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语成语知识库的建构理念与新进展
王雷俞士汶朱学锋罗鳯珠砂冈和子姜柄圭摘要:在汉语中,成语是非常特殊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形态稳定、结构固定且多用比喻义。本文以描述汉语成语的特点为起点,详细辨析了成语、熟语、习语等多词表达的共同点和差别,给出了汉语成语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准确定义。重点介绍了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建设的汉语成语知识库。作为一个重要......
-
〓 文学史料的归纳与解读——元代至明初小说戏曲中白银的使用
内容提要:元代至明初,朝廷明令推行纸币,禁止白银作为货币流通。然而,在这一时期的小说戏曲中,白银在日常生活和交易中的使用却随处可见。这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生动反映,表明朝廷禁令对官民的实际约束力相当有限。由此可见,以小说情节中人们广泛使用白银来证明《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未必可靠。而注意朝廷律令与实际生活的差距,更值得研......
-
〓 书法纶贯
自题事无大小,以粗心浮气当之,未有得者。故必先澄神,神定矣,方究执笔与用腕。执笔用腕,人工也,五指之间,布置各异,作用不同,必人与器相习,腕乃可用,用腕惯,字法得三四矣。然后论正锋藏锋,此器与事交时也。事事之始,必先临摹。临摹者,听命古人者也。临摹既久,试之结构。结构者,听命我者也,方圆疏密,结构中大端也,结构佳,字法......
-
〓 古籍数字资源库的规范化建设
【内容提要】规范化建设是推动古籍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基础,更是促进古籍数字化快速、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分析古籍数字资源库规范化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研究古籍数字资源库规范化建设的相关内容。【关 键 词】古籍数字化;古籍数字资源库;规范化建设;【作者单位】葛怀东,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3......
-
〓 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
一、《易大传》著作年代新考汉代以来流传的《周易》一书,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上下经》二篇,另一部分是《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汉书·艺文志》著录“《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颜师古注:“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彖》、《象》等十篇,历来称为十翼,现在......
-
〓 朱自清的朗诵诗理论——以《论雅俗共赏》为中心
在四十年代文艺大众化的浪潮中,对朗诵诗的创作、研究与接受形成了一道靓丽的文学史风景。朱自清以其高度自觉的文学史意识与知识分子情怀,为朗诵诗的理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表现出了一种既洞悉又抗拒的姿态,从而彰显了他独特的学术品格。他关于朗诵诗的理论成果大都收在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出版的文集《论雅俗共赏》中。具体来说,就......
-
〓 《周氏太极图》原图考
内容提要:关于研究《周氏太极图》的源流问题,分而言之,当有源头和流变两个问题。就其源头问题而言,是图之原貌究竟是何许样子?这是目前学术界尚未涉及的课题。本文以朱震所列周敦颐《太极图》“动阳”二字的标注为突破口,对比杨甲《六经图》、《道藏 ? 周易图》所列及朱熹改造等诸流变图,结合周敦颐《太极图易说》及《易通》的文字叙述......
-
〓 发生于清末及民国时期的一场大争论——中小学生该不该读经?
《奏定学堂章程》书影蔡元培像编者按伴随着新世纪国学热,社会各界关于读经的各种议论也一直在进行。有时历史仿佛可以轮回。如果把当下的这场论争与发生在清末及民国时期关于读经的讨论放在一起,就会饶有趣味地发现,虽然时代与时局迥然不同,但今日之辩题,当年大都曾被涉及。两种语境之间,交叉之处颇多。我们不妨通过阅读此文,去做一次思想......
-
〓 私心著史,丑诋厚诬——论王世贞丑诋高拱之缘由
明代嘉、隆、万时期,涌现出两位彪炳史册的人物,这即是王世贞(1526-1590年)与高拱(1513-1578年)。王氏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高氏则是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们平素虽然少有交往,但却结怨颇深。故此,王世贞在其史学名著《嘉靖以来首辅传》卷六《高拱传》中,用文学虚构或夸张的手法,描写高拱其人是如何倾轧同僚,......
-
〓 玄学“言意之辨”与语言的转向及其意义
“言”“意”是魏晋玄学的基本范畴,魏晋玄学正是以“言意”关系的探讨为基础而建立的,同时玄学又进一步促进了“言意”观的发展。从残存的文献资料和零星记载可看出当时在“言意”问题上的激烈争辩,如嵇康有“言不尽意”论,欧阳建有“言尽意”论,殷融有“象不尽意”论,王弼有“得意忘言”论,王导有“言尽意”论等。但是在玄学的思......
