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学争鸣:还是简称“文心学”为妥
吴中胜教授《还是简称“龙学”好》(《光明日报》2016年8月1日第16版,以下简称“吴文”)一文,全盘否认拙文《“〈文心雕龙〉之学”当称“文心学”的几条理由》(2015年8月于云南大学召开的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十三次年会上所作大会交流论文),谨就吴文之驳议,逐一回应之。其一,关于“前两条不是指向事情本身,也不是讨论‘名’......
-
〓 战火中不灭的民族魂:抗战时期教科书
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此则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具有出版资质的国家级课程教材研究单位坚守60多年之信念。2010年12月,人教社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终获批准(课题批号:10&ZD095),数百名编辑人员与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共预其事。廓清百年教科书发展之轨迹,探寻近代以来......
-
〓 宋人绝句清赏之十八
牡丹 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胸中原自有江山,故向巴丘见一斑。明月清风收拾尽,简斋诗遂满人间”。这是南宋末年枢密院参知政事袁说友称赞陈与义人品和诗歌成就的一首绝句。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甲科进士,授开德府教授......
-
〓 古籍电子文献学学科建设刍议
【内容提要】古籍电子文献对人文科学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各种研究领域的深入必将产生一门新的学科,即古籍电子文献学。近年来,古籍电子文献学学科在教材与课程、人才培养、研究机构等方面的建设取得迅速进展。古籍电子文献学应归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之下,与中国古典文献学平行。古籍电子文献学学科体系应从古籍电子文献开发技术研究、古籍电子文献资......
-
〓 读史札记:儒文化的“一花二叶”
在百家争鸣时代,儒只是“一家之言”,因而名为“儒家”。当《论语》被编辑出来的时候,本身就有一些矛盾之处,表明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已有歧见,从而为儒学的派别之争埋下了伏笔。孟子和荀子分别基于“性善论”和“性恶论”的解读,对后世儒教与儒学分裂乃至分道扬镳起着直接的肇端作用。从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开始,为统治......
-
〓 孙玉文:如何理解古诗文中的植物词
古代诗文中有大量植物词,比如《诗经·豳风·七月》第六章:“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其中“郁、薁、葵、菽、枣、稻、瓜、壶、苴、荼、樗”都是植物词。再如,《论语·阳货》中,孔子说,学习《诗经》,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王逸《......
-
〓 深化接受史研究的三个问题
编者按接受美学东传以来,中国学界步趋者众,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各类文学接受学研究论著层出不穷,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由于缺乏进一步的开拓,特别是缺乏独特的理论建树,不少研究出现套路化、同质化、简单化的流弊。为此,我们特约请几位在接受学领域探索多年的学者,就相关问题发表高见。陈文忠教授是国内文学接受史研究的先行者......
-
〓 朱闻宇: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说始于孟子,与诵诗、读书并行,共同指向修身成人的“尚友”主题。自明代始,学者逐步剥离“知人论世”“尚友”的原始目的,发挥其在求真方面的价值,从而使之成为与孟子“以意逆志”并行的“说诗”方法。清初,学者又因“以意逆志”可能存在的“臆测”局限,主张“知人论世”作为“以意逆志”的前提和方法,二者遂成为文学......
-
〓 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二十三)
2014·8——2015·21、重写的「诡」迹——日治时期台湾报章杂志的汉文历史小说时间:2015年2月作者:薛建蓉 着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公司内容简介: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动机与问题意识第二节文献回顾第三节各章重要名词定义第四节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第五节篇章架构第二章 「东亚论」下的历史诠释建构:报刊刊载之历史人物......
-
〓 唐代谏诤风气与文学家谏官的命运
内容提要:由于在唐代谏官任职资格中,文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文学家以其所秉有的文才成为谏官队伍中的主力。尽管唐代君王基本都有求言纳谏的意识,但在不同的时代,谏诤风气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直接影响到了唐代文学家的人生轨迹,改变了他们的政治命运。可以说,唐代文学家的政治命运折射着唐代的政治风气和唐王朝的命运。从理论......
