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论礼法传统的社会历史根基——中国古代社会的二元政治格局
内容提要:本文对中国古代社会综合治理结构和礼法二元法律传统进行剖析,进而论述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历史根基,即中国古代社会二元政治格局。在此基础上探讨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引发对法律的本质和内涵的中国和历史维度的思考。关键词:礼法;二元论;法律文化;政治格局引言目前社会和学界掀起的一股NGO(非政府组织)、ADR......
-
〓 南宋藏书家井度考略
【内容摘要】井度是南宋时期的藏书家,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就是在其藏书基础上写成的。井度其人已经久不为人所知,本文试结合文献,勾画出他大致的概况。【关 键 词】井度;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作者简介】任群,男,1980年生,湖北房县人,2011年于南京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陕西咸阳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讲师。晁公武的《郡......
-
〓 “知行合一”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关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讨论的文章已经很多了。但很少能作出“知行合一重在行”之论的,本文就此谈谈一得之见,求教于方家。历代儒家“知行”观的简略回顾在“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上,儒家有较为深入的探讨。有知先行后、知易行难、知先行重、知行并进、知行合一等多种说法。《古文尚书·说命中》记载了傅说对商王武丁说过“非知之艰,......
-
〓 溪山琴况
【简介】《溪山琴况》,明徐上瀛撰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所谓“琴况”,即琴之状况、意态与况味、情趣。徐上瀛根据宋崔尊度“清丽而静,和润而远”之原则,仿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根据冷谦《琴声十六法》提出二十四琴况,从指与弦、音与意、形与神、德与艺等众多方面深入探讨,提出了深于“气候”,臻至于美,深于“游神”,得于弦外......
-
〓 内圣外王之道
我在《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儒学能否现代化》以及几篇讨论中国传统内在超越问题之论文中都谈到应给儒家学说以定位,因为儒家学说不可能解决今日社会的所有问题,可是我们应找到在对它作了现代诠释的条件下,它对今日社会在哪个或哪些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照我看,儒家学说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因此,我并不认为......
-
〓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七):文论、诗话、词曲话
一、文论1、《典论·论文》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三国时期文学专论,作者曹丕即魏文帝。曹丕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魏文帝集》《典论》是他在建安后期为魏太子时所撰的一部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全书由多篇专文组成。《论文》是其中的一篇这二十篇文章到现在大多已经失散,只剩下残章断简。而幸运的是,......
-
〓 读史札记:《老子》第一章新解
《老子》第一章在《老子》81章中,具有开宗明义的作用,学界普遍认为该章是全书的总纲,对于准确把握其他各章具有特殊意义。下面以帛书《老子》第一章的文字为参照,结合学界的讨论,具体谈谈对其理解问题(为统一起见,引据简帛本内容的章次从通行本)。帛书甲乙本第一章是目前所见的最早传本(竹简本缺此章),若转换通假、借用字并把两本综......
-
〓 杨珍:顺治朝后宫的特征
中国封建王朝中,皇帝的后宫生活历来被视为宫闱秘事,官修史籍记载甚少。考察皇帝的后宫生活,可以使我们从一个独特视角,了解皇帝及其后宫成员鲜为人知的一面,对于认识“家国一体”的宫廷政治与文化或有裨益。 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福临,是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他6岁即位,14岁亲政,在位18年(1643—1661)。......
-
〓 蛇—玦—珥——再论天人合一神话与中华认同之根
红山文化蛇形耳坠(潘昱龙/摄)以蛇贯耳的物证:荆州楚墓出土铜戈上的珥蛇之神(2011年笔者摄于荆州博物馆)佩戴人面蛇身耳饰的神人形象(台北故宫藏龙山文化玉圭)新石器时代蛇形玉耳玦(私人藏品)三门峡虢国墓出土西周鱼尾龙纹玉玦2011年5月29日,辽宁省考古工作者在凌源市三家子乡河南村的田家沟红山文化墓葬中发掘出一批五千年......