-
〓 宋人绝句鉴赏之六
江上王安石江上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回。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城东门与钟山(今南京紫金山)之间的“半山园”,饱览山光水色,写了许多咏物摹景的即兴小诗,往往诗意清新,构思新颍,字句洗练,艺术上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被后人称为半山体(安石晚年自称半山老人,号其居室为半山堂),颇受两宋一些诗人......
-
〓 试论温、韦词的“隔”与“不隔”
摘要:温庭筠、韦庄同为花间派词人,其词风格整体上相似,但也存有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景、情、辞三个层面的“隔”与“不隔”上。通过王国维的“隔”与“不隔”理论,我们不仅能很好地来把握温韦词的异同,对于现代中外的一些文学现象也能做出合理之说明。关键词:隔;不隔;情;景;辞温庭筠、韦庄同为花间派词人,其词风格基本相同。在“......
-
〓 “足本”《浮生六记》的作者问题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17年1月2日第5版发表的关于《浮生六记》的专题文章,对“足本”后“二记”的作者问题有所涉及,本文借此再作申论。杨引传在苏州护龙街旧书肆中发现沈复《浮生六记》手稿的时间,最晚是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此时就已经是“六记已缺其二”了。然而此后不久,杨引传的妹夫王韬从地方文献中发现此前有人见过......
-
〓 日韩近期汉学出版物(十)
2014·3—2014·121、中国モダニズム文学の世界:一九二〇、三〇年代上海のリアリティ出版时间:2014年10月作者:城山拓也 著出版单位:东京:勉诚出版内容简介:序章中国モダニズム文学研究の可能性第一章张资平と憧れの近代―『资平小说集』と『资平自选集』第二章刘吶鴎の出版事业―第一线书店から水沫书店までの歩み第三......
-
〓 国学漫谈:为“正名”正名
自从胡适于《中国哲学史大纲》称孔子的政治哲学为“正名主义”,视作“孔子学说的中心问题”,孔子所言“正名”就被泛化为普适性政纲。以后论者无不受此影响,批评孔子“企图用过时的旧名来纠正改变了的现实,乃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观点成为主流。新时期以来,说孔子政治上“保守、落后以至反动”者不乏其人,对其政治哲学与治国方略误解尤甚。......
-
〓 汉魏封授周边民族及政权首领的武官体制
在中国古代官僚体制中,有一套专门封授周边民族部落及其政权首领的官爵名号制度,它是一种通过爵位和职官的封授来对周边民族部落实施差异化管理的制度设计。从文献和官印、碑刻等资料来看,中原王朝封授给周边民族首领和藩属国官员们的职位主要有爵位体系和职官体系。对外臣爵位的封授始自先秦,而完善于西汉。职官的外封(由于其与中原......
-
〓 另一个汉高祖和他的发妻
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大名鼎鼎,无人不知。本文所说的“另一个汉高祖”也姓刘,常被称为“后汉高祖”,名叫刘知远。不过,此“后汉”不是《后汉书》所称的东汉,而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汉。后汉是史家的称呼,当初刘知远改的国号就叫“汉”,其庙号为“高祖”,所以他是不折不扣的另一位“汉高祖”。 据史书记载,刘的先祖是沙......
-
〓 王维禅诗二首蠡测
摘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历来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如《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这种另类禅诗,却从正面直接揭示了王维的复杂心理世界。它的风格很近似于白居易的宗教诗风格,这是王维诗作当中并不常见的。王维既不是“诗家佛陀”,也不是“诗家菩提”,而是一个普通的“学佛者”,他的一生都没能解脱,他只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具有浓厚......
-
〓 唐代乡村社会的权力网络
乡村是中国古代大多数民众的生活空间,研究古代乡村社会如何运转,是理解传统社会基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及民众行为方式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对于唐代的乡村研究,学界注意力相对集中于乡村社会与国家的互动关系,对于乡村社会内部“权力网络”的关注仍显不足。本文力图在前贤研究基础上,从结构变迁、运作模式、节点建置等角度对唐代......
-
〓 中国历史景观地理研究回顾与前瞻
历史景观地理的研究具有较为悠久的传统,近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者达比((H.C.Darby)、历史地理学泰斗卡尔·苏尔(Carl Ortwin Sauer)等人的论著中就已十分注重相关研究。不过在中国学界,历史景观地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中期“景观”的概念传入中国,历史景观的研究才随之开展。邓辉在其论著及......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