-
〓 魏晋名士的古琴美学
魏晋时期,古琴得到了魏晋名士们的青睐。从“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贤”,再到两晋的大批名士,或琴书自娱,或琴酒消忧,以琴交友蔚然成风。琴在名士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影响和体现着他们的精神世界,成为“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的象征。魏晋六朝是古琴的定型期,也是历史上古琴艺术的兴盛时期。魏晋名士对古琴艺术的推崇,则是古琴......
-
〓 学科综述:国家社科基金助推文学研究繁荣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社科基金支持下,我国文学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获得了“质”和“量”的双提升。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文学研究在多领域、多层次展开,并取得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优秀成果。在尊重学科发展规律和学术研究特点的基础上,国家社科基金通过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增加资助项目数量、加强项目后期管理等措施,着力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
-
〓 汉代《论语》在边疆的传播
西北汉简中关于儒家文化典籍的简文同朝鲜半岛发现的《论语》简两相辉映,昭示了汉武帝以后,儒家的大一统文化随着政权的建立而推广到边疆,政治、军事和文化三位一体,成为汉王朝建构国家认同的基本形态。一悬泉汉简是20世纪90年代出自敦煌悬泉置遗址的大宗地下出土文献,所出20000多枚汉简中,除了反映中西交通、丝绸之路、西北边疆的......
-
〓 定位皇权,肇始宰辅专政——李沆论(君臣关系个案研究之一)
引言对于李沆,恕我寡闻,迄今为止尚未看到专门论述的文章。大概在众多的宋代士大夫中,李沆实在不太引人注目的缘故吧。他仕于宋初太宗、真宗两朝,官至参知政事和宰相。虽居高位,决策主政,但在他的任期内,既没有发生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也缺少有声有色的作为。仅仅是承平时期的正常作为。因此,在后世,他便成了一个为人遗忘的“大人物”。......
-
〓 重读杜甫的《又呈吴郎》
“十一”长假期间,友人来串门聊天,提起40多年前,我们一起游成都杜甫草堂的情景,犹历历在目。记得在《诗史堂》前,友人最欣赏郭沫若先生撰写的那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说:“杜甫是最关心民生的诗人。”当时,我摇晃着脑袋,流畅地背诵出杜甫的七律《又呈吴郎》,以示赞同。友人走后,我几次尝试......
-
〓 关于简化字古籍——从历代典籍所用汉字字形谈起
古籍就是古代的典籍,它先是“书于竹帛”(《墨子》),后来则是以纸为载体(偶有以石者,如石经)的古代书籍。所谓“简化字古籍”是指用今天规范的汉字书写、印刷、整理的古籍。所谓规范汉字是指由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有关规范所规定的汉字,它包括:《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由中华人民国和国文化部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5年12月发布......
-
〓 《乐记》之“乐”音义辨
今传本《礼记》有《乐记》一篇,尽管人们对于其成书于何时有不同意见,但它总结了先秦儒家对于礼乐文化尤其是乐文化的看法,却是大家的共识。这点只要通读《论语》,看看荀子的《乐论》,就不难明白。然而,当我们阅读这一传统文献的时候,首先便碰到一个问题:《乐记》之“乐”该读何音释何义呢?人们也许不假思索就能回答:《乐记》之......
-
〓 日韩近期汉学出版物(十七)
2016·2——2016·1、中国近代の秘密宗教时间:2016年3月作者:李世瑜 着,竹内房司 监译出版单位:东京:研文出版内容简介:绪论第1章黄天道第1节万全県における黄天道の発见第2节万全県における黄天道の流伝范囲第3节普明仏の伝说第4节黄天道経典研究第5节教义と仪礼第6节明代の黄天道第2章一贯道第1节一贯道源流考......
-
〓 传统文化中的“立制”问题
编者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有制度优势 直到今天,一谈起儒学,很多人还是把它与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画等号,认为它是完全彻底地为封建社会服务的。于是,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便被分割开来,对立起来了。以这样的心态与观念,去面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课题,就难免会心存疑虑,底气不足;就难以正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
-
〓 国学博士论坛:“新民”与“亲民”
邓国元,男,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中国哲学专业2011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王阳明善恶思想研究》。博士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丁为祥 通讯评委:武汉大学教授 胡治洪 复旦大学教授 吴 震 儒家思想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经典的不断诠释。朱熹、王阳明、梁启超和徐复观在《大学》“新民”与“亲民”上......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