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心雕龙·事类》辨疑
摘要:“事类”与“典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有古代史实这一层含义。因此,把“事类”等同于“典故”或者说“事类”的范围比“典故”大得多的观点都是不甚恰当的。现代意义上的“引用”比“事类”的范围要宽泛得多,笔者认为“事类”大致相当于“引用”这一修辞方法。六朝时候,“事类”与“事义”既可通用,但有时它们的含义......
-
〓 国学争鸣:“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
鲁迅论“魏晋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曹操提倡通脱,打破东汉经学之桎梏以及党锢清流末派的固执,嵇康、阮籍之“师心”“使气”,“便是魏末晋初的文章特色。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的精神灭后,敢于师心使气的作家也没有了。到东晋,风......
-
〓 清代州县讼案和基层的司法运作——以黄岩诉讼档案为研究中心
摘要:近年发现并整理出版的浙江黄岩县诉讼档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基层司法运作的风貌。一方面,档案表明,尽管《大清律例》对违法行为明文规定给予惩处,但这些法律在基层社会很少甚至没有得到遵照、执行;另一方面,尽管调解被认为是清代法律的重要传统,但许多案件表明,基层的调解纠纷并不总是有效。知县强制大部分当事人自行理处纠纷,但......
-
〓 史海钩沉:晚清中西人士在“救国策略”译介中的心态历程
翻译引进西学著作,在西学中求得救国之策、强国之法,改变国家命运,这是晚清知识群体译介西学的初衷。而作为这一时期西学译介的另一主力,来华传教士也有着自己的打算。纵观晚清中西人士在西学译介中的互动和心态变化,虽然在微观层面上因个体、环境差异而各不相同,但在宏观层面上,以社会群体视之,则呈现出一般性特点和规律。这两个社会群体......
-
〓 将孔、释、耶、穆及祖先揖入一堂——唐君毅之新宗教思想
内容提要: 唐君毅不赞成通常的宗教意识,认为它们是功利的实用的,是对真正宗教精神的“误解”。在探讨真正的宗教精神的基础上,唐君毅主张,面对现代化过程中的“物化”倾向,必须对科学这把“双刃剑”的发展施以一个统领方向,而宗教便可担当这个统领方向的责任。不过,能够担当此责任的并非既存之宗教,而是一奠基于真正宗教精神之上的新宗......
-
〓 蒲松龄的反贪小说
私心里曾想,何妨从《聊斋志异》中选出若干篇反贪小说来,编成一册,用作反贪教材,让那些贪赃枉法的腐败分子们对照自己,好好学习,这对廉政建设或许不无裨益。 在中国古代作家中,蒲松龄大概算得上是反腐倡廉最力、旗帜也最为鲜明的一位了。他在《聊斋志异》中写了不少反贪小说,也写了不少表彰清官的小说。在当今的中国,反腐......
-
〓 新加坡的早期汉文化(下)
在新加坡的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为主的汉文化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新加坡的儒家思想是由早期移民带入的,在其传播过程中不断随着新加坡的社会变迁而重塑自己,形成了以下四个基本特征,也是汉文化之所以能在新加坡立足、扎根、发展的关键。一、以汉文化在新加坡传播过程中,主要是儒家文化的伦理观念,以服务于当地的华人为主要目的,以增强针......
-
〓 从诸葛亮的隐士心态看三顾茅庐
【内容摘要】一般认为诸葛亮是一位积极入世的儒家士大夫形象,但出山之前的诸葛亮明显具有疏离政治的隐士心态,认识了这一点,有关“三顾茅庐”的一些争议与困惑便可基本得到澄清。【关 键 词】诸葛亮;隐士;三顾茅庐【作者简介】王猛,文学博士,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三顾茅庐”成为礼贤下士的代名词,实与《三国演义》的敷衍之功有......
-
〓 伤世之语:“临川四梦”的独特意趣
中日版昆曲《牡丹亭》,由日本著名歌舞伎演员坂东玉三郎(上图左)担任策划、艺术总监、总导演并主演。【高峰耸古今 星光耀中西⑤——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汤显祖的四部传奇杰作《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并称“临川四梦”。“四梦”流传了四百多年,如今在戏曲舞台上再一次大放光辉。几家昆剧团已经......
-
〓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其治理
1930年上海杨树浦电厂资料图片近代中国某工厂地带远望资料图片在近代中国,烟囱冒烟成了工业生产的标志资料图片 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近期许多城市持续的雾霾天气更引起国人对此高度关注。考察我国历史,明清时期在一些大城市中空气污染问题已经开始显现,但主要属于生活废气产生的污染,到近代又加上工业生产的废......
