史上突出的政治现象,即使是在最高军事决策组织的枢密院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表现。本文从统计、分析北宋时期枢密院长贰出身情况入手,全面考察了其长贰由武将向文臣过渡的发展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而探讨了“以文驭武”方针在当时枢密院机构中的具体表现及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关键词:北宋;枢密院......
-
〓 文献数字化背景下的学术研究——以人文科学为例
【内容提要】上个世纪产生的IT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学术研究概莫能外。即使是像文史哲这样的人文学科,由于有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文献的出现和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传统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新兴学科和交差学科开始出现。数字化文献的广泛应用,对于人文科学的深入发展、对现代知识体系的......
-
〓 云南糯福拉祜族生存状况调查
【内容摘要】:建国60周年之际,本文通过实地的调查,从民族、地理、文化、教育、经济、政治、医疗等方面详尽地展示了云南边境拉祜族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可以看出西部边疆农民和农村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尽管西部边境林区木材资源丰富,但大多数农民仍然极为穷困,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很多村民靠国家的救济粮生活。“藏富于民......
-
〓 村落共同体——文化自觉视野中的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
乡土文化是乡愁的重要载体,“镶嵌于崇山峻岭中、点缀在阡陌交错间”的传统乡村聚落则是乡土文化的“活化石”。数千年来,古村落代表着中国大多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记载了特定地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地域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典范之作,也是超越时空、弥足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创......
-
〓 黄山与徐霞客《游黄山记》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二十七
中国黄山,现在已是名闻遐迩,不但排位于风景佳丽的各个名山大川之首,而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但最先发现黄山之奇险并把它列于五岳之前的,则是近四百年前的一位旅行家徐霞客,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旅行指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亦正是出于此公之口。一、徐霞客与黄山概况徐霞客(1586-1......
-
〓 我却为春愁——月泉吟社的文化情怀
父子尚书 浦江县隶属浙江金华,群山环峙若城,中夷旷横亘数十里,而众流襟带包络之。旧称礼义之邑,文物之薮,彬彬然小邹鲁,故家美俗脍炙人口,而南宋遗民月泉吟社活动则为一邑文化精神凝聚之所在,传统士大夫人格之象征。月泉吟社形成的背景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元左丞相伯颜率兵攻入南宋首都临安,宋亡。方凤、吴渭先......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