-
〓 欲扬忠良反“诲盗”——《水浒传》主题之我见
关于《水浒传》主题思想的研究 ,学术界众说纷纭 ,看似各有道理。我认为,讨论这个问题必须以一个确定的版本为基础才有意义。由于《水浒传》从史书记载、民间艺人流传,到各色文人手中加工润色,期间内容、主题变化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宋末元初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水浒”,不同于元代水浒戏中的“水浒”,也不同于施耐庵(罗贯中)......
-
〓 余英时:为儒学的21世纪前景忧心
“我只是一个学历史的人,又曾幸运地参与了儒学文化的最后阶段” .余英时作为当代海外卓有建树的历史学家,以丰富的史料,对中国文化演进历史、内在规律作实证描述与客观考察,创建独到的文化建设观。更引人注目的是他提出一个“韦伯式的问题”,开发中国文化矿藏,寻觅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伦理原因,在学术界发大音响。他在这方面所做的贡献主......
-
〓 《三国演义》思想内涵三辨
摘要:本文就有关《三国演义》思想内涵的三个重要问题进行辨析,明确指出:(1)谋略固然是《演义》极具光彩的重要特色,但《演义》的主要精髓,应该是“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的主题。(2)“桃园结义”的核心价值,不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哥们义气;而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奋斗目标,应予基本肯......
-
〓 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在法国的流播及学术特征
法国汉学在西方汉学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留学法国的中国学者李思纯曾言:“西人之治中国学者,英美不如德,德不如法”;当代法国汉学家戴密微(Demieville,Paul)干脆就说“西方的汉学是由法国人创立的”[1]法国汉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译介始于十七世纪后期的在华传教士,经过“传教士时段”和“专业汉学”等历史......
-
〓 归鸿羸牛月瓮里——苏轼流寓人生的三个意象
宋建中靖国元年五月,苏轼在金陵重逢僧友昙秀法师,作《次韵法芝举旧诗》一首①,曰:“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七月,苏轼客死常州。“鸿”“牛”“月”三个意象贯穿在东坡流寓人生的不同阶段,此诗虽只有短短四句,但可谓其流寓人生的终结。细细读之,颇感意蕴深厚,是东坡人生境界的升华......
-
〓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四):文言小说集
1、《山海经》《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
-
〓 汉代文化生态的不同面
四川渠县赵家村汉阙西汉长信宫灯汉代的文化生态不是一时之功,而是累朝积淀而成的。东汉著名史家班固曾总结西汉的文化生态为:“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 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从汉武帝到汉平帝,百余年形成的浓郁的文风和学风,政府起到......
-
〓 韩国收藏汉籍图书馆和汉籍目录
一、韩国收藏中国古籍的图书馆中国古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对于汉学研究,蔚成风气,相关资料之搜集亦不遗余力。这项汉学资源是东亚文献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东亚人文社会学者从事学术研究的重要墓础。韩国与中国相连,自古交流频繁,因此汉籍东传韩国者为数甚移。其中颇有中土早已亡佚而幸赖东传韩国而见存者。韩国收藏......
-
〓 崇实重行宏大湘学——专家学者热议湘学及其当代价值
图为中国湘学网截屏王夫之(1619—1692),湖南衡阳人,一生主张经世致用之学,深刻影响了近代湖湘文化,学界称为“船山先生”。 编者按 千年湘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学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张力,深刻陶冶和孕育了一大批经邦济世的杰出人才,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作......
-
〓 日韩近期汉学出版物(九)
2014·2——2014·61、东洋文化研究16号出版时间:2014年3月出版单位:东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内容简介:【论说】明清时代の锢婢にかかわる社会通念(五味知子)北魏后期の爵制とその特质——孝文帝の爵制改革を中心に(大知圣子)董仲舒の天人相关论に关する一考察——天と君主の相互关系の特性について(深川真树)......
-
〓 台湾“鹅湖学派”的理论渊源、代表人物及义理走向*
【摘要】现代新儒学是20世纪中国哲学界的三大思潮之一。就这一思潮的发展来看,牟宗三以其“道德的形上学”将其推至高峰。在“后牟宗三时代”,“道德的形上学”能否延续下去成为一个迫切且现实的问题。自上世纪后半叶始,以《鹅湖》、《鹅湖学志》主笔群即牟门弟子为主体,在台湾形成为一个当代的“鹅湖学派”。这个学派继承宋代“鹅湖学派”......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