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沫若引发《盘中诗》复原论辩
郭沫若复原图唐兰复原图高敏学复原图古人复原图 中国诗歌发展长河中,形式方面的探索不算太多。这其中,收入《玉台新咏》中的《盘中诗》堪称特别代表。因为其形式,有着一种游戏的阅读成分。从题目提示看,此诗当写于盘中。那么,盘中如何写,什么样的盘,圆还是方,诗在其中如何排列?这些就成了问题。这些问题,引发了古今许多人物的兴......
-
〓 百年佛学研究
作者简介:黄夏年,1954年生,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系,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社长、《世界宗教文化》主编、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佛学研究》副主编。发表佛教论文、书评、学术动态和综述及电视片解说词百余篇等,与人合著或主编佛学书、辞典数十本。二十世纪是世界历史和中国......
-
〓 “晕”是指冷月还是指残烛——兼谈高考语文答案的严谨性
2013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第二大题中的诗词鉴赏题型为阅读两首诗回答问题。其中之一是金朝赵秉文的《和韦苏州〈秋斋独宿〉》,此诗如下: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试卷第一题是关于诗中诗人的心境,答案说“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 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第二题是关于第一......
-
〓 大家手笔: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
五千年连绵发展,是中华文明独有的优长与特色。无论民族范畴的中华民族,还是作为文化综合体的中华文明,都呈现“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是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成长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纵观五千年中华文明,在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中叶到近代四大发展时期,呈现四次民族大融合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大一统的进程。夏商......
-
〓 自负与推崇齐飞,爱才一生独秀——浅谈曹操的欣赏意识
摘要:曹操一生,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北战,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奠定了晋统一的基础。其人豪迈自负却又爱怜有才之人,推崇对手却又狂妄自大,可谓矛盾重重。然而观其一生所作所为,分明又有一条思想主线——欣赏意识贯穿始终。关键词:曹操;欣赏意识;自负;爱才;推崇对手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9三国之时,尔虞......
-
〓 孔子生年生日详考
【本文作者】毕宝魁,1952年3月生,现为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内容提要】目前通行的孔子诞辰9月28日是缺乏依据的,子夏传授《公羊传》和《榖梁传》都有孔子生日的明确记载,两传所记实质也吻合,参照其他文献,再参照天文学相关记载,可以确定孔子生年生日为公历公元前552年10月9日。其他说法应该摒弃。【中心词】孔子;生日;三......
-
〓 历史真相不容歪曲七七事变是日本有预谋发动的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80年来历史的真相早已揭晓,但日本一些右翼分子却提出七七事变是日本没有预谋的“偶发事件说”、是中方挑动的“中方责任说”等。这些奇谈怪论,目的是为了掩饰日本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质。历史真相是:七七事变是日本法西斯有计划有预谋扩大侵华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线。灭亡中国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既定国策日本自1......
-
〓 儒学中的历史文化优先意识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内容提要:本文分上下篇。上篇讨论儒学在做人问题上的一种原则,就是崇尚历史文化。儒者相信,人生于天地之间,贵于禽兽,他的生活应由高于物质的原则来指引,这种原则就体现在历史积累的文化中。因此文化价值优先于人性的自然属性和快乐欲求,应成为人生的引导价值。下篇讨论“历史文化优先”意识在现代社会的意义。现代社会的主流道德是从自然......
-
〓 唐朝名画录
序古今画品,论之者多矣。隋梁以前,不可得而言。自国朝以来,惟李嗣真《画品录》空录人名而不论其善恶,无品格高下,俾后之观者,何所考焉?景玄窃好斯艺,寻其踪迹,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推之至心,不愧拙目。以张怀瓘《画品》断神、妙、能三品,定其等格上中下,又分为三。其格外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以表其优劣也。夫画者以人物居先,禽......
-
〓 区域社会史:明清时期中国内河的公益救生
救生红船模型 资料图片 我国古代内河的救生捞浮主要是一种公益性质的事业。不过,对于这种公益救生的开始时间,学术界的观点并不统一。实际上,中国古代内河义渡船、官渡船及一般民船都时有救生之举,或兼有救生功能,如果要追溯就很早了,而我们这里的公益救生是指专设的救生船、救生会社之始。以前传说在唐代就有红船之设,但缺乏文献......
