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陈宫
在《三国志通俗演义》那色彩缤纷的人物谱中,陈宫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角色。从卷一《曹孟德谋杀董卓》则开始,到卷四《白门曹操斩吕布》则为止,他出场的次数并不算多,就像一颗流星,在深沉的苍穹中倏然划过,又遽尔陨落。然而,他留给读者的印象却相当鲜明而深刻。罗贯中是怎样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在他身上寄托着怎样的创作意图和美学意义?让我......
-
〓 先秦两汉哲学世界观与认识论、方法论的表现
《周易》是殷周春秋时代的哲学经典,它的世界观是奴隶制巫术礼教“以德配天”的天命观,它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是阴阳八卦图式。“六十四”卦即是“究天人之际”的六十四类天人之道变化的一般规律,借所反映的事物本质与现象,以作为探究天人之际的吉凶祸福、帮助人们把握天道与人道的变化规律,赖以巩固与加强奴隶制“礼治”的统治。所以《周易》的......
-
〓 国学博士论坛:章太炎论经子关系
黄燕强,男,武汉大学国学院2011级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章太炎诸子学思想研究》。 博士导师:武汉大学教授 吴根友 通讯评委: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方勇 复旦大学教授 李若晖 经子关系与经史关系都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章太炎对这两个命题均有所论述,然......
-
〓 诗歌与大学校园的牵手——“驻校诗人”在中国
中国的驻校诗人制度是进入21世纪才出现的新生事物,2004年首都师范大学开此先河,诗人江非成为首位驻校诗人。十年之间,驻校诗人制度在中国逐渐为人所知,生根发芽,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已经有多所高校开展了驻校诗人项目。十年历程回顾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是国内首个推出驻校诗人制度的学术机构。人选从诗刊杂......
-
〓 儒释交融意蕴深——雍和宫匾额的文化解读
雍和宫“群生仁寿”匾额 北京雍和宫是清代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由理藩院直属的重要皇家寺院,历史上以规模宏大、学经组织完备、驻锡高僧众多并实施“金瓶掣签”制度而闻名。雍和宫原为清雍正皇帝登基前的王府,乾隆皇帝亦出生于此,故有“龙潜福地”之称,乾隆九年(1744年)改为藏传佛教寺院,成为培养蒙古族僧才的摇篮。因......
-
〓 从魏晋六朝文化背景论书法品评产生的必然
【内容提要】魏晋六朝社会的动荡、政治的松弛,导致了思想的解放和人性的自由,主体价值得到肯定。魏晋六朝“人生的主题”成为文艺的时尚,人物品藻为文艺批评提供了参照。魏晋六朝文学艺术追求“形式美”,使个性得到展示,书法品评方为可能并具有意义。魏晋六朝文艺繁荣,文艺批评也随之活跃。【关键词】六朝文化;书法批评一我们基本上可以肯......
-
〓 再谈《玉台新咏》的撰录者问题
按:本文是复旦大学章培恒教授对邬国平、樊荣先生商榷的答复。2004年,章先生在《文学评论》上发表《〈玉台新咏〉为张丽华所“撰录”考》,通过对徐陵《〈玉台新咏〉序》的解读,论证此《序》明确宣告《玉台新咏》为宫中的一个宠妃所“撰录”;论证徐陵不可能自己编了此书却假托为王妃所“撰录”;再据《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及刘克庄《后村诗......
-
〓 禅宗与念佛
编者按:“第二届两岸禅学研讨会”由慈光禅禅学研究所、台湾佛教禅净协会主办,于1999年10月23~24日在台湾师范大学举行。此即会上所提交之论文。内容提要:本文先是简要介绍禅与念佛的本义,并论述中国佛教学者对禅与念佛的涵义的发展,以从概念上厘清禅与念佛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容与意义,随后着重从历史的视角叙述禅宗与念佛的关系,......
-
〓 认识与应对“汉字危机”
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汉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进入电子时代,伴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在纸上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这导致人们书写能力的退化,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等现象。书写能力退化只是“汉字危机”之表层,更深层次的危机则是汉字灵魂的丧失,汉字躯壳化现象值得警惕。加强汉......
