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代台湾的民间械斗与官方治理探究
【内容摘要】在清代台湾民间械斗中,分类械斗占有相当的比重,这是台湾移民化社会进程中相应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历史根源性应以当时的历史背景为主要出发点来考虑。械斗给台湾社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械斗频繁发生的地区,民众起义的发生率也比较高。基于台湾移民社会的特殊性,清朝中央政府为维护其统治秩序,多次进行镇压。清......
-
〓 翁方纲金石书画题跋与“鉴赏之考订”
【内容摘要】翁方纲诗中的考订、议论历来为人们所诟病,而这类诗作多为金石书画题跋作品。金石书画题跋文体的考订议论传统与文体功能,决定了金石书画题跋文体在写作中常常要涉及考订、鉴赏。翁方纲诗文的考订、议论特质,实为金石书画题跋诗文的一大共性。翁方纲根据金石书画之学的独特性,提出了“鉴赏之考订”说,主张金石书画之考订为赏鉴而......
-
〓 北宋后期文臣与宦官共同统军体制的流弊
北宋时期,长期存在着文臣从中央控制军队到地方直接统军的制度,从而改变了以往长期盛行的军事将领统军的体制。到北宋后期,又实行并强化了以往某些朝代的宦官带兵的做法。于是,文臣与宦官共同统军成为当时军事上的突出现象。北宋后期的这种统军体制,对国家武备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对边防更产生了直接的危害。目前对北宋文臣统军问题、北......
-
〓 试论《易经》六十四卦画的历法功能——兼对陶寺镇古观象台遗址发掘报告的一点质疑
二千多年来,人们对《易经》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对《易经》六十四卦画、三百八十四卦爻的意义也有多种推测和诠释。众说纷纭之中,就有清代学者章学诚主张的“六经皆史”一说。他认为《易经》“为王者改制之钜典,事与治历明时相表里”、“大挠未造甲子以前,羲农即以卦画为历象,所谓天人合于一也”。章学诚承继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六经皆史”,......
-
〓 刘梦溪:钱锺书的学问方式
钱锺书先生的赠诗 学术殿堂的引桥 我和钱锺书先生没有见过面。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为创办《中国文化》杂志,也由于当时想着手对钱先生的学术思想作一些研究,跟他有不少通信。我从未把这些信拿出来,觉得不好意思。他是我非常尊敬的前辈学者,不仅是欣赏,而且是特别尊敬和心仪的人。我研究晚清民国以来的现代学术思想史,钱......
-
〓 秦讳“正”为“端”始于二世元年说
作者简介:张小锋,历史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关于秦讳,学者已做过较多的研究,但仍存在着歧异和模糊之处。笔者拟以出土简牍资料为中心,并结合传世文献,对此做一探讨。不妥之处,祈望方家学者指正。对于秦讳,目前学界大体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秦讳楚为荆、讳正为端、讳胡为夷;另一种则认为,秦并......
-
〓 荀子与法家传统兼谈秦国的统治思想
自古研究荀子之思想者,多走两条路:一,把荀子放入儒家的各学派中纵向的对比;二,把荀子作为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与其他各派加以横向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对荀子思想各个方面的研究。本文试图借鉴这两条路数,但力图把荀子放入先秦法家的序列中,从这一角度探求其与法家的关系及其对秦帝国统治思想的影响,进而突出荀子在先秦思想史......
-
〓 信史与史传文学的异同——从“三国”的“史”与“文”说起
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最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可能是“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赤壁大战”;最倾注爱憎情感的历史人物,大约为刘备、诸葛亮、曹操。这可以称之为“三国文化效应”,而引发此种效应主要得力于元末明初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既不像《东周列国志》那样对史事作忠实的通......
-
〓 吴应箕的文学史观
内容提要:吴应箕既是文学家,也是史学家,对诗文的源流本末有着很强的自信。在立足晚明现实的基础上,在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深入地思考之后,他提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学发展观与继承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诗学理论价值。关键词:吴应箕;文学史观;发展观;继承观作者简介:章建文(1967—),男,安徽池州人,池州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
〓 张世明:我们何以成为纳税人?
看问题要有一种原始要终的大历史眼光。这似乎是在重复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平心而论,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就是布罗代尔长时段理论的变形,是年鉴学派对于美国历史学影响鼎盛时期的产物。而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则又是源自法国人文地理学派。笔者在五卷本《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中致力于总体史的建构,对于自己......
-
〓 有关苏秦散文的几个问题
内容提要:苏秦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发现和相关研究者的研究表明,苏秦并相六国的合纵故事和苏秦散文是后世的拟说拟作。大量的著述在论证的过程中仍延用苏秦合纵六国的旧说,这一问题必需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但苏秦散文也有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应该予以重视。关键词:苏秦;合纵;苏秦散文;引用;思想作者简介:吴......
