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晏几道对晏殊词的因革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八云:“方立(按:当为宋葛立方)有《归愚集》,已著录宋人之中父子以填词名家者惟晏殊晏几道。”可见,晏氏父子之词在宋时已经大有名气。而世人对二晏词的研究,也是精彩纷呈。对于晏几道对晏殊词的因革问题,前贤已有相当精辟之论,如叶嘉莹先生《论晏几道词在词史中的地位》(收入《灵谿词说》)、《大晏词的......
-
〓 余派生行艺术的意蕴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余叔岩京剧表演艺术三个层面的剖析,指出了余派艺术的文化品格,点明了它在中国京剧史乃至文化史上的地位,这是一篇戏曲美学的论文,不是一般的艺术评论。关键词:京剧;余派;层面;意蕴京剧老生名家余叔岩先生(1890—1943)辞世已经六十三年了,可是他开创的余派艺术却泽惠后学,绵延不绝,并且近年来人们对于余......
-
〓 王弼的阐释智慧与六朝文论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文化融合在经典之中,汉魏以来的思想文化变化,首先表现在对于经典的重新阐释之中。王弼的玄学,并不是通过自创得以建立的,而是经过对于经典的阐释得以建成。在这种阐释过程中,化入了他卓著的思想智慧。王弼善于寻找儒道两家思想的共同点,加以调和,同时,也大胆地进行重解。通过其思想与智慧的运用,融合了儒道两家思想,......
-
〓 科举取消的历史——略论元代士人的心态变化与职业取向
关键词:科举;元代;士人;胥吏;地域社会;士大夫政治;唐宋变革论;宋元变革论绪言距离1905年这个科举被彻底废除的年分大约600年前,经历了极盛之后的科举曾被一度取消。说是一度,是因为后来又被恢复。但从取消到恢复,这中间,北方间隔了近80年,南方也间隔了有近40年。几十年的时间,对于节奏变化很快的现代人来说,也许并不算......
-
〓 海德格尔和亚里士多德的实践(Praxis)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中技艺(techne)、实践智慧(phronesis)这两种揭示真理的方式同海德格尔的um-zu,um-willen指引关联的对应,并展示了制作(poiesis)和实践行动(praxis)同此在生存的密切关系,这些都表明海德格尔思想有着深刻的亚里士多德思想渊源。亚里士多德......
-
〓 “汉江女神”之演变
汉江,又称汉水,其名称因流经地域不同而各有变化:流经沔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安康至丹江口段在古代被称作沧浪水,襄阳以下则习惯被称作襄江或襄水。与之有关的“汉江女神”传说,最初与《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有关,后来演绎出来的“汉女解佩”故事,以及由此形成的“汉江女神”传说,则主要发生在襄阳的万山脚下。从语言......
-
〓 文学新观察:中华诗词如何走向现代化
研究、探讨中华诗词的现代化,不只是一件对诗词繁荣发展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而且也是一件将对国家文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事情。何谓现代化?我是从物质现代化与精神现代化两个层面去理解的。所谓物质现代化,是指当代最新科技成果、发明创造、材料制作、生产劳动等所构成的人类生活的物质世界。所谓精神现代化,是指适应当代物质生活条件与人际交......
-
〓 由“一心开二门”到“存有三态论——儒学之一个新的发展向度
【内容摘要】牟宗三借用佛教“一心开二门”之“公共模型”建构了其道德的形上学体系,为儒学的现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一理论也暴露出一些理论上的限制:其一,忽视生活世界和社会历史总体;其二,具有主体主义倾向。为了克服牟宗三之理论限制,林安梧提出了“存有三态论”的理论框架:“存有的根源”、“存有的开显”和“存有的执定”......
-
〓 大散关与陆游南郑诗篇散考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六
大散关,古称崤关,在今宝鸡市(古称陈仓)南,八百里秦川的西北门户,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秦蜀襟喉之称。春秋时代秦晋之间著名的《崤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并成为《左传》中著名的篇章之一。陈仓又是楚汉相争中刘邦从汉中北上夺下的第一个重镇,更是诸葛亮北定中原的经常出没之处。战火硝烟又熏陶出姜子牙等一代名将,大诗人李白也在附近的天......
-
〓 试论金庸小说中的书法武功
书法和武功博大宏富、源远流长,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两支奇葩。书法和武功都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由此形成了精深博大的理论体系——书学和武学,书法和武功虽然有各自的内涵、规律,但是有着熔融相通的联系。书法和武功在内外兼修、技道并重,以及动作、力感、美感等多方面的共同点,为书法武功的创造提供了可能性。书法武功是金庸......