-
〓 赵园:“古风妻似友”
这个题目涉及了古代中国士大夫生活中较为诗意的方面。归庄有诗曰:“古风妻似友,佳话母为师。”(《兄子》)据邑志,归庄书门联云:“一身寄安乐之窝,妻太聪明夫太怪;四境接幽冥之宅,人何寥落鬼何多!”(《归庄门符》)不但可感其本人的诙谐,其夫妇相处中的谐趣亦可想。“五伦”中“友”之一伦,最平易亲切,虽不便拟之于近代意义上的“平......
-
〓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五):通俗小说集
1、《新编五代史平话》宋代话本小说,原书题《新编五代史平话》,作者不详。讲说五代十国时期梁、唐、晋、汉、周兴废战争史的话本。一般认为是宋人作品。现存话本虽然刻印时代较晚,但大致还可以看出宋代所说《五代史》平话的概貌。《平话》在体例上梁、唐、晋、汉、周五代各自独立,每朝分上下两卷。《梁史》、《汉史》都缺下卷。采用编年叙述......
-
〓 胡适的中古思想家史研究述评
一胡适于1919年2月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以其崭新的研究方法和观点,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两个月后即付再版,是中国近代史上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部开山之作。这部书的内容仅限于先秦(古代),所以蔡元培先生在为此书做的序中,在列举了此书的四点特长后,就提出希望说:“我只盼望适之先生努力进行,由上古而......
-
〓 试解《逍遥游》
内容提要:《庄子·逍遥游》提纲挈领地阐明了在生存状态中可能的自由精神,是庄子本身的自画像或生存状态的速写。放下自我就是走向自由,坦然面对烦累乃至死亡即是得到了自由。神仙似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自由精神;超越生死作者简介:黄鹏,男,1953年生,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古典文献学硕士生导师,古籍整理......
-
〓 元宵节怎一个“闹”字了得
晋中社火表演 赵洪波摄元夜观灯漫画 CFP 如果说除夕和大年重于家庭团圆、家族亲友的团聚;那么,元宵节则是社会性的大活动,群众性的大狂欢。火树银花点燃狂欢之夜 据传汉文帝就起意正月十五要“与民同乐”,让家家张灯结彩,以后成为传统。 唐代城市实行坊巷制度,入夜由金吾(掌管京城戒备防务的官——作者注)夜禁......
-
〓 语文:“考什么”与“怎么考”——以2013年语文高考试卷为例
2013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但是公众对高考的以及试卷的讨论还在热烈进行,尤其是语文和作文。语文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也就是高考的目的、内容与策略其实有必要梳理一下。 为什么考:语文高考的三项目标 综观2013年全国18套语文试卷可以看出,语文高考有以下三项目标: 适合高校需求,科学选拔人......
-
〓 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一、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起点明清交替,是中国历史的又一次改朝换代,与历代鼎革不同的是,发生在16、17世纪之交的中国大变动,余响不绝,进入20世纪后更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这不仅因为推翻封建王朝的辛亥革命,最初是以反清复明的种族革命为号召,以宗奉明代认同华夏子孙,更重要的是发生在明末的政治、经济变动与社会思潮,对现代中国的政......
-
〓 专家观点:有必要深入搜求民间中医药古籍
前不久,国家图书馆展出了民间藏书家从河南伏牛山村中新发掘出来的一套《本草纲目》,这是我国近数十年来新发现的、民间收藏的唯一一部《本草纲目》金陵本重修本。民间能在现代发现如此珍贵的古籍,说明继续广为搜求散落民间的中医药古籍还有很大的空间。 那么,这次展出的《本草纲目》金陵本重修本,到底有哪些价值和意义呢? ......
-
〓 陈来:世界意义的儒家
编者按 前不久,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复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海上儒林——《何谓普世?谁之价值》新书发布会暨中国当代儒家学者上海论坛”召开。会上,专家学者就《何谓普世?谁之价值》进行了讨论,更深入到该书所涉及的重大命题中,就目前极富争论的一些思想文化问题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其中,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
-
〓 郑成功与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
闽南文化是闽南人创造的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它是在中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古老的闽越文化和外来文化而形成的。闽南文化内容丰富,色彩斑斓,不仅深深影响着一代代闽南人,并且随着历史上闽南人成批外迁而辐射到他乡异域。 我们知道,文化的传播,人口迁徙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大陆汉族移民向台湾迁移,唐宋即已......
-
〓 论衡学苑:从儒学认识今人精神历史来由
习近平同志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今天,我们对儒学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把握儒学的发展历程和对今人精神的深刻影响。儒家是春......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