-
〓 特别关注·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甲午战争思辨
冲向日舰的“致远”号与管带邓世昌 资料图片 ●作为一个成熟的民族,不应拒绝反思失败,而应认真吸取失败教训,找出原因,深挖根源,有针对性地采取切 实有效的举措,把教训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契机和动力。 ●中日两国观念、制度、文化上的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战争的胜负。中国在甲午战争中不仅败在战场,也败 在软实力上。这......
-
〓 “狸猫换太子”传说里藏着的历史秘密
一、“狸猫换太子”传说由来有关北宋仁宗皇帝身世的“狸猫换太子”传说在元杂剧中已略见雏形,由于富有戏剧性,后来便被演绎成为京剧、越剧等多种艺术形式,遂众所周知。近年,又有了长达30集的电视连续剧《大宋奇案狸猫换太子传奇》,更家喻户晓。传说在宋真宗的皇后去世后,刘妃和李妃都怀上身孕,为了争夺皇后之位,刘妃串通太监和......
-
〓 曹操诗句“乌鹊南飞”句义考辨
内容摘要:《短歌行》的“乌鹊南飞”历来有不同理解,但都未明了其典故出处。诗当作于曹操为丞相之时,讨伐奸佞,渴求贤才,统一中国,是他的主导思想;“乌鹊”一词处于屈原的《涉江》“燕雀乌鹊,巢堂坛兮”,曹操用此典故,表明他为丞相之时,朝廷的奸佞之徒已没有存在之地,只得南逃。而贤才之士,才有了非常好的发展空间。本文还从文化词语......
-
〓 日韩、新马近期汉学会议信息(二十三)
2016·1——2016·71、【演讲会】顺天时报の会.2015年度第6回例会时间:2016年2月13日(周六)15:00-18:00地点:早稲田大学早稲田キャンパス22号馆719教室(东京都新宿区戸冢町1丁目办104)主办单位:顺天时报の会联 络 人:E-mail: aoyamah@asia-u.ac.jp内容简介:......
-
〓 读史札记:礼与中国人的传统习俗
人们常把“礼”与“俗”合起来称“礼俗”,可见礼与俗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历代许多经学大师在给《仪礼》《周礼》《礼记》等作注作疏时,常常将礼与俗混为一谈。例如关于“礼俗丧纪祭礼皆以地媺恶为轻重之法而行之”,郑玄注曰:“礼俗,邦国都鄙民之所行先王旧礼也。‘君子行礼,不求变俗’,随其土地厚薄为之制丰省之节耳。”贾公彦疏:“俗者......
-
〓 吴应箕与桐城派关系考论
内容提要:吴应箕不仅是上江社团的领袖,也是复社领袖,与桐城派的先辈有广泛的交往。作为选文名家,他对当时的桐城诸子的影响是可以想见的,再进一步看,他的文学思想也通过桐城诸子和自身的传播惠及戴名世、方苞所开创的桐城派。因为桐城派在学术祈向、对待古今文的态度和理论体系三个方面以惊人的相似性表现出对吴应箕思想的继承。关键词:吴......
-
〓 老子哲学之关键(1):“万物负阴而抱阳”与“无为而治”之关系
——兼谈历史上以道治国之例子
内容摘要:“无为而治”所以成为治理国家或天下之基本原理在于:(一)所有属性与价值观均有“负阴而抱阳”(有利有弊,有好有坏)的素质,所以最高领导者绝不可太“有为”。因为一“有为”就会坚持某一“原则”、“理念”而过分推行。而其结果必推至此一“原则”、“理念”之缺陷上而积重难返。更重要的,圣人领导者还要在看到人民要过于“有为......
-
〓 龙树的时代略考
内容提要:龙树是佛教中观派的创始人,也被中国多数宗派奉为祖师,在佛教史上地位很高。然而关于龙树的时代问题诸说不一,差异很大。本文依据与龙树有关的佛教经典、王朝历史、神话传说及古今史论等,指出龙树的时代应在公元前26年到公元100年左右,并辨明了中国学者将龙树时代推后的原因与误区。关键词:龙树;大乘;时代龙树为大乘中观派......
-
〓 许嘉璐:国家祭拜的力量
一 拜祭先祖,其来有自。从甲骨文时代就有文字的证明,延绵至清末,始终未断。辛亥革命后,仍然保留了其中有些祭典。纵观古今,拜祭的形式随着时间、世情的变化而有所演变。这种演变,很难说是进步还是退步,它是适应不同时代的结果。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拜祭先祖理念的根基,也就是为何拜祭先祖,没有改变。 炎黄文化成型......
-
〓 关于齐白石花鸟画和莫兰迪静物画审美特征的差异
昔日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齐璜(1863–1957),字濒生,湖南湘潭人。白石原是其老家的一个村名。齐白石虽木匠出身,却是一位入俗而得雅赏的艺人,是中国20世纪家喻户晓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