-
〓 盛世之间的对视两个世界的遭遇——18世纪的中法文化交流
穿着中国服饰的耶稣会在华传教士法国工匠学习中国青花瓷制作的盘子法国的一处中国式凉亭 18世纪初,法国宫廷曾经举办了一场化装成中国人的舞会,庆祝新世纪的来临。时隔300多年,今年5月27日至10月26日,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凡尔赛宫举办一个主题为“中国在凡尔赛——18世纪的艺术与外交”的特别展览。主办者用150......
-
〓 词学理论研究与信息科技
一、 前言現代資訊科技發達,對人類生活造成深遠的影響;而古籍數字化,則使我國的學術研究,起了重大的變化。用模數轉換器將複雜多變的資訊,轉換為可以量度的數字和資料,建立適當的數字化模型,再轉變為一系列二進位碼,引入電腦內部統一處理,這個便是數字化的過程。數字化通常將連續變化的輸入,如圖畫的線條或聲音信號,轉化為一串分離......
-
〓 《金瓶梅》:第一部美食百科全书——兼论食的等级
“食色,性也。”这是中国亚圣孟子转述告子的语录。按照近代治《论语》《孟子》的学者杨伯峻先生的理解,“食色性也”,即“饮食男女,这是本性”。此处,饮食居其前,男欢女爱居其后。为何,因为,食物是人这一生命个体得以维持的原初需求,只有这一原初的需求得到维持或满足后,生长、思考、劳作、求偶、婚娶、理想、野心、礼祀等才有可能成为......
-
〓 杜甫草堂诗与隐逸思想
【摘要】杜甫于公元759年冬,为避安史之乱而入蜀,在众多亲友的支助下,营建了被后人称为文学圣地的“成都草堂”。在杜甫漂泊的一生中,成都草堂的那段生活,相对充满了闲适、安定的色彩,在草堂旖旎、清幽的田居生活中,饱经忧患的诗人暂停下了到处流徙的生活,身心都得到了休憩。寓居成都草堂是杜甫一生中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诗人洞明、恬......
-
〓 临文情辛酸:嵇康的赠答诗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依据社会学的系统理论,对于嵇康与其兄弟朋友间的赠答诗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这些赠答诗开拓了自东汉以来赠答诗的社交特色、儒家传统礼法的要求,和社会系统间相互沟通的特殊关系。同时,也为太康年间赠答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行文范式。可以说,嵇康的赠答诗在中古诗歌史上,尤其是在赠答诗歌的历史上,具有着承前启后的重......
-
〓 看《楚汉传奇》,学中华成语
秦末汉初,即俗称的楚汉战争时期,是一段充分表现我们先辈聪明智慧的历史时代。如果从陈胜吴广、刘邦项羽武装反秦起义开始,直到垓下之战霸王乌江自刎,汉朝胜利,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202年间,短短七年,我们的先辈竟给后人创造了许多中华成语,它们既有人格方面的哲理,又体现了那一时期人的聪明才智,教给人们怎样精辟地生活以......
-
〓 匠思巧构的七宝楼台——说吴文英词
以叙事上打破时间、空间界限,感性修辞上背弃惯见习知的传统理性,而注重一己之见的现代观,分析梦窗词,并缘此拆碎七宝楼台“不成片断”(1)的定论,自是叶嘉莹先生的慧眼独识。它犹如一缕清新的和风,拂进古老的词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没有叶先生的启迪,也不会有我的那篇以现代眼光辨析清真词的拙作(2)。沿叶先生所指引,步入乍读来......
-
〓 陇头流水流离四下——从《陇头水》看古代羌汉文学关系
《陇头水》,又叫《陇头》或《陇头歌》,汉乐府民歌横吹曲之一,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曰:“汉横吹曲,二十八解,李延年造。魏、晋已来,唯传十曲:一曰《黄鹄》,二曰《陇头》。”陇头,也就是陇山,在汉天水郡,又名陇坻、陇山,也即汉陇关,是古羌人生活和居住的重要区域。《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秦献公时,由于秦国势力的西进,羌人向西......
-
〓 荀子的名辩思想及与文学思想的关联
【内容摘要】《荀子》中的“言”与“辩”、“名”等词指语言活动及其成果,与后世“文章”和“文学”形态接近。所以名辩思想虽然并不是纯粹的文学思辨,但可以作为元文学理论直通荀子文学思想。考察荀子“言辩”和“正名”观点,可以看出他的名辩思想并不具备纯粹的名理思辨特征,而主要是要给言说强加了一种礼学规范;言辩的核心是“正道辩奸”......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