-
〓 对中国当代文学学术知识分子的观察与解读
知识分子一词内涵含混,外延不明。从字面上看指的是拥有知识并能运用、生产、传播知识的人。英语上知识分子(intellectual)的词根intellect是智力的意思,可理解为从事抽象推理的人。而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的身份却要复杂的多。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中指出,春秋末期,士为四民(士、农、工、商)之首而被正式规定在“......
-
〓 温儒敏: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
高考改革紧锣密鼓。不久前,教育部宣布2017年将全面实行高考改革,虽然提得比较原则,但一石激起千层浪,影响巨大,最近一些省市相继出台了改革框架方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拿北京的框架方案来说,办法是逐步推进,这两年先改填报志愿等规定,到2016年,就有大动作,即:高考只考语文、数学与文综理综,语文180,数学150......
-
〓 国学争鸣: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这一讽喻时事、有感而发的观点竟在传播中异化。有人提出魏晋有所谓“人的觉醒”,并把魏晋时期“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结合起来,“魏晋文学......
-
〓 孙明君:历代《老子》研究举隅
从先秦时代开始,学者们对《老子》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成果几乎可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为使初学者了解历代《老子》研究的概况,本文对历代《老子》研究做了一番挂一漏万式的描述。 中国古代的老子研究汉初黄老之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无不受到老子学说的影响。老子被道教视为始祖,也被视为气功养生学说的创始人。关于古代老子研究的......
-
〓 从“造篇”到“诵古”——春秋宴飨赋诗的历史渊源
胡宁,男,北京大学历史学2010级博士,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师,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春秋用诗与贵族政治》。 博士导师:北京大学教授 朱凤瀚 通讯评委:武汉大学教授 杨 华 浙江大学教授 贾海生 载于《左传》《国语》等典籍的宴飨赋诗现象,是春秋时期最鲜明的时代特色之一。郑玄将“赋诗......
-
〓 郑连根:“官德”文章千古事
编者按: 为官之德是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古人一直很注重官德问题,并有许多精彩论断。从“为政九德”到“十思”,从《待漏院记》到《阅江楼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针对官德的评说早已自成体系,而这个体系又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 一切法从心想生。“心能作天堂,心能作......
-
〓 《聊斋志异》仿书发展流变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第一次系统梳理研究了《聊斋》仿书的发展流变历程,首次界定了仿书的概念以及《聊斋》仿书的主要书目,并根据仿书的流变特点划分为四个阶段,即高潮期、低谷期、重振期和蜕变期,对于每个阶段的特点作了初步的分析,力求勾勒出《聊斋》仿书发展历程的概貌。关键词:《聊斋志异》;仿书;流变作者简介:崔美荣,1971年1月出生......
-
〓 专家论坛:史学研究的主旨在于求真
精彩导读 ▶一个新的学科或新的研究领域,以及新的研究方向的形成,其前提是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的存在。学术用语或范畴的形成要遵循语言的基本规则,否则会引起表义的不确切或导致意义的混乱。从提倡“新某某史”的论证看,他们论定的“新”是基于研究理念、方法、视角方面,而这些不构成新学科、新领域、新方向的要件。▶当代史学风......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十五
南朝乐府·吴声歌子夜歌(之一)落日出门前,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子夜歌(之二)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当。天不夺人愿,故使侬见郎!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国学《子夜歌》是吴声歌中的一个曲调,约产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年间(376—383)。之所以称之为“子夜”,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晋代有位女子名叫子夜,《子夜歌》是她......
-
〓 国学漫谈:“古不墓祭”再思考
编者按历代对黄帝的祭祀,是“拜庙”还是“拜陵”?在此问题上,学界见仁见智,向有歧见。本期刊出的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此作了认真的考证和梳理。欢迎广大读者关注。近年来,随着把黄帝祭祀上升为国家祭祀的呼声渐强,产生了对黄帝的国家级祭祀是应该在陕西还是河南的争论。不过,对于出现的这一争论,简单归之为陵、庙之争并不准确。河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