-
〓 引礼入法奠定中华法系基石
中国自古以来乃“礼仪之邦”,传统社会往往被称为“礼法社会”。礼法结合、出礼入刑构成中华法系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法文化的最主要特征,其形成是以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运动为背景,通过引礼入法的方式实现。一礼,源自古代祭祀活动。祭拜天神和先祖的仪式乃是远古时代最重大的社会活动之一,要求遵循严格庄重的程序和范式。由此,礼逐渐发展演化成保......
-
〓 专家论坛:雍秦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现代启示
雍秦文化是古代秦人以雍城为中心,在雍秦之地长期生存、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在整个秦文化发展形成中具有奠基和发轫的地位,同时也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基因之一。以雍城为中心的雍秦之地,是秦人逐渐崛起、走向统一的发祥之地,也是秦人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秦人历史上曾经九都八迁,其中雍城和咸阳为秦人仅有的两个正式都城,......
-
〓 明朝君主集权下士人心态的变化
作者简介:余雷,1987年生,安徽宣城人,海南琼州学院2005级历史专业学生。徐建,1986年生,山东淄博人,海南琼州学院200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明朝是一个士人人文品格流变的年代,也是文学品性之道与君权皇帝治世之势纠缠混杂的朝代,虽然说明朝帝王专制、集权在不断空前强化,但也应该指出的是 ,当时的士人确是这个时代实......
-
〓 吴根友:儒商新论
“儒商”一词,起源何时,暂无确切考证。大体言之,晚明社会出现“富贾何负宏儒”的商儒关系新论,儒商的观念则大约因之而起。儒家思想史上,人们往往将子贡视为儒商的典型代表,而范蠡、计然也被视为儒商。当代中国人对于“商”的价值认识再次发生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人们有感于商人逐利而无所不用其极,带来极大的社会问题,呼唤有道德、......
-
〓 一笔重要的思想资源——略谈传统文论的精神内涵与现代意义
当代的思想文化建设,必须基于当下的社会生活,着眼于未来的文化理想。然而,文化积淀于民族的心灵深处,具有历史的绵延性,因此如何接续传统,对之进行必要的扬弃,使之有益于当代,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就文学理论来说,在近现代的思想转型中,传统文论一直处于附庸的、被阐释的地位,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现代意义还没有得到充分的......
-
〓 伟大的非政府组织(NGOs)——儒家
题解:本文中的“非政府组织”(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概念主要是在内涵的论域中使用的,因此,不能将本文直接简化为“儒家”就是一个非政府组织(a NGO)这样的标签,这正如当前学界中的把儒家或儒学理解为“儒教”而不并等同于认定儒家就是一个宗教一样。——西方纯粹理性之中的唯名......
-
〓 论元代道教与文人画审美精神
一元代道教盛行,文人们多受其影响,有的还加入了道教。元代也是文人画兴盛的时代,文人画经过魏晋南北朝、唐宋的发展终于确立了在画坛上的主流地位。元代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与道教的密切关系,表明文人画与道教的兴盛有共同的时代因素和内在的精神联系。 开创了元代以文人画革新院体画风气的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在家道人、太上弟子......
-
〓 真正的孤独的求索者——论沈从文的思想价值
1979年,沈从文游览长城,正在给助手王亚蓉的女儿王洋讲故事,右为沈先生外孙女刘兰。 选自《章服之实——从沈从文先生晚年说起》,王亚蓉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2月出版 5月10日,是沈从文先生仙逝25周年的日子。这位特立独行的老人留给世人的精神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展示出无穷的魅力。 “带了一把......
-
〓 沮漳河流域飞出的“爱情鸟”——再论《诗经》首篇《关雎》系出沮漳
作者简介:郭汉闵(1963—),男,湖北当阳人,当阳市政府研究室研究员,主要从事地方文化研究。李云贵(1962—),男,湖北枝江人,宜昌市城建档案馆研究馆员,中国诗经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汉语史、训诂学和《诗经》学研究。《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
-
〓 红山文化时期农业发展与祀天之礼的起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在中国传统礼制系统中,尤以历代王者主持的祀天之礼最为庄严虔敬,所谓“礼莫大于敬天,仪莫大于郊祀”。商周之际,天有“昊天上帝”“天皇大帝”等人格化称谓,因有“祀帝于郊,敬之至也”的说法。西周时期实行的天子祀天于圜丘(圆形神坛)、祭地于方丘(方形神坛)的郊社之礼,历周秦汉唐以至